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江西省新余九中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江西省新余九中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江西省新余九中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江西省新余九中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对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存在的自然差异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北方地区 1月平均气温在 0 以上 B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冬季河流都不结冰,终年可以行船 C在植被方面,北方地区主要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南方地区则主要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D北方地区地形多以高原草地为主,南方地区则以平原水乡为主 答案: C 介于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的山脉是( ) A祁连山 B秦岭 C太行山 D天山 答案: C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是( ) A开发历史悠久,可耕土地已被全部开发 B人口增长
2、过快,人地矛盾突出 C耕作技术落后,农业产量不高 D自然灾害频繁 答案: B 长江沿江地带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是承东启西的纽带,分布在长江沿江地带的商业中心有( ) A上海、南京、武汉、重庆 B西安、郑州、武汉、南京 C上海、郑州、武汉、南京 D成都、重庆、长沙、宜昌 答案: A 以下关于黄土高原地区和长江沿江地带的共性描述,正确的是( ) 都属于跨省的区域; 都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带; 都面临着生态环境的问题; 基本都属于我国的季风区。 A B C D 答案: B 并非由长江上游地段毁林开荒、陡坡垦殖等现象造成的生态问题是( ) A上游土壤退化,土地肥力下降 B流域内的水库淤
3、积,发电、灌溉和防洪效益减弱 C河道淤塞,通航能力下降 D下游地段的台风、沿江地段的酸雨 答案: D 使我国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耕地减少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 B次生盐碱化 C城市和工业用地增加 D农村住房用地增加 答案: A 南方地区学校放暑假的时间比北方地区长,主要是因为南北方以下哪个因素的差别所致( ) A降水 B地形 C习俗 D气温 答案: D 随着国家 “稳定东部,大力发展西部 ”的能源战略决策的逐步实施,新疆有望成为( ) A石油及天然气工业基地 B煤炭和谁能开发基地 C新能源开发基地 D太阳能和风能开发基地 答案: A 和港澳相比,珠江三角洲的劣势在于
4、( ) A劳动力 B土地资源 C管理办法 D人文环境 答案: C 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由什么作用形成的( ) A风力搬运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水力搬运作用 答案: B 我国建设 “三北防护林 ”,是为了防护下列哪些地区的风沙危害( )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B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C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 D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答案: C 下列不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景观的是( ) A望天树 B独木成林 C板状根 D刺状叶 答案: D 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内地联系的铁路线是( ) A京广线、京九线 B京九线、广九线 C京广线、京沪线 D京
5、沪线、广九线 答案: A 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 ) A玉米、棉花 B水稻、油菜 C小麦、大豆 D大豆、甘蔗 答案: B 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源条件 B光照条件 C地形条件 D科技条件 答案: A 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有众多的湖泊、但湖泊性质和类型差异大 B都是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C都同属于中纬度,但两地海陆位置差异大 D都受季风影响显著,但两地季风来源差异大 答案: A 2008年 8月 8日 24日第 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此季节北京的气候特点是( ) A高温多雨 B寒冷干燥 C秋高气爽 D炎热干燥 答案: C 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江西省 新余 九中八 年级 下学 期末考试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