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三学情调研语文卷.doc
《2011—2012学年度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三学情调研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度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三学情调研语文卷.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 学年度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三学情调研语文卷 选择题 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3 分) A食不果腹 再接再励 一筹莫展 声名雀起 B一诺千斤 黄粱美梦 一如继往 迫不及待 C美轮美奂 趋之若鹜 人情世故 蛛丝马迹 D世外桃园 出其不意 走头无路 呕心沥血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从杭州的胡斌到保定的李启铭,再到西安的药家鑫,接二连三发生的驾车撞人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让人们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和责任感。 B李政道教授一向关心我国的科技人才的培养,这次讲学期间,还为哥伦比亚大学从科大研究生院选拔了一批研究生。 C
2、目前,我国是联合国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D有些专家认为,肥胖的人由于不能容纳更多的脂肪细胞而使这些细胞转移到肝脏储存引起胰岛素混乱,从而发生糖尿病;也也有一些专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但最新的研究成果否定了这种认识。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18 分 ) 阅读下面的文章。 人肉搜索,请先搜索理性 关 飞 “人肉搜索 ”是时下中国的时髦词汇,指追踪网上人物的真实身份,公开其私人信息的网络行为。这个在中国 “方兴未艾 ”的网络新现象也吸引了关注中国互联网论坛的西方新闻界和研究者,甚至影响到了中国人的形
3、象。 11月初的英国卫报发表了题为人肉搜索引擎?牛!的文章,对这个网络现象作了评价。作者认为 “人肉搜索 ”引擎的参与者的愚昧是不能被忽视和原谅的。 文章在介绍了去年发生的一起著名的 “人肉搜索 ”事件之后,得出结论,认为:这种暴民效应在中国的网络上一再出现,它显示出网民们是何等容易被诱导,任何人都可能成为目标。幸运的是, 迄今为止人肉搜索引擎尚未造成真正严重的伤害。 中国目前大约有 2.53亿网民,是全球网民最多的国家,其中 70%年龄不足 30岁。尽管网民人数仅占中国人口总数的 19%,但西方新闻工作者、学者,甚至外国公关公司都很关注中国的互联网论坛,从中寻找对从时政到股市到企业并购的所有
4、事件的评论和反应。 “人肉搜索引擎 ”这一奇特现象被密切关注中国网络发展的外界视为 “愚昧与无知 ”其实并不为过。 “人肉搜索 ”本来是网络发展的一种未来趋势,即 “人工智能搜索 ”,你来问、我来答,搜索过程跟聊天一样,这是为了弥补搜索结果 “不人性化 ”的缺憾。 但遗憾总是有的,人工智能搜索在集体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了 “暴力倾向 ”。由于扛起了道德诉求的大旗, “人肉搜索 ”极富攻击性。无论是惩戒 “非道德的婚外情 ”,还是教训对地震大灾毫无人道主义情怀的无知女生,以及在前前后后的 “铜须门 ”、 “虐猫案 ”等事件中,在每一件 “人肉搜索 ”事件的背后,人肉搜索客都认为自己是监督当下社会道
5、德现状的 “警察 ”, “道德饥渴 ”直接导致了人肉搜索客滥用 “纠察职权 ”,乃至 “暴力倾向 ”。但与挺起腰杆打假的王海不同,至今无人敢出面宣称自己 “人肉 ”过谁,造成什么后果。人数众多、身份隐秘的人肉搜索客与 “被人 肉者 ”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公平性,搜索客们借着实施 “道德正义 ”之名,实际上满足的是人人皆有的好奇心,在曝光他人隐私之时,虚拟网络中的匿名快感如火山一般喷发而出。对于搜索客们而言, “人肉搜索 ”的过程更像是网络游戏,而非真正的道德辩论,而对于 “被人肉者 ”来说,所承受的却是超出了法律惩罚的正常生活的中断和被干扰。 “人肉搜索 ”的触角已经伸向国外。今年 8月,某网友
6、在著名的 “战斗在法国 ”论坛中发起人肉搜索贴,名为帮助某位在法留学的中国女孩认清 “感情骗子 ”,实则为了声讨一个据说骗了很多中国女人感情的 “法国知名摄影师 ”。这 在极为重视隐私的西方国家是不可思议的行为。 其实,从道德立场出发的人肉搜索的本性是善良的,但善良的初衷并不能为演变为近似于 “私刑 ”的网络暴力进行辩护。道德缺憾与社会顽疾始终会存在,但以鞭挞非道德、揭露丑恶为己任的 “人肉搜索 ”却应该首先搜索自己的底线和理智。 (环球时报 2008年 11月 24日 ) 【小题 1】文章中哪些内容表现出 “人肉搜索 ”有暴力倾向?( 6分) 答: 【小题 2】本文前两节介绍的英国卫报的文章
