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李明同学所做的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用糯米酿酒 B将鸡蛋壳加入食醋中 C用柠檬酸和小苏打自制汽水 D用鹅卵石、石英沙、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净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用糯米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将鸡蛋壳加入食醋中,二者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用柠檬酸和小苏打自制汽水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 D、用鹅卵石、石英沙、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净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D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 Fe3+、 OH-、SO42- B H+、 Na+、HCO3- C NH4+、 H+、 NO3- D K+、 H+、 MnO4-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分析。 A、 Fe3+和 OH-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B、 H+和 HCO3
3、-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C、 NH4+、 H+、 NO3-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正确; D、 K+、 H+、 MnO4-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存在有色离子 MnO4-,故为有色溶液,错误。故选 C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点评: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另外,还要注意得到的是无色透明溶液,即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
4、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 B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D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 或水生成,所以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化学知识分析。 A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如酸性的溶液,错误; B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但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纯净物,就不是溶液,错误;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中就只有一种元素 碳元素,正确; D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
5、或水生成,但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也能 生成气体,错误。故选 C 考点:酸的概念,溶液的特征,单质的概念,复分解反应 点评:理解和熟记相关概念、理论是解题的关键,严格按概念或定义分析进行分析,在解此类题时,可熟记一两个特例,有利于对概念的理解和判断。 已知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H2O= 2NaOH+ H2。质量均为 m g的钠、镁、锌三种金属分别与 25 g质量分数为 19.6% 的稀硫酸反应。由于金属的质量不确定,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大小有多种可能(不考虑镁与水的反应),如镁、锌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且都大于钠产生的氢气质量的情况表示为 MgZ
6、n Na。若 m=3g时,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 NaMg Zn B Na=Mg Zn C Mg Zn Na D NaMgZn 答案: D 试题分析: 25g质量分数为 19.6% 的稀硫酸中的硫酸的质量 =25g19.6%=4.9g,根据三种金属与定量的酸反应所需的金属的质量分析酸液是否有剩余,然后结合有关的题目信息和相关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解答。 设 25g质量分数为 19.6% 的稀硫酸与锌恰好完全反应消耗锌的质量为 x,则 Zn+H2SO4=ZnSO4+H2 65 98 x 4.9g 65: x=98: 4.9g 解得, x=3.25g 3g, 所以锌完全反应,酸有剩余; 设 25g质
7、量分数为 19.6% 的稀硫酸与镁恰好完全反应消耗镁的质量为 y,则 Mg+H2SO4=MgSO4+H2 24 98 y 4.9g 24: y=98: 4.9g 解得, y=1.2g 3g, 所以酸完全反应,金属有剩余; 设 25g质量分数为 19.6% 的稀硫酸与钠恰好完全反应消耗钠的质量为 z,则 2Na+H2SO4=Na2SO4 +H2 46 98 z 4.9g 46: z=98: 4.9g 解得, z=2.3g 3g, 所以酸 完全反应,金属有剩余;且剩余的钠还能够和水反应生成氢气,由于镁、锌的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而钠生成的氢气含有酸中的氢和反应的水中的部分氢,故生成氢气质量关系为:钠
8、镁锌。故选 D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本题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完整的计算步骤、规范的书写格式,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此外,对物质反应中的反应物过量问题的分析更是重点。 头孢拉定片又称先锋,该药品适宜敏感菌所导致的急性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等呼吸道感染。其化学式为 C16H20N3O4S,有关该物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分子由五种元素组成 B该物质中 C、 O元素质量比为 3: 1 C该物质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该物质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碳元素 答案: BD 试题分析:根据头孢拉定片的化学式是 C16H20N3O4S分析。 A、 C16H20N3O4S是由 C、 H、 N、
9、O、 S五种元素组成的,而该物质的分子是由这五种原子构成的,错误; B、 C16H20N3O4S中 C、 O元素质量比 =( 1612):( 164) =3: 1,正确; C、 C16H20N3O4S的相对分子质量 =1612+120+143+164+32=350,而相 对分子质量高于 10000的分子称为高分子,故该物质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错误; D、由于 C16H20N3O4S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可知该物质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碳元素,正确。故选 BD 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
