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 祛 暑 q嬗 变 tn纤 细 xin 大笔如 椽 chun B 狷 介 jun菡 萏 dn剽 窃 pio 厚古 薄 今 b C 痤 疮 cu 罅 隙 xi 祈 祷 q 切 肤之痛 qi D倾 轧 y消 弭 m 脂 肪 zh 请君入 瓮 wn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多音字等读音知识。字音考题看似简单,其实暗藏杀机,特别是对说普通话有缺陷 的方言区考生,一定要注意平时学习中的正确识读,不断提高自己的识记能力。正确读音为: A嬗变 shn C 祈祷 q D
2、请君入瓮 wng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北方山河雄壮,蕴育出粗犷豪放的北方人文,呈现出恢弘大气的阳刚之美;江南山清水秀,滋养出秀美聪慧的江南人文,呈现出精致灵动的阴柔之韵。 B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 布朗是个博采众长、兼融并蓄、才华卓著的小说家,他的每部作品都是精雕细琢之后的艺术珍品,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 C编 撰平凡的感动的目的就是记载和放大发端于网络、传颂于社会、感动了中国的 “最美人物 ”和 “最美故事 ”,让更多的人从他们身上汲取道德力量。 D在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被曝光后,我们无不痛心疾首,怒斥那些唯利是图、
3、有恃无恐的不法奸商,对食位素餐、渎职的有关官员进行无情地鞭挞。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词汇量的掌握程度和识记现代汉字字形的能力。主要考查了同音字和形似字,应注意以义辨形。本题中错字因音同而误写,正确理解为: A孕育;没有 “蕴育 ”这个词。 B兼容并蓄;固定结构。 D尸位素餐,指的是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尸位:空占职位,不尽职守;素餐:白吃饭)。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漫步瑞丽著名的珠宝街头,放眼看去,到处是林立的商铺, 珠圆玉润 的珠宝,络绎不绝的游客,这充分显示出这条商业街的繁华。
4、 B在乳业频频曝出丑闻的环境下,卫生部 制定 的生乳新国标被消费者称为 “一夜之间倒退了 25年 ”,引发公众对乳制品行业的信任危机。 C在群众文化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文化工作者适应社会角色和时代发展需要的综合素养的培养、修炼和养成不是 一挥而就 的,但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D北大教授程郁缀谈交友之道,善于把古代诗词典故和历久弥醇的现代醒世故事交错在一起, 纵横捭阖 ,让听众彷佛有一种穿越时空隧道的感觉。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提高农村学生尤其是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水平,会议决定,从秋季学期起,实施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B杭州市推进公立医院改
5、革在管办分离、政事分开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有 效地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但仍有一些实际问题亟待破解。 C由于目前正值秋冬转换之际,冷空气的活动愈加频繁,早晚气温较低,朋友们需格外注意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因气温骤降造成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 D宁波市委、市政府就镇海炼化扩建一体化项目广泛地听取群众意见,积极主动回应群众的合理诉求,经与项目投资方研究决定:坚决不上 PX项目。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语序不当,将 “实施启动 ”改为 “启动实施 ”; B缺少宾语中心语 ,“缓解 的状况 ”; C搭配不当,把 “造成 ”改为 “引发 ”。 考点: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6、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共 20分) 被移植的树 李 浩 树的移植:我知道它并不是我一个人的 “看见 ”。有时,在春天或者秋天的公路上,我会遇到装载大树的卡车。那些树已经足够高大,甚至都小有沧桑,硕大的树根和根部的泥土被粗草绳仔细地包裹起来,伤掉的细根似可忽略不计。它们将会被移植到城市,路边或者公园,携带着这一小点儿的 “故土 ”然后开始新的生长。它们会长得更高大些,部分的根须会获得延展,把原属于异乡的土也一并紧紧抓牢。 我要说的并不是树。我要说的 ,是贵州,安顺,一个叫屯堡的地方,和那里生活的 “少数民族 ”。屯堡居住的 “少数民族 ”其实是更严格意义上的汉人,他们的祖上
