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 T 1368-2018 山地农业机械试验方法.pdf
《DB52 T 1368-2018 山地农业机械试验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2 T 1368-2018 山地农业机械试验方法.pdf(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19.060 B 90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 13682018 山地农业机械试验方法 Test method for mountai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2018 - 11 - 28 发布 2019 - 05 - 28 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2/T 13682018 I 目 次 前 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试验方法 . . 2 DB52/T 1368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
2、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内容,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贵州省机械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提出。 本标准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机械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遵义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郜愿愿、周艳、彭菲菲、王海、欧康宁、徐蓉蓉、王玉琴、徐能波、姜廷龙、 易晶晶、雍萍、何木生、杨万炯、吴佳洋。 DB52/T 13682018 1 山地农业机械试验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地农业机械试验术语和定义、一般测定方法和通用试验方法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NY/T 1640-2015农业机械分类及补充文件
3、所涉及的山地农业机械,对标准发布后 新出现的农用机械,不具有排他性。其他农业机械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1.4 金属材料 布氏硬度试验 第4部分:硬度值表 GB/T 1147.2 中小功率内燃机 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1184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 GB/T 1732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GB/T 1804 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 3871.21 农业拖拉机 试验规程 第
4、21部分:稳定性 GB/T 5262 农业机械试验条件 测定方法的一般规定 GB/T 5667 农业机械 生产试验方法 GB/T 6960.1 拖拉机术语 第1部分:整机 GB 10395.1 农林机械 安全 第 1 部分:总则 GB/T 10910 农业轮式拖拉机和田间作业机械 驾驶员全身振动的测量 GB/T 11354 钢铁零件渗氮层深度测定和金相组织检验 GB/T 21398 农林机械 电磁兼容性 试验方法和验收规则 JB/T 5673 农林拖拉机及机具涂漆 通用技术条件 JB/T 9832.2 农林拖拉机及机具 漆膜 附着性能测定方法 压切法 NY 1629 拖拉机排气烟度限值 3 术