10、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表中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 CO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B. H2 水蒸气 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C. N2 O2 通过炽热的铜丝网 D.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答案: BC 试题分析:根据主要物质和杂质的性质的不同来分析。 A、由于主要物质 CO2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杂质 CO不反应,故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后,除去的是主要物质,错误; B、杂质水蒸气能被浓硫酸吸收而除去,而主要物质 H2 不反应,也不会被吸收,故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后,
11、能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正确; C、杂质 O2能与炽热的铜丝反应而被除去,而主要物质 N2不反应,故通过炽热的铜丝网后,能除去氮气中的氧气,正确; D、由于主要物质 NaOH 溶液和杂质 Na2CO3都会与稀盐酸反应,故都会被除去,错误。故选 BC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点评: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下列装置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相关实验原理和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A、控制变量法中,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可变量,而在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铁的催化作用的实验中,
12、不仅催化剂的种类不同,且所选取的双氧水的浓度也不一样,故无法比较,错误; B、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所以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错误; C、实验中,首先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故瓶内压强减小,气球膨胀,然后再滴入盐酸,会看到溶液中能生成气泡,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正确; D、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氨水呈碱性,会使酚酞变红,不会变蓝,错误。故选 C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点评:解答本题,除了要熟练掌握基本实验的原理和操作的注意事项外,还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相关物质的基本性质,只有这样才能正确作答。 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可能合理的
13、是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 CaCl2混合溶液中滴入 Na2CO3 溶液 B向一定量的 MnO2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入 NaOH溶液 D一定温度时, t 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具体变化时的物质量的关系,结合图像分析判断。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 CaCl2混合溶液中滴入 Na2CO3 溶液, Na2CO3首先与HCl反应放出气体二氧化碳,待完全反应后,才继续与 CaCl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沉淀的生成不是从零刻度开始的,错误; B、向一定量的 MnO2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由于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其
14、质量一直不变,错误; C、一定量的盐酸中滴入 NaOH,随着氢氧化钠的增多,溶液酸性逐渐减小,当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时,溶液就显碱性,正确; D、由于氧化钙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即消耗了饱和溶液中的水,而使饱和溶液因溶剂水的减少而析出溶质,故溶液质 量减小,错误。故选 C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催化剂的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 点评:本题是化学反应中定量关系和图象相结合的题型,题目难度较大;要准确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对化学反应知识熟练,并能结合图象的数学意义,综合考虑;图象的意义要抓住三点: 抓图象的起点, 抓图象的终点, 抓图象的变化过程。 已知所含元素化合价发
15、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被还原的元素化合价降低,被氧化的元素化合价升高。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如下图所示利用海水可获得许多化工产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第 步中除去粗盐中的 SO42-、 Ca2 、 Mg2 等杂质,加入的试剂顺序为:Na2CO3溶液、 NaOH溶液、 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B在第 步中溴元素被氧化 C第 步中发生分解反应 D第 步中加入的试剂为 CaCl2溶液 答案: B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 A、根据转化图可知, 为粗盐提纯,要除去粗盐中的 SO42-、 Ca2 、 Mg2 等杂质,要先除 SO42-,需要 BaCl2溶液;再除 Mg2 ,需要 Na
16、OH溶液,最后除 Ca2 ,加入 Na2CO3溶液,错误; B、由 可知 NaBrBr2, NaBr中溴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单质中溴元素的化合价为 0,则在反应中溴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结合题给信息可知,溴元素被氧化,正确; C、由 的转化可知,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而生成氯化镁,故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则属于分解反应,正确; D、由于氢氧化镁是难溶的碱,只能与酸反应,再结合 中的生成物可知,应选择盐酸,错误。故选 BC 考点: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氯化钠与粗盐提纯,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熟练掌握粗盐的提纯及物质间的转化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解题的关键;还有,在物质转
