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9月月考语文卷.doc
《2011—2012学年度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9月月考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度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9月月考语文卷.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 学年度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 9月月考语文卷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勒紧 /勒令纵横捭阖 /稗官野史瑕瑜互见 /捉襟见肘 B剃毛发 /挑剔露宿街头 /抛头露面一哄而散 /哄堂大笑 C冠盖相属 /冠心病晦气 /诲人不倦飞来横祸 /横行霸道 D刊载 /下载 哈欠 /哈巴狗戎马倥偬 /倥侗无知 答案: D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中国广州市长在亚运圣火传递活动即将举行之际接受记者专访,希望代表和平、友谊和进步的亚运圣火能传递和促进人类共同的梦想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友谊。 B最近卫生部组织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公
2、布了 4批43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 19种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的黑名单。 C按规定,世界遗产地的保护状况发生变异,将被敦促予以纠正;无积极反应的,将被列为 “濒危遗产 ”;无力阻止遗产价值丧失的,则将被除名。 D预计到 2012年,这家报社的削减开支计划可以节约将近 4 5亿英镑左右(约合人民币 70亿元)的费用。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位老人已是 风烛残年 ,他的身体大不如前了。 B任何一门技术,非 专心致志 几十年为之,不能得其要领,更何谈登堂入室呢? C有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不惜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开发产业,这不仅是改弦更张 ,而且会自食其
3、果。 D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这幅巨型国画表现的人物与场景虽然众多,但却具有内在联系,画面上各部分 水乳交融 。 答案: D 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父母者,人之本也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信而见 疑,忠而被谤 王语暴以好乐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求人可使报秦者 莫之能御 离骚者,犹离忧也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A / / / / / B / / / / C / / / / D / / / / 答案: D 下列各项中,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A( 1)( 2)( 7) /( 3)( 4)( 11) /( 6) /( 5)( 8) /( 9)
4、 /( 10) / ( 12) B( 1)( 2)( 12) /( 3) /( 4)( 6) /( 5)( 8) /( 9) /( 7)( 11) /( 10) C( 1)( 2) /( 3)( 4)( 11) /( 6) /( 5)( 8) /( 7)( 9) /( 10) / ( 12) D( 1)( 2)( 7)( 12) /( 3) /( 4)( 6) /( 5)( 8) /( 9) /( 10) /( 11) 答案: A 下列各项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答案: C 下列各项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召有司案图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B上官大夫与之同列辞决而
5、行王走赵,赵不内 C今王于百姓同乐,则王矣卒然问曰虽有被戮,岂有悔哉 D今王田猎于此则仆偿前辱之责 今夫天下之人牧 答案: A 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 A伉俪秘诀福祉飞短流长无所事事妍媸必露 B嘉奖脉膊慰籍冥玩不化一瞬即失难以执信 C亵黩彩排干燥泻露天机言者无罪,闻者足诫 D羞赧纂位望族常年累月仰之弥高,钻之弥艰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 岁月河流上的码头 彭程 一年的日子,仿佛是一条长长的河流,缓缓地、平静地流淌。每个季节,便是河流上不同的河段。自春到夏,经秋涉冬,次第流淌。水上风光,四时各异,春天活泼骀荡,夏天喧嚣匆遽,秋天 静谧澄澈,冬天白山黑水。 对于这
