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浙江省宁海县正学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浙江省宁海县正学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浙江省宁海县正学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浙江省宁海县正学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按 捺 ( n)栏 J( sn) 悄 然( qio)蛮 横 无理( hng) B 倥 偬( kng)伛 偻 ( lu) 倔 强( ju) 窈 窕淑女( yo) C洁 癖 ( p) 徇 私( xn) 蹁 跹( pin)一丘之 貉 ( h) D 拙 劣( zhu) 祈 祷( q)挑 剔 ( t)怙恶不 悛 ( qn)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多音字要依照 “据义定音,音随义转 ”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
2、性辨别读音等。答题时,要采用比较排除法,按照 “粗读找明误,细读辨真伪 ”的思路来判断取舍。速读一遍,可排除明显错误的 A,栏 J shn ; B,伛偻 l倔强ju; D,怙恶不悛 qun。所以选 C。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曾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大意是指一次次的造谣毁谤,也可以将真相埋没。 B近几天天气闷热,走到哪儿都觉得烦燥不安,在学校的我更是觉得度日如年。 C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植到长安,没有栽活,牵怒于养护的人。 D他的这部新作,对人性丑陋一面的揭露和剖析,鞭辟入理,发人深思。 答案: A 试题
3、分析:用比较排除法。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可以先排除固定词语、常用词语,然后,结合着词语意思来辨别词语搭配是否正确。 B、固定词语错误,与脾气有关的是烦躁不安; C、固定词语错误,应为迁怒,将愤怒宣泄到不相干的人身上,使人无辜受牵连。 D,鞭辟入里: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所以选 A。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下面首先请张局长 抛砖引玉 ,谈一下对这规划的修改意见。 B借了别人的东西都应及时归还,没想到你居然 久假不归 ,真是不应该。 C在有的国家的某些地区,青少年吸毒已 蔚然成风 ,引起了当局的注
4、意。 D外援和主教练在转会费和出场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终于 琴瑟失调 ,不得不分手。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整体感悟大体内容的情况下,再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思考分析词语的大体意思,然后判定是否正确。 B、久假不归 :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A,抛砖引玉 :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也是一种自谦的说法。 C、蔚然成风 :蔚然 :草木茂盛的样子,此词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D、琴瑟失调 :比喻夫妇不和,不能用于其他人物关系。所以选 B。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5、)。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1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 B那些在各条战线上以积极进取、不折不挠对待生活和工作的人,才是我们尊敬和学习的对象。 C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尽管国内外旅游业面临的压力和不确定性都在加大,但中国旅游业繁荣与发展的基本面貌并未改变。 D随着手机短信由多媒体形式到纯文本形式的进化,我国手机短信用户在2012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
6、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A、两面对一面错误。前面述及肯定和否定( “有没有 ”)两个方面,而后面却只述及肯定 (“继承和发扬 ”“学习 ”)一个方面,为使前后照应,可将 “有没有 ”改为 “要有 ”:或在 “既 ”前加上 “能否 ”,并删去后两句中的 “要 ”。 B、成分残缺。可在 “不折不挠 ”后加上 “的精神 ”。 D、不合逻辑。按照技术的发展进程, “多媒体形式 ”比 “纯文本形式刀更先进,应将 “由多媒体形式到纯文本形式的进化 ”改为 “由纯文本形式到多媒体形式的进化 ”。所以选 C。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后面题。( 19
7、分) 风雪夜归 何蔚萍 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 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要关。但愿 她觉得手脚冰凉。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地闭着。 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一样晚归的人。但一个也没有。 只得叫门了。她绕着墙走过去。叫谁 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在上个月看这场电影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很好笑。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数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
8、妈妈难过得哭,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了伢也是贫下中农了。 ”后来招工回城,这刘安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打搅人家也不合适。 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这个十四岁的男孩,父母在外省工作,他跟姥姥住。打小时候起,他就总缠着她讲故事,她也不叫 他失望。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像是第一次发觉,墙头怎么这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吧?唉,就传进了又怎么样呢?十四岁的孩子睡着,哪怕在旁边敲大鼓也不会醒的。 那就叫平平的姥姥吧。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但她却 “对 ”得怕极了。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子
