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 T 1241-2017 松褐天牛无公害防治技术规程.pdf
《DB42 T 1241-2017 松褐天牛无公害防治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2 T 1241-2017 松褐天牛无公害防治技术规程.pdf(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 B 65 备案号: DB42 湖北省 地 方 标 准 DB42/T 1241 2017 松褐天牛无公害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non-pollution controlling pine sawyer (Monochamus alteratus Hope) (报批稿) 2017 - 02 - 15发布 2017 - 04 - 01实施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 督局 发布 DB42/T 12412017 1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虫情调查 . 2 4.1 调查时间
2、 . 2 4.2 调查方法 . 2 4.3 危害程度判定 . 3 5 防治方法 . 3 5.1 防治原则 . 3 5.2 防治措施 . 3 6 效果评价 . 5 6.1 标准地设置 . 5 6.2 防治效果的取样方法及标准 . 6 6.3 防治效果检查 . 6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松褐天牛虫情调查样表 . 7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标准地的取样方法 . 9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防治效果调查样表 . 10 DB42/T 12412017 1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
3、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湖北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湖 北省林业厅归口管理。 本标准由湖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宜昌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戴丽、 王少明、 查玉平、黄贤斌、肖德林、 罗治建、王君、殷涛、赵飞、 陈亮、 王作明。 DB42/T 12412017 1 松褐天牛无公害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 标准规定了松褐天牛 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无公害防治 的 虫情调查、防治方法和效果评价 。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松褐天牛无公害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
4、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477 松材线虫病疫木处理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无公害防治 non-pollution control 是指对环境相对安全,对人、畜、有益生物影响相对较小的防治方法或技术措施。 3.2 松褐天牛 monochamus alternates hope 又名松墨天牛,属昆虫纲 Insecta,鞘翅目 Coleoptera,天牛科 Cerambycidae,墨天牛属 Monochamus, 是松树的一种重要蛀干害 虫
5、,又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3.3 松材线虫病 pine wilt disease 由松材线虫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Steiner et Buhrer) Niekle幼虫 寄生在松树体内所引起的一种 毁灭性森林病害。 3.4 花绒寄甲 dastarcus helophoroides (fairmaire) 又名花绒坚甲、花绒穴甲等,属于鞘翅目 Coleoptera,穴甲科 Bothrideridae,寄生于松褐天牛 Monocharmus alternatus、光肩星天牛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锈色粒肩天牛 Apriona
6、swainsoni、桑粒 肩天牛 A germari、栗山天牛 Massicus raddei、云斑 白条 天牛 Batocera lineolata等 的 幼虫。 3.5 管氏 肿腿蜂 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 属膜翅目 Hymenoptera, 肿腿蜂科 Bethylidae, 为体外寄生蜂, 寄生于松褐天牛 、 桑粒肩天牛 、 光 肩星天牛、星天牛 A. chinensis、 粗鞘双条杉天牛 Semanotus sinoauster Gressitt、 双条杉天牛 S. bifasciatus、 桃红颈天牛 Aromia bungii等 的 幼虫。 3.6