17、化中应学会 利用组成的差异来选择合适的试剂。 现有一杯 40 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欲使其饱和,且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 B恒温蒸发部分水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分析。 A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可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但由于溶质质量增加,故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错误; B恒温蒸发部分水,也可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但由于溶剂质量的减少,故溶质质量分数也会增大,错误; C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升高温度只会使硝酸钾溶液变得更加不饱和,错误; D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
18、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降低温度能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且由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正确。故选 D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点评: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以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熟练掌握二者的转化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错误的是 选项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A 洒在桌面上的少量酒精燃烧起来 立即用大量灭火器扑灭,并致电 120 B 少量酸液滴在实验台上 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C 误服氯化钡溶液 立即喝鸡蛋清或鲜牛奶,并送医院救治 D 碱液沾
19、在皮肤上 用较多的水冲洗后,再涂上硼酸溶液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常识分析。 A、洒在桌面上的少量酒精燃烧起来,要立即用湿抹布铺盖,不必用大量灭火器扑灭,也不用致电 120,错误; B、少量酸液滴在实验台上,可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正确; C、误服氯化钡溶液,要立即喝鸡蛋清或鲜牛奶,并送医院救治,正确; D、碱液沾在皮肤上,在用较多的水冲洗后,再涂上硼酸溶液,正确。故选 A 考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点评:关注生命安全是当今社会的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重点,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相关方面的知识;要能防患于未然,要知道在意外发生时,合理的救护措施可以把损失降到
20、最低,而盲目乱动非但于事无补,甚至会使损失更大。 扬州市的自来水由于增设了加臭氧( O3)和加活性炭两道处理程序,水质处于全国城市优秀水平。根据以上报道,人们得出的下列结论中,符 合科学道理的是 A扬州市的自来水属于纯净物 B扬州市自来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就是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C加臭氧和加活性炭都是利用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净化水质 D以上水处理过程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知识分析。 A、自来水中会溶有许多物质,故属于混合物,错误; B、自来水是混合物,而水是纯净物,故性质是不同的,错误; C、用活性炭来净化水质,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错误; D、由于处
21、理水的过程中,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即水没有变,故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正确。故选 D 考点:水的性质和应用,水的净化,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熟练掌握有关水的净化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13年全国 “两会 ”的重要议题之一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鼓励居民购买小汽车,方便出行 B研制高性能的耐磨轮胎,可减少细颗粒物 (PM2.5)的产生 C用聚氯乙烯代替木材,生产包装盒、快餐盒等,以减少木材的使用 D随意丢弃不可降解的废旧塑料袋不会造成 “白色污染 ”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 A、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空气污染物,如氮的氧化物等,故不能鼓励居民购买小汽
22、车,错误; B、高性能的耐磨轮胎,由于耐磨,可减少细颗粒物( PM2.5)的产生,正确; C、由于聚氯乙烯有毒,不可用于生产包装盒、快餐盒等,错误; D、 “白色污染 ”就是随意丢弃不可降解的废弃塑料形成的,所以随意丢弃不可降解的废旧塑料袋会造成 “白色污染 ”,错误。故选 B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白色污染与防治,塑料及其应用 点评:节能环保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所以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 中要注意积累相关知识。 2013年扬州 4.18晚会现场将采用 LED节能光源, GaP(磷化镓)是光源材料,其中 Ga为 +3价,则 P元素的化合价为 A -3 B -5
23、 C 3 D 5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 GaP中,已知 Ga元素的化合价为 +3价,设该物质中 P元素的化合价为 x价,根据 GaP的化学式和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的原则,则有( +3) +x=0,解得 x=-3。故选 A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正确利用化学式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结合化合价的计算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来计算即可。 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A Zn B Mg C Fe D Cu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K、 Ca、 Na、 Mg、 Al、 Zn、 Fe、 Sn、Pb、 H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省 邗江 中学 集团 九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