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贵州省遵义四中组团7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卷.doc
《2011年贵州省遵义四中组团7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贵州省遵义四中组团7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卷.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年贵州省遵义四中组团 7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5分) ( 1)风急天高猿啸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迢迢牵牛星, 。盈盈一水间, 。(古诗十九首) 桃李不言, 。(史记 李将军列传) ( 2)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 , ; , ; ,故民之从之也轻。(齐桓晋文之事) 答案:( 1)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 皎皎河汉女 脉脉不得语 下自成蹊 ( 2)仰足以事父母 俯足以蓄妻子 乐岁终身饱 凶年免于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龟裂 (jn)宵衣旰( gn)食雇
2、佣 (yng)数见不鲜 (sh) B铜臭 (xi)削足适履 (xu)剽悍 (pio)果实累累 (li) C埋怨 (mi)呼天抢地 (qing)伺机 (c)呱呱而泣 (g) D款识 (sh)稗官野史 (bi)聒噪 ( gu)强词夺理( qing) 答案: B。 A项应为雇佣 (yng) 数见不鲜 (shu) C项应为埋怨 (mn),伺机(s)D项应为款识 (zh),强词夺理( qing) 下列各句中, 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海外华文学校虽然数量众多、分布地域广泛,但是普遍存在发展水平不高、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直接制约着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 B在诗歌最发达的唐代,就连普通的洗衣妇
3、或卖炭翁,也会吟诵几首白居易的诗。诗并非仅仅属于白领,同样属于下里巴人,曾经是许多普通中国人的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方式。 C消除 “云计算 ”的安全隐患,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但是,也无需因噎废食,就像今天的互联网,虽有黑客、病毒肆虐,但它依然在快速普及、发展。 D这所学校向家长发了一封关于收取学费的公开信,既言 “切实减轻群众负担 ”,可实际收费额却步步攀升。首鼠两端,实在奇怪。 答案: C。 (A项良莠不齐:莠:狗尾草,很像谷子,常混在禾苗中。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此处混同于 “参差不齐 ”。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此处为望文生义。因噎废食:原意是
4、说,因为有人吃饭噎死了,就想让天下人都不吃饭,这太荒谬了。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此项使用正确。首鼠两端:首鼠:鼠性多疑,出洞时一进一退,不能自决;两端 :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或动摇不定。此处成语意思理解错误。 ) 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在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B种地的渔民,开始富起来,盖起了砖瓦房,有了小四轮、农用车、电视机、摩托车、电冰箱等各种家用电器。国家又拨出资金,用来扶助渔民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 C尽管我国早在 20年前就颁布了残疾人保护法,然而在巨大
