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 T 2253-2022 五小叶槭育苗技术规程.pdf
《DB51 T 2253-2022 五小叶槭育苗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1 T 2253-2022 五小叶槭育苗技术规程.pdf(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5.020.40 CCS B 61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22532022 代替 DB51/T 2253-2016 五小叶槭育苗技术规程 2022-12-27 发布2023-02-01 实施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51/T 22532022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组织培养育苗.1 5 播种育苗.7 6 病虫害防治.9 7 苗木出圃质量.9 8 档案标签要求.9 附录 A(资料性)五小叶槭组织培养初代培养基配方和生根培养基配方.11 附录 B(资料性)五小叶槭组织培养继代培养基配方.12 附录 C
2、(资料性)五小叶槭育苗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13 附录 D(资料性)五小叶槭苗木质量分级.14 DB51/T 2253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51/T 22532016五小叶槭播种育苗技术规程。本文件与DB51/T 22532016相比,主要修改如下:-增加了术语和定义:组织培养、外植体、母树。-增加了五小叶槭组织培养育苗技术部分:规定了五小叶槭组培育苗过程中组培环境控制、培养基配制与保存、无菌外植体获得、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炼苗移栽、苗木出圃技术。-单位面积底肥用量的单位由kg/hm2
3、修改为g/m2,单位面积播种量的单位由kg/hm2修改为g/m2。-新增容器苗移栽技术。-完善了附录A病虫害防治,删除敌敌畏药品。-修正了苗木质量等级。本文件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归口并解释。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佳蔓、姬慧娟、黄振、陈炙、张杰、马文宝、曹昆彬、赵桃娟、刘良梦、刘欣。本文件所代替标准的历史版本发布情况为:-DB51/T 2253-2016。-本次为第一次修订。DB51/T 22532022 1 五小叶槭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五小叶槭(Acer pentaphyllum)的组织培养育苗技术、播种育苗技术及技术归档等要求。本文件
4、适用于五小叶槭在四川省内的组织培养育苗和播种育苗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1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LY/T 1882 林木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 LY/T 2289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 LY/T 2290 林木种苗标签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组织培养 tissue culture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