9、的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三十岁了,如果再年轻五岁,哪怕三岁呢,她也要争取一下。她并不笨; 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 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 。那么,就听天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会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叫这六十多岁的老人深更半夜、又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 她觉得很冷。 才发现雪更大了,风更紧了,近处远处,都是白茫茫的的世界 。当看到大街尽头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她的眼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有多好啊!她一定会对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
10、不管他在不在意。 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篮子的中年人。但他丝毫没有拐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了。 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 己;是诅咒天气,还是诅咒运气。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了羡慕。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那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她也有家、有床、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却是暖和的,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她不能设想能在门外过一夜。喊吧!笼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她发誓,不管开的是谁,以后都要对他很好很好。 她终于放开了嗓子,并用手去捶, “开开门 ” “吱 ”的一声,门开了。 原来门并没有关上。 【小题 1】文章划线处
11、两次写到风雪,试分析其作用的异同。( 4分) 答: 【小题 2】文章第六段划波浪线 “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 ”这句话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 2分) 答: 【小题 3】文章插入对中年男人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小题 4】故事中 “风雪夜归 ”的 “她 ”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概括。( 3分) 答: 【小题 5】结尾一句 “原来门并没有关上 ”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答案: 【小题 1】异 :首段描写风雪,既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又显现故事发生的背景,中间借风雪之冷衬托中年人有家的温暖。同 :渲染气氛,深化主题 (异同各 2分,共 4分
12、 ) 【 小题 2】由于下放农村,也由于高不成,低不就, “她 ”感觉已经错过恋爱时节,婚姻之门已经关上。 (2分 ) 【小题 3】插入对中年男人的描写,既给 “她 ”带来希望,为行文制造波澜,又衬托 “她 ”的孤苦和凄凉 (4分 ) 【小题 4】由于特殊的生活经历,她具有一种心态:怕孤寂,却好像偏偏处于孤寂;怕无援,又好像时时处于无援。甚至有无端猜疑和自叹自怜的倾向。但她的内心是善良的。 (3分 ) 【小题 5】 突出主题。说明有人留门,表现人间并不像夜归者所揣想的那么冷。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使故事有了更深的意趣。 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 想象空间。 蕴含深意。人们常常在心理上虚掩着一
13、道门,其实轻轻一推即可打开,那面就是一个别样的世界。 (6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类题是考查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环境明显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等作用。所以在答题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确定是哪种类型的作用即可。从全文的内容和语境可知,两处环境描写都渲染了天气寒冷的气氛,烘托出了主人公渴望温暖的心情;由于两处环境描写出现的位置不同,所以也有不同之处,在结构上,开头的环境描写,一般是为了交代时间,背景等,中间的一 般都是为了衬托人物心理活动的。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
14、类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结合着所在段落的具体语境进行分析,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就可以了。如这句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答题时,可以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体现了“她 ”感觉已经错过恋爱时节,婚姻之门已经关上的失望心情。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类题是考查文学作品中关于描写这种表现手法的作用,要结合着文章中的文意内容,来理解这种侧面描写的作用。侧面描写一般是起衬托人物心情的作用,中年男人的出现给她带来希望,给情节带来跌
