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三零诊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三零诊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三零诊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三零诊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罹 难 l榫 头 sn蚕 食 cn冠 冕堂皇 gun B斗 笠 l歃 血 sh蔗 糖 zh蓊 蓊郁郁 wng C星 宿 xi袅 娜 n杜 撰 zhun椎 心泣血 zhu D鞭 笞 t斡 旋 w婆 娑 su光风 霁 月 q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中 “歃血 ”的 “歃 ”应读 “sh”,“蔗糖 ”的 “蔗 ”应读 “zh”; C项 “袅娜 ”的 “娜 ”应读 “nu”, “椎心泣血 ”的 “椎 ”应读 “chu”; D项 “鞭笞 ”的 “笞 ”应读 “ch”,“光风霁月
2、 ”的 “霁 ”应读 “j”。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词语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 A斑斓九宵众口烁金股肱之臣 B深邃睥睨谴词造句汲汲可危 C敷衍商榷夙兴夜寐旁征博引 D翔实取谛蝇营狗苟李代桃疆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中 “九宵 ”应为 “九霄 ”, “众口烁金 ”应为 “众口铄金 ”; B项 “谴词造句 ”应为 “遣词造句 ”, “汲汲可危 ”应为 “岌岌可危 ”; D项 “取谛 ”应为 “取缔 ”,“李代桃疆 ”应为 “李代桃僵 ”。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 A由于补偿政策优厚,红星小区的搬迁工作非常顺利,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已是 十室九空 ,比原计划提前了两个月。 B严冬时节,她在 料峭 寒风之中踽踽独行,天地之大却不知应当去往何处。 C高速公路上出现横向裂缝时要及时 处治 ,否则冬天灌进雨雪水冻融后,道路将遭到非常严重的破坏。 D历史其实无处不在,在你我生活的城市里,每一幢由逝去时代留下的老建筑都是一页 触手可及 的活的史书。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 “十室九空 ”形容因灾荒、战乱或横征暴敛而使百姓破产流亡的萧条景象。 B项 “料峭 ” 指春天的微寒, “凛冽 ”才是严冬的酷寒。 D项 “处治 ”指处罚、惩办违法的人或事,用在此处不合
4、语境。这里应用 “处置 ”, “处置 ”指处理、安排事或者物。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中国拥有航母之后,更具大国 “形象和气质 ”。特别是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与周边国家还存在海洋主权争端,航母的投入和使用无疑将增大中国有效解决问题的筹码和力度。 B香港政府规定, 2013年 3月 1日起,离境人士携带奶粉出境,每人不得超过 1 8公斤,违令者最高将被罚款 50万港元或监禁两年的处罚。 C近年来光棍节成了一个流行的节日,商家自然也不希望错过这样的日子,尤其是一些电子商务网站,早早就展开了打折促销的宣传攻势。 D中
5、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选取近 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除了从语音的正误方面做出是非判断外,还注重对读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搭配不当, “力度 ”可以 “增大 ”,但 “筹码 ”只能 “增加 ”; B项成分赘余,删除 “的处罚 ”; D项表意不明, “近 200个 ”的修饰对象易引起歧义,句式杂糅, “选取了 字 ”与 “以 为对象 ”重叠。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 9分,每小题 3分) 近年来, “大数据 ”这个概念突然火爆起来,成为业界人士舌尖上滚烫的话题。所谓 “大数
6、据 ”,是指数据规模巨大,大到难以用我们传统信息处理技术合理撷取、管理、处理。 我们一直有这样的成见:信息是个好东西。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信息应该多多益善。这种想法是信息稀缺时代的产物。由于我们曾吃尽信息贫困和蒙昧的苦头,于是 就拼命追逐信息、占有信息。我们甚至还固执地认为,占有的信息越多,就越好,越有力量。但是,在 “大数据 ”时代,信息不再稀缺,这种成见就会受到冲击。信息的失速繁衍造成信息的严重过剩。当超载的信息逼近人们所能承受的极限值时,就会成为一种负担,我们会不堪重负。 信息的超速繁殖源自于信息技术的升级换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打开了信息所罗门的瓶子,数字化的信息失速狂奔,使人类
