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河南省武陟一中拓展班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河南省武陟一中拓展班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河南省武陟一中拓展班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河南省武陟一中拓展班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漂亮而有个性的新车型越来越多,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可以 择善而从 。 B叙利亚局势持续紧张,美欧的态度日趋强硬,外界认为其对叙利亚的政权颠覆势在必行,只是准备工作尚未完成,故 引而不发 。 C CBA全明星赛于 2月 18日拉开战幕,人们为了一睹马布里、布鲁克斯等明星的风采,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当天的广州因这一赛事 十室九空 。 D 2012年春晚的舞台设计,的确 可圈可点 ,丰富的民族元素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为全国人
2、民提供了一场视觉盛宴。 答案: D 试题分析: D可圈可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和赞扬。 A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的意见。望文生义。 B 引而不发:做好准备,等待时机。自相矛盾。 C十室九空:形容天灾人祸使人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不合语境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国古典美学讲究和谐。 _,可高度概括为阴阳统一,刚柔 统一。_,而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感统一。 _,所以又称之为“中和 ”, _。 _,孔子观东流之水,喟然长叹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这种和谐由于做到恰
3、到好处 “中 ”,恰当之谓也 和谐不是同一重复,而是众多因素对立的统一 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天人合一之美 这种统一不强调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统一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句与上文句尾 “和谐 ”相接。 句中的 “不强调 ”与下句 “强调 ”衔接。只有 句能引出文段末句 “孔子 ”例。由此推出前后衔接最恰当的排序是 。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 ) A总体来说,山寨文化的泛滥与其说是对草根创新精神的彰显和标榜,不如说是对国人产权意识严重缺乏的揭露与讽刺。 B过去氢化植物油被广泛用作植
4、胶的原料。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氢化植物油中的反式脂肪酸对于人体没有任何积极作用反而会增多心血管 等疾病的风险。 C频繁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不仅让一个个家庭支离破碎,而且让多名无辜孩子的生命离我们远去,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成为当前安全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 D近日,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和天猫定下了 2013年交易总额突破 1万亿人民币的目标,这对他们而言并不是过高的奢望。 答案: A 试题分析:一般而言,语病类型常有以下六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需要掌握的应试技巧有: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等。此题中, B项成分赘余
5、,应删去 “于 ”, “增多 ”与 “风险 ”搭配不当,应将 “增多 ”改为 “增加 ”。 C项不合逻辑,应把 “不仅让一个个家庭支离破碎,而且让多名无辜孩子的生命离我们远去 ”改为 “不仅让多名无辜孩子的生命离我们远去,而且让一个个家庭支离破碎 ”。 D“过高 ”与 “奢 ”语义重复。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核雕是民间艺术中的一绝。它是在植物果核上,利用其外形特点或起伏的变化,雕镂出各种人物、走兽、山水、楼、台、亭、阁等。核雕的原材料有核桃、桃核、橄榄核、象牙果核、杏核、樱桃核等,最佳的是油橄榄核,体积仅有一节指头那么大