5、语和定义 GB/T 5262、GB/T 5667、GB/T 696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种肥间距 在同一横断面上,种子与相邻肥料间的最小间距。 DB52/T 13682018 2 3.2 处理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干燥机一次干燥降到所需水分的湿物料质量,单位为吨每天(t/d)或吨每小时 (t/h),每天以24 h计算。 3.3 批次处理量 干燥前按设计容量一次装满循环式干燥机的一批湿物料质量,以稻谷容重0.56 t/m 3 计算,单位为 吨(t)。 3.4 最小转向圆半径 指机具转弯时,回转中心至外侧轮轮辙中心的距离。 3.5 最小水平通过半径 指回转中心至机具最外
6、端点的距离。 3.6 轴距 分别通过农机具同侧前、后车轮接地中心点并垂直于纵向中心面和支承面的两平面间的距离。 3.7 发动机标定转速 制造厂规定的发动机持续满负荷运转时的转速。 3.8 喂入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机具的作物质量。 4 试验方法 4.1 几何参数 4.1.1 外形尺寸 机械设备置于水平平面上,在平行于机械设备纵向中心平面方向上测量纵向尺寸,在垂直于纵向中 心平面方向上测量横向尺寸,在垂直方向上测量高度尺寸。测量点取机械设备所占空间方位的最大点。 除直接测量外,可借助重锤、高度尺、水平尺、卷尺、辅助测量架等工具进行间接测量。 DB52/T 13682018 3 4.1.2 安全及其他
7、尺寸 按照GB 10395.1及相关产品规定的安全距离示意图或说明,用游标卡尺、百分表、卷尺、钢直尺等 工具进行测量。 4.1.3 最小转向圆半径 测量时机具以最低速度稳定行驶,转向系统转到最大转角,行驶完一个圆后就地停车,并保持转向 不变。分别在圆周上均匀的三个直径方向上,测量外侧轮轮辙中心所画圆的半径,并测量圆心至机具最 外端点的水平距离,试验应分别在向左和向右转两种状态下进行。 4.1.4 角度测量 角度参数除直接利用角度仪测量外,可通过测定各特征点的位置用作图法或计算求得。 4.2 配置检查 核查产品使用说明书、企业提供资料中的配置和外观是否一致,并与提供的样品一致;核查样品配 套的外
8、购件是否有产品合格证或质量等级证明。 4.3 操作力测量 4.3.1 机具以最低稳定行驶速度直线行驶开始,缓慢转动转向手柄至最大转角,同时用测量计(踏板力 计)测量操纵转向手柄到最大转角的操纵力。试验应在向左转和向右转两种状态下进行。 4.3.2 操纵机构的操力用测力计或测力元件直接测量。在机具静态下,分别测量将各操纵机构移至工 作位置时所需的最小操纵力。着力点为驾驶员操纵位置的中点。 4.4 安全检查 对需目测和尺寸检查项目,进行目测检查和尺寸测量,并记录。 4.5 电气绝缘检查 绝缘电阻及耐电压性能:用兆欧表或相同功能的设备进行动力电路导线和保护接地电路间绝缘电阻 测量。记录绝缘电阻值。取
9、最小值作为检测结果。 4.6 噪声检查 4.6.1 试验条件及要求 4.6.1.1 测量应在天气良好、环境气温为 5 40 ,离地面高 1.2 m处的风速不大于 3 m/s 时进行。 为避免风噪声的影响,可采用防风罩。但不应影响测量精度。 4.6.1.2 机具经过预热使各部分达到正常工作温度后开始试验。 4.6.1.3 在测试中心周围半径 50 m(场地有限时可减至 25 m)范围内,不应有大的噪声反射物,如建 筑物、围墙、岩石和机器设备等。 4.6.1.4 在声级计传声器和被试机具之间不应有人或其他障碍物。传声器附近不应有影响声场的障碍 物,观测人员应处于不影响声级计读数的地方。 4.6.1
10、.5 本底噪声(包括风噪声)应比所需测定噪声至少低 10 dB(A),其数据方为有效。测量时,被试机 具的发动机应熄火。 DB52/T 13682018 4 4.6.2 动态环境噪声测量 4.6.2.1 在地面上标出跑道中心线及测区起始线、终止线和测试中心点。分别在测试中心点的两侧 7.5m 处,用三角架固定一个声级计,它的传声器距地面上 1.2 m 处并对准测试中心点,传声器的轴线垂 直于跑道中心线,用声级计的“A”计权和“快”挡进行测量。 4.6.2.2 试验开始时,机具挂高挡、空车,驾驶员持正常操作姿式,沿跑道中心线行驶,并以其最高 车速的四分之三的速度平衡驶近起始线,当机具的前端达到起
