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 T 1243-2017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公用移动通信网络共建工程设计规范.pdf
《DB42 T 1243-2017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公用移动通信网络共建工程设计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2 T 1243-2017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公用移动通信网络共建工程设计规范.pdf(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湖北省 地 方 标 准 ICS 33.060 M 30 备案号: DB42 DB42/T 1243 2017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公用移动通信网络 共建工程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the underground public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co-construction project of urban rail transit (报批稿) 2017 01 26发布 2017 05 01实施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2/T 1243 2017 I 目 次 前言 . III 引言 . V 1
2、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1 5 一般规定 . 2 6 无线子系统 . 2 6.1 系统组成及要求 . 2 6.2 信源设备的选择与设置 . 3 6.3 室内分布系统设计 . 4 6.4 泄漏同轴电缆设计 . 4 6.4.1 泄 漏电缆的覆盖计算 . 4 6.4.2 泄漏同轴电缆的选型 . 5 6.4.3 泄漏同轴卡具的选型 . 5 6.4.4 泄漏同轴电缆的配 置 . 5 6.4.5 泄漏同轴电缆的安装 . 6 7 光缆子系统 . 6 7.1 光缆的选择 . 6 7.2 终端设备的选择 . 6 7.3 光缆路由的选择 . 6 7.4 光缆
3、线路敷设安装 . 7 7.5 光缆接续、进机房及成端 . 7 8 电源及接地系统 . 7 8.1 交流供电系统 . 7 8.1.1 总体要求 . 7 8.1.2 交流基础电源 . 7 8.2 直流供电系统 . 8 8.2.1 总体 要求 . 8 8.2.2 直流基础电源 . 8 8.2.3 直流供电设备的配置 . 8 8.2.4 开关电源系统的要求 . 8 8.3 电缆 . 8 8.4 防雷与接地系统 . 8 8.4.1 总体要求 . 8 8.4.2 电源防雷器安装要求 . 9 8.4.3 天馈防雷要求 . 9 9 机房及基础工程 . 9 9.1 一般规定 . 9 9.2 机房的选取 . 10
4、 9.3 机房的环境要求 . 10 9.3.1 温湿度、气压条件 . 10 9.3.2 洁净度条件 . 10 DB42/T 1243 2017 II 9.3.3 机械条件 . 10 9.3.4 电磁环境 . 10 9.4 机房通风、空调与供暖 . 10 9.5 走线架的设计 . 10 9.6 机房设备的布置 . 11 9.7 隧道区间的设备布置 . 11 9.8 通信系统 GPS天馈的安装 . 11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 条款表述所用的助动词说明 . 12 参考文献 . 13 DB42/T 1243 2017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5、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光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邮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光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归口。 本标准 主要起草单位:湖北邮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国家光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 标准 参加起草单位: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中国 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武汉地铁集团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庆、陈建强、柳阳春、陈兵、杨力、舒俊、宋一峰、熊飞、李川、向敬波、 欧阳威、廖瑶剑、王好 。 DB42/T 1243 2017 IV DB42/T 1243 2017 V 引 言 为稳
6、步推进湖北省移动通信业的发展,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地下通信设施的建设,合理共享配套资源, 提高移动信号的覆盖质量,充分利用无线频谱资源,保障空中电波的有序和安全,维护移动通信用户、 移动通信运营单位的合法权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是在无线通信 系统室内覆盖工程设计规范 YD/T 5120-2005、 无线通信系统室内覆盖工 程验收规范 YD/T 5160-2007 等基础上,结合了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的场景内多种制式通信系统并存的 特点,综合考虑了多个电信运营商的建设需求及国家大力推行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趋势,对城市轨 道交通地下公用移动通信系统共建工程的主要设计组成部分、相关系统技术要求、系统的
7、设计等内容作 出了进一步规范。 DB42/T 1243 2017 1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公用移动通信网络共建工程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公用移动通信网络覆 盖系统(以下简称轨道交通地下移动通信网 络)的配置、主要技术要求,包括无线子系统、光缆子系统、电源及接地系统、机房及基础工程四个专 业的设计规范要求 。 本规范 适用于湖北省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公用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系统 工程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 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8、适用于本文件。 GB 19286-2003 电信网络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及测量方法 GB 50157-2013 地铁设计规范 YD/T 778-2011 光纤配线架 YD/T 814.1-2013 光缆接头盒 第 1 部分:室外光缆接头盒 YD/T 1712-2007 中小型电信机房环境要求 YD/T 2339.1-2011 射频同轴电缆敷设用附件 第 1 部分:馈线卡具 YD/T 5040-2005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 YD/T 5120-2005 无线通信系统室内覆盖工程设计规范 YD/T 5160-2007 无线通信系统室内覆盖工程验收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 50157-2