7、,和后三节一样,都批评了“人肉搜索 ”现象,它们是否重复?请说明理由。( 6分) 答: 【小题 3】本文作者能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 “人肉搜索 ”问题。请结合文章内容、就此作具体说明。( 6分) 答: 答案: 【小题 1】 让 “被人肉者 ”承受超出法律的惩罚。 教训一个丧失了人道主义情怀的女生。 声讨一个骗取感情的法国知名摄影师。(注意题目要求 “哪些内容 ”,其实是要求概括文中三项主要事件。) 【小题 1】不重复。前两节介绍的英国卫报的文章,主要内容是批评人肉搜索客的 “愚昧与无知 ”,直接显示了问题的严重性;后三节以此为话题,在赞同其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 “愚昧与无知 ”的内涵:借
8、实施 “道德正义 ”之名,超越法 律界限,曝光他人隐私,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丧失理智的不道德的行为。 (分析前者时要能概括所引文章的观点,或指出其作为评论的 “由头 ”的性质。分析后者要指出所引文章为后文作铺垫、引发议论的作用。最后要正确概括作者的观点,显示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层进关系即可。) 【小题 1】作者能用全面的观点看待 “人肉搜索 ”问题,既看到不好的一面,也看到好的一面。对 “人肉搜索 ”的暴力倾向,作者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严厉的批评,但同时,对 “人肉搜索 ”能弥补一般搜索 “不人性化 ”的缺憾、参与者从道德立场出发的善良的初衷,也给予了必要的肯定。 (首先 要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然后从
9、正反两个方面加以分析比较。相关句分别见第四节和第六节开头。)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 (20 分 ) 阅读下面的作品。 欺 骗 闫岩 范长寿这些天感觉浑身没劲,正赶上单位就要搞职称考试,这是关系到他前途命运的大事,一点都马虎不得,所以一点小病他也不在乎。考试完后,他才去找他的妹妹长英看病,他的妹妹是市医院的医生。长英给哥哥检查后笑着说对哥哥说,没什么大事,给你开点药,吃了就没事了。 长寿和长英是同父异母的兄妹,长寿的亲妈死了后父亲娶了现在的母亲,然后生了妹妹,后来父亲得了尿毒症,那时医术还没那么高明,不能换肾,就病死了。后来,继母没有再外嫁,就带着 8岁的长寿和 4岁的长英一起生活。继母没有外
10、看他,把他当自己的亲儿子一样养着。他和妹妹都为母亲争了光,上了大学有了出息。如今母亲和长英住在一起,长寿一家人星期天过去团聚。 几天后,长英突然给长寿打来电话,说母亲病了,是肾衰竭,和父亲一样需要换肾,她的肾不匹配,正在想办法找和母亲匹配的肾。长寿马上赶到医院,看到躺在病床上的母亲,焦急万分, 问妹妹找到合适的肾没有,妹妹无奈地摇了摇头。长寿心里顿时思绪万千,继母含辛茹苦养育他这么多年,如今病了,他应该不顾一切地救母亲,他应该把自己的肾换给母亲,可又有一种自私的念头涌上心头,现在他正处于事业上升的阶段,如果身体状况不好了,对他的前途事业肯定有很大的影响。他翻来覆去地想,一会儿是母亲怎么疼他爱他
11、养育他,一会儿又是自己的前途渺茫。他看着妹妹期望的眼神,最后终于下了决心,换 !其实他还有一个自私的想法:他的肾也不一定能匹配母亲。可是结果一出来他就有点懵了,他和母亲的肾是匹配的。他已经别无选择。其实长英已经 看出了他的心思,把他叫到一旁说,哥哥,你要想好了,换不换你自己说了算,虽然你也跟她叫妈,可她毕竟和你没有血缘关系,其实妈也不想让你换的,我是救母心切。长英的一席话让他很感动,他肯定地说,换。 手术很成功,母亲醒过来躺在床上面带微笑问他: “儿子,感觉怎么样 ”看到母亲欣慰的样子,长寿突然感觉有点恨母亲,他觉得母亲应该为一个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的捐献而感到难过,可她偏偏是在笑,他想,
12、如果是自己的亲妈肯定不会让他这样做的。 换肾后他的身体是虚了点,但还没出现什么大事,母亲一恢复便经常跑到他家里来照顾他 。那天晚上,母亲在家里做饭的时候不小心摔倒在地,马上昏迷过去,在医院里抢救了两个多小时也没抢救过来。妹妹长英哭得昏天黑地,他和妻子也掉了不少眼泪。妻子埋怨他说,你做事太草率了,看,换得不值了吧 他无语以答。 母亲去世一周年的时候,兄妹俩来到母亲的坟上,长英突然问: “哥,你后悔把肾换给妈吗 ”长寿不知道怎么回答。长英说: “哥,有一件事我一直瞒着你,妈生前死也不肯让我对你说明白,可是我实在瞒不下去了,因为我不想让你对死去的妈有什么怨恨和不满。其实,妈身体一直好好的,没有换你的