6、。在这么小的橄榄核上进行雕刻,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正是由于其操作上的高难度,核雕技艺鲜有传人。 果核雕刻的起源尚待考证。明清时期,我国大型雕塑艺术无大发展,然而小件雕塑品和工艺品的装饰制作却搞得生气勃勃,富于创造性。其中的桃核、杏核雕刻和橄榄核雕刻是一个颇有特色的品种,其作品的构思和雕刻都达到了 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被人称作是 “微雕神技,艺术奇葩 ”。明、清两代这种核雕的微雕艺术堪称一绝,当时京城和江浙一带官宦商贾中流行玩赏竹木牙雕等古玩奇珍,精湛而玲珑的核雕艺术品就是当时人们搜罗的热门艺术品之一。据史籍记载和文物考证,果核雕刻在明代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明宣德年间,夏白眼在橄榄核上
7、雕刻 16个小孩,每个小孩仅有半粒米大小,眉目清晰。明代最有名的果核雕刻家是天启年间江苏虞山(今常熟)的王毅(字叔远,号初平山人)。他在天启二年( 1622年)创作的 “赤壁之舟 ”是果核雕刻史上的珍品。舟长约 3厘米,高 约 0 5厘米,中间为舱,上以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 4扇,且能开合。窗旁雕栏上,右刻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左刻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船首刻苏东坡及其好友黄鲁直、佛印和尚 3人,其中苏东坡、黄鲁直两人共执一书阅读,而佛印和尚如同弥勒,袒胸露乳,左臂挂念珠,念珠历历可数。船尾横一楫,楫的左右各雕刻船夫一人,船背题款: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刻。字迹细如蚊足,又刻篆章
8、 “初平山人 ”。这件核舟成为后世果核雕刻名匠仿效的典范。 “东坡赤壁泛舟图 ”,把核雕艺术推上了历史的高峰。明代文人魏学 小逗酥奂恰芬晃南昙瞧涫隆轮泄 螅 逗酥奂恰繁辉厝胫醒 伪荆 酥垡惨虼嗣 摹 br自古至今,玩核的名人举不胜举,从明、清的皇帝,到王公大臣,从富贾巨商到三教九流,明熹宗朱由校自己亲自动手雕刻,清乾隆皇帝更是对核雕偏爱有加。他们把小小核雕作为一种垂挂在衣带、纨扇或是绣袋下面的坠物,作为装饰和点缀,一方面也可玩赏。后来至清代中期开始,核雕物品就不光作为坠物装饰和点缀了,许多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的工艺品专门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摩挲把玩。用橄榄核雕刻的各种花船、小船还可配上镂空雕刻的
9、象牙、红木座架,陈设在微型博古架上供人欣赏。果核雕刻 品价值也不断攀升,由把玩品逐渐变成了兼收藏、升值、欣赏、健身等多重功用于一身的工艺品。核雕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让无数藏家玩家惊叹和入迷,行情始终看好,这也激发了心灵手巧的艺人们的创作热情和才智。今天,核雕艺人们继承前人精湛的传统技艺,同时融入了新时代的内容和技法,把这一古老而又神奇的民间艺术推向又一个高峰。 【小题 1】下列关于 “核雕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核雕是在植物果核上利用果核的外形特点或起伏的变化雕刻各种人物、走兽、山水、楼、台、亭、阁等的一种民间艺术。 B核雕所选用的雕刻材料为 核桃、桃核、橄榄核、象牙果核、杏
10、核、樱桃核等比较坚硬的果核。 C核雕因所选雕刻材料体积小,雕刻难度大,雕刻技艺传人少而成为民间艺术中的一门绝技。 D核雕被人称为 “微雕神技,艺术奇葩 ”,其构思和雕刻在明清时期达到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 【小题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核雕起源待考,但其蓬勃发展于明清,从皇帝到王公大臣,从富商巨贾到三教九流都玩核,甚至皇帝们都亲自动手雕刻。 B核雕艺术品一直是人们搜罗的热门艺术品之一,清朝中期,核雕不光用来装饰和点缀,还陈设在微型博古架上 供人欣赏。 C王叔远的 “东坡赤壁泛舟图 ”因其雕刻形象生动、布局精巧美丽成为核雕精品,明代时借助魏学 摹逗酥奂恰芬晃募鞘錾跸辏
11、 蛊涔阄 酥 氖恰逗酥奂恰费 肓诵轮泄 闹醒 伪尽 D核雕激发了心灵手巧的艺人们的创作热情和才智,他们继承前人精湛的传统技艺,同时融入了新时代的内容和技法,使核雕在市场上行情始终看好。 【小题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清朝中期以后,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在手中把玩一些橄榄核和胡桃核的核雕,核雕玩品除了具有欣赏价值还兼具了健身的功用。 B核雕的 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装饰物和点缀品,到把玩品、欣赏物再到可升值的收藏品这样一个功用转化的过程。 C随着核雕价值的不断攀升,有些收藏者搜罗核雕不仅仅是为了赏玩和健身,还因其可升值取利。 D随着果核雕刻品价值的不断攀升,加上核雕艺人们对艺