5、商业利益的诱惑下,法律的敬畏感对于某些生产经营者荡然无存,甚而堂而皇之地把智障人士当做奴隶 一般使用。 D卫生部 26日公布了食用盐碘含量标准(征求意见稿),拟将食盐中碘含量的上限降低。在意见稿中,强调了碘过量对健康带来的不为人知的潜在危害。 答案: A。( B项不合逻辑, “小四轮 ”农用车 ”不属于家用电器。 C项不合逻辑应将 “法律的敬畏感对于某些生产经营者荡然无存 ”改为 “某些生产经营者对于法律的敬畏感荡然无存 ”D项成分赘余,删去 “不为人知 ”或 “潜在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圣人的精神成就,相当于佛教的佛、西方圣教的圣者的精神成
6、就。 至于实际上他有机会为王与否,那是另外一回事,亦是无关宏旨的。 内圣,是就其修养的成就说;外王,是就其在社会上的功用说。 但是中国的圣人不是不问世务的人。 就实际的政治说,他大概一定是没有机会的。 他的人格是所谓 “内圣外王 ”的人格。 圣人不一定有机会成为实际政治的领袖。 所谓 “内圣外王 ”,只是说,有最高的精神成就的人,按道理说可以为王,而且最宜于为王。 A B C D 答案: C。(本文段阐述内容为中国圣人的人格特征。第 句句首用 “但是 ”承上并转折,提示后面的内容论述的是中国圣人于佛、圣者的区别,应置于开头。接下来的第 句概述中国圣人的人格特点,而第 句紧承第 句解释何为“内圣
7、 ”与 “外王 ”。剩下的 句,则分析了 “内圣 ”者未必实现 “外王 ”理想的现实矛盾。)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9分) 海啸,大海的呼吸 向池塘投入一块石头,可以产生一系列同心圆的涟漪。海啸就类似于这些涟漪,只是产生海啸的不是石头而是具有更大能量的地理运动,如海底山体滑坡、海洋岛屿的塌陷、火山爆 发、地震等都有可能引起海啸。 到目前为止,引起海啸最常见的原因是海底地震。海底地震通常发生在消亡地带,这里是新的板块产生、旧的板块消亡的地方。当海洋板块与陆地板块的边缘相互卡住时,就会慢慢积聚能量。当两个板块相互分开后,由于能量突然释放就会造成海底断裂,部分海底上升,部分海底
8、下沉。海底地壳的强烈运动搅动了海水,使海面涌起了巨大的波浪,海啸也就诞生了。 2004年岁末,在印度洋板块和亚洲板块的交接处,由于相互挤压,引发了里氏 9级地震,板块垂直移位达 10米,将巨量海水排出海床,引起了巨大的搅动,将海浪推出数千千米 ,造成印度洋海岸 8国超过 17万人死亡。 在广阔的海洋里,海啸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 150千米,几乎是喷气式飞机的速度。但是当你从飞机的舷窗向下望去时,你根本就无法把海啸和海风引起的海浪区分开来。这是因为海啸波在深海远洋中传播时,尽管波动速度很快,但波高却不是很大,一般只有几米,且每个波峰之间大约间隔数百千米。轮船上的旅客很害怕海啸经过,其实在远离海岸
9、的大洋中行驶的船即使遭遇海啸也只是轻微地摇晃。因为海啸的波浪动量很大,所以海啸在穿过很长的距离后损失的能量相对来说就很小。 1960年发生在智利海岸线上的地震引起的 海啸,在花了 22小时穿过了 16000千米的距离达到日本海岸后, “雄风不减 ”的巨浪仍然使停泊在港湾的船只和沿岸的各种建筑设施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海啸即将袭来时,大海先来一次 “深呼吸 ”,海水迅速退落,数十分钟后,海水又骤然上涨。当海啸抵达海岸时,由于那里的海底比较浅,海啸的速度被迫减慢,同时海浪像手风琴一样折叠起来,形成一座巨大的 “水墙 ”,可以达到几十米高。最后呼啸着的巨浪以摧枯拉朽之势占领海滩,猛扑陆地,涌入城市。
10、当海啸形成之后就没有办法阻止它的移动了,但是仍然可以想办法减少其造成的损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 1965年成立了国际海啸情报中心(这个机构着重关注太平洋国家),日本政府投资了数十亿日元修建了海啸防御工程(例如修建混泥土高墙以抵消海啸波浪的冲击力);日本和美国都有海啸报警系统。在日本和美国,海啸报警系统的基础是地震检波仪。当检测到海底出现大的、浅的地震时,就可能出现海啸。但这个方法并不是很准确,常常会发出错误的警告,因为并不是每次地震都会引起海啸。为了克服这个缺点,海啸报警装置被换成了安放在海底的压力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可以检测到在其上路过的轻微海啸。日本和美国都相继在其海岸线沿着边境线放置了一系
