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八下《口技》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八下《口技》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八下《口技》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八下口技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指出各句中 “闹 ”的意义。 1这里 闹 得很,无法看书 2孙悟空大 闹 天宫 3你不要再 闹 情绪了 4前些日子,这里 闹 水灾 5一定要把问题 闹 清楚 6过去结婚时,许多人喜欢 闹 洞房 答案:喧哗;不安静 2吵;扰乱 3发泄(情感) 4发生(灾难或不好的事情)5弄;搞 6开玩笑;逗 试题分析: “闹 ”的义项有: 1.不安静:热。 2.扰乱,搅扰:腾。 3.戏耍,开玩笑:戏。 4.发生(疾病或灾害):病。 5.发泄,发作:气。 6.生机勃勃,旺盛,声势浩大,热火朝天地搞:红杏枝头春意。 7. 弄,搞:明白。 考点:此题考查的
2、是对词语语境义的理解。 点评:对词语语境义的理解,需要对词语基本义项有所掌握,然后,还要联系语境加以判断。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_ _ 答案:强调口技人技艺的高超。 试题分析:口技表演者表演技艺之精湛,然而, “撤屏视之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己 ”。道具的简单,更加凸显口技人技艺的高超。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对道具陈设的作用的理解。 点评:道具陈设,都是表现主题而服务。 翻译文言文最重要的是要做到 “信 ”和 “达 ”,也就是准确和通顺。说说你对下列各句的理解。 【小题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_ 【小题 2】
3、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_ 【小题 3】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_ 答案: 【小题 1】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 些,渐渐地把身子坐端正了。 【小题 2】远远地听到幽深的巷子里有狗叫声,(接着)便(听见)有个妇女被惊醒,打呵欠,伸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 【小题 3】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每只手有一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小题 1】试题分析:翻译句子,应注意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在考试时,判分的规则便是,看重点字词的意思有没有译出;没有译出,便要扣分。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中, “意 ”、 “少 ”、 “舒 ”、 “稍
4、稍 ”是重点字词。这些重点字词需要落实到位。 考点:此题是对语句的翻译能力的考查。 点评: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文言文直译的原则:信、达、雅。 “信 ”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达 ”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雅 ”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小题 2】试题分析:翻译句子,应注意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在考试时,判分的规则便是,看重点字词的意思有没有译出;没有译出,便要扣分。 “遥闻深巷中犬
5、吠,便有妇人惊 觉欠伸,其夫呓语 ”中, “吠 ”、 “少 ”、 “舒 ”、“稍稍 ”是重点字词。这些重点字词需要落实到位。 考点:此题是对语句的翻译能力的考查。 点评: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文言文直译的原则:信、达、雅。 “信 ”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达 ”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雅 ”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小题 3】试题分析:翻译句子,应注意 “字 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在考试时
6、,判分的规则便是,看重点字词的意思有没有译出;没有译出,便要扣分。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中, “虽 ”、 “端 ”是重点字词。这些重点字词需要落实到位。 考点:此题是对语句的翻译能力的考查。 点评: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文言文直译的原则:信、达、雅。 “信 ”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达 ”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雅 ”就是用简明、 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不能名其一处也 ”中的 “名 ”是
7、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在这里是 “说出 ”的意思,你知道文言文中还有哪些词类活用现象吗,并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_ _ _ _ 答案:形容词用作动词:即原本词性为形容词,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词性发生改变而充当动词使用。例如:香远益清。(爱莲说) “远 ”原是 “形容词 ”,在这里充当 “香 ”的谓语,用作动词,有 “远播 ”之意。 试题分析: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即这个词本是名词,但在具体语境中作动词使用。 2.形容词用作动词:即原本词性为形容词,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词性发生改变而充当动词使用。例如:香远 益清。(爱莲说) “远 ”原是 “形容词 ”,在这里充当 “香 ”的
8、谓语,用作动词,有 “远播 ”之意。 3.形容词用作名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充当名词使用。例如:此皆良实。(出师表) “良实 ”原为形容词,在这里充当判断句主语 “此 ”的宾语,活用为名词,为 “善良老实的人 ”之意。 4.动词活用为名词:原本为动词,由于语言环境的改变,临时充当名词使用,词性发生变化。例如: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 (愚公移山) “疑 ”原为动词,现在充当动词 “献 ”的宾语,活用为名词,表 “疑问 ”之意。 5.名词作状语:名词在现代汉 语中一般不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但在古汉语中有一些名词用在动词的前面充当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地点和所用的工具。例
9、如: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技) “手 ”为名词,用在动词 “拍 ”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表 “用手 ”之意。 6.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含有 “使宾语怎么样 ”的意思。例如:忿恚尉,令辱之。(陈涉世家)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 恼怒 ”。 7.意动用法:谓语动词含有 “认为宾语怎么样 ”或 “把宾语当作什么 ”的意思。例如: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 为乐 ”。 考点:此题是对词语活用现象的考查。 点评:对词语活用现象的考查,重在积累、概括、归类。 说出下列各句中 “于是 ”的含义。 1于是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口技 _ 2天将降大任 于是 人也生
10、于忧患,死于安乐 _ 3游 于是 乎始始得西山宴游记 _ 4吾祖死 于是 捕蛇者说 _ 5大家一鼓励,我 于是 恢复了信心 _ 答案:在这时 2给这样 3从这次 4在捕蛇这件事上 5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 事引起的。 试题分析: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中, “于 ”是介词,在; “是 ”是代词,这个时候。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中, “于 ”是介词,给; “是 ”是代词,这样。 “游于是乎始 ”中, “于 ”是介词,从; “是 ”是代词,这次。 “大家一鼓励,我于是恢复了信心 ”中, “于是 ”是一个词,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11、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意思的辨析能力。 点评: “于是 ”,古今异义,在古文中两个字通常是两个词,在现代汉语中,通常两个字是一个词。 说出下列各句中 “坐 ”的含义。 1满 坐 寂然口技 _ 2到则披草而 坐 始得西山宴游记 3但 坐 观罗敷陌上桑 _ 4这座大楼是 坐 北朝南的 _ 答案:同 “座 ”, 座位 2把臀部放在椅子、凳子或其他物体上,支持身体重量 3因为 4(房屋)背对这某一方向 试题分析: “满 坐 寂然 ”中的 “坐 ”,是通假字,同 “座 ”。 “到则披草而 坐 ” 中的“坐 ”,是动词,即坐的动作。 “但 坐 观罗敷 ” 中的 “坐 ”,用得比较特别,意为因为。 “
12、坐 北朝南的 ”中的 “坐 ”,是(房屋)背对这某一方向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一词多义的辨析。 点评:对一词多义的辨析,首先要知道这个字常见的义项;然后,根据语境准确判定它在语境中的意思。 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10月 16日 “神州 5号 ”飞船发射成功,消息传来,全国人民 欢欣鼓舞 。 B登上长城,清风徐来,我顿感 心旷神怡 。 C乌云滚滚, 幕天席地 ,暴风雨就要来了! D朱老师没有偏见,对基础差的同学也 一视同仁 。 答案: C 试题分析:幕天席地:把天作幕,把地当席。原形容心胸开阔。现形容在野外作业的艰苦生活。联系语境, C项使用错误。 考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年苏教版 初中语文 口技 练习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