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 T 1977-2023 长江两岸造林绿化技术规程.pdf
《DB42 T 1977-2023 长江两岸造林绿化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2 T 1977-2023 长江两岸造林绿化技术规程.pdf(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65.020.40CCSB 64DB42湖北省地方标准DB42/T 19772023长江两岸造林绿化技术规程Technical code for afforestation on both sides of the Yangtze rive2023-03-28 发布2023-05-28 实施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I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原则.15建设内容.26地段和目标.27护堤护岸林建设.38岸线复绿.79长江沿线城镇村庄道路绿化美化.1010抚育管护.1111检查验收.1212档案管理.12附录 A(资料性)长江两岸造林绿化主要植物
2、材料.13附录 B(资料性)长江两岸主要造林树种适宜初植密度.15附录 C(资料性)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典型模式设计图.16III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提出。本文件由湖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荆州分院、黄冈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兴宜、庞宏东、王晓荣、付甜、杨佳伟、唐岚、唐志强、丁次平、程志军、张凌云、尹晓姣、
3、万志文、戴薛、江津凡。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系电话:027-86952116,邮箱:;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请反馈至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联系电话:027-86952116,邮箱:。DB42/T 197720231长江两岸造林绿化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长江两岸造林绿化的基本原则、建设内容、地段和目标、护堤护岸林建设、岸线复绿、城镇村庄道路绿化美化、抚育管护、检查验收、档案管理等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长江两岸造林绿化。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
4、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81 森林抚育规程LY/T 1625 抑螺防病林营造技术规程LY/T 2356 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LY/T 2647 通道绿化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干堤main levee具有重要防洪、防潮作用,实地堤顶宽度大于5m或基底宽度大于10m 或高度大于3m 的人工修建的挡水建筑物。造林绿化afforestation在用于发展森林植被、改善区域生态、保障国土和基础设施生态安全的土地(宜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
5、、灌木林地、滩地和有林地等)上通过人工或人工促进措施形成、恢复或改善森林、林木、灌木林的过程。三峡库区消落带water level fluctuation zone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三峡水库最低蓄水位145 m与最高蓄水位175 m之间所形成的带状区域。4基本原则长江两岸造林绿化的基本原则包括5个方面:DB42/T 197720232a)贯彻长江大保护,利于长江防洪安全。b)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c)坚持统一规划,落实科学造林绿化。d)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e)坚持量质并重,支持社会参与。5建设内容长江两岸造林绿