7、 松褐天牛引诱剂 monochamus alternatus attractant DB42/T 12412017 1 能直接或间接产生对松褐天牛成虫具有引诱作用的化合物。 3.7 松褐天牛诱捕器 trap of monochamus alternates 与引诱剂配合使用,用于捕获松褐天牛成虫的装置,通常由遮雨盖、挡板、释放器、套筒、集虫漏 斗和集虫罐等构件组成。 3.8 诱木 bait-tree 按规程施放了适量的松褐天牛引诱剂,引诱松褐天牛成虫前来产卵的松树立木 。 4 虫情调查 4.1 调查时间 在当年越冬代松褐天牛成虫羽化的始期至末期进行调查。 4.2 调查方法 4.2.1 线路踏查
8、 按林班分布图进行设计,沿林间小道、林缘或公路线,边走边查看树基周围是否有木屑 ,或 树木枝 条、干部 是否有成虫产卵刻槽、有流脂,或死树 ,分别统计健康树、虫害树 、虫害致死木 的株数,计算 有虫株率。 4.2.2 标准地调查 在踏查的基础上每 5 hm2林地设 0.2 hm2的标准地 1块。标准地应在有代表性的、独立的林业小班内设 置,不允许跨越两个以上的小班。根据天牛的危害特点,标准地的设置应注重林缘的天牛分布状况,林 缘林内相结合;标准地内寄主 树木的数量一般不少于 20株。 标准地内,抽取 20株标准株,测量树高和胸径,标明南北方位,从树基开始, 首先记载树干和直 径 0.8 cm以
9、上枝桠的皮层的松褐天牛幼虫数,去皮后,记载树干内空羽化孔数;解剖样木,记载其内 松褐天牛幼虫数、蛹数和成虫数 。 标准株 取样方法 参 见附录 B。将调查结果记入附录 A的表 中 。 4.2.3 诱捕器调查法 检测林间松褐天牛成虫的动态和种群数量,可采用诱捕器调查法。松褐天牛越冬后羽化始期至末 期,在林间设置引诱点,挂设诱捕器,每隔 150 m左右,成片松林平均每 2.5 hm2挂设 1个诱捕器,每隔 5 d统计 1次,分别检查每个诱捕器诱捕到的松褐天牛雌、雄成虫的数量,并按附录 A的表登记,以调查 当地松褐天牛的羽化始期、高峰期、末期的虫情和林间分布情况。诱捕器设置要求和具体技术按本标 准的
10、 5.3.2.1的规定执行。 4.2.4 诱木调查法 调查松褐天牛成虫活动情况和幼虫种群数量动态,采用诱木调查法。在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开始前 10 d至羽化末期,设置诱木。诱木通常设在山脊或山腰,空气较流通之处。诱木之间的距离为 80 m 100 m,成片松林平均每 0.2 hm2 0.3 hm2设 1株诱木。在诱木设置后 5 d开始,每隔 5 d检查 诱木上刻槽 的数量 1次,了解松褐天牛成虫的活动情况。每隔 10 d,择伐诱木并剥皮,检查诱木上松褐天牛刻槽 数、诱木皮层和木质部的松褐天牛虫数、侵入孔数和空羽化孔数,填写附录 A的表。诱木设置要求和 具体技术按本标准的 5.2.3.2的规定执行
11、。 DB42/T 12412017 1 4.3 危害程度判定 以树木枝条、干部的 松褐天牛排泄孔(木屑)、松褐天牛产卵刻槽 为主要危害特征;危害程度以有 虫株率 ( )进行统计, 分为轻、中、重 3级。有虫株率 5% 10%为轻度危害,有虫株率 10% 30 %为中 度危害,有虫株率大于 30 %为重度危害。 5 防治方法 5.1 防治原则 松褐 天牛天牛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因地制宜,分区治理,分类施策。以营林 措施为基础,无公害防治为主导,综合运用防治技术,将有虫株率控制在轻度危害之下,逐步实现可持 续控制。 5.2 防治措施 5.2.1 营林措施 5.2.1.1 营造混交
12、林 造林时, 营造混交林 ,选植抗 虫树种 , 发挥林木自身的生态调控能力, 降低天牛危害风险。 5.2.1.2 清理虫害木 11月至次年 4月,清理重度 危害的衰弱木 、濒死木及防治规划涉及的寄主林木。 虫害木清理后,加 强对虫害木的管理,严防未经除害处理的虫害木外运。 5.2.2 诱捕器诱杀 5.2.2.1 设置时间 每年 5 月 - 9 月。 5.2.2.2 诱捕器选择 采用撞板式陷 阱诱捕器。集虫筒直径 9 cm,高 18 cm。直接使用引诱剂包装瓶或缓释瓶,每半月 更换一次。 5.2.2.3 设置方法 诱捕器悬挂于林间开阔处,便于空气流通和气味扩散。诱捕器间距设置为 30 m 40
13、m,离地面高 约 1.3 m。 5.2.2.4 诱捕器密度 诱捕器悬挂 密度为 1个 /35亩。 5.2.2.5 诱捕器维护 结合查虫和添加引诱剂,定期巡视诱捕器,清理集虫罐。风雨过后,也要及时检查诱捕器或其构 件是否松动、脱落或破损,确保诱捕器处于良好状态。 5.2.3 诱木诱杀 DB42/T 12412017 1 5.2.3.1 诱木设置时间 每年 5 月 - 9 月。 5.2.3.2 诱木设置位置和密度 诱木通常设置在山脊或山腰和林道旁,空气 较流通之处,相隔 80 m100 m设 1株诱木。诱木也可 设置在松褐天牛诱捕器旁边,诱木数量可同于或大于诱捕器数量。 5.2.3.3 诱木设置及
14、诱木引诱剂施用方法 从林间选择直径 6 cm 10 cm的长势衰弱的松树,在其基部离地面 30 cm 50 cm处的三个侧面,每 个侧面斜砍 3个 4个刀槽,刀槽方向与树干呈 30。 左右的夹角,刀槽深入木质部约 1 cm。将松褐天牛引 诱剂原药与清水按 1: 3的比例稀释并摇均匀 (随配随用 )。打孔注入诱木,一般每株施引诱剂药液的毫 升数与松木胸径的厘米数相当,必要时酌情增减。 5.2.3.4 诱木清理 在诱木 中松褐天牛蛹发育为成虫前,将诱木伐除、灭杀诱木中的松褐天牛, 具体方法 按照 GB/T 23477 的规定 执行。 5.2.4 生物防治 5.2.4.1 肿腿蜂防治 5.2.4.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2 1241-2017 松褐天牛无公害防治技术规程 1241 2017 天牛 公害 防治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