7、来自明朝时的中原,是征战和屯兵的结果。 这些来自中原的将士被安插在屯堡,之后他们的家人,妻儿,或者在中原被招募、被迁移的男男女女也跟着来到了这里,就像 就像树的移植,它的根要被拔起,同时,为了它的成活,带给它一些 “故土 ”。是的,就像是树的移植,他们在这个完全异乡的地方扎下了根,在这块异乡,他们部分的根须获得了伸展,一起紧紧抓牢那小部分的故土。 那一小点儿的故土:这些迁徙者和他们的子孙,曾经 固执地将它固执地守住,让它尽可能地不融化,不变异 这是他们从中原所带过来的,我们可以从这份固执中看到迁徙者们的 “念念不忘 ”。那一小点儿的故土是:语言,服装和发式,被称为 “地戏 ”的传统戏剧,生活习
8、惯,也许还包括家族观念,邻里关系 进屯堡的路上,有一个专门的纪念馆,在那里,我见到了屯堡人的传统服装,见到了地戏表演用的面具。据说,地戏表演内容以 “杨家将 ”、 “薛家将 ”为主,很中原化。是的,这一小点儿的故土在一个中原的汉人那里也变得古老而新鲜了,变得异质了,他们固执的坚守竟使得自己完全地区别于 “中原 ”,他们至少在 六百多年的时间里,远离中原的风起云涌,少受其它文化文明的冲击。 这种坚守:使他们这些人成为了恒久的 “少数民族 ”,成为了恒久的异乡人,即使在他们生长的这片土地上,我想他们的归属和认同也不会强烈,他们大约有一种永恒性的局外感。在不被融合、融化的固执里,除了怀乡这种病症,我
9、想大约还有着某种精神上的高傲。 我们在雾中上山。有雾掩映的屯堡其实更有独特的美,有它自己的时间史,有它自己的时间长度和额外宽度,有单独属于它的时间粘稠 这点,在云山屯更为明显,更为强烈。走在古老的石阶上,走在石质的、木质的古老房子之间,那种时 间的粘稠感是显见的,让人仿若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中,仿若进入到了历史。何况那雾,遮住了向更远处望见的雾。在 “我们的 ”时间之外,这是屯堡给我的强烈感觉。当战事平息,那些背井离乡的人在这片陌生、偏僻的地方得到安顿,休养生息,刻意而固执地保持着祖辈的文化和习惯,慢慢,它和 “我们的 ”时间脱开了,它有了自己的坚固。在云山屯,它们保留的是明时的建筑,至少是明时的
10、风格,它们也成为树的根部的小片故土,慰藉着一代一代的怀乡病。六百年,在屯堡之外已几度风雨变幻,当他们把和 “外界 ”的路一一打开,突然发现,那个臆想的、被记忆的 “故土 ”早已没有了当初的模样。 云山屯,它的静寂让我意外。它的静寂更凸显了它的质感和美,它几乎是空的,旷的,单独属于我们这少数几位来访者的,它允许你向任何一处探幽。 远处有些许的鸡鸣,引得近处石房角落里的鸡也跟着叫起来,那一刻,我都想停下来,止住呼吸 在云山屯,仿佛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任何一个人都是外在于这个时间这片土地的,在进入到它们的地域里,我们必须保证对 “主人 ”的敬重使它们免被打扰。我们走远些的时候,回头,有几只鸡缓缓走上
11、了石阶,走在我们刚走过的路上,它们安然的样子让人感动。 朋友们说,这座屯堡除了少数的老人外 ,其他的人多数已经下山,他们接受与 “我们 ”同样的教育,穿同样的服装,泡吧,上网,经商或外出打工 屯堡的 “少数民族 ”正在普遍地汉化,重新成为汉人。屯堡,用不了几年,就会变成一个完全的象征,一种旅游资源,一种可在 “外人 ”面前展示的、不具根脉感的文化。 在屯堡博物馆里,讲解的小姑娘给我们叙述的只有博物馆墙壁文字上提供的那些,她远不如一个 “外人 ”,博学的杜应国先生对屯堡知道得更多,包括她服饰中的文化内涵 在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并没有指责,甚至有小小的欣慰。当然, 我对这份欣慰也有些忐忑
12、和质疑。 (选自 散文选刊,有删节) 【小题 1】文章从树的移植说起,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 2】作者为什么多次用 “固执 ”来修饰屯堡人的 “坚守 ”?( 3分) 【小题 3】理解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4分) ( 1)他们在这个完全异乡的地方扎下了根,在这块异乡,他们部分的根须获得了伸展,一起紧紧抓牢那小部分的故乡。( 2分) ( 2)我对这份欣慰也有些忐忑和质疑。( 2分) 【小题 4】请简要赏析文中倒数第二段划波浪线的句子。( 4分) 【小题 5】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读了文本的启发或感悟。( 5分) 答案: 【小题 1】 引出下文。( 1分) “树的移植 ”是