6、化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a)护堤护岸林建设。以人工造林为主,多树种配置,增加森林覆盖,扩大生态容量,构筑护堤护岸屏障,健全长江干流沿岸生态防护体系,改善岸线生态景观。b)岸线复绿。依据河道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全面推进岸线整治修复,恢复和增加两岸绿色覆盖,稳定自然生态系统。c)长江沿线城镇村庄道路绿化美化。以建设生态型、功能型城乡绿地生态系统为方向,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将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开展长江两岸城镇村庄绿化美化,提升生态宜居水平。6地段和目标湖北省长江两岸造林绿化的地段划分为12类(护堤护岸林和岸线复绿均有地段,护堤护岸林和城镇村庄道路绿
7、化美化均有地段),其中护堤护岸林6类、岸线复绿4类、城镇村庄道路绿化美化4类,不同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建设内容的所在地段及目标见表1。表 1湖北省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地段与目标建设内容造林绿化地段造林绿化目标护堤护岸林:有堤防地段、干堤临水侧护堤地发挥防浪防洪护岸功能为主,营造防浪林带,稳固防洪堤防。:有堤防地段、干堤临水侧护堤地以外滩地和洲滩民垸、江心洲的可造林地加强造林绿化,提高森林覆盖率。:有堤防地段、干堤背水侧护堤地健全护堤林带,预防堤防工程风蚀危害。:有堤防地段、干堤背水侧护堤地以外区域的沿堤防护林带建设防护林带,扩大生态廊道空间。:无堤防地段、长江两岸第一山脊线以内区域消除现有林中空地、绿
8、化宜林荒坡荒丘等裸露地,营造防护林,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江岸冲刷。:无堤防地段、两岸第一山脊线不明显地段,设计洪水位以上、宽度不少于 30m 区域构筑生态屏障、减少水土流失、减轻环境污染、建设防护林带。DB42/T 197720233表 1湖北省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地段与目标(续)建设内容造林绿化地段造林绿化目标岸线复绿:滩地和洲滩民垸、江心洲的不宜造林地复绿草类植物、减少水土流失。:非法码头、采石塘口、船厂以及废弃厂矿和堆积地等侵占的岸线工程措施和绿化措施相结合,进行乔灌草多层次栽植复绿。:合法码头、口岸、港口等地乔灌草多层次栽植复绿,形成与岸线防护林带融为一体的自然景观。:三峡库区消落带工程措施
9、与生物治理相结合,减少水土流失,提高绿化生态功能。城镇村庄道路绿化美化:干堤背水侧护堤地以外区域的农田林网建设农田林网,扩大生态廊道空间。:城市江岸区域城市沿江绿化美化。:公路、铁路两侧造林绿化用地绿色通道断带合拢或改造更新。:长江沿岸城镇和乡村绿化用地城镇和乡村绿化美化。7护堤护岸林建设干堤临水侧护堤地(地段)7.1.1植物材料选择耐水湿、生长快速、适应性强的树种,优先使用乡土树种。主要造林绿化植物材料参考附录A.1、附录A.9。7.1.2苗木要求与处理7.1.2.1采用良种或优良种子(条)繁育的级苗或规格大苗,若造林地存在季节性淹水、苗高要高于汛期最高水位 1 m 以上。根据树种特性和立地
10、条件,选择使用容器苗、带土球苗或截杆苗、裸根苗,保证造林成活率。苗木分级、检验、起苗、包装、运输、贮藏等按照 GB 6000 规定执行。7.1.2.2对裸根苗的受伤、过长等根系适当修剪,栽前蘸泥浆;阔叶树种苗木可采用剪枝或疏叶、去叶等措施;杨树等截杆扦插造林苗木,栽前苗木在水中浸泡 72 h 以上、深度 1 m 以上为宜。7.1.3整地根据坡度、水土流失等具体情况采用全垦整地、带状整地或穴状整地,若积水需开沟排渍。全垦整地深度大于20 cm。穴状整地的规格根据苗木根幅大小或土球大小进行确定,一般不低于40 cm40 cm40cm。截杆扦插造林可直接打孔。整地时间一般为秋冬季,也可随整随栽。血吸
11、虫病疫区整地按照LY/T1625规定执行。7.1.4造林密度和配置根据不同树种生物学特性确定最适造林密度,主要树种造林密度参考附录B。为利于行洪,采用宽行窄株配置且种植行与水流方向一致。血吸虫病疫区主要树种造林密度和配置按照LY/T 1625规定执行。DB42/T 1977202347.1.5造林7.1.5.1栽植前向穴内回填土,表土在下、心土在上,土层薄的地方回填客土。栽植时扶正苗木,深浅适当,根系舒展,填土后踩实,最后覆上虚土。7.1.5.2杨树截杆苗栽植时,先开挖 20 cm20 cm20 cm 的穴,用钢钎或机械在穴中打孔,也可不挖穴直接在栽植点打孔,深度 60cm 以上,必要时孔中浇
12、水,最后将苗木在孔中插紧后用土把孔和穴填满、填紧、夯实。7.1.5.3造林时间一般为冬、春季,冬季造林在树木落叶后至土壤冰冻前,春季造林在土壤解冻后至树木萌芽前。7.1.5.4血吸虫病疫区造林按照 LY/T 1625 规定执行;其它地区造林按照 GB/T 15776 规定执行。7.1.6典型造林绿化模式设计原则上营造混交林,主要模式有块状混交(沿大堤水流方向依次成片种植不同树种,每个树种沿大堤水流方向长度控制在50m200m之间,形成块状混交格局)、带状混交(垂直大堤方向依次种植不同树种,每个树种垂直大堤方向宽度控制在10 m20 m之间,形成带状混交格局)、行间混交(沿大堤水流方向依次种植不
