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锡北片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锡北片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锡北片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锡北片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10上海世博会于 10月 31日闭幕,在闭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焰火表演 B霓虹灯表演 C音乐喷泉 D气球升空 答案: A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焰火表演的过程中有燃烧发生,故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霓虹灯表演的过程中只是灯光色彩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音乐喷泉的过程中只是水的位置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气球升空的过程中也只是气球的位置发生变化
2、,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A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信息示意图,从中获取的相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元素名称是 “硫 ” B元素符号 “S” C元素的质量 32 6g D核电荷数是 16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可知。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硫,故此选项说法正。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S,故此选项说法正。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2 6,相对
3、原子质量单位是 “1”,不是 “克 ”; 32 6不是硫原子的实际质量;故此选项说法错。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6;根据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则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16,故此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C 。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今年青海玉树发生大地震,为了支援灾 区防疫,我市紧急生产过氧乙酸消毒液,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 C2H4O3,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中含有三种元素 B过氧乙酸分子由 9个原子构成 C过氧乙酸中 C、 H、 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2:4:3 D过氧乙酸不属于氧化物 答案: B、 C 试题分析: A、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 3 种
4、元素组成的,故此项说法正确; B、1个过氧乙酸分子是由 2个碳原子、 4个氢原子和 3个氧原子构成的, 1个过氧乙酸分子是由 9个原子构成的。故此项说法正确; C、过氧乙酸中 C、 H、 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2):( 14):( 163) 2: 4: 3,故此项说法错误;D、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此项说法正确。故选 C。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下列各组粒子中,每一粒子所含的质子数、电子数都是 10的是 A He、 Ne、 Ar B Na 、 Mg2 、 Al3 C NH4 、 OH-、 F- D Ne、
5、H2O、 NH3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不同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不同电子数也一定不同分析解答。 A、 He、 Ne、 Ar是不同元素的原子,所以其质子数一定不同,故错误; B、 Na+、 Mg2+、 Al3+是三种不同元素的离子,所以其质子数一定不同,故错误; C、 NH4 、 OH-、 F-是不同元素的离子,所以其质子数一定不同,故错误; D、 Ne原子的质子数是 10其电子数也是 10; H2O该分子的质子数为 12+8=10,由于分子不带电所以其电子总数也是 10; NH3该分子的质子数为 7+13=10,由于分子不带电所以其电子总数也是 10;故正确;故
6、选 D 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四个 ,最外层电子数少于四个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元素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例如空气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A说法错误; 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物质就属于混合物,故 B说法正确; C、有
7、新物 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故 C说法正确;D、最外层电子数少于四个的原子不一定是金属元素,如氢、氦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 1、 2,但属于非金属元素,故 D说法错误。故选 C。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和 “”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两种单质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 B可表示氢气和氧气的反应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D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通过观察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由反应物、生成物的构成可知,该
8、反应是两种单质反应生成一种化合。故 A 正确; B、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构成及反应的特点分析能否表示氢气和氧气的反应。由生成物的构成可知,生成物的分子是由两个不同种类的原子构成,与水分子构成完全不同,不可能为水分子,该反应不表示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故 B不正确; C、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构成,判断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是否改变。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 C正确; D、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 0分析。由化学反应 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为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 0,生成物为化合物,元素的化合价不为 0,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 D正确。故选 B。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
9、的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常温下,某气体由 SO2、 CO、 N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测得可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0%,则该气体的组成可能为 ( 1) SO2( 2) SO2、 CO( 3) SO2、 N2( 4) CO、 N2( 5)SO2、 CO、 N2 A 123 B 235 C 135 D 145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给定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推测混合物的组 成可采用平均值法,即某个平均量 M 由若干个量决定时,如果若干个量中最小量为 M1,最大量为 M2,则其平均值一定在 M1与 M2之间,即 M1 M M2此题中 50%为混合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的平均值,且
10、S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正好为50%,则如果含 CO(氧元素质量分数大于 50%),就一定含 N2;而不可能出现 SO2与 N2、 SO2与 CO的组合。因为 S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 C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 ; N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0。题中 50%为混合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的平均值;所以该气体可能为:可能是 SO2;也可以一种 大于 50%一种小于 50%,即 CO与 N2;也可以是三种气体的混合物;不可能出现 SO2与 N2、 SO2与 CO的组合 故选 D 考点: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 A、 B两种元素,已知 A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 A3-与 Bn+的电子层排布相同,
11、则 B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 a-n-3 B a+n-3 C a-n+3 D a+n+3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A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 B失去 n个电子后变为 Bn+, A获得 3个电子后变为 A3-,根据电子层排布相同,即核外电子数相同,列出等式求解即可。解答:设元素 B的核电荷数是 y, A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所以 A3-的核外电子数等于 a+3,同理 Bn+的离子中带有( y-n)个电子因为 Bn+和 A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即核外电子数相同;所以 a+3=y-n,即 y=a+n+3。故选 D。 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
12、化。 某金属元素 R的氧化物中, R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7: 3, 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6,则 R的氧化物化学式为 A RO B RO2 C R2O3 D R3O4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 =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 解:设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RxOy 由氧化物中 R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7: 3 已知 R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 56 则 56x: 16y=7: 3 解得 x: y=2: 3 即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R2O3 故选 A。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 1)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空: n个二氧化碳分子 ; 3个硫酸根离子 ; 氧化铁
