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 817-2002 定西地区无公害中药材 黄(红)芪质量安全.pdf
《DB62 817-2002 定西地区无公害中药材 黄(红)芪质量安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62 817-2002 定西地区无公害中药材 黄(红)芪质量安全.pdf(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A16 备案号:37262-2012 WW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行业标准 WW/T 0038 2012 干燥类土遗址保护加固工程设计规范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preservation and reinforcement engineering of arid earthen sites (报批稿) 2012-07-3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 发 布 2012-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行业标准 干燥类土遗址保护加固工程设计规范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preservation and reinforcement e
2、ngineering of arid earthen sites WW/T 0038 201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主编 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 E-mail: 北京达利天成印刷公司印刷 新 华 书 店 经 销 * 开本:880毫米1230毫米 1/16 印张:0.75 2012年12月第1版 2012年12月第1次印刷 统一书号:1150101804 定价:8.00元 目 次 WW/T 00382012 前言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规定 2 4.1 设计基础资料 2 4.2 设计原则 2 4.3 设计阶段
3、2 4.4 抗震设防要求 2 4.5 设计安全系数要求 2 5 本体加固技术的设计要求 3 5.1 砌(夯)补 3 5.2 表面防护加固 3 5.3 裂隙灌浆 3 5.4 锚固 3 6 载体加固技术的设计要求 4 7 设计报告编制要求 4 7.1 设计报告内容 4 7.2 设计说明内容 4 7.3 设计图纸内容 4 7.4 概预算编制内容 5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遗址锚杆基本试验要点 6 参考文献7 I WW/T 00382012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
4、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敦煌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西北大学、兰州大学。 WW/T 00382012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旭东、孙满利、李最雄、谌文武、郭青林、张景科、裴强强。 III WW/T 00382012 IV 1 范围 干燥类土遗址保护加固工程设计规范 WW/T 00382012 本标准规定了干燥类土遗址保护加固工程设计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本体及载体加固技术的 设计要求、报告编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干燥类土遗址保护加固工程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
5、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330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WW/T 00402012 土遗址保护工程勘察规范 CECS 222005 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干燥类土遗址 arid earthen sites 年降水量小于200mm地区的土遗址。 3.2 保护加固 preservation and reinforcement 为了减缓土遗址的病害发展或提高其稳定性而采取的措施。 3.3 砌补 mud repatching 采用砌筑手段对土遗址施加的保护措施。 3.4 夯补 ram repatching 采用夯筑手段对土遗
6、址施加的保护措施。 3.5 表面防护加固 surface protection reinforcement 为减缓土遗址的风化而在遗址土体表层实施的加固措施。 3.6 裂隙灌浆 crack grouting 将浆液注入土遗址裂隙,以阻塞降水沿裂隙入渗通道和改善土遗址力学性能的加固措施。 3.7 锚固 anchoring 运用锚杆(土钉)将不稳定土体锚在相对稳定的基体或岩土体中,以提高其整体稳定性的加固措 施。 3.8 1 WW/T 00382012 土钉 soil nail 用来加固或同时锚固遗址土体的细长杆件。 3.9 复合锚杆 composite bolt 锚杆杆体采用两种以上材料制成的锚
7、杆。 3.10 结石体 aggregate mass 浆液凝固后形成的固体。 4 基本规定 4.1 设计基础资料 4.1.1 土遗址保护工程勘察资料。 4.1.2 遗址区环境条件的相关资料。 4.1.3 施工条件的有关资料。 4.1.4 类似土遗址保护工程经验资料。 4.1.5 前期保护试验及效果评估资料。 4.2 设计原则 4.2.1 不改变土遗址原状。 4.2.2 最小干预原则。 4.2.3 在设计中宜采用与土遗址本体相符合的传统工艺、材料或经验证的改进技术。 4.2.4 新型保护材料和技术,应先在实验室进行试验,取得可靠的结果后才允许在被保护的实物上作 局部的中间试验;中间试验经过至少3
8、年5年的时间,且得到完全可靠的效果以后,方可扩大范围使 用。 4.2.5 采用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 4.3 设计阶段 4.3.1 土遗址保护加固工程设计一般分为两个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和施工设计阶段。 4.3.2 方案设计是通过多种方案的论证和比选,确定合理可行的加固方案,并应满足进行工程量计算 和工程造价概算的要求。 4.3.3 施工设计是通过对工程措施细化和完善,符合施工的要求,并应满足进行工程量核定和工程造 价预算编制的要求。 4.4 抗震设防要求 4.4.1 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宜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4.4.2 抗震设防烈度低于7度时,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未定级土遗址可不进
9、行地震作用计算。 4.5 设计安全系数要求 4.5.1 土遗址本体设计安全系数宜参照表1 中的规定执行。 表1 土遗址本体设计安全系数 土遗址等级 安全系数k 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5k1.30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0k1.15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未定级遗址 1.05k1.10 WW/T 00382012 4.5.2 土遗址稳定性评价可根据遗址土的特性类比相似岩土体,按照GB 50330 和WW/T 0040-2012执 行。 5 本体加固技术的设计要求 5.1 砌(夯)补 5.1.1 砌(夯)补部分应与原土遗址连接紧密。 5.1.2 砌(夯)补应采用和原遗址土一致或近似的材
10、料,抗压强度不小于未风化遗址土,易溶盐含量 应小于0.5%,夯补部分的密度不小于未风化遗址土的密度。 5.1.3 砌筑浆液宜采用水性材料,初凝时间宜为45min60 min,结石体强度应略高于未风化遗址土, 结石体的颜色应和原遗址土保持一致。 5.1.4 砌(夯)补部分需要时可加筋,配筋材料宜采用木质或有机纤维材料,配筋可按照层间距30cm 50cm,筋间距10cm20cm设计。 5.1.5 砌(夯)补部分应基础牢靠,基础处理可参照GB 50007的要求执行。 5.1.6 砌(夯)补部分可采用锚杆和原遗址体连接,锚杆可采用木质或有机纤维材料,锚杆设置可参 照CECS222005的要求执行。 5
11、.1.7 砌(夯)补部分宜预埋灌浆管,待砌筑体沉降稳定后进行灌浆。 5.1.8 高度较大砌(夯)补部分应分段施工。 5.1.9 砌(夯)补部分宜做适当表面处理,使之与本体协调。 5.2 表面防护加固 5.2.1 表面防护加固适用于表面风化程度严重,已影响遗址安全的土遗址。 5.2.2 表面防护加固材料宜优先选择无机类材料,并且适合以下原则: a)水性材料,无毒,黏度小,流动性强且可调,收缩性小,润湿性好,渗透性强,结合力适中, 结构上与土质比较相近。 b)加固后土体颜色基本不改变,表面无炫光,耐水性、耐候性、抗风蚀能力明显加强,并且有很 好的透气性,材料老化后,对土遗址本身没有影响,具有可再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62 817-2002 定西地区无公害中药材 黄红芪质量安全 817 2002 定西 地区 公害 中药材 质量 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