13、同树种,每个树种种植1行,形成行间混交格局)等。杨树、池杉、枫杨块状混交(模式1)设计图参照附录C。干堤临水侧滩地和洲滩民垸可造林地(地段)7.2.1植物材料选择耐水湿、可净化水质、抑螺防病且不影响行洪滞洪的植物。主要造林绿化植物材料参考附录A.1、附录A.8、附录A.9。7.2.2苗木要求与处理参照7.1.2。7.2.3整地全垦整地,开沟排水,其他要求参照7.1.3。7.2.4造林密度和配置根据不同树种生物学特性确定适宜造林密度。树冠较大的树种如杨树行距8 m以上、株距3 m以上,树冠较小的树种如中山杉行距6 m以上、株距2 m以上。草本植物采用植苗或播种。主要树种造林密度参考附录B。其它要
14、求参照7.1.4。7.2.5造林参照7.1.5。7.2.6典型造林绿化模式设计杨树+中山杉+益母草混交(模式2)设计图参照附录C。乔木层杨树和中山杉块状混交,每个树种沿大堤水流方向依次成片种植,长度控制在50 m200 m之间,林下种植益母草。干堤背水侧护堤地(地段)DB42/T 1977202357.3.1植物材料选择具有一定耐水湿能力、固土能力强、树形美观、寿命长的树种。主要造林绿化植物材料参考附录A.1、附录A.9。7.3.2苗木要求与处理7.3.2.1采用良种或优良种子(条)繁育的级苗或规格大苗。苗木分级、检验、起苗、包装、运输、贮藏等按照 GB 6000 的规定执行。7.3.2.2对
15、裸根苗的受伤、过长等根系适当修剪,栽前蘸泥浆;萌芽能力强的树种可截杆处理;阔叶树种苗木可采用剪枝或疏叶、去叶等措施;杨树等截杆扦插造林苗木,栽前苗木在水中浸泡 72h 以上、深度 1 m 以上为宜。7.3.3整地参照7.1.3。7.3.4造林密度和配置根据不同树种生物学特性确定最适造林密度,主要树种造林密度参考附录B。种植点配置采用等行距配置或品字形配置。血吸虫病疫区造林按照LY/T 1625规定执行。7.3.5造林参照7.1.5。7.3.6典型造林绿化模式设计参照 7.1.6。干堤背水侧护堤地以外沿堤防护林区域(地段)7.4.1植物材料选择具有一定耐水湿能力、固土能力强、生长快的树种。主要造
16、林绿化植物材料参考附录A.1、附录A.6、附录A.9。7.4.2苗木要求与处理参照7.3.2。7.4.3整地沟渠路旁采取穴状或铲草护坡方式进行整地,其它全垦整地。灌木种植穴规格为30cm30cm30cm,其它要求参照7.1.3。7.4.4造林密度和配置参照7.3.4。7.4.5造林DB42/T 197720236参照7.1.5。7.4.6典型造林绿化模式设计7.4.6.1乔木风景林防护林(模式 3)设计图参照附录 C。以多种乔木树种混交形成具有不同林相和季相变化的针阔混交林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等,如水杉、池杉与银杏、樟树、栾树、垂柳等混交,或桂花、石楠、女贞与樱花、重阳木、乌桕等混交,混交模式
17、可采用小面积块状混交、行间混交或株间混交。7.4.6.2乔木+灌木风景林防护林(模式 4)设计图参照附录 C。乔木林下配植灌木树种形成立体绿化效果的风景林和防护林,如银杏、栾树、樱花等块状混交,林下种植红花檵木、红叶石楠、火棘等。长江两岸第一山脊线以内区域(地段)7.5.1植物材料选择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耐干旱瘠薄、抗逆性强、生长稳定的树种,辅助具有固氮作用、可改善土壤条件的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主要造林绿化植物材料参考附录A.1、附录A.2、附录A.3。7.5.2苗木要求与处理7.5.2.1采用良种或优良种子(条)繁育的级苗或规格大苗。苗木分级、检验、起苗、包装、运输、贮藏等按照 GB 6
18、000 规定执行。7.5.2.2对裸根苗的受伤、过长等根系适当修剪,栽前蘸泥浆;萌芽能力强的树种可截杆处理;阔叶树种苗木可采用剪枝或疏叶、去叶等措施。7.5.3整地7.5.3.1平缓地带可采用全面清理方式清除杂草杂灌。坡地采用带状清理或穴状清理,带状清理沿种植行宽 1 m 范围内、穴状清理沿种植点半径 0.5 m 范围内清除杂草杂灌。7.5.3.2根据坡度、水土流失等具体情况采用全垦整地、带状整地或穴状整地。全垦整地和带状整地深度大于 20 cm;穴状整地根据栽植苗木的规格确定种植穴规格,乔木树种 40 cm40 cm40 cm 以上,灌木树种 30 cm30 cm30 cm。7.5.4造林密
19、度和配置根据不同树种生物学特性和实际地形确定,主要树种造林密度参考附录B。草本采用播种或根茎种植,根茎种植密度一般为10 cm10 cm20 cm20 cm。种植点采用品字形配置,种植行沿等高线方向。7.5.5造林7.5.5.1栽植前向穴内回土,表土在下、心土在上,土层薄的地方回填客土。栽植时扶正苗木,深浅适当,根系舒展,填土后踩实,最后覆上虚土。7.5.5.2造林时间一般为冬、春季,冬季造林在树木落叶后至土壤冰冻前,春季造林在土壤解冻后至树木萌芽前。7.5.5.3其它要求按照 GB/T 15776 规定执行。7.5.6典型造林绿化模式设计7.5.6.1针阔树种或常绿落叶阔叶树种带状混交(模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2 1977-2023 长江两岸造林绿化技术规程 1977 2023 长江 两岸 造林 绿化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