12、术有着执著追求,核雕技艺应有很好地发展空间。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核雕中的桃核、杏核和橄榄核雕在明清时期才因其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和艺术境界被称为 “微雕神技,艺术奇葩 ”的。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A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动手雕刻; B核雕是在明清时期成为人们搜罗的艺术品的; D.因果颠倒。因核雕艺术品 “行情始终看好 ”,才激发了心灵手巧的艺人们的创作热情和才智。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核雕的功用最初是单一的,随着时
13、间的推移功用越来越多,不是一个功用转化的过程。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 张大千勤奋好学, 12岁时所画的人物、花卉等形象逼真,令人 称奇,被人们誉为 “小神童 ”。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和绘画技艺,张大千 16岁时便进入重庆 “求精中学 ”,两年后又与二哥张善子一道赴日本留学,在日本京都学习染织技术兼攻绘画技艺。从日本回来后,张大千便投拜于上海著名学者、书法家曾熙(号农髯)门下学习。 1920年,张大千从内江返回上海拜江南著名书法家李瑞清和曾熙学习书法并兼学写诗词。此时的张大千抛开一切烦心之事,将所有精力
14、投入到学艺中。他在听从曾、李二位老师谆谆教导的同时,努力拓展学艺思路,在勤练 “三代两汉金石文字、六朝三唐碑刻 ”之时,效八大山人绘墨荷,练石涛和尚画山 水,张大千的书、画、诗三艺日渐精熟。 1925 年,年仅 27 岁的张大千在上海举办了平生首次个人展览,获得巨大成功,令上海书画界人士称奇不已,也给了他巨大的精神鼓励,为他立足画坛、走上职业画家道路奠定了基础。 从上世纪 20 年代后期开始,张大千为了广泛收集素材,曾三上黄山,两登华岳,数攀峨嵋,久居青城,对景写生,做画稿无以数计,同时还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其间,先后被推选为全国第一届美术展览会干事会员、中国古代名画展览代表,被国立中央大学
15、聘为艺术系教授并被推选为中华全国美术会理事 1931 年,张大千赴日本参加国 际画展,再次引起轰动。徐悲鸿在张大千画集序中赞叹 “大千之画美矣 ”。 为了寻求中国绘画的发展之源, 1941年,张大千奔赴敦煌临摹壁画。此一去,竟在敦煌苦苦面壁摹画近三年。此间,张大千背上了巨额债务,但他克服种种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凭着惊人毅力,终于完成了一次对人类艺术的发掘和传播具有深远意义的工程:临摹了敦煌六国、两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等历朝的壁画精品达三百幅;为敦煌莫高窟洞窟编号至 309号,因此成为为莫高窟编号的第一位中国人。同时他还作了大量的文物保护、考证、研究等工作,为中国敦煌艺术重放光 芒做
16、出了卓越贡献。 1949年秋,张大千离开局势混乱的四川赴印度举办画展前,儿子张心智曾以家中所剩敦煌壁画如何处置动问,他默然不语。张心智再问,他才说: “这 200多幅壁画,当年我耗尽心血,来之不易。多次有人高价求购,我都柜绝。因为这是祖国的文化遗产,日后总要交给政府的。此去我万一真的回不来,你就把它交给当权的政府来保管,只要他们真心热爱艺术,重视祖国文化遗产。 ”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张大千寄居阿根廷期间,在成都的夫人曾正容与儿子张心智,按照他离开时的嘱咐,把放在家中未带走的当年临摹的 125件敦煌壁画全部交给四 川博物馆保存,完成了他的心愿。 张大千去国远游几十年,曾在二、三十个国家巡回举办画
17、展,几乎是一年一个国家。足迹遍及欧、美、日本及东南亚各国,着实地宣扬了中国文化。而他那挽袖挥毫、落笔拂须的神态,确也堪称一位表里相符的中国 “文化大使 ”,为中国美术赢得了极高的国际荣誉。 1958年,在美国纽约举行的世界现代美术博览会上,张大千以一幅中国画秋海棠荣膺国际艺术学会颁发的金牌奖,并被该学会公选为 “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 ”。这是中国人在美术方面第一次获得的最高荣誉。 1956年张大千应邀在法国巴黎举办画展时,与西画大师毕加索会晤。他们倾情畅谈,切磋技艺,互赠礼品。此次 “张、毕 ”会见,被西方报纸誉为 “历史性的会见 ”、 “中西绘画大师首次会晤 ”。从此画界便有 “东张西毕 ”的
18、美传。据说毕加索晚年习用中国毛笔作画,就是受了张大千的影响。 (选自新西部,有删节 )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 )( ) A张大千 16岁的时候进入重庆 “求精中学 ”学习;两年后,又与二哥张善子到日本留学。先是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后是为了学到绘画技艺。 B 1925年张大 千在上海举办首次个人画展,并获得了书画界人士的高度赞扬,这给了张大千巨大的精神鼓励,为他真正立足画坛奠定了基础。 C 1931年,张大千再次到日本参加了国际画展,并引起轰动。徐悲鸿在张大千画集序中赞叹 “大千之画美矣 ”,高度评价了张大千的画。 D张大千在敦煌苦苦面壁摹画