6、一片古老的华夏土地,岁月借助一系列独特的民俗节日,呈现出自己的风貌,这样的日子,镶嵌在一年三百六十多天里,使得原本混沌迷离难以辨识的一片,显现出区域和轮廓,产生了节奏和韵律。日子不再是物理意义上单调、枯燥的数字,而变得生动、温暖,充满了情感和韵致。中国人三大节日:春节、端午和中秋,我们已经耳熟能详。其他节日,一样有丰厚的内涵。 正月的背影刚刚遁去,煮元宵的香甜糯软尚在回味之中,便走近了又一个节日:二月二。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这个时节,阳气萌发,气温升高,降 雨增多,土地变得润泽松软,适宜播种。对于一个有着悠久农耕文明传统的国度,这个日子无疑是重要的。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
7、满,小仓流 ”,许多地方都把这一天当作龙的生日加以祭祀,期盼雨水丰沛。 蒲苇繁茂 ,草木飘香时,我们知道,已接近了被称为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或女儿节的日子。牛郎织女的传说,将农历七月七这天,装扮得温柔旖旎。这个晚上,未嫁的女儿家,要向织女乞求赐以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以及美满的姻缘。依稀记得童年的夏夜,在姑姑家院子的丝瓜架下,表姐和邻居的姐妹们指点着,高远晴朗的天穹上,横亘南北的白茫茫的银河两岸 ,哪是牵牛星,哪是织女星,一串轻轻的笑声。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吟诵着王维的诗句,菊花的清香在幻觉中徐徐飘拂过来,九九重阳节来临了。遥想故土山水佳胜之
8、地,定是亲朋团聚,言笑晏晏,唯独自己天涯羁旅,孑然一身,能不黯然?亲情惘惘,系念依依。 继续泛舟漂流,渐渐木叶脱尽,霜雪时作,江天寥廓。然而尽管风景萧索,空气里却悄悄酝酿着一种欢欣,传递出一种暖意。腊八节,古代庆祝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驱逐瘟疫的祭祀仪式,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欢快登场。腊八粥用多种粮食和果 实熬制而成,鲜明生动地寓意了丰收。 清明节、中元节、冬至节 古老的民俗节日,它们的起源,都和土地、农耕时代的生活、先民朴素的梦想有关。在形成和流传的过程中,又渐次衍生出更为丰富的内容,仿佛村口一棵百年的榕树,向四周伸展出众多气根和分枝,独木成林,遮蔽了周遭街巷。这样的节日,内涵丰富,意味
9、深长,在计量时间的功能之外,还负载了灵魂的喜悦和哀伤,蒙披了一层温润柔和的光辉,仿佛月光笼罩下的一切。四季递嬗,岁月轮回,它们在时间的缓缓流动中闪现,使大地上飘荡着渺远的诗意。 这样的日子的反复叠加,参与了一个种族一 种文化的构建。当它们千百年来,被这块土地上的一代代子民们,经由文字的或口头的方式代代传递,逐渐累积成为一种公共记忆时,便也是在铸造某种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基因,使人产生集体的身份认同和共同的历史归属感。这是一种不露声色的渗透,润物无声,在我们懵懂无知的童年,已经潜移默化地进入血脉,左右了我们的思维行动的方式和路径。真希望在习俗、风尚都日趋统一化和标准化的今天,每一片土地,每一个族群
10、,都能够保持自己的某种特性,某种区别性的特征。 罗密欧手持玫瑰,在朱丽叶的窗下,用歌声呼唤心上人,固然深情款款;而张生、崔莺莺的 绣帕题诗,暗诉倾慕,不也有着一份入骨的缠绵?正是这样独特的地方,让我们确立了自身存在的真实感。即使远离家国,置身于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群中,在某个特定的日子,对于赛龙舟、包粽子、饮雄黄酒的共同记忆和理解,都会让我们相视一笑,莫逆于心。 上元节、寒食节、灶神节 泛舟在时光的河流上,每走过一段距离,船都要停靠一个景色别致的码头,加入一次风格独特的庆典让旅人暂时憩息,心中贮满诗意的沉醉,对于天空和大地、山河和岁月、生活和命运、生发出种种感悟。船在水面上轻轻摇荡,人因此而
11、感到从容、安适,感到一种和这条河流、这 片土地的牢固的维系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节) 【小题 1】根据文意,说说华夏民俗节日具有怎样 “丰厚的内涵 ”。( 4分) 【小题 2】在众多的民俗节日中,作者为什么只选取 “二月二 ”“七夕节 ”“重阳节 ”“腊八节 ”这四个节日?( 4分) 【小题 3】 “岁月河流上的码头 ”这个标题非常精彩,请你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文章末尾借用罗密欧朱丽叶和张生崔莺莺的故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答案: 【小题 1】承载了人们对生产生活(人们对富裕生活的向往)、乡土亲情(思念亲人,传递亲情)、先辈和神灵(庆祝丰收,
12、感谢上苍)的美好愿望;铸造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基因,产生集体的身份认同和共同的历史归属感( 4分)(详解: “二月二 ”,阳气萌动,农耕播种,企盼雨水,表明人们对富裕生活的向往 “七夕节 ”,未出嫁的姑娘企盼拥有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企盼拥有幸福的生活,表明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重阳节 ”,登高临远,思念亲人,传递亲情,这是一个赏景叙情的节日 “腊八节 ”,庆祝丰收,感谢上苍,这是一个传达丰收喜悦和感恩上苍的节日) 【小题 1】答: 这四个节日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这四段文字照应第一自然段 这四个季节最能代表具有农耕传统国度人们的美好愿望,对丰收的渴望与喜悦,对爱情和亲情的追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度 甘肃省 兰州 中高 月考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