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4407-2021 金属非金属矿山开采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规范.pdf
《DB37 T 4407-2021 金属非金属矿山开采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 T 4407-2021 金属非金属矿山开采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规范.pdf(3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73.010 CCS D 09 37 山东省 地方标准 DB37/T 4407 2021 金属非金属矿山开采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 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in metal and nonmetal mining enterprise 2021 - 10 - 18 发布 2021 - 11 - 18 实施 山东省 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7/T 4407 2021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2、 . 1 4 基本要求 . 2 5 职业病危害识别与评价 . 2 6 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和控制 . 3 7 职业病危害隐患排查与治理 . 8 附录 A(资料性) 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 . 10 附录 B(资料性) 现场管理隐患排查清单 . 11 附录 C(资料性) 基础管理隐患排查清单 . 25 DB37/T 4407 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山东省卫生健康标准化
3、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防治研究院、济南市市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济南市历 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瑞、王辉、张海东、张士怀、毕心粼、李静、曲玮、冯斌、于颐光、程咸勇、 李丹丹、王琳、郝雪洁、张安然、尹佳怡。 DB37/T 4407 2021 1 金属非金属矿山开采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金属非金属矿山开采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的基本要求、职业病危害识别与评价、职业 病危害管理和控制、职业病危害隐患排查与治理。 本文件适用于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中的土砂石矿开采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
4、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2626 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GB 6722 爆破安全规程 GB 8958 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 GB/T 11651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 16423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GB/T 18664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GB/T 23466 护听器的选择指南 GB/T 29510 个体防护装备配备基本要求 GB/T 5008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技术规范 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
5、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 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T 194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GBZ/T 203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 GBZ/T 225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GBZ 235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及监护规范 AQ 2013.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 通风系统 AQ 2013.2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 局部通风 WS/T 731 铁矿采选业职业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WS/T 736 黄金开采企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 DB37/T 2
6、973 2017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DB37/T 3012 2017 用人单位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现场管控 field management and control DB37/T 4407 2021 2 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应急救援设施的设置、运行及维护、个体防护用品发放及佩戴、 警示标识设置等方面对职业病危害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3.2 基础管控 basic management and control 在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管理人员配备、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制 定及执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职业健康