5、给予适宜的条件进行培养,诱导产生愈伤组织或不定芽等,或者长成完整植株的过程。外植体 explant植物组织培养中作为离体培养材料的器官或组织的片段。母树 parent-tree用于供采种或供取外植体的树。4 组织培养育苗组培环境控制 4.1.1 准备室消毒灭菌 DB51/T 22532022 2 每天用二氧化氯泡腾片或有效氯含量250 mg/L350 mg/L的84消毒液拖地或擦洗操作台面,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及时带出室外并环保处理,保持室内干燥、整洁。4.1.2 贮藏室灭菌每周用二氧化氯泡腾片或有效氯含量250 mg/L350 mg/L的84消毒液拖地一次,每周用臭氧发生器消毒一次,每次30
6、 min。4.1.3 接种室灭菌 接种前30 min,开启房间紫外灯15 min。4.1.4 超净工作台 使用前先开启操作台内紫外灯15 min,然后关紫外灯打开通风橱通风15 min,台面及内壁四周喷75%酒精。4.1.5 培养室灭菌 在完成4.1.2基础上,每2周用75%酒精擦洗培养架一次。4.1.6 接种器具灭菌 接种器具在使用前用纯棉布袋或报纸包裹严实,置于高压灭菌锅灭菌,灭菌条件:121 kPa,121,15 min20 min。灭菌完成后迅速转移至洁净恒温烘箱烘干备用,烘箱温度通常设置成4050。剪刀、镊子等使用前需用酒精灯灼烧或接种工具灭菌器进行高温灭菌。4.1.7 培养基灭菌
7、按照LY/T 1882操作执行。4.1.8 菌瓶处理 贮藏室、培养室等环境应长期保持干燥、整洁,发现菌瓶应立即清除,高温消毒后再行清理。培养基配制与保存 4.2.1 培养基选择 五小叶槭组织培养使用到两种基本培养基,MS基本培养基和DKW基本培养基,在不同阶段使用的培养基见附录A和附录B。4.2.2 母液配制与保存 4.2.2.1 水质要求 母液配制用蒸馏水、去离子水或超纯水。4.2.2.2 大量元素配制 每个组分应单独溶解充分后,再按N、P、K、Mg、Ca顺序依次混入,每加一个组分与前溶液充分混合后再加入下一组分。4.2.2.3 母液浓度 DB51/T 22532022 3 大量元素母液各组
8、分浓度是培养基中相应大量元素组分浓度的40倍,微量元素母液是培养基中相应微量元素组分浓度的200倍,有机营养母液是培养基中相应有机组分浓度的200倍,铁盐母液是培养基中相应铁盐组分浓度的200倍,植物生长调节剂用1 mol/L NaOH助溶后配成0.2 mg/mL的母液。4.2.2.4 母液保存 母液容器上贴标签,备注名称、浓度倍数、配置日期、配置人员等信息。微量元素和有机营养成分母液应用棕色瓶分装。所有母液至于4 冰箱保存,贮藏时间不超过90 d,如发生沉淀或有微生物、藻类生长,立即弃用。4.2.3 培养基配制与保存(以 1 L 增殖培养基的配置方法为例)4.2.3.1 糖和琼脂称取 用分析
9、天平称取蔗糖30 g,卡拉胶7 g,置于不锈钢锅内。4.2.3.2 母液量取与定容 量筒量取大量元素母液25 mL,微量元素5 mL,有机营养成分5 mL,铁盐5 mL,移液枪量取6-BA 1.25 mL,NAA 0.25 mL,量筒量取去离子水958.5 mL。4.2.3.3 溶解 定容好的培养基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均匀,置于电磁炉上加热,加热期间用玻璃棒朝同一方向持续轻轻搅拌,避免糊底,直至蔗糖、卡拉胶完全溶解。4.2.3.4 pH 测定和调节 用pH计测量培养基酸碱度,用1 mol/L HCl和1 mol/L NaOH调节pH值至5.86.0。4.2.3.5 分装 用培养瓶定量分装,培养基厚
10、度1.5 cm2.0 cm。操作时切勿将培养基撒到瓶口,分装完后立即盖好瓶盖,并注明培养基种类代码和日期。4.2.3.6 灭菌 配好的培养基应在6 h内完成灭菌,灭菌条件LY/T 1882执行。4.2.3.7 保存 灭菌完成的培养基应及时从灭菌锅中取出,立即通过专用通道转入培养基储藏室。培养基储藏室温度应20,培养基应在30 d内用完。无菌外植体制备 4.3.1 母树选择 在五小叶槭林分中选择姿态挺拔、侧枝稠密,生长旺盛且无明显病虫害的优良单株。4.3.2 外植体选择 优良单株当年生半木质化顶芽或侧芽。4.3.3 外植体采集 DB51/T 22532022 4 4.3.3.1 采集时间 五小叶