11、列海底压 力传感器,当这些传感器检测到海啸时,安放在旁边的浮标就全通过卫星将信号传到海岸上。 尽管像引发印度洋大海啸那样的地震目前仍无法预测,但地震监测系统却可以计算它的强度和位置。以便地震学家预告哪些地方可能遭到海啸袭击。由于地震波在地球上传播的速度大于海潮在海上的推进速度,这样的系统可在海啸发生前几个小时发出警报。 1933年当海啸袭击日本海岸时,听到警报之后人们就迅速离开了家,转移到高山上去了。 【小题 1】下列句子对大海的 “呼吸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海的 “呼吸 ”可以远达千万里外,而破坏力不减,如 1960年发生的那场巨大的海啸。 B大海做 “深呼吸 ”是指海啸即将
12、来袭时,海岸边海水迅速退潮,露出从来没见过天日的海底。数十分钟后,海水又骤然上涨。 C不是每次海底地震都会引发大海的 “呼吸 ”,但海底出现大的、浅的地震时,就会引发大海的 “呼吸 ”。 D有时,大海的 “呼吸 ”的速度可以达到 150千米,甚至形成巨大的高达数十米的 “水墙 ”,对海岸的冲击力巨大。 【小题 2】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地震监测系统可以计算引起大海啸那样的地震的强度和位置,此系统可在海啸发生前几个小时发出警报,让人 们迅速离开海岸转移到高处避难。 B几乎是喷气式飞机速度的海啸波在深海远洋中传播时,它的波一般只有几米,每个波峰之间大约间隔数百千米。 C海啸即将
13、袭来时,海水会从海岸线迅速退落,波浪也变得不规则。 D因为地震检波仪常常发出错误警告,所以美国和日本海啸报警系统被换成了海底压力传感器。 【小题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啸生成时,停泊在港口的船只如果快速地驶向大海,就可以躲避海啸的强烈冲击,船只离岸越远,安全系数就越大。 B海啸袭来时,跑到高地和原地躲藏是到目前最有效的对抗海啸的两个办法。 C海底地震发生在消亡地带,因为这里是新的板块产生、旧的板块消亡的的地方。 D如果印度洋周围的国家有海啸报警系统,那么海啸将不可能发生。 答案: 【小题 1】 C。(原文是 “当检测到海底出现大的、浅的地震时,就可能出现海啸
14、”。这里把 “将然 ”说成 “已然 ”了) 【小题 2】 D。(海啸报警系统包括地震检波仪和海底压力传感器等,它的基础是地震减波仪。原文是 “海啸报警装置被换成了安放在海底的压力传感器 ”, “装置 ”不等于 “系统 ”。这里属偷换概念。) 【小题 3】 A。(根据 “其实在远离海岸的大洋中行驶的船即使遭遇海啸也只是轻微地摇晃 ”和海啸 “使停泊在港湾的船只和沿岸的各种建筑设施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可知 A项正确。 B项,如果仅根据文中 “修建混泥土高墙以抵消海啸波浪的冲击力 ”而选择 B项,对于大海啸来说这种方法显然无用,你只能尽力跑到安全的地方,故 “原地躲避 ”错。 C项,原文为 “海底地
15、震通常发生在消亡地带 ”,所以 C错。 D项,海啸生成之后,就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和削弱它,有了报警系统,只能减少损失,并不能说 “将不可能发生 ”。所以 D项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22分 ) 海光 薛尔康 我们决定夜行到海边去玩,并在那里观看日出。这意味着必须在黑夜穿过一片约莫三十多公里的盐碱荒滩。大滩荒无人烟,也没有路,至少没有通向大海的路 在本地庄户人的心目中,大海仿佛不存在似的。他们从来不到海边去,也从来听不见他们谈论海。月亮已经升得很高了,带着迷蒙的光晕,预示着风雨即将降临。这才更刺激呢。 落寞在闭塞的乡间,我们快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了 。 我们先是沿着牛车道走。所谓牛
16、车道,只是牛车的木轮碾出的两道深深的车辙,是夏天乡亲们进滩放牛留下的痕迹。眼下到了深秋,车辙里长满歪歪斜斜的盐蒿 子。车辙终于在放牧者遗弃的窝棚前消失了。回首朝夜深处一望,还能瞥见村庄里稀疏的灯火,路在盐蒿丛中延伸,在布满芦苇的水滩边迂回。走了好久好久,按时间计算,该已有三分之一的路程,但我们还未摆脱背后那更为稀疏的灯火。 天穹被翻腾起伏的阴云挤满了,那些无法容身的云块从穹顸倒悬下来。月亮早已消失不见,连远方最后一点灯火也熄灭了,黑暗的世界没有一丁点儿亮光。失落了任何辨识大海方向的标记,我们的脚越来越踌躇,担心到天亮时发觉自己原来是在村庄周围转悠。大滩上没有兽类,也不闻虫鸣,但阴森森的盐蒿丛中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贵州省 遵义 组团 校高三 第一次 联考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