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真正的大师是有度量的,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人也能交上朋友。 B当前在全国各地发生的甲型 H1N1流感,各级政府和领导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C无论是提高艺术表现力,还是判断艺术的优劣高下和学术上的是非,都不能靠行政命令,而要靠艰苦的艺术实践,靠平等的争鸣。 D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博兰公司所缺乏的,一是创意不佳,二是资金不足。 答案: C 试题分析:辨析病句最常用的办法是结构分析法,即找出句子的 “主干 ”和 “枝叶 ”,再逐一查找它们是否有成分赘余或残缺、搭配不当等考纲所列的
2、六种毛病。本题中, A项成分残缺,应在 “和 ”后加 “跟 ”; B项语序错误,应将 “应引起 ”移到“各级政府和领导 ”之前。 D项双重否定不当,应删去 “不佳 ”“不足 ”两词。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为两句上联配上相应的下联,最佳的一项是 甲:月送花香浮小院 乙:亭闲有竹春常在 风吹萤火到雅室 风摇竹影到幽斋 梦随春风到天明 风轻无意花半露 时雨点红桃千树 山 静无人水自流 A甲 乙 B甲 乙 C甲 乙 D甲 乙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根据对仗的规律(上下联结构要对应相同,词性要大体一致,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等)进行分析。题中, “甲 ”的结构形式
3、为 “主语 +动词 +兼语 +动宾 ”, 都符合此要求;但根据下联最后一字须为平声的要求,则可排除 A答案:。 “乙 ”的结构形式为 “主语(主谓结构) +动词 +宾语 +主语 +谓语(动词性偏正短语) ”, 也都符合此要求,但只有 末字是平声,于是得出正确答案:。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面五个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 当时,她在想什么呢 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
4、么呢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排序题,要先明确各句所围绕的中心内容(或话题),再从各选项中找出诸如代词、 关联词等标志性词语,结合语意排序。此题给出的 6句话,围绕的话题是一排照片中的一张照片,因此, 应作为总提句排在首位(于是排除 A C两项)。比较 B和 D,可发现 中的 “她 ”前文没指代对象,只有将 排在第二位才能使代词 “她 ”有指代对象,于是得出正确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刚发表在博客上的那篇文章,是 项庄舞剑 , 意在沛公 。读者仔细琢磨,就会发现文章另有所指
5、。 B这些不法分子利用手机短信行骗,没想到一开始就 图穷匕见 ,被人们所识破。 C电影梅兰芳上映后,观众 趋之若鹜 ,许多观众对影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D一个人如果总是在约束下生活,就会少一份天真,少一份自由。我愿我的生活是 挥洒自如 的,如行云般随意舒卷。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的 “图穷匕见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这与文中的 “一开始 ”语意不符。 C项的 “趋之若鹜 ”比喻成群的人争着去,含有贬义,同该句语境不符。 D项的 “挥洒自如 ”形容画画、写字、作文、言语或运笔能随心所欲,不能用于生活。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 用 E。 现代
6、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 陈 翔 所谓志愿精神,是指一种自愿、无偿地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志愿精神是当代全球社会推崇的重要价值理念,它是体现一个民族精神风貌、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在一些国家,志愿精神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是个人对生命价值、人类社会积极态度的彰显。因此,以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为基本内容的志愿精神是全世界所追求的美好的、崇高的文化精神,是一种以无私助人为价 值取向的生命价值观,它对社会进步、文明创造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在封建时代,志愿精神有其时代的
7、社会价值内容和价值特征,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志愿精神演化成为一种高尚理念和价值奉献。志愿精神的培育过程必然是公民对志愿精神所体现的价值理念的认同过程,是对志愿精神内涵的认知、评价、选择、实践的动态开发和深化过程,进而落实、推进和成型,最终内化为社会成员的一种稳定的思想意识和价值标准。 当代中国,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精英,他们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和塑造的关键年龄阶段,处于社会责任和完整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是 社会未来主流意识形态的承载者,是志愿精神传承及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的志愿精神,自然要遵循价值观形成的固有规律,经由价值认同环节来完成培育重任。价值认同的过程,是大学生塑造自身志愿精
8、神和价值观念的必由路径,也是改造思想、统一意识的重要途径。志愿精神的培育需要对志愿精神内涵的认知、态度和情感等进行不断内化,即从价值观层面去认知、评价、选择。 探索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方法,不仅能引导大学生提高个人思想道德水平,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构建和谐校园,更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 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首先 是对志愿精神的认知,其核心方法是对志愿精神的宣教,在大学生思想上渗透,使他们获得情感上的尊重、实践中的荣誉体验,进而形成稳定的德性需求和志愿伦理规范的思想品德。大学生要准确把握志愿精神的科学内涵,要了解怎样的公民行为体现了志愿精神,要明白志愿精神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
9、及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其次是对志愿精神的情感认同,在认知的基础上,对志愿精神形成肯定、喜爱及积极参与等态度,这些情感体验,是满足人们自身的 “友爱、归属与尊重 ”的心理与情感需要。 大学生的志愿精神不能仅仅停留在认知和情感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形成行动认同。只有通过认知、情感和深入行动三方面,大学生的志愿精神才能有效地内化成稳定的公益伦理。特别是在志愿服务实践中,志愿精神的传播和志愿价值的体现,会进一步促进和推动大学生志愿活动的榜样效应和志愿精神的传承发展,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志愿精神践行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为带动全社会的志愿风气和未来社会的良好道德秩序做出有益的、积极的贡献。 (选自光明日报
10、 2013年 2月 16日,有改动 ) 【小题 1】下列关于 “志愿精神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志愿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的社会价值内容和价值特征也不相同, 在我国现阶段演化成为一种高尚理念和价值奉献。 B志愿精神是美好、崇高的文化精神,体现的是无私助人的生命价值观,在推动社会前进、促进文明创造等方面作用重大。 C志愿精神是体现民族精神风貌、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是一个国家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 D志愿精神可以培育,通过培育使公民认同志愿精神的价值理念,并最终内化为社会成员的一种稳定的思想意识和价值标准。 【小题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的方法的一项是(