13、个隐喻(比喻),目的引出贵州安顺屯堡被 “移植 ”的人( 1分)。树移植时需要携带一小点儿的 “故土 ”。被迁移的男男女女,虽然 “根 ”被拔起,但他们刻意而固执地守住那一点 “故土 ” 祖辈的文化和习惯,所以能顽强活下去,并得到发展。( 1分) 呼应文章的题目( 1分)。 【小题 2】凸显屯堡人 “念念不忘 ”祖辈的文化和习惯,凸显不愿融化,不愿变异的信念( 1分);同时也表现出屯堡人某种精神上的高傲( 1分)。表达了作者对他们坚守的敬佩之情( 1分)。 【小题 3】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扎下 了根 ”“获得了伸展 ”,说明了那些被迁移的人们以及他们的子孙的生存能力之强( 1 分
14、); “抓牢那小部分的故土 ”,点明了他们心中的坚守, “紧紧 ”表现他们的执着( 1分)。 (2)作者对屯堡人走出自我封闭,打通 “外界 ”的路,感到欣慰( 1分),同时,作者认为, “打通 ”可能会淡化屯堡的文化黏稠,破坏屯堡的文化根脉,作者对这种 “打通 ”感到有些忐忑不安和不认可。( 1分) 【小题 4】借物抒情。写鸡的适意就是写人的闲适。鸡,安然的样子,缓缓地行走,凸显云山屯生活的平和安宁之美,同时也凸显云山屯人恬静闲适生活中的心灵安宁( 2分);以声 衬静,鸡鸣声打破了云山屯的安静,写出了云山屯人的闲适之趣( 1 分)。表达了作者对云山屯静谧的环境,安宁、祥和的生活,人心灵的恬静闲
15、适的赞美。( 1分) 【小题 5】那些中原人因为驻守的需要,携家人被 “移植 ”到贵州安顿,因为他们刻意而固执地守住那点祖辈的文化和习惯,他们创造了自己粘稠的历史,且生活得宁静而安详。当今社会,人或许因为种种情况,主动或被动地被 “移植 ”,到异乡去生存、去发展。生存环境也许很不如人意。但只要坚守住心中的信念,紧紧抓住那一小点儿 “故土 ”,就能获得精神上的慰藉。 (评分:结合文意内容理解 2分,联 系现实谈看法 3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文章开头从城市、路边或者公园生活中的常见情景 “树的移植 ”说起,描写了 “那些树已经足够高大,甚至都小有沧桑,硕大的树根和根部的泥土被粗草绳仔细地包
16、裹起来,伤掉的细根似可忽略不计 ”, “携带着这一小点儿的 故土 然后开始新的生长 ”, “它们会把原属于异乡的土也一并紧紧抓牢 ”。此内容是为了引出贵州安顺屯堡被 “移植 ”的明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通俗、生动、形象,后文也突出描写了屯堡人的刻意、固执和顽强。这里是扣题,也是引出正文的议论和抒情。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 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固执 ”看似贬义,实则赞叹,可理解为 “坚守 ”。它表现了屯堡人念念不忘 “故土 ”,心系祖辈,心存 “语言,服装和发式,被称为 “地戏 ”的传统戏剧,生活习惯,也许还包括家族观念,邻里关系 ” ,
17、这是对故土文化的固守,也突出了屯堡人某种精神上的高傲,令受到越来越多外来文化冲击的当代人钦佩、深思、启迪。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必须考虑它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如本题画线语句为重 点语段中内涵丰富、表达技巧多样的句子。关键是要找准它的 “管辖范围 ”,还应从整体联系中去理解文章语句丰富的含义,然后去搜取相关内容,或概括,或摘录,或整合,以求得正确答案:。( 1) “扎下了根 ”“获得了伸展 ”,运用了比喻修辞, “抓牢 ”“紧紧 ”突出了其固守和执着。( 2)应扣住 “欣慰、忐忑和质疑 ”重点
18、理解,一方面是走出自我封闭,另一方面是怕破坏屯堡的文化根脉。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欣赏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内涵,看它在文章中的位置,如在文章 或语段中起总起、过渡、小结作用等。无论是哪一种,关键是要找准它的 “管辖范围 ”,还应从整体阅读中去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表现手法较多,即借物抒情,如 “远处有些许的鸡鸣,引得近处石房角落里的鸡也跟着叫起来,那一刻,我都想停下来,止住呼吸 在云山屯,仿佛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 ”写其山屯人恬静闲适的生活。动静结合,如鸡鸣声衬托云山屯静谧、安宁、祥和的生活。
19、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5】 试题分析:通读全文,云山屯人固守祖辈的文化和习惯,他 们创造了历史,且生活安宁。再联系今天现实,受到外来文化冲击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走出故土 “移植 ”异国他乡的人,在生存和发展之时,也应紧紧抓住那一小点儿 “故土 ”,保存心中的精神领地。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答案:不一,只要结合本文题意去开阔思路、深入思考且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9分) 暑假里,很多城市里的家长送孩子走进了主打 “吃苦 ”特色的夏令营