11、始线时,立即把油门加到最大,直至机具 后端驶过终止线后,才减小油门。 4.6.2.3 当机具通过测区时,读取所示的最大噪声值。试验至少往返各进行两次。在机具同一侧两次 测量结果的差异不应大于 2 dB(A),如果读数异常,则本次测定无效,应重做。 4.6.3 驾驶员操作位置处噪声测量 4.6.3.1 用声级计的“A”计权和“慢”挡进行测量,声级计传声器放置在驾驶员的头盔架上,声级计 传声器朝前水平固定在噪声大的一侧,与眼眉等高,距头盔架中间平面 250 mm20 mm 的耳旁处。 4.6.3.2 进行试验时,机具呈最大设计负载状态,在每个挡位上,发动机油门全开,待其稳定后,读 取最大噪声值和相
12、应的速度。 4.6.3.3 分别在各项试验的开始和结束时,测量气温、风速和本底噪声。 4.6.4 固定机具的噪声测量 将测试仪器至于水平位置,声级计传声器面向噪声源,传声器距离地面高度为1.5 m,与噪声源外 表面距离为1 m,用慢档进行测量。测量点不应少于四点,沿设备周围测量表面矩形每一边的中点。当 相邻测点实测噪声声压级相差超过5 dB(A)时,应在其间(在矩形边上)增加测点。噪声正式测量前, 应测量试验环境的背景噪声。每次试验中,取各点噪声的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背景噪声应比工作噪声测量值低10 dB(A)以上,若不能满足此规定时,则: a) 当每个测点上测量的 A声级噪声值与背景噪声的
13、A 声级之差小于 3 dB(A)时,测量结果无效; b) 当每个测点上测量的 A 声级噪声值比背景噪声的 A 声级高于 10 dB(A)时,则本底噪声的影 响可忽略不计; c) 当每个测点上测量的 A声级噪声值与背景噪声的 A 声级相差小于 10 dB(A)而大于3 dB(A) 时,则应按表 1 进行修正。每台样机取两次试验中噪声的大值作为样机噪声测定结果。 表1 噪声修正值 单位:dB(A) 背景噪声与样机噪声的差值 3 45 68 910 10 从测量值中应减去 3 2 1 0.5 0 4.7 粉尘检查 在机具设备周围操作人员活动区域测试一点,测点高度距离机械外表面1.0 m,离地面1.5
14、 m处,用 粉尘测试仪测量粉尘。 空气中粉尘的浓度按式(1)进行计算: 1000 12 tQ mm C . (1) DB52/T 13682018 5 式中: C 空气中呼吸性粉尘的浓度数值,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 3 ); 2m 采样后的滤膜质量数值,单位为毫克(mg); 1m 采样前的滤膜质量数值,单位为毫克(mg); Q 采样流量数值,单位为分钟(L/min); t 采样时间数值,单位为分钟(min)。 4.8 牵引试验 4.8.1 试验条件及要求 性能试验测定区长度为20 m,在机组进入测区前应有不少于10 m的稳定区。试验田的调查和测定取 点按对角线5点法。 4.8.2 牵引试
15、验方法 4.8.2.1 试验的开始、中间及结束,分别测记气温、气压和大气相对湿度等。 4.8.2.2 在机具与机具纵向中间平面内,且与地面平行而无明显的歪斜,试验时,机具处于被试挡位, 动力油门调到全开状态,并保持稳定,利用机具和负荷车的速度差(或相对的增加负荷车质量)来实现 对机具负荷加载。 4.8.2.3 试验分为低挡和高挡两种工况。试验中,牵引负荷由小到大逐级加载达到稳定工况后驶过测 区,测量并记录通过测区的牵引|力、耗油量、驱动轮转数和时间。试验一直进行到得出最大牵引力功 率或者驱动轮滑转率达到 15%时(取先达到者为限)。 4.8.2.4 最后测定驱动轮严重滑转前的最大牵引力及机具被
16、拖拉时的空行阻力。 4.8.2.5 试验结果 4.8.2.5.1 行驶速度 tsv 6.3 .(2) 式中: v机具行驶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s测量区段长度,单位为米(m); t机具驶过测区时间,单位为秒(s)。 4.8.2.5.2 牵引功率 3600 vT T F P .(3) 式中: TP 机具牵引功率,单位为千瓦(kW); TF 机具牵引|力,单位为牛(N)。 4.8.2.5.3 燃油消耗量 t G GT 6.3 .(4) 式中: DB52/T 13682018 6 TG 机具燃油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G 机具驶过测区的燃油消耗量,单位为克(g)。 4.
