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河南省商丘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卷.doc
《2011-2012学年度河南省商丘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度河南省商丘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卷.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度河南省商丘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卷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 A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 B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基的本道德素质。 C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D以 “和谐之旅 ”命名的北京奥运火炬全球传递活动,激发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也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 答案: C 根据下面句子的语境选出与
2、画线处最衔接的一项是()( 3分) 宋代诗人卢梅坡有一句诗: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该句常常被后人用来说明: 。 A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B事物各有千秋。 C事物都有自己的缺憾。 D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答案: C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王勃滕王阁序中究竟是 “飞阁流丹 ”还是 “飞阁翔丹 ”,自唐以来,因版本记录不同,评论家莫衷一是。 B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周年到来之际, “二战 ”成了时下影视文学创作中炙手可热的题材。 C端正党风是关键。只有我们的党员干部为政清廉,带好了头,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好转。 D大街上,商场里,
3、到处都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建筑的情态(节选) 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 以形感人。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 中国古代建
4、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间。它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早在东汉,就有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 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这是一处很情趣的庭院空间。诗中一对恋人依依惜别,赠枝叶留念,读来感人。这一情节,以美丽的庭院做背景;即便反过来说,这个庭院由于有了如此美的生活而积淀起更多的情态符号。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庭院春夜,形态朦胧,动人之至。 “半人家 ”,有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阴影里,生动无比。在静谧中使人感受到有一股春的暖流弥散在空气中;虫声在夜静人闲之中,更表现出春的气息。若身历其境,仰望夜空,星斗横斜,
5、会令人憧憬,感到时光在流逝,一切都留在这美 好的庭院空间中了。 苏州拙政园里有个小园 “ 海棠春坞 ”,院子三面围廊,一面是粉墙。靠粉墙处一个花台,上面植数竿修篁,一丛海棠。每当海棠花盛开,给小院增添许多美感。苏轼有诗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诗与小院,似乎互为比兴,增色不少。相传这个小院就是照海棠诗意而作的。三面环廊,意象出自诗中的 “月转廊 ”,表示夜已深。可以说,没有诗情画意之素养,就不会游园,也不懂造园。 1选出下列对第一段文字理解最准确的一项()( 3分) A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形象化是 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 B作者引用唐诗
6、是为了说明唐诗中感人的艺术形象大多是建筑形象。 C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中国古代建筑有些是诗化、情态化了的。 D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只有形象本身富有诗意,才能使人触景生情。 2、选出下列不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 “多形成内向型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期中 ”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3分) A、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B、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C、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D、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古代建筑形象所表
7、现出的 “情态化 ”,与古代文学的积淀密切相关。 B、 “内向性庭院 ”是我国古代庭院最代表性的建筑。 C、从苏州园林可以看出园林建筑都是由诗来作为原型的。 D、一个诗情画意的素养,影响着他对建筑形象的欣赏与创造。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A 【小题 1】 C 1.D.(本节的写作对象是 “中国古代建筑 ”) 2.A.(古代建筑的 “内向性庭院式空间 ”和 情态 这 两者缺一不可) 3.C(都 太绝对化了 ) 文学类文本阅读( 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一( 4)题。( 23分) 关于精神 李书磊 初夏季节,日里夜里总传来孤单而嘹亮的鹧鸪声。 “惟有鹧鸪啼,独伤行客
8、心。 ”鹧鸪在中国古诗中是感伤的象征,声声鹧鸪曾唤起一代代文人的多少愁怨。认真追究起来,中国古典文学对我产生过最深刻影响的精神不是别的,而是感伤。喜或者怒最多只及人心而已,感伤却能彻骨。从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的诗经到厚地高天、痴男怨女的红楼梦,至少在初涉人生的少年时代,是这一以贯之的感伤传统以它有毒的甜 蜜滋养了我的情感。 当然,最使我倾心的还是那不知出处的古诗十九首。惟其不知出处,那些文字才更显得神秘而有意味。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这人生苦短、天地苍茫的痛楚不断地袭上心头,使那无所依凭的凄凉与空虚挥之不去。教科书里说古诗十九首代表了 “人生的自觉 ”,
9、我觉得这断语下得贴切。好像是过去的人们一直都没心没肺却也兴致勃勃地存在着,去打仗,去婚嫁,去种去收,去生去死,至此才猛地恍然大悟,发现了人的真实处境,不禁悲从中来。从此这感伤情绪就一发而不可收。 后世的感伤文人我最喜欢的 有两位,一是李后主,一是秦少游。他们把古诗十九首那种无缘无由、无端无绪的感伤具体化也情景化了。李后主丢失了江山,秦少游丢失了爱人,这种人间最根本的丢失使今生今世变成了他们的伤心之地。李词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与秦词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这同样美丽的句子正可以互相印证。我们看出这种感伤既是他们对人世的控诉又是他们在人世的寄托。他们玩味甚至珍惜这种感伤
10、就像珍惜与生俱来的病痛 感伤的文人对人世必有的丢失总是耿耿于怀,对人生必有的缺憾不能报之以坦然;然而他们不安于生命的定数又无可奈何,他们 对世界有太强的欲望却只有太弱的力量,他们既不能战胜世界也不能战胜自己。这正可以说是一种孱弱和病态,这种病态对于少年人却有无法抵抗的传染性。我那时候对感伤一派真是入迷得很。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许是因为生命个体所秉承的趋向健康的自然机缘;我的这种感伤病在某一天霍然而愈。我对李后主和秦少游再也没有那样强烈的共鸣了。我转换了兴趣。竞喜爱起了苏东坡的达观。苏东坡无论在怎样失意的情况下都能保持心情的平和,都能欣赏身边的风景。他在赤壁赏月,在西湖种柳。一派诗心;贬谪
11、黄州也能 “长江绕郭知鱼美 ”、贬谪惠州也能 “日啖荔枝 三百颗 ”,对生命的喜悦甚至表露出这样直接的口腹之快。他放弃了对生命的无限欲望,放弃了那种 “非如何不可 ”的悲剧感,随遇而安;没有什么事情能真正伤害他。他总能在既有的境况中获得满足,总能保持生机的充盈。他知道怎样在这大不如意的人世间保护自己。这种自我保护的心情被后人誉为 “生活的艺术 ”。这种 “艺术 ”同样在诸种坎坷中保护了我,使我平安度过了生于人世难免的一次次危机。 然而,到了今天。我在这青春将逝的而立之年,夜半醒来我突然感到一种大惶恐。我要一直这样平庸而快乐地活下去,直到暮年?在这青春将逝的时候我突然对青春有了一 种强烈的留恋,
12、突然生出一种要抓住青春、抓住生活的强烈冲动,我不要感伤带我去唤醒那占有的欲望,不要达观但要保持那种反抗人生缺憾的英雄情怀,那种对人类悲剧命运了悟之后的承担。我想起了曹操的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这也是一种感伤吗?这是英雄的感伤,这是苍凉。这也是对人类命运的屈服,但这是竭尽人力之后的屈服,这种屈服中包含着人类不可折辱的尊严。我从中受到了莫大的感动,我想我要记下并且记住这壮年的感动。 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作者在文章中从中国古典文学的角度,借古代文人的名句描绘了自己精神成长的轨迹。 B作者认为,古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度 河南省 商丘市 第二 高级中学 第二次 月考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