20、。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家长为何希望孩子去 “受苦 ”?作为父母,怎样教育才能让孩 子获得更好的发展?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新浪网对 554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52.9的人认为孩子从小需要接受挫折教育, 56.1的人认为再富不能富孩子,钱再多也要控制孩子物质上的追求。 河北省某高校学生李肖对刚入学那一幕记忆犹新,她自己拖着大包小包走进宿舍时,室友小宋正坐在椅子上喝可乐,边喝还边喊热。她爸在床上给她挂蚊帐,她妈蹲在地上一边收拾衣服一边说,什么时候该穿哪件衣服,要多久换一次衣服,衣服脏了就送到洗衣店去等等。 “都上大学了,还什么都不会干,难道要父母照顾她一辈子吗? ”李肖说。后来大家
21、轮流宿舍值日,每次轮到小宋,就嫌桌子不好擦,地难扫。 调查表明, 59.1的人认为在财富过多的家庭里孩子往往不能够真正独立起来,60.8的人认为这样家庭出身的孩子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 前不久,比尔 盖茨公开宣布,将把自己 580亿美元的财产全部捐赠给名下的慈善基金,而不会留给自己的子女一分一毫。 调查中, 73.5的人赞同财产不应该全部留给孩子, 12.4的人持相反态度。此外, 67.5的人认为财富过多的家庭里的孩子容易追求享受,缺乏前进的动力和精神支撑; 62.7的人认为财富过多会让孩子坐享其成,不思 进取; 54.2的人认为家庭富裕会导致他们缺乏责任感,也缺少对社会的了解。 “家庭条件好的
22、孩子没有经济上的顾虑,只要肯努力,他们就会比同龄人站得高,走得远。 ”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小夏说。 调查显示, 44.3的人认为家庭富裕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很好的教育环境, 27.7的人认为这样家庭的孩子从小见多识广,思维活跃。 对于中国父母的教育观念, 22.6的人认为父母一辈子都在忙着给孩子存钱,44.5的人认为父母应该为孩子的教育 “买单 ”, 56.1的人认为再富不能富孩子,钱再多也要控制孩子物质上的追求,也有 21.6的 人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要尽力给孩子提供蜜罐似的生活。 调查中, 66.0的人认为应该从小注重培养孩子 “凭本事打拼 ”的意识和自食其力的能力, 65.7的人认为应该从日常行
23、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 “做人的教育 ”,重视日常生活行为与习惯的培养, 64.5的人认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小题 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公众认为孩子从小需要接受挫折教育,这样能让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 B小宋的事例为了说明 “再富不能富孩子,钱再多也要控制孩子物质上的追求 ”。 C比尔 盖茨捐赠自己的慈善基金,是因为 “财富过多的家庭里的孩子容易追求享受,缺乏前进的动力和精神支撑 ”。 D “从小注重培养孩子 凭本事打拼 的意识和自食其力的能力 ”和 “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 做人的教育 ,重视日常生活行为与习惯的培养
24、 ”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同认知。 【小题 2】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家长希望孩子去 “受苦 ”。 B财富过多的家庭里的孩子容易追求享受,往往不能够真正独立起来。 C约有一半的人认为家庭富裕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很好的教育环境。 D培养孩子不依赖成年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和 “凭本事打拼 ”意识和自食其力的能力。 【小题 3】请概括 “让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 ”可以通过哪些方法 (要求写出四点)( 3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小题 3】 接受挫折教育; 富也要控制孩子物质上的追求; 让孩子真正独立起来; 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浙江省 名校 新高 研究 联盟 第一次 联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