13、肾,而是把她的肾换给了你。 ”长英 擦了擦泪接着说, “你那次来检查身体。我知道了你的肾有了大毛病,可不敢对你说,回家和妈一说,妈也不让我把病情告诉你,妈说如果让单位的领导知道了,会影响你的前途,最后妈想了一个办法,说她病了需要换肾然后把肾换给你,开始我不同意,可是妈说如果不这样她就先死,她不能看着自己的儿子受苦。 ”长英已经泣不成声了。 长寿的头开始发涨,他想起了母亲躺在病床上那欣慰的笑容,此时他才明白过来,那曾经让他起恨的一瞬其实是世界上最伟大瞬间。 选自文学报 微型小说 【小题 1】 “手术很成功,母亲醒过来躺在床上面带微笑问他 ”这句话 和后面的哪句话相照应 母亲 “微笑 ”这一细节描
14、写有什么作用 (4分 ) (1)照应的句子: (2)细节描写的作用: 【小题 2】小说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 ) 答: 【小题 3】为了突出母爱的朴实、圣洁和无私,小说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试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6分 ) 答: 【小题 4】这篇小说以 “欺骗 ”为题,可能有作品主题、情节两方面的考虑,请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要求紧扣主题,情节两方面分点作答。 (6分 ) 答: 答案: 【小题 1】 (1) 他想起了母亲躺在病床上那欣慰的 笑容 ( 2分) (2)文中写到母亲躺在床上面带 “微笑 ”,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为儿子成功换肾的欣慰,引出对长寿的心理描写
15、,产生一波三折的艺术效果。( 2分) 【小题 1】母亲:平凡而伟大,智慧而无私,关心照顾儿子,无微不至,以无私诠释了母爱的伟大。具体表现: 这位母亲不是范长寿的亲生母亲,而是继母,可见她的无私; 母亲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为儿子着想,无微不至,在儿子生病时,母亲毫不犹豫地为儿子献出肾脏,而且巧妙地让儿子接受了自己的肾脏。 母亲用全部的心血呵护着儿子的健康,直到自己倒下,她为儿子付出了一切,乃至自己的 生命。( 4分;酌情据要点得分) 【小题 1】母亲谎称自己需要换肾而决定将自己的肾换给儿子;母亲手术后尽力照顾儿子,希望儿子早日康复,且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儿子以为是要将自己的肾换给母亲,一再犹豫,手
16、术前甚至心存侥幸,想着自己的肾不一定和母亲匹配,手术后看到母亲的微笑心存恨意,母亲去世后更是后悔,认为自己做了件没意义的事情。小说将母亲的无私和儿子的自私进行了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母亲的圣洁和伟大。( 6分,酌情得分) 【小题 1】 A.作品主题方面: 使小说主题更加深刻,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了平凡、朴实、无私的母亲形 象,母亲为了儿子的健康和前途,说是自己的病需要换肾,而将自己的肾换给儿子,这种充满温情的谎言正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小说弘扬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小说中的母亲是继母,继母的形象通常是不公,阴险狡诈、恶毒的代名词,但本文中继母以无私诠释了母爱的。(分) B.使情节曲折、集中、更能
17、打动人。小说的主要情节就是围绕一次 “善意的欺骗 ”展开的:因为母亲 “欺骗 ”儿子,所以小说以范长寿为视角展开故事的叙述,很好地描画了范长寿内心的波澜,而母亲的心理活动却很少表述,但完全可以通过故事情节感知,所以故事情节安排紧凑,给读者留下 回味的空间,让人感动不已。(分) 文言文阅读 苏代兄弟 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捭阖七国遂志,亦皆苦学从衡之术。苏秦既死反间,其助燕谋齐之事大泄。齐闻之,乃望燕,燕甚恐。代乃求见燕王哙,欲袭苏秦故事。曰: “臣,东周之鄙人也。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干大王。至于邯郸,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臣窃负其志。及至燕廷,观王之群臣下吏,王,天下之明王
18、也。 ”燕王曰: “奚以谓吾明王也? ”对曰: “臣闻明王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臣请数王之过。夫齐、赵者,燕之仇雠也;楚、魏者,燕之援国也。今王奉仇雠以伐援国,非所 以利燕也。王自虑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 ” 燕王曰: “吾闻齐有清济可以为固,长城足以为塞,诚有之乎? ”对曰: “天时不与,虽有清济,恶足以为固!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骄君唯利是好,而亡国之臣必贪。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宝珠玉帛以事左右,则可亡齐已。 ”燕王曰: “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 ”燕乃使一子质于齐。 燕相子之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苏代侍质子于齐。齐使代报燕,燕王哙问曰: “齐王其霸乎? ”
