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八年级物理.doc.doc
《北京八年级物理.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八年级物理.doc.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北京八年级物理 .doc 选择题 如图所示,下列透镜中哪些是凸透镜 ( ) A 1、 2、 3 B 4、 5、 6 C 1、 3、 5 D 2、 4、 6 答案: C 我们有这样的体验: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人逐渐靠近镜面时,会感觉自己的像在 “变大 ”,这是因为 ( ) A像真的变大了 B像相对于人眼的视角变小了 C像实际变小了 D像相对于人眼的视角变大了 答案: D 在 “观察凸透镜成像 ”的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缩小的像。当烛焰向凸透镜靠近时, 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 “靠近 ”或 “远离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若要观察到烛焰放大的虚像,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它的焦距。
2、 答案:远离 小于 在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的实验当中,凸透镜、烛焰和光屏放在如图所示的 A、 B、 C三个位置时,光屏上呈现一个缩小的像,则在 A点位置放的是 ,在 B点位置放的 是 ,在 C点位置放的是 。 答案:光屏 凸透镜 烛焰 眼睛是一个 “变焦距 ”的凸透镜,它是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 的。当睫 状体 时,晶状体变 ,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看见远 处物体;当睫状体 时,晶状体 变 ,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眼睛看见近处物体。 答案:形状;放松,薄;收缩,厚 如图所示,在鉴定文物时,考古学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 这时他看到的是 、 的虚像。如
3、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 纹,其夹角是 5o。要想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稍微 些。若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 10倍,则他看到的角度是 度。 答案:放大,正立;远; 5 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cm,如图所示,光屏上正好能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该像应该是 、 的 像。若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由标尺的 15 cm处向 30 cm处移动的过程中,为了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 的像,光屏应该 (选填 “向左移动 ”、 “向右移动 ”或 “位置不变 ”)。 答案:缩小,倒立,实;向右移动 小刚有一架 “傻瓜 ”相机,拍摄时不需要根据景物的远近调节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即不需要 “调焦 ”)。相机的说明书
4、上注明 “拍摄时,景物要在 3m以外 ”。相机拍摄时 底片上成的是 、 的 像。下表是这架相机像距和物距的变化情况( f 35mm)。根据表中数据,解释为什么拍摄时不需要调焦? 。 答案:缩小,倒立,实。 u 3m时,像距变化不大(很小)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 ( 1)第 1、 2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实验小组 第 1组 第 2组 凸透镜焦距 f/cm 14 14 14 14 16 16 16 16 物到透镜距离 u/cm 20 30 40 60 20 30 40 60 像到透镜距离 v/cm 47 26 22 18 80 34 27 2
5、2 像的倒正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分析以上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请写出两条。 ( 2)根据你探究出的凸透镜成像情况,你认为上述表格中还可增加描述像的特征的两项内容,如像的 和像的 ,便能更全面地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答案: ( 1) 焦距一定且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则像距越小。 物距一定且成实像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大。 ( 2)大小,虚实。 如图所示,把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凸透镜 “戴上 ”近视眼镜,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取下 ”近视眼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沿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光屏上能重新呈现清晰的像。实验结果表明: ( 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 年级 物理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