7、监护、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及演练、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等方面对职业病危害的管理和控制。 3.3 职业病危害隐患 occupational disease hidden risk 用人单位违反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以及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等规 定,在职业病危害现场管控和职业卫生基础管控方面存在的可能导致作业人员健康损伤或职业病发生的 缺陷,分为现场管理隐患和基础管理隐患。 4 基本要求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对职业病危害风险实施分级管控,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4.1 按规定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配
8、备专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建立职业病防治责4.2 任制,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按规定及时、如实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对工作场所职业病 危害因素实施检测 /监测,按照 GBZ 188、 GBZ 235 的要求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实施职业健康监护。 加强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4.3 引进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在竣工验收前应 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 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应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有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害工作4.4
9、 场所设置应急救援设施,防护设施和应急救援设施的设计应符合 GB 16423、 GB/T 50087、 GBZ 1、 GBZ/T 194、 WS/T 731、 WS/T 736 的规定要求。 为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提供符合防护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品应按 GB 2626、 GB/T 4.5 11651、 GB/T 18664、 GB/T 23466 和 GB/T 29510 的要求选用和配备。 按规定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病危害告知,对企业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4.6 动者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设备、原料及产品应按照 GBZ 158、
10、GBZ/T 203 的要求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5 职业病危害识别与评价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5.1 5.1.1 露天开采 生产工艺包括穿孔、爆破、铲装、破碎、运输和排土等作业,作业过程可能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 害因素为: 穿孔打眼过程存在生产性粉尘(矽尘),钻机运行过程产生噪声,手工打眼过程可能存在手 传振动; 乳化 炸药爆破存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氨、矽尘和噪声; 铲装过程存在矽尘,装载机、挖掘机运行产生噪声; 破碎过程存在矽尘,破碎锤、破碎机、给料机运行产生噪声,破碎锤运行过程存在手传振动; DB37/T 4407 2021 3 矿岩装卸、运输过程存在矽尘,运输设备(火车、
11、汽车、带式输送机、提升机等)运行产生 噪声; 物料堆取、排土过程存在矽尘,运输车辆、推土机运行过程产生噪声。 5.1.2 地下开采 生产工艺包括凿岩、爆破、支护、切割、装岩、放矿、破碎、运输、提升、充填及通风、司泵、空 气压缩等作业,作业过程可能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 打眼、凿岩过程 存在矽尘,钻机运行产生噪声和手传振动; 爆破过程存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氨、矽尘和噪声; 支护打锚杆过程存在矽尘、噪声和手传振动,砌碹、锚喷、拌料过程存在水泥粉尘; 岩石切割过程存在矽尘、噪声; 耙(扒)装、铲运过程存在矽尘,耙装机、铲运机等运行产生噪声; 放矿过程存在矽尘,放矿机运行产生噪声;
12、 岩石破碎过程存在矽尘,破碎锤使用过程产生噪声和手传振动; 矿岩装载、运输过程存在矽尘,柴油发电机、载重汽车尾气中存在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装 载机、电机车、带式输送机运行产生噪声; 矿岩提升过程存在矽尘,提升机运行产生噪声; 拌料、充填过程存在矽尘,给料机、搅拌机、尾砂泵运行产生噪声,充填站使用密度计可能 存在电离辐射; 通风机、空压机、水泵、柴油发电机运行产生噪声; 井下作业环境中可能存在甲烷、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放射性气体氡,井下地热效 应、设备散热、通风不良等导致热量积聚形成高温、高湿作业环境,井下变配电室存在工频 电磁场。 职业病危害评价 5.2 5.2.1 风险点确定 将接触
13、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及其工作范围内存在职业病危害的设施、部位、场所或区域总和确定 为职业病危害风险点。 示例: 凿岩岗位的工作内容是凿岩穿孔,作业区域或设施为潜孔钻、凿岩机,接触矽尘、噪声、手传振动。 5.2.2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 5.2.2.1 评价方法 按照附录 A或者 DB37/T 2973 2017中 5.5对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评价。 5.2.2.2 风险分级 将作业岗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划分为一般风险和重大风险。按照附录 A确定的高风险作业岗位和 DB37/T 2973 2017确定的重大风险作业岗位定义为职业病危害重大风险,其他定义为职业病危害一般 风险。 6 职业病危害风