11、 ) A在大学生中宣教志愿精神,在思想上渗透,使他们在情感上和实践中有所获得,形成稳定的思想品德。 B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构建和谐校园,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使大学生在情感上认同志愿精神,形成肯定、喜爱、积极参与等情感体验,以满足自身的心理与情感需要。 D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形成大学生对志愿精神的行动认同,使大学生以实际行动落实志愿精神。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在青年群体中处 于精英地位,他们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 B大学生承载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志愿服务实践中应真正
12、成为志愿精神践行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C大学生志愿活动的榜样效应和志愿精神的传承发展,带动了全社会的志愿风气和未来社会的良好道德秩序。 D培育大学生的志愿精神要遵循价值观形成的固有规律,不断内化志愿精神内涵的认知、态度和情感。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D 【小题 1】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应先把文本中关于 “志愿精神 ”的表述筛选出来,单后同各选项的表述相比较,以确定正误。 C项说法的相关内容在文本第一段,其错误在于,原文是说 “在一些国家,志愿精神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 ”,可该项却说 “是一个国家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 ”,把特指当成了泛指。
13、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应紧扣题干中 “不属于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的方法 ”一语,对各选项内容进行审查。本题中, B项内容讲的是 “探索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方法 ”的意义,并不是方法。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应在文本中找出同各 选项内容相关的文字,然后认真进行比较,确定正误。题中, A项所说的因果关系在文本中并不存在,因此 “根本原因 ”的说法错; B项,文本同其相关的内容在第 3段,原文是 “他们是社会未来主流意识形态的承载者,是志愿精神传承及建设的主力军 ”,可该项却
14、说 “大学生承载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把将然当成了已然; 文本同 C项相关的文字在最后一段,原文是 “志愿精神的传播和志愿价值的体现,会进一步促进和推动大学生志愿活动的榜样效应和志愿精神的传承发展,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志愿精神践行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为带动全社会的志愿风气和未来社会的良好道 德秩序做出有益的、积极的贡献 ”,可该项却说 “大学生志愿活动的榜样效应和志愿精神的传承发展,带动了全社会的志愿风气和未来社会的良好道德秩序 ”,把将然当成了已然。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痛哭和珍 石评梅 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
15、,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 起头来。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培植,待你孝养。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
16、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 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 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 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
17、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 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 ”!他们说: “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 ”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 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 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
18、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 【小题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 A文章从追悼会惨淡庄严的礼堂写起,连用六个 “满 ”字,以鲜花和素联将冷森、凄伤、同情、激昂的气氛烘托到极至,读来使人潸然泪下。 B文章主要以第二人称来写,便于抒发感情,既拉近了作者与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和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和逝者的对话。 C对 “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 ”的一段描
19、写,形象地写出了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入木三分,极富批判性。 D最后一段 “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 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深刻地揭示出时局的险恶、反动派的凶残以及作者对未来的担忧。 E本文是作者赴刘和珍追悼会归来的当日连夜写的,凄婉哀怨,而又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因而读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小题 2】在作者的眼中,刘和珍是怎样的人?请整合文中的信息,简要回答。( 6分) 【小题 3】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小题 4】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20、。 ”而本文写道: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试比较这两段话的含意。( 8分) 答案: 【小题 1】 B 、 D 【小题 2】 勇士( 1分) 革命的首领( 2分) 有毅力,任劳任怨,乐观热情( 3分) 【小题 3】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写自己 “早已丢失 了,吓跑了 ”。( 3分)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 3分) 【小题 4】鲁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愤怒。沉默是无言的愤怒,而愤怒迟早将在沉默中爆发,不爆发就会在沉默中灭亡。 (或:鲁迅的话既有对反对派的警告,更有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和鼓动 ) ( 4分)作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悲哀。刘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海南省 海南 中学 高一上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