2012-2013学年江苏涟水中学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苏涟水中学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苏涟水中学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苏涟水中学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 “左 ”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故选 A。 考点:十
2、一届三中全会 点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 “以阶级斗争为纲 ”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 放的历史性转变,从而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局面。 20世纪 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 “一五 ”计划 D发动了 “大跃进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
3、制造 ”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工业基础薄弱。为了改变工业落后面貌,我国制定了国民经济发 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选C。 考点:一五计划 点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从 1953年至 1957年,新中国仿照苏联工业化模式实施的,第一个为期五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到 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据统计, 1936年中国工业总产值比 1927年增长百分之八十,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 A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B实业救国思潮在社会上兴起 C南京国民政府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此
4、起彼伏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271936 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国民政府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使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 A、 B、 D都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原因;故选 C。 考点: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点评: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发展较快,主要表现在工业部门增多;产品出口国外;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一定的物质基础。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部门的是 ( ) A纺织业和造纸业 B纺织业和面粉业 C造纸业和化工 业 D冶金业和面粉业 答案: B 试题分析: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其中
5、发展最快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面粉业、纺织业等轻工业部门,而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故选 B。 考点: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点评: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有: 辛亥革命的影响; 民国临时政府推行鼓励实业的政策;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一战 ”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 “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 “没有前途 ”主要是因为 ( ) A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 B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 C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D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一战期间由于列强忙于一战,无暇顾及侵占、排挤
6、中国的民族工业,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又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这主要是因为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并未改变,故选 D。 考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点评: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A、不利因素: 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B、有利因素: 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反帝国运动的推动; 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条件不包括 A明
7、清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 B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C受外商企业的刺激 D洋务运动的诱导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国近代的民族资本主义并不是由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企业的诱导,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产生。 A项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 考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点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时期的代表企业:方举赞、孙英德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源的继昌隆缫丝厂;朱其昂在天津的 “贻来牟 ”的机器磨坊。 19世纪 70年代开始,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企业,其
8、中汉阳铁厂的创办 人是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难度较低。 19世纪 70年代以后,洋务派以 “求富 ”为旗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故选 D。 考点:洋务派的民用工业 点评: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带有资本主义性质,原因是:从资本来源来看,部分来自民间资本;从劳动关系来看,雇用的是自由劳动力;从创办目的来看,其产品是为了投入市场,赚取利润。 下列对洋务运动的评述,正确的有 引进了 西方科学技术 培养了近代军事、科技人才 实现了 “自强 ”的目的 开启
9、了中国工业近代化历程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有关史实的再认、再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 符合史实;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也无法实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排除 选 C项。 考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点评:正确评价洋务运动 :积极: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 局限
10、: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也无法实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 垄断组织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 A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B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C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D资本家对企业的兼并和联合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资料由中小资本家向大资本家手里集中,是一种生产关系的调整,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选 C。 考点:垄断组织的出现 点评: 19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垄断组织的出现正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垄断的出现,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随
11、着资本主义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增强,资本主义各国的垄断资本家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进而控制国家政权,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以赚取最大 限度的利润。 使用下列两幅反映同一时期社会、生活的图片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拟定的研究主题是 A联产承包激发生产积极性 B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C群众庆祝企业股份制改造成功 D城乡掀起 “大跃进 ”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 “互助组 ”和 “公私合营 ”,可知这是三大改造的内容。政府引导农民和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加入各种形式的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A、 C、 D都和图片内容无关,故选 B。 考点:三大改造 点评:到 1956
12、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 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下图为是我国某个时期的一幅漫画,画中的文字是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下列历史事件与漫画中所反映的现象有关的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 “星火计划 ”的实施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正确审读题干材料信息的能力。图片中肥猪大得脱离实际,反映的是 “大跃进 ”中的浮夸风, “社 ”指的是人民公社。故选 B。 考点: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点评:如何评价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1) “大
13、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 ( 2)大跃进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 3)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损害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一五计划提前完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使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得以彻底改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53-1957年,我国制定并实施了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 步基础。题干中 “使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得以彻底改变 ”表述错误,故选 B。 考点:一五计划 点评:在一五计划中,为了加快工业化速度
14、,采取了 “优先发展重工业 ”的方针。其间,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先后建成投产。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鸦片战争后,外来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不仅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也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进而推动了中国加速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客观上为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市场等有利条件。但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点评: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主要体现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
15、国资本主义企业出现;洋务企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重农抑商政策,对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起了很大作用,但也抵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这一政 策也阻碍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题干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比较客观、全面,故选 A。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代,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中将重农抑商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以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将其作为基本国策。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
16、其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手工业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其中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长期占统治地位。官营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规模大、分工细、水平高、资金雄厚。生产不计成本,产品不投放市场,全部供皇室和贵族消费。故选 A。 考点: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 点评:中国古代手工业分为三种形态: 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行业众多、分工细致、组织形式严密、管理制度完善、主要生产军用品和皇室、贵族消费品; 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 家庭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 从 1978年到 1992年,历经十多年的探索和
17、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 “方向 ”是指 ( )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 “1992年 ”。这一年,党的十四大召开,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 A、 D 两项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已提出;B项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 点评:学习本专题知识,一是要理解社会主义改造、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等基本概念;二是要从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上思考、分析
18、各项制度、政策形成的原因与意义影响;三是要与时事政治紧密结合,深刻理解概念的含义。既要看到成就,又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要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坚定前进的方向和信心。 1983年 12月 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自1954年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了历史文物。这说明 ( ) A我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B我国已经全面迈向小康社会 C我 国的棉布生产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D政府仍然排斥市场经济 答案: A 试题分析: 20世纪 5070 年代,由于实行计划经济,物资比较贫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供应,人们的生活水平总体比较低;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向
1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商品供应量大幅增加,政府取消了实行了几十年的票证供应。取消票证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故选A。 考点: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点评:新中国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变革: ( 1)建国初到 1956年后,从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经济。 ( 3) 20世纪 90年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20世纪 80年代,我国城市经济体
20、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 A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D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故选 D。 A 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B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是对外开放的措施。 考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给企业松绑,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所有制方面,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混合经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企业和劳动者
21、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工业生产获得了历史 性的突破。 曾任巴西共产党副主席的阿尔多 雷贝洛指出,邓小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思想和实践不但对中国具有深远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对全世界,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伟大思想 ”确立为改革目标是在 (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整个改革开放指明了新的方向。故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点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
22、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 30多年来的成就说明它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世博会被称为 “经济奥林匹克盛会 ”,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集中展示地。世博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编年史。按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举办时间 举办城市 主要展品 1851年 英国伦敦 1878年 法国巴黎 1904年 美国圣路易斯 A 火车机车、留声机; 电话、汽车; 蒸汽引擎、飞机模型 B 火车机车、蒸汽引擎; 电话、留声机; 汽车、飞机模型 C 蒸汽引擎、汽车; 留声机、电
23、话; 火车机车、飞机模型 D 蒸汽引擎、飞机模型; 火车机车、电话; 留声机、汽车 答案: B 试题分析: 1851年伦敦世博会展示的主要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如蒸汽引擎和火车机车; 19世纪 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电话和留声机是其主要成果; 1885年汽车发明, 1903年飞机升上天空, 处应该为汽车、飞机模型。故选 B。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的 主要发明 点评:两次工业革命主要发明及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 60年代 -19世纪 40年代) 1765 英国 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1769 英国 阿克莱特 水力纺纱车 1769 英国 瓦特 单动式蒸汽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苏 涟水 中学 下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