14、险管理和控制 一般规定 6.1 DB37/T 4407 2021 4 6.1.1 按照消除替代、工程控制、管理控制、个体防护的优先顺序对职业病 危害风险实施管理和控制, 管控措施应符合 GBZ 1、 GBZ/T 194、 GBZ/T 225 的规定。 6.1.2 用人单位按照第 4 章的要求实施职业病危害风险基础管控,作业岗位从工程控制、应急处置、 现场管理和个体防护四个方面对职业病危害风险实施现场管控。 6.1.3 遵循风险级别越高管控层级越高,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应同时负责管控,同时上一级 应对下一级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的原则实施职业病危害风险管控,重大风险作业岗位由公司 和
15、部门级管控,一般风险作业岗位由车间和班组级管控,岗位员工应对本岗位风险实施管控。 露天开采 6.2 6.2.1 穿孔打眼 岗位 6.2.1.1 工程控制措施包括: 优先采用液压凿岩机; 采用将压力水通过凿岩机送入孔底的湿式凿岩,最小供水量应满足凿岩除尘的要求; 凿岩机、潜孔钻安装干式除尘装置; 工作地点安装喷雾降尘设施; 潜孔钻驾驶室采取密封措施并配备空气调节装置; 在凿岩机手持部位设置橡胶减振垫(套)。 6.2.1.2 现场管理措施包括: 设置“注意防尘”、“戴防尘口罩”警示标识和矽尘危害告知卡; 每月一次进行呼吸性矽尘的定点测定。 6.2.1.3 作业工人佩戴 KN95 级防尘口罩,佩戴防
16、护耳塞、耳罩或两者组合使用和减振手套。 6.2.2 爆破岗位 6.2.2.1 工程控制措施包括: 采用水泡泥等湿式爆破作业方式; 设置水雾喷射器喷雾降尘; 6.2.2.2 现场管理措施包括: 设置“注意防尘”、“戴防尘口罩”、“噪声有害”、“戴护耳器”的警示标识和矽尘危害 告知卡; 严格执行 GB 6722 的规定,在爆破安全允许距离之外实施爆破; 爆破后应超过 5 min 方准许检查人员进入爆破作业地点,如不能确认有无盲炮,应经 15 min 后才能进入爆区检查。 6.2.2.3 作业工人应佩戴 KN95 级防尘口罩,佩戴防护耳塞、耳罩或两者组合使用。 6.2.3 铲装、运输岗位 6.2.3
17、.1 工程控制措施包括: 铲装作业前对爆堆充分喷雾洒水抑尘; 翻车机应设水喷淋设施; 输 送皮带宜设置在廊道内,输送皮带头部卸料口处,宜设置挡帘,并尽量降低物料落差; 装载机、挖掘机、载重汽车驾驶室采取密封措施并安装空调设施; 装载汽车后车斗覆盖防尘网; 矿石堆场设置喷雾降尘设施,矿堆覆盖防尘网,堆场周边设置固定式防尘网; 设置洗车设施,对进出厂载重汽车外壁全面冲洗; DB37/T 4407 2021 5 采矿区路面硬化并适时洒水,路面积尘及时负压或湿式清扫。 6.2.3.2 作业场所设置“注意防尘”、“戴防尘口罩”、“噪声有害”、“戴护耳器”的警示标识和 矽尘危害告知卡。 6.2.3.3 作
18、业工人应佩戴 KN95 级防尘口罩,佩戴防护耳塞、耳罩或两者组合使用。 6.2.4 破碎岗位 6.2.4.1 工程控制措施包括: 破碎系统产生粉尘的设备宜密闭化、自动化,破碎机宜设置通风除尘系统,吸风口设置在设 备的产尘部位; 破碎锤作业地点宜安装喷雾降尘设施,驾驶室采取密封措施并安装空调。 6.2.4.2 作业场所设置“注意防尘”、“戴防尘口罩”、“噪声有害”、“戴护耳器”的警示标识和 矽尘危害告知卡。 6.2.4.3 作业工人应佩戴 KN95 级防尘口罩,佩戴防护耳塞、耳罩或两者组合使用和减振手套。 6.2.5 排土岗位 6.2.5.1 运输车辆、推土机、挖掘机驾驶室采取密封措施并宜安装空
19、调。 6.2.5.2 作业场所设置“注意防尘”、“戴防尘口罩”、“噪声有害”、“戴护耳器”的警示 标识和 矽尘危害告知卡。 6.2.5.3 作业工人应佩戴 KN95 级防尘口罩,佩戴防护耳塞、耳罩或两者组合使用。 地下开采 6.3 6.3.1 凿岩岗位 6.3.1.1 工程控制措施包括: 湿式打眼、湿式凿岩,最小供水量应满足除尘要求; 凿岩前应清洗工作面 10 m 内的巷壁; 凿岩作业点设置局部通风设施; 优先采用液压凿岩机; 凿岩机手持部位设置橡胶减振垫(套)。 6.3.1.2 作业场所设置“注意防尘”、“戴防尘口罩”、“噪声有害”、“戴护耳器”、“戴防护手 套”的警示标识和矽尘危害告知卡。
20、 6.3.1.3 作业工人应佩戴 KN95 级防尘口罩,佩戴防护耳塞、耳罩或两者组合使用和减振手套。 6.3.2 爆破岗位 6.3.2.1 工程控制措施包括: 炮眼内应填塞自封式水炮泥,水炮泥的充水容量应为 200 mL 250 mL; 放炮时采用高压喷雾,喷雾压力不得小于 8 MPa,雾幕应覆盖全断面并在放炮后连续喷雾 5 min 以上; 放炮前宜对工作面 30 m 范围内的巷道周边进行冲洗; 放炮后,装岩前宜对距离工作面 30m 范围内的巷道周边和岩石堆洒水; 距离工作面下风向的巷道内安装水幕喷雾降尘设施。 6.3.2.2 现场管理措施包括: 作业场所设置“注意防尘”、“戴防尘口罩”、“当
21、心有毒气体、“戴防毒面具”、“噪声 有害”、“戴护耳器”的警示标识和矽尘、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危害告知卡; DB37/T 4407 2021 6 爆破后经通风除尘排烟确认井下空气合格、等待时间超过 15 min 后,检查人员方可进入爆破 作业地点,当炮烟中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浓度及氧含量符合 GBZ 2.1 及 GB 8958 的要求时方可允许开展后续作业; 6.3.2.3 应急处置措施包括: 井下设置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监测报警系统,一氧化碳预报值为 12 ppm,警报值为 25 ppm, 二氧化氮预报值为 2.6 ppm,警报值为 5.2 ppm; 设置完备的六大系统,包括监测监控、人
22、员定位、供水施救、压风自救、通讯联络、紧急避 险系统; 岗位人员配备自救器和个体照明工具; 井下宜设置应急器材室,配备自救器、担架、药箱、正压空气呼吸器等,井上宜设置应急救 援车辆; 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邻近专职救援队签订救援协议,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物 资,危险作业必须有专人监护; 编制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相衔接的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存在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导致的 职业性急性中毒、爆震聋以及其他职业卫生突发事件设立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并每年至少组织 一次应急演练。 6.3.2.4 作业工人应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口罩 (配多用途过滤件,防护一氧化碳、酸性气体、氨 ),佩 戴防护耳塞、耳罩或两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7 4407-2021 金属非金属矿山开采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规范 4407 2021 金属 非金属 矿山 开采 企业 职业病 危害 防治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