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江苏徐州市沛县五中八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江苏徐州市沛县五中八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江苏徐州市沛县五中八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江苏徐州市沛县五中八年级 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列强对中国窥视已久,以上海为例,早在 1832年英国就已派 “阿美土德 ”号对上海进行侦察和测绘,十年后又迫不急待地通过不平等条约立足于上海。这里 “不平等条约 ”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时间 “1832年 ”“十年后 ”,那么该条约应签订于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于 1842年,北京条约签订于 1860年 ,马关条约签订于 1895年,辛丑条约签订于 1901年 .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侵略与反抗 鸦片战争 。 右图所示的梁启超饮冰室书
2、斋,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这幢意大利风格的建筑将这位近代风云人物与津沽大地连在了起。书斋的主人曾领导了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梁启超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 “康梁 ”。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近代化的探索 戊戌变法 。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公车上书 标志着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B 百日维新 挽救了民族危亡 C 定国是诏颁布 标志着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D 戊戌政变 提高了光绪皇帝的
3、地位 答案: A 试题分析: B不对,百日维新最终失败告终; C不对,定国是诏颁布标志百日维新开始,但是不标志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D不对,戊戌政变为慈禧发动,光绪被软禁,维新变法宣告失败。只有 A符合题意。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近代化的探索 戊戌变法 。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出现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B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是洋务运动的影响; C是辛亥革命的影响; D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只有 B符合戊戌变法的影响。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近代化的探索 戊戌变法 。 词
4、汇出现的频率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 1912年元旦中国各报刊上的有 A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 B临时政府、孙中山、共和 C新文化、北洋军阀、自强 D革命、袁世凯、马克思主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时间 “1912年 ”, 八国联军于 1900年侵华,排除 A;新文化运动于 1915年发动,排除 C;马克思主义于 1917年十月革命后在中国广泛传播,排除 D; 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告民国成立,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因此选 B.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近代化的探索 辛亥革命。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吴玉章曾说过: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
5、,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B帝国主义扶持袁世凯 C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答案: C 试题分析: “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可知是强调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的观念 深入人心。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近代化的探索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在一片 “胜利 ”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 “胜利 ”主要指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成立
6、 B不平等条约被废除 C帝国主义在华统治被推翻 D中华民国的成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于辛亥革命之前,排除 A;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排除 BC;中华民国的成立为辛亥革命的成果之一,因此选 D。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近代化的探索 辛亥革命。 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开始的革新很长时间内只是 “量变 ”,到辛亥革命才是个 “飞跃 ”。这里的 “飞跃 ”指的是辛亥革命 A彻底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答案: C 试题分析: ABD都表述错误,
7、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革命果实被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近代化的探索 辛亥革命。 上海不仅是现代中国崛起的见证,也是近代中 国屈辱与发展的见证。下面与近代上海无关的是 A南京条约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 B李鸿章创建江南制造总局 C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在地 答案: D 试题分析: ABC都与近代上海有关,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在地是在南京而非上海,因此 D符合题意。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近代化的探索 辛亥革命。 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 “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
8、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 材料中的 “它 ”是指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 “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 ”可知是指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但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近代化的探索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宣传科学,其主要目的是 A扫荡封建思想,促进国人觉醒 B宣扬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C普及科学知识,宣传实业救国 D促进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 答案: A 试题分析: 20 世纪中国社会存在两大问题:其
9、一是制度落后,即封建专制制度,给中国带来严重的危害,如阻碍社会进步、箝制思想、造成中国的落伍等等。所以要 “民主 ”;另一个问题:科学技术不发达,迷信思想盛行。历代封建统治者大搞封建迷信,给广大人民带上封建的精神枷锁,进行精神奴役。因此需要科学。科学可以扫除迷信,实现社会解放、思想解放,社会进步。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近代化的探索 新文化运动。 下列刊物问世于近代中国,其中对辛亥革命的发生起到推动作用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时务报国闻报是维新派的报刊,新青年是 新文化运动的报刊,民报是孙中山等革命派的报刊,对辛亥革命的发生起到推动作用。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近代化的探索 辛亥革命。
10、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 却完全被忽略了。 ”材料所述的 “运动 ”是 A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运动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 “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 却完全被忽略了。 ”实际上是指出洋务运动对西方文明的认识不够深入,只求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而不求变革社会制度,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 “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少外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
11、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 ”。引文中的 “贵局 ”应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湖北织布局 C开平矿务局 D轮船招商局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 ”说明该企业与航运业有关,江南制造总局属于洋务派的军工企业,湖北织布局、开平矿务局属于民用企业,但与航运业无直接关系;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中开办的第一家民用企业,从事客运和漕运等项运输业务,为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航运公司,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官员董宗远上奏反对签约。他在奏折是写道:“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矣,边境自此多事矣。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反对签约的目的主要是
12、维护 A国家独立主权 B中华民族 利益 C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D封建统治秩序 答案: D 试题分析:清朝官员毕竟代表清朝封建统治集团,从阶级立场出发,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根据 “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矣,边境自此多事矣。 ”也可看出董宗远认为南京条约签订危及清朝统治。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侵略与反抗 鸦片战争 。 “第六款: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此四百五十兆系照海关银两市价易为金款。 ”根据条款内容判定,该条款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 “四百五十兆两 ”即四亿万千万两,南京条约赔款 2100
13、万银元,北京条约赔偿英法两国各 80 0万两 ,马关条约赔款二亿两,辛丑条约赔款四亿万千万两 .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侵略与反抗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说: “如果中国在军事上能够自立于不败之地,他 (李鸿章 )预言说: 日本就会依附于我们 ,但如果不然, 日本将效法西洋人并与西洋人一道获利。 ”日本人将李鸿章的预言 “日本将 与西洋人一道获利 ”变成现实的行径是 A发动甲午侵华战争 B参与鸦片 战争侵华 C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侵华 D参与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 A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侵华的是英国, 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侵华的是英法俄美,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侵华战争,从
14、此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敌人。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侵略与反抗 甲午中日战争 。 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 “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 ” 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 “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 ”观点的是 A中国赔款白银 4.5亿两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划定东交民巷为 “使馆界 ”,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答案: B 试题分析: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最能反映辛丑条约后请政府不仅自己不敢抵抗外来侵略,而且维护列强在华秩序,已经
15、成为 “洋人的朝廷 ”,沦为帝国主义侵华的代理人。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侵略与反抗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近代某条约规定:各省官员 “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 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 此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中日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答案: C 试题分析: “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可知是要求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维护列强在华秩序,清政府已经成为 “洋人的朝廷 ”因此出自辛丑条约。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侵略与反抗 八国
16、联军侵华战争。 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 1843年上海的场景,请找出有悖历史事实的一组镜头 A大街上有英国人在行走 B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 C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氛 D在海边码头,一艘英国货船正在卸货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时间 “1843年 ”,此时正值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并开放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 ACD 都符合历史事实。B不对,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侵略与反抗 甲午中日战争 。 这幅漫画提示的历史真相是 A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 B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北京条约 D八国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江苏 徐州市 沛县 五中八 年级 10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