11、槭外植体采集季节宜选择在春、夏两季,此时萌条抽出、枝条生长旺盛。采集时间宜选择连续天晴3 d以上的上午。4.3.3.2 枝条要求 生长健壮、腋芽饱满、无明显病虫害的当年生枝条。4.3.3.3 外植体处理、保存、运输若无需运输,采集的半木质化枝条剪去所有叶片、木质化枝条保留枝条上端1/3处以上的叶片,直接带回组培室;若需长途运输,需用洁净保鲜膜包裹上述材料(木质化枝条留叶部分裸露在外)置于保温箱中运回组培室。保温箱中应有防撞气泡垫包裹的冰袋。外植体从采集到接种应在48h内完成。4.3.4 外植体表面消毒 4.3.4.1 预处理 枝条置于自来水下冲洗5 min后,用1洗洁精溶液浸泡3 min,细毛
12、刷轻轻刷去表面污垢,流水冲洗干净,再用无菌水冲洗3遍,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至于超净工作台备用。4.3.4.2 表面消毒 用已消毒的剪刀将预处理的外植体分成小段,每段带12个芽,把芽投入装有0.1%HgCl2溶液的玻璃瓶中消毒10 min,期间每隔2 min稍用力摇晃玻璃瓶。无菌水清洗5遍,用灭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后接种。4.3.4.3 初代培养 把消毒后的外植体竖直或倾斜插入培养基中间,节间均露于培养基面上,每瓶只接种一个外植体。接种完瓶上注明编号和日期。初代培养基配方为:MS+30 g/L蔗糖+7 g/L卡拉胶+0.5 mg/L 6-BA+0.1mg/L NAA。接种后,材料宜暗培养15 d
13、后,再光照培养(1500 lux、光周期10 h/d),培养温度232。增殖培养 4.4.1 增殖培养基 DKW+30 g/L蔗糖+7 g/L卡拉胶+0.25 mg/L 6-BA+0.05 mg/L NAA。4.4.2 继代接种 将4.3.4.3获得的1 cm以上的萌芽切下,并转至继代培养基中。初始的13次继代,每瓶接种一个茎段或丛芽,稳定后可根据大小每瓶接种68个丛芽。4.4.3 培养条件 培养温度232,1500 lux2000 lux,光照周期10 h/d,继代培养周期为15 d。4.4.4 继代培养代数 从取外植体时开始计代,继代培养超过50代,或培养时间超过2 a,应重新采集外植体更
14、新材料。DB51/T 22532022 5 生根培养 4.5.1 生根培养基 1/2MS+15 g/L蔗糖+7 g/L卡拉胶+0.02 mg/L KIBA。4.5.2 生根接种 将叶片舒展、高度1.5 cm以上的单芽切下,按形态学上端向上垂直接入生根培养基。4.5.3 培养条件 培养条件同4.4.3。在此条件下,五小叶槭10 d左右开始生根,20 d左右完成生根。炼苗 4.6.1 时间 当生根苗根数达23条/株,根长0.5 cm1.0 cm时,可进行炼苗处理。4.6.2 环境过渡 将瓶苗转移至大棚或可遮阴室外的苗床架上,初始光照强度3000 lux,每隔12天可增大光照强度,最大可接受1200
15、0 lux以下的自然光。洗苗前两天可松瓶盖,留一小口做为通气孔。4.6.3 菌瓶清理 炼苗过程中污染的瓶苗,应及时清除炼苗场所,并按4.1.8进行处理。4.6.4 合格生根苗要求 经炼苗后,合格的生根瓶苗应达如下要求:a)无污染;b)苗相整齐,平均苗高3.0 cm,苗高2.0 cm 的数量低于总苗数的 20%;c)叶面舒展有光泽,叶色鲜绿,茎段圆润无侧枝;d)平均根数3 根,根系白,有根毛。洗苗、包装和运输 4.7.1 洗苗 从培养容器中取出生根苗,清水洗去附着在苗上的培养基。取苗时,动作要轻,若根系盘绕不易取出,可将容器内加入少量清水,用镊子轻轻在容器内边缘划一圈,使培养基与容器壁分离,最后
16、将整个培养基倒出。4.7.2 包装 用保鲜盒或塑料泡沫箱包装洗好的生根苗,包装容器的内空高度大于生根苗高度5倍以上,夏天运输,需在容器内空顶部固定12个用防撞气泡垫包裹的冰袋。整箱胶带密封,箱内留标签注明品种编号、数量和洗苗日期。4.7.3 运输 运输时间不超过2 d,环境温度应在1025,运输过程中避免高温、曝晒、颠簸、翻转包装。DB51/T 22532022 6 4.7.4 时效 从出瓶至种植完毕,高温季节不超过2 d,冬季不超过4 d。组培苗移栽 4.8.1 基质配比 按体积比泥炭土(10 mm30 mm):珍珠岩(2 mm5 mm)=10:1比例拌匀。4.8.2 容器盛装 配好的基质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1 2253-2022 五小叶槭育苗技术规程 2253 2022 小叶 育苗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