7、主宰信息的能力远远落在后面。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指出,互联网上的数据每两年翻一番,目前世界上的 90以上数据是近几年才产生的。 2000年,数字存 储信息占全球数据量的四分之一,另外四分之三的信息都存储在报纸、胶片、黑胶唱片和盒式磁带这类媒介上。 2007年,只有 7是存储在报纸、书籍、图片等媒介上的模拟数据,其余都是数字数据。到 2013年,世界上存储的数据中,数字数据超过98。面时数字数据的大量扩容,我们只能望洋兴叹。 “大数据 ”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我们现在还无法预料。哈佛大学定量社会学研究所主任盖瑞 金则以 “一场革命 ”来形容大数据技术给学术、商业和政府
8、管理等带来的变化,认为 “大数据 ”时代会引爆一场 “哥白尼式革命 ”:它 改变的不仅仅是信息生产力,更是信息生产关系;不仅是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内容,更是其生产与传播的方式。 我们此前的知识生产是印刷时代的产物,它是 15世纪古登堡时代的延续。印刷革命引爆了人类社会知识生产与传播的 “哥白尼式革命 ”,它使得知识的生产和传播突破了精英、贵族的垄断,开启了知识传播的大众时代,同时,也确立了“机械复制时代 ”的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与印刷时代相比,互联网新媒体开启的 “大数据 ”时代,则是一场更为深广的革命。在 “大数据 ”时代,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往往是呈几何级数式增长、病毒式传播。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介
9、技术 颠覆了印刷时代的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新媒体遍地开花,打破了传统知识主体对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垄断。新媒体技术改写了静态、单向、线性的知识生产格局,改变了自上而下的知识传播模式,将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抛入空前的不确定之中。在 “大数据 ”时代,我们的知识生产若再固守印刷时代的知识生产理念,沿袭此前的知识生产方式,就会被远远地甩在时代后面。 (节选自 2013 2 22文汇读书周报,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 “大数据 ”时代的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数据规模巨大,传统信息技术难以处理。当信息严重过剩,总量超过了人们的承受极限就会成为人类的负担。 B精英与贵族的知识垄断被冲破,传统知识主
10、体不再是唯一的知识生产者和传播者。 C信息生产呈几何级数式增长、病毒式传播,信息传播方式不再是简单的自上而下。 D “机械复制时代 ”的知识生产和传播方式被颠覆,呈动态、多向和空前的不确定性。 【小题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人们在信息稀缺时代形成的信息多多益善的想法,将随着 “大数据 ”时代的到来而改变, “知识 ”不再 “就是力量 ”。 B人类主宰信息的能力远远落后于信息的产生,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升级换代使数字化信息失速狂奔。 C从 2000年数字存储信息占全球数据量的四分之一,到 2013年超过 98,这些数据是为了说明传统媒体正被新媒体取代。 D “印刷时代 ”也即
11、 “机械复制时代 ”,因为印刷术使得知识可以大量、快速地复制,但这种复制也是缺乏创新的, “机械的 ”。 【小题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百年历史的世界著名报纸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纷纷出售资产甚至倒闭,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及时把握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脉搏。 B “大数据 ”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学术、商业和政府管理领域,而必将是全方位的深刻影响,否则不可能称为 “哥白尼式的革命 ”。 C要科学应对 “大致据 ”时代的挑战,首先要改变印刷时代的知识生产理念和方式。 D增强对信息的生产和传播的管控力度,同时加紧研发信息处理技术,提升人类主宰信息的能力,