19、曰: “不能。 ”曰: “何也? ”曰: “不信其臣。 ”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 、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齐善待之。 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后出之。代之宋,宋善待之。齐伐宋,宋急,苏代乃遗燕昭王书。燕昭王善其书,曰: “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 ”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竟破齐, 醭鲎摺 br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代、厉皆以寿死,名显诸侯。 RR 太史公曰: “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以反间死,天下共笑之。然世言苏秦多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
20、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 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 ” (选自史记 苏秦列传,有删改,题目为命题者加的) 【小题 1】对下列各句中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3分) A齐闻之,乃望燕 望:怨恨 B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 诚:的确 C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 执:拘捕 D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 宗:尊崇 【小题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 A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 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 B观王之群臣下吏 代之宋,宋善待之 C齐王其霸乎 不信其臣 D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 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 【小题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21、( 3分) A苏代兄弟看到哥哥在七国间采取分化拉拢的手法,实现了志向,也都发奋学习纵横之术。 B苏代认为,贤明的国君愿意听到别人指出他的过失,不希望只听到别人称赞他的优点。 C苏代认为,如果燕国能够用亲属作为人质,并贿赂齐王的亲信,燕国就可以消灭齐国。 D齐国杀了燕王哙和子之后,燕昭王即位,苏代归附了齐国,从此再也没有回到燕国。 【小题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0分) ( 1)窃闻大王义甚高, 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干大王。( 4分) 译文: ( 2)王自虑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 3分) 译文: ( 3)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 3分) 译文: 答案: 【小题 1】 B
22、 【小题 1】 D 【小题 1】 D 【小题 1】( 1)私下听说大王德行很高,我很愚笨,放下农具来求见大王。【 4分。关键点:窃闻,不敏,释,干各 1分】 ( 2)大王自己想一想,这是策略上的失误,不把这种失误让您听到的人,就不是忠臣。【 3分。关键点:则、闻,句意各 1分】 ( 3)百姓已经疲劳困乏,即使有长城,怎么能够成为要塞呢? 【 3 分。关键点:罢敝、恶,句意各 1分】 【小题 1】(诚:如果。) 【小题 1】【 A项均为介词,前者译为 “与 .相比 ”;后者译为 “从 ”。 B项:前为助词,译为 “的 ”;后为动词, “到 ”。 C项:前为副词,表推测,译为 “会(将) ”;后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度 江苏省 海安 高级中学 高三学 情调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