17、8.2.5.4 牵引比油耗 T T r P G g 1000 .(5) 式中: rg 机具牵引比油耗,单位为克每千瓦小时g/(kWh)。 4.8.2.5.5 驱动轮滑转率 1001 1 0 n n - .(6) 式中: 驱动轮滑转率,%; 0n 机具空行程通过测区的驱动轮转速; 1n 机具工作行程通过测区的驱动轮转速。 4.9 电磁兼容性检查 按照GB/T 21398的规定对山地农业机械及电子电器组件(ESA)的电磁兼容性进行评估。 4.10 生产试验 4.10.1 目的 考核机具的正常工作情况下的使用经济性、使用可靠性、性能稳定性、对农艺要求及自然条件的适 应性、维护保养方便性、主要件和易损
18、件耐用性以及劳动条件和安全性。 4.10.2 试验条件及要求 试验条件及要求如下: a) 农业机械在新品鉴定时应进行生产试验,投入试验的样机一般不应少于 2 台,对于大型小批量 生产的产品,试验样机可为1 台; b) 生产试验时间或作业量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规定; c) 试验条件在当地应具有代表性,并适合机具的适用范围; d) 机具配带的农机具应是该机型的配套机具,其技术状态良好; e) 生产试验应配备专职测试人员,并按样机使用说明书的规定配备操作人员; f) 试验用地、场地的状况,试验用物料、作物种类及原始状态,气象及环境要求等试验条件,应 具有代表性,能够满足生产试验的要求,并适合样机的适
19、用范围。具体条件应符合相应产品标 准规定。 4.10.3 试验内容和方法 4.10.3.1 在生产试验全过程中应做好记录,每个班次应记录作业量,如主油料消耗和各类时间消耗, 时间精确到分(min)。在试验全过程中观察、测定、记录各类时间(时间分类见表2)和与之相对应的作 业量、能源消耗、故障模式和处置方法及其他实施内容,从中统计出纯工作时间、作业时间、调整保养 DB52/T 13682018 7 时间、累计样机故障时间和故障次数、首次故障前工作时间、班次时间,计算生产率、能源消耗量、可 靠性、调整保养方便性和时间利用率等技术经济指标。 4.10.3.2 样机的生产查定应不少于连续三个班次。每个
20、查定班次作业时间不得少于 6 h,时间精确到 秒(s)。 4.10.3.3 生产试验的时间分类按 GB/T 5667-2008中 5.2 的规定,见表 2。 4.10.4 可靠性考核 4.10.4.1 故障统计与判定原则 可靠性考核应统计被试样机发生的本质故障、关联故障和非关联故障,非关联故障不计入故障次数。 4.10.4.2 更换备件 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更换随机备件,不计为故障,但应进行记录。 4.10.4.3 关联故障 4.10.4.3.1 非自走式农业机械因机具造成的动力故障。 4.10.4.3.2 因独立故障导致从属故障同时发生,按一次关联故障计,并按最终后果来确定故障类型。 4.
21、10.4.3.3 同一故障从轻到重渐进发展,按一次关联故障计,并按最终后果来确定故障类型。 4.10.4.3.4 故障模式相同,多次发生的关联故障每次均应计数;因处理和修复工艺不当,造成重复出 现的故障按一次关联故障计。 4.10.4.3.5 已达到规定寿命极限值的零部件发生的故障不计入关联故障。 表2 生产试验时间分类 纯工作时间(Tc) 地头转弯空行时间a 作业时间 Tz 工艺服务时间(停机加种、加肥、装苗和装卸物料等时间) 调整保养时间(停机润滑、调整和保养等时间) 机具故障时间(故障停机、排除故障以及在工作地点更换或修复失效零 件等时间)b 班次时间T b 非作业时间 1 km以内空行
22、转移时间或场上作业机具在同一场地(田块)a的转移时间 配套动力的保养、调整和故障时间(Ttb) 1 km以上空行转移时间(包括从停机场到田间的往返运行时间)a 自然条件造成的停机时间 组织不善造成的停机时间(包括在工作地点修理时等待零件、配件或工 具时间,非工作正常情况下的等待加工物料、种、苗、肥时间) 总延续时间 Ty 非班次时间 其他原因造成的停机时间(如操作人员吃饭休息等消耗的时间) 注1:a固定作业机械除外。 注2:b自走式包括动力故障,其他农业机具包括因机具造成的动力故障。 4.10.4.4 故障分类原则 农业机械按故障后果的危害程度和排除故障的难易性分为四类:致命故障、严重故障、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2 1368-2018 山地农业机械试验方法 1368 2018 山地 农业机械 试验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