19、近三年,他终于完成了一次对人类艺术的发掘和传播的工程,并且为中国敦煌文化的传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E张大千的中国画秋海棠,在美国纽约举行的世界现代美术博览会上获得了由国际艺术学会颁发的金牌奖。这是祖国首次赢得的最高荣誉。 【小题 2】张大千为中国敦煌艺术作出了哪些卓越的贡献 ( 6分) 【小题 3】为什么张大千堪称 ”中国文化大使 ” ( 6分) 【小题 4】张大千与西画大师毕加索会晤,成就了画界 “东张西毕 ”的一段美谈,据说毕加索晚年习用中国毛笔作画,就是受了张大千的影响。这给了你哪些启示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8分) 答案: 【小题 1】答 C给 3分,答 D给 2分,答 B给
20、 1分;答 A、 E不给分。 【小题 2】 临摹了敦煌中六国、两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等历朝的壁画精品达三百幅。 为敦煌莫高窟洞窟编号至 309号。 做了大量的文物保护、 考证、研究等工作。 临摹的 125件敦煌壁画全部交给四川博物馆保存。(答出三点即可) 【小题 3】 从时间上看,张大千去国远游几十年,在一定意义上传播了中国文化; 从地域上看,他的足迹遍及欧、美、日本及东南亚各国,着实地宣扬了中国文化; 从活动上看,他曾在二三十个国家巡回举办画展,几乎是一年一个国家。 【小题 4】观点一:文化无国界。绘画属于一种文化,它是没有国界的,艺术是属于全人类的艺术。 观点二:只有民族的,才
21、有世界的。民族艺术是民族的瑰宝,只有民族的艺术做好了,才会有世界艺术的大发展。 观点三:融合是一种 创新。只有善于接纳,并结合自己的实际为我所用,才有艺术的创新。 (言之成理即可 ) 【小题 1】 试题分析: B“获得了书画界人士的高度赞扬 ”的说法不够准确 ,原文是 “上海书画界 ”; A“先是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 ,后是为了学到绘画技艺 ”的目的划分过于机械、牵强,张大千进 “求精中学 ”之目的也应包括学到 “绘画技艺 ”,赴日本留学之目的也应包括学到 “更多的知识 ”,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不应割裂开来; E原文是说“这是中国人在美术方面第一次获得的最高荣誉 ”。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
22、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 题 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只要从文中顺序找出张大千为中国敦煌艺术作出了哪些事情即可,注意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分析张大千堪称 “中国文化大使 ”,就需要结合从时间上、从地域上、从活动上,他做了哪些工作。加以分析即可。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要回答两问,一是启发,二是认识,其实就一个问题,只要从张大千的贡献加以分析即可,要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 化阅读和有创意的
23、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二十年以后 【美国】欧 亨利 纽约的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着。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已近夜间 10点,街上的人已寥寥无几了。 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暗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茄烟。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 “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 ”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 ” 男子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着火柴的亮光,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 “这是 20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河南省 武陟 一中 拓展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