12、这是人类应对 “大数据 ”挑战的有效途径。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D 【小题 1】 试题分析: B项所述内容是印刷时代的特点。答案:区域在文章最后一段。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A项错在最后一个分句得出的结论不够严谨,只能理解为大数据时代到来后,知识不再能够简单地认为越多越有力量,但也不能说知识不再有力量。 C项这些数据是为了证明互联网技术使信息超速繁殖。 D项对 “机械 ”的理解不正确, “机械 ”指 “印刷机械 ”,而非 “没有创新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13、3】 试题分析: D项中不应包含 “增强对信息的生产和传播的管控力度 ”,文中无此信息,更重要的是 “大数据时代 ”的信息生产理念和方式就是打 破垄断和不确定性,否则就不是 “大数据时代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习题。( 22分) 家山迷茫 旅美作家 刘成章 ( 1)这就是我所看到的美国西海岸某天的落日过程:一轮夕阳,像一颗悬挂在隐形枝桠上的特大号的熟透了的柿子,不知怎么扑沓一下,竟整个儿地跌落在山头上了。它从山背后涌流下去,陡溅起一天耀眼的绯红。那绯红自然是非霞莫属了,灿灿之霞。 ( 2)我默然散步向前,看见归鸦成群地从天上飞过,在
14、目力所及的一切角落,都有如烟似气的暮霭缓缓溢出。我想,这迷迷离离的巨 网似的罩着的暮天之景,应是出自我们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故国的哪位丹青妙手吧,也许是米芾、八大山人抑或是吴冠中、陈逸飞吧,是他们之中的哪个兴之所至,竟把一碗刚刚调好的淡墨泼出来了。于是树呀,房呀,路呀,尖项的教堂呀和总是蕴酿着惊世壮举的苹果公司呀,一刹间都被那淡墨淹没了。于是繁杂归于简约,多彩的世界只归于黑白二色,天底下的一切都让位于一幅柔美无比的我们中国式的水墨画了。这幅水墨画一如上海世博会中所展出的电子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我,则成了水墨画中的一个人物。 ( 3)返回来的时候,我忽然看见北边远处的一座山,这 座山虽然离我那么远
15、,却好像撞上了我心上的一根最敏感的生命之弦,使我的五脏六腑嗡地一声一齐鸣响起来。这声音,竟至于波及到了我的每一根神经末稍。 ( 4)一身水墨的刘成章啊,你何以激动如此? ( 5)不是因为那山有着好看的起伏旋律。那山太普通了,可以说,它普通得如同一个在加州随处都可以看到的辛勤打工的墨西哥人。但是我现在看见它,却产生了一种本能的强烈冲动。其原因完全在于,那山上灯火点点,太像我家乡延安的清凉山了。 ( 6)哦,家山,与我的生命紧相勾连的山呐,我的清凉山 ! ( 7)家山,是个特别温暖的词儿,它把一个本来抽 象、模糊和平面的概念,变成了具象、清晰、立体的写照了。自从我来到这个世界,清凉山就是一副悬挂于
16、我眼中和心头的美丽画图。母亲亲口对我叙说的山上的月儿井,曾让我对清凉山的过往留下最绮丽、最浪漫的怀想。年长之后,我又在山对面住了十余年。每天晚上,一抬头看见的,就是灯火点点的清凉山。而现在,眼前的这座洋山,这座我连其名字都叫不出来的加州之山,竟然就像是从我的家乡,我的生身之地原盘儿毫发未动地搬过来的 !啊,属于我家山一角的清凉山,山色凝重的清凉山,尸毗割肤饲鹰 的清凉山,范仲淹的清凉山。花木兰的清凉山,蓝花花的清凉山 ,每逢四月八信男善女前来求子的清凉山,羊肚子手巾和灰军装的清凉山,夫妻识字的清凉山,信天游高一声低一声的清凉山,修复了月儿井、琵琶桥和琉璃塔的清凉山。记忆中的清凉山上有陡峭的路,
17、有宽展的院子,有喳喳叫着的无邪的花喜鹊,那是花喜鹊的清凉山。当然我也想起了大字报曾经贴满了的清凉山,歪脖榆树上有人上吊的清凉山,更想起刮起老黄风的日子、大雪狂倒的日子,那些日子竟还有人被威逼着来到清凉山上修梯田呢。其中就有先烈遗孀、我年迈的母亲的苦难身影,她的苦难身影永世不会磨灭在清凉山上呐 ! ( 8)我一遍遍扭头看去。一盏灯契合了, 两盏灯契合了,七盖八盏灯也契合了,山的轮廓山的特点山所透露出的气韵也契合了,多么像我亲切的家山 !谁能说不像呢?谁敢说不像呢?谁会说不像呢? ( 9)啊,不,家山不在此。家山如今分明缥缥渺渺,与我隔着一汪大洋还有许多山河。家山若有若无、隐隐约约、迷迷茫茫。我知
18、道,眼前的景色分明是一个骗局,它狠毒地蛊惑着我的神经。我知道,只要到了明日的拂晓,东天抹上最初的一缕晨曦,眼前这山就会露出它的真面,它就不再是我的家山了。 ( 10)啊不,家山应在此 !我宁愿相信眼前的山就是家山。退一步说吧,即使有几分不像,我也愿意陷入迷思。 将错就错是我感情的需要。迷思是醉人的,销魂的,醇美无限。于是老远地望过去,我几乎可以隐约看见我曾经在那儿在信天游声中摘酸枣的黄土坡洼了。我觉得如今那酸枣的香气依然随风飘飞,从那高高的山坡上一直飘到我的眉头、心坎。一刹间我觉得此山与那山契合若神,若孪生兄弟,若日月合璧。所以应该说,家山犹在此。 ( 11)我的心里又不由泛起了马思聪的思乡曲