13、中铁显 +3价 ; 氯气在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_; ( 2)现有 Na、 Cl、 N、 H、 O五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各一个(用化学式表示): 空气中体积分数为 78%的气体是 ; 一切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厨房间的一种调味品,且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的是 ;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氧化物是 ; 答案:( 1) nCO2; 3SO42-; ; Cl; ( 2) N2; H2O; NaCl; Na2O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
14、意义 ,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 1)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 n个二氧化碳分子表示为: nCO2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 1要省略表示多个离子在离子符号前面加数字,故 3个硫酸根离子符号为: 3SO42- 元素的化合价的正确标法是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的正上方标明化合价的种类和价目,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3价,符号为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氯气在化学变化中最小粒
15、子是氯原子,符号为 Cl ( 2) 空气中体积分数为 78%的气体是 氮气,符号为 N2; 一切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符号为 H2O; 厨房间的一种调味品,且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的是食盐,符号为 NaCl;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与氧元素形成的氧化物是氧化钠,化学式为 Na2O。 故答案:为:( 1) nCO2; 3SO42-; ; Cl; ( 2) N2; H2O; NaCl; Na2O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液体的倾倒 B液体的量取 C点燃酒精灯 D滴加
16、液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取用液体时: 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 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 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图中取用液体时的操作正确,故 A正确; B、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 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俯视、仰视都会使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出现偏差。图中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 B正确; C、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操作正确,故 C正确;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图中胶头滴管的位置已经伸入到试管内并与试管壁接触,会造成药品的污染操作错误,故 D
17、错。故选 D。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法国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 “四中子 ”,也有人称之为 “零号元素 ”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 。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显电性 B相当于一个氦原子的质量 C失去一个中子后显 +1价 D周期表中没有该 “元素 ”的位置 答案: C 试题分析: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则该微粒无质子,根据 “原子序数 =核内质子数 ”,则知它不是某种元素,而只有中子,又知中子不带电,可得答案:。A、不显电性,因为只有中子,中子不带电,故 A正确; B、因为中子的质量 质子的质量,该粒子的质量 一个氦原子的质量 =4,故 B 正确
18、; C、中子不带电,故 “失去一个中子后显 +1 价 ”,说法错误,故 C 错误; D、因为它不是某种元素,而只有中子,故周期表中没有该 “元素 ”的位置,故 D正确故选。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低碳生活 ”、 “低碳技术 ”的基本理念是节能减排。下列做法不符合 “低碳 ”理念的是 A焚烧大量秸杆 B焚烧垃圾发电 C用旧报纸制铅笔杆 D使用可降解塑料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焚烧大量秸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烟尘等,不符合 “低碳 ”理念,所以正确 B、焚烧垃圾发电,既减少了污染,又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间接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 “低碳 ”理念,所以错误 C、用旧
19、报纸制铅笔杆,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还可以防止废旧书本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符合 “低碳 ”理念,所以错误 D、塑料是石油产品,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了对石油的消耗,同时减少了生产所消耗的能源,防止了白色污染,符合 “低碳 ”理念,所以错误故选 A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下列各组物质中一种呈银白色,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另一种呈浅黄色,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的是 A镁和硫 B铁和磷 C铁和硫 D镁和磷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颜色、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A、镁是银白色金属,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
20、的白光;硫呈浅黄色,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故选项错误 B、铁是银白色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红磷呈暗红色(白磷呈白色),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错误 C、铁是银白色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硫呈浅黄色,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故选项正确 D、镁是银白色金属,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红磷呈暗红色(白磷呈白色),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错误故选 C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关于水( H2O)和双氧水( H2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氧气 B都含氢元素 C都含有氧分子 D都含两个氢原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
21、据物质的组成及分子的构成来分析解答本题 A、 H-2O和 H2O2都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都不含有氧气,故 A错误; B、 H2O和 H2O2两种物质都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都含有氢元素,故 B正确; C、 H2O和 H2O2不含有氧分子,如果含有氧分子就成了混合物了,故 C错误; D、 H2O和 H2O2两种物质要用元素解释,不能用原子,如 果说它们的每个分子中都含有两个氢原子就行了,故 D错误故选 B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下面是 4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来分析判断分子、原子不带电,物
22、质构成的基本微粒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 A、由于原子核所带的电量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不显电性,故 A 错; B、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故 B 正确;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 C错;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 D错故选 B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下列物质的类别中,有一种和其他几种不同的是 A CaO B Ca(OH)2 C KClO3 D O2 答案: D 试题
23、分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A、 CaO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 B、 Ca(OH)2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 C、 KClO3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 D、 O2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 D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啤酒 B食醋 C加碘食盐 D蒸馏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混合物与纯净物特点进行分析 A、啤酒中含有水和酒精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B、食用醋中含有水、醋酸等多种物质,故 A属于混合物; C、加碘食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了碘酸钾,是混合物; D、蒸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苏省 无锡市 锡北片 九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