15、宕起伏的效果,也衬托了她内心的孤独凄凉。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要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主人公的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方面去分析,从文中关于她想叫门的细节描写中,可看出她是一个善良的人;文章第三四段关于她的心 理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她的孤苦无援;文章第九段,关于她羡慕中年男人的心理描写体现了她对家的温暖的渴望,体现出她的孤寂。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5】 试题分析:此题要从文章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作答。首先要从文章的主题
16、角度来分析,门没关,说明了有人留门,从而深化了主题,突出了人间的关爱与温暖;结构上,与前文主人公一直猜疑的门是否关闭相照应,使情节结构更完整,同时,也为故事增添了意想不到的情趣,给读者留下回味空间。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 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后面题。( 9分) “窃书不算偷 ”的闹剧该收场了 惠铭生 “窃书不能算偷。 ”这是鲁迅先生笔下的经典人物孔乙己,在偷书被抓狡辩时的“经典语录 ”。偷就是偷,一个 “窃 ”字成不了遮羞布,更无法把自己和窃贼划清界限。 “窃书不能算偷 ”,如此迂腐、可笑的怪论,既难欺骗自己,也难欺骗别人,只能贻笑大方,给后人留下笑柄。
17、然而,现代版 “孔乙己 ”从未绝迹,而且齐吟 “窃书不算偷 ”怪论 2 月 1 日,连霍高速义昌大桥因货车爆炸坍塌,致 10 人死亡, 11 人受伤。于今,事故原因至今调查未明,遇 难者家属和死难者家属伤痛未已,公众质疑也未消弭,但是,桥梁工程专家徐腾飞站出来发表 “高论 ” 说义昌大桥这次事故是“落梁 ”而非 “坍塌 ”;针对 “桥断面钢筋过细 ”的说法,徐腾飞称,铺装层中的钢筋并非受力钢筋。 “落梁 ”与 “坍塌 ”有啥区别呢?不妨聆听专家徐腾飞的诠释:坍塌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可以认为是桥梁失去承载能力的一种统称。而桥梁失效可分为两大类:构件失效 (例如主梁断裂 )或者结构体系失效,但这次事
18、故是外力导致梁体坠落而形成的结构体系失效,所以应该是 “落梁事故 ”。 既然坍塌是通俗说法,落桥事故也是坍塌,这与孔乙己 的 “窃书不能算偷 ”论调何异?徐腾飞绕来绕去,咬文嚼字,意欲何为?假如,徐腾飞在科学讲坛上对义昌大桥是 “落梁 ”还是 “坍塌 ”予以解读,这尚可理解;但对媒体和公众高谈阔论,除了有哗众取宠、不分场合卖弄专业知识之嫌外,也似乎是在刻意为官方推卸责任。 当然,像徐腾飞的现代版孔乙己不是个别。 2月 3日中午 12时 40分许,外来务工人员小秦骑电瓶车途经上海北翟路协和路附近时,随身携带的 17600元现金散落一地,遭遇路人哄抢。虽然,散落的钱通过各种途径找回 7800元,但
19、有近万元 “随风而出 ”。对于这起事件,当地警方称:不能定性为 “哄抢 ”。 这是一个令人哑然失笑的 “定性 ” 视频清晰记录着,当农民工的钱撒落后,一些市民就是在忙着捡钱,然后溜掉,这不是 “哄抢 ”是什么呢?再者,路人捡钱不还,即便说哄抢,也不过分。但是,当地警方为何言之凿凿,强调该事件不是 “哄抢 ”?我认为,刻意玩文字游戏的背后,不过是推卸自己责任,维护所谓的地方形象而已。捡钱不还溜掉而不是 “哄抢 ”,典型的 “窃书不能算偷 ”怪调。 若说 “窃书不能算偷 ”,莫过于对陕西 “房姐 ”龚爱爱身份的定义 2 月 4日,“房姐 ”龚爱爱被神木警方刑事拘留,同时,警方声称:经查,神木农商行
20、属企业法 人,龚爱爱系长期合同工,非国家公职人员。 “房姐 ”龚爱爱涉嫌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印章罪,拥有 N 个假户口、房产 N 套,价值上亿,原来她是一个“合同工 ”?是的,神木农商行属企业法人,但也是一家国有性质的企业。当地警方强调 “房姐 ”是合同工,而非国家公职人员,依旧没有逃脱以往官方推卸责任的 “老套路 ” 坏事都是 “临时工 ”干的。这,何尝不是现代版的 “窃书不能算偷 ”怪论呢?! “窃书不能算偷 ”,这样的滑稽闹剧该结束了! (摘自 2013年 02月 07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 【小题 1】下列各项中,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桥梁工程专家徐腾飞抓住货车爆炸这个事实,
21、把连霍高速义昌大桥的坍塌归因于外力导致梁体坠落而形成的结构体系失效。 B上海警方,因外来务工人员小秦 17600元现金散落之后,通过各种途径找回 7800元而就此言之凿凿,强调该事件 “不能定性为 哄抢 ”。 C神木警方刑事拘留 “房姐 ”龚爱爱声称:神木农商行属企业法人,龚爱爱系长期合同工,非国家公职人员。言外之意:坏事都是 “临时工 ”干的。 D无论是桥梁工程专家徐腾飞的 “高论 ”,还是两地警方的强调声称,其实质都是荒唐可笑,站不住脚的。 【小题 2】下列对孔乙己的 “窃书不能算偷 ”与现代版的 “窃书不能算偷 ”论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乙己说 “窃书不能算偷 ”,是特定时代的
22、产物,体现了他为人的迂腐和对自己偷书被抓一事的羞愧和辩解。 B孔乙己的 “窃书不能算偷 ”与现代版的 “窃书不能算偷 ”论调,都是既难欺骗自己,也难欺骗别人的,只能贻笑大方,给他人留下笑柄。 C现代版的 “窃书不能算偷 ”论调,耍的是小聪明,其真实用意是逃避问责,维护所谓的部门和地方形象。 D现代版的 “窃书不能算偷 ”论调,越是高谈阔论,言之凿凿,逻辑严密,越是令公众失望。这是个别 专家和某些官员的行为。 【小题 3】为什么现代版的 “窃书不能算偷 ” 被称为闹剧?( 3分) 答: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因为现代版的 “窃书不能算偷 ”表面上高谈阔论,言之凿
23、凿, (1分 )实际上就像孔乙己偷书被抓时的狡辩一样荒唐可笑。 (1分 )只能导致正义缺失公众对所谓的专家、地方官员失望和愤怒 (1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可以运用比较排除法。此题要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带着思考题回到原文中,找到原句,结合上下句进行比较、理解。 B项理解有错误,警方是基于推卸自己贵任,维护所谓的地方 形象抵赖,找回 7800元只是理由之一。所以选 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比较排除法。带着思考题回到原文中,找到原句,结合上下句进行比较、理解。 D项 “言之凿凿,逻辑严密 ”表述不准确,从原文可知,逻辑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浙江省 宁海县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第一次 阶段性 测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