19、了。他的琴,淌出的是一腔真情,而我,除了有常人所具有的听觉之外,内心还深藏着十万只耳朵。我疾步走回陋室,立即拿起电话就去向我那片亲爱的土地我的故园延安拨号: 011-86-0911 我一边拔,一边忽然悟到我多苦多难的母亲的坟头现在已经是荒草萋萋了,她再也不可能听到她的不孝之子的声音了。于是,我的眼泪便如决堤之水,任怎么也无法控制了 【注释】 尸毗割肤饲鹰:尸毗,佛家弟子,传说他曾在延安清凉山顶割自己的皮肉救活垂死的老鹰。延安旧称 “肤施 ”,即由此得名。 (刘成章,当代作家、诗人、画家,为了照顾先后留学美国的几个儿女,远涉重洋到美国多年不得回乡。本文有删改。) 【小题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0、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 ) ( ) A刘成章是实力派乡土作家,作品基调似陕 北高原雄浑高亢,他的安塞腰鼓曾入选中学教材。本文的情感诉说虽曲折低回,字里行间却仍透出苍凉的意蕴。 B文章的语句长短结合,使表达的情感张弛有致:语言土洋结合,方言口语和书面语相得益彰,非常契合身在他乡思念故土的主题。 C文章以写景开篇,以思念家山统摄全文,文末却以母亲收束全文。这样写使抽象、模糊、飘飞的思乡情终于有了具体可依的落脚点,读来颇有余光中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的悲凉与无奈。 D本文不仅有精彩的景物描写,而且有大段的内心独白。这些内心独白在展现作者纷繁复杂的思绪的同时,
21、又显示了作者情感的细腻和深沉,使文章的感染力大大增强。 E文中第 9段说 “家山不在此 ”,后面又说 “家山犹在此 ”“家山应在此 ”,这是作者的思绪在此地与彼岸、现实与回忆的纠缠中进入了迷离恍惚的状态的表现。 【小题 2】作者以 “家山迷渺 ”为文章标题,请说明其含义和作用。( 6分) 【小题 3】文章前 2段描写的是美国西海岸的景物,读来却颇具中国味道。为什么会这样呢,试结合原文对此做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高中毕业即意味着 离开家和乡,很多人从此成为家乡的客人。请就现代化浪潮与故乡情节的矛盾谈谈你的思考( 6分) 答案: 【小题 1】 C、 E 【小题 2】 “家山 ”即家乡(
22、 1分),文中特指故乡延安的清凉山( 1分); “迷茫 ”是指作者置身美国西海岸,与故土空间距离遥远( 1分),作用是用空间距离的遥不可及来反衬( 1分)作者对家乡故园的思念之情( 1分)愈加浓厚深切( 1分)。 【小题 3】作者是个有着很深的古典艺术修养( 1分)和故乡情结的中国人( 1分),他把所看到的一切都情不自禁地与故土、祖国联系起来( 1分)。景物描写选取带有浓郁中国色彩的意象( 1分),如陕北的 “柿子 ”“归鸦 ”“暮霭 ”,著名画家和 “黑白二色 ”的 “中国式水墨画 ”等( 1 分),以此表达潜意识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故园之情( 1分)。 【小题 4】高中毕业离开家乡,现代
23、化浪潮和与故土空间距离遥远可能会让人迷失自我,思乡情结又会在潜意识中让我们获得清醒的认识,家乡会给我们厚重的情感支撑,让我们走的更远。可以说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小题 1】 试题分析: C项 “使抽象、模糊、飘飞的思乡情终于有了具体可依的落脚点 ”不妥,第 7段首句有提示,文章的情感通过 “家山 -清凉山 ”就已经落到地面,文末落脚于 母亲只是进一步具体和形象化。 E项 “进入了迷离恍惚的状态的表现 ”理解不准确,这三个说法是作家思绪变化的表现,也是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手法。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要先答含义,标题含义分
24、别为 “家乡 ”、 “清凉山 ”, “迷茫 ”在此并非指其本义,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是指 “距离的遥远 ”;其作用要点为 “反衬 ”“思乡之情 ”“愈加浓厚深切 ”。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可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作者本身,二是作 者选取的描写对象。前者即与素养有关,也与情感有关。后者其实仍然是情景交融的老话题,关键还是景物特征和情感表达。强调 “潜意识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是因为这两段的描写在作者意识到 “北边远处的山 ”像 “清凉山 ”之前,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四川省 眉山市 高三零诊 测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