9、013 界定的以 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GB 50157-2013 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限界 gauge 限定车辆运行及轨道周围构筑物超越的轮廓线。限界分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三种,是工 程建设、管线和设备安装位置等必须遵守的依据。 GB 50157-2013,定义 2.0.6 4 总则 1 本规范适用场景为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场景或类似的覆盖场景。 2 本规范是基于“由地铁方提供基础设施,电信运营商在地铁内共同投资建设公用移动通信网的 建设模式”为前提进行的编制。 3 轨道交通地下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 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
10、现行相关 标准的规定。 4 轨道交通地下移动通信网络宜遵循“多网合一”的原则进行建设,具有良好的前向扩展性。 5 轨道交通地下移动通信网络多制式合路系统应遵循合路系统同步设计,根据实际需要分别使用 的原则。 DB42/T 1243 2017 2 6 轨道交通地下移动通信网络室内覆盖系统的使用不应影响地铁的控制、调度系统正常工作,以 及不影响地铁的行车安全。 7 地铁所用线材外护套均应采用低烟无卤阻燃材料。 5 一般规定 1 地铁公用移动通信系统应适应地铁场景及用户特性、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语音、数据、等各种 信息业务的需要,做到系统可靠 、功能合理、设备成熟、技术先进、经济实用。 2 地铁公用移
11、动通信系统设计总体方案及系统容量时,应将近期建设规模和远期发展规划相结 合。 3 地铁公用移动通信系统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 : a) 无线子系统 无线子系统包括信源及室内天馈线分布系统两部分,其中室内天馈线分布系统包括室内天线、 无源器件、射频同轴电缆、光纤、泄漏同轴电缆等组成部分。 b)光缆子系统 光缆子系统包括光缆及光缆终端设备两部分。 c)机房及基础 机房及基础属于地铁公用移动通信网络系统中的配套工程,包含机房、综合机架、走线桥架、 加固支撑装置等基础配套设施。 e)电源及接地系统 电源及接地系统包括交流供电系统、直流供电系统、配电系统及接地系统。 4 地铁公用移动通信系统在灾害或事故的情
12、况下应作为应急处理、抢险救灾的手段。 5 地铁公用移动通信系统主要设备和模块应具有自检功能 ,并采取适当的冗余,故障时自动切换 并报警,网管中心可监测和采集设备的事实运行情况。 6 地铁隧道内托板托架的设置不应侵入设备限界;无线设备和天线的设置不应超出车辆限界,设 备若带门尽量选用上掀门或平拉门。 6 无线子系统 6.1 系统组成及要求 1 无线子系统由信源、室内天馈线分布系统组成。信源分为直放站、微基站、宏基站 、分布式基 站等几种类型;室内天馈分布系统分为同轴电缆分布方式、光纤分布方式、泄漏同轴电缆分布 方式和光电混合分布等几种方式。在地铁公用移动通信系统的建设中,应根据覆盖场景特点及 建
13、设方需求选取合适的信源类型及室内天馈线分布系统方式。其覆盖系统如图 1所示。 DB42/T 1243 2017 3 通 信 系 统 1 通 信 系 统 2 通 信 系 统 3 . . . . . . 通 信 系 统 n 下 行 P O I T X R X 上 行 P O I T X n T X 2 T X 1 R X n R X 2 R X 1 站 厅 区 域 站 厅 区 域 站 台 及 隧 道 功 分 器 左 线 隧 道 右 线 隧 道 下 行 泄 漏 电 缆 上 行 泄 漏 电 缆 下 行 泄 漏 电 缆 上 行 泄 漏 电 缆 下 行 泄 漏 电 缆 上 行 泄 漏 电 缆 下 行 泄
14、漏 电 缆 上 行 泄 漏 电 缆 功 分 器 左 线 隧 道 右 线 隧 道 站 厅 区 域 站 厅 区 域 站 台 及 隧 道 注 1:图 1是以“频分双工、收发分离”的通信系统为基础示意的,通信系统 1 n不特指某种制式的通信系统。 注 2:对于时分双工的系统,如 TD-SCDMA 等,只需用到 POI上行或下行其中一个模块即可,为了减轻 其它频分双工系统对时分双工系统的 干扰影响,时分双工系统宜设置在 POI的上行模块。 注 3:对于采用了 MIMO空间复用技术的系统,如 FDD-LTE、 TD-LTE等, POI的两个模块不区分上行或下行。 图 1 地铁覆盖系统示意图 2 地铁公用移
15、动通信系统应包括中国电信 CDMA1X/EVDO、 FDD-LTE,中国移动 GSM900、 DCS1800、 TD-SCDMA、 TD-LTE,中国联通 DCS1800、 WCDMA、 FDD-LTE等。(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各电信运营 商的实际需求和市场策略选取相应制式的通信系统或为特定制式的通信 系统预留资源) 3 地铁公用移动通信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接通率。 4 地铁公用移动通信系统应有良好的通话质量,降低手机重选、切换的频率,应无乒乓切换效应。 5 地铁公用移动通信系统的数据业务应有良好的用户体验,应无明显的时延感。 6 无线覆盖系统上行的干扰电平,不应使基站系统的接收灵敏度下降超过允许值
16、(被干扰系统的 底噪抬升不应超过 0.8dB)。 7 无线覆盖系统中的电磁兼容设计参见 GB 19286的相关规定。 8 无线覆盖系统所接入的各系统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 6.2 信源设备的选择与设置 1 信源的选择应符合 YD/T 5120的规定 ,地铁属于建筑内部话务量需求大的场景,宜选用基站主 设备信源而非直放站信源。 2 信源的设置按 YD/T 5120的规定执行,考虑到集中维护的便利性,地铁内信源设备一般考虑设 置于专门的通信机房内。 3 地铁内信源设置在硬件上应考虑远期容量需求,覆盖小区数宜一次性规划到位,后期通过新增 载波或信道资源的方式扩容,减少对室内分布系统的改动(避
17、免通过小区分裂的方式对网络进 行扩容)。 4 对于隧道场景的覆盖,应先分别计算各制式系统通过泄漏同轴电缆覆盖的极限距离,合理地归 并设置各制式通信系统在泄漏同轴电缆的开断点,使得各制式的系统均满 足覆盖的要求,同时 尽量减少开断点和信源的数量。 DB42/T 1243 2017 4 5 对于长隧道场景的覆盖,为保证跨越多个信源覆盖区的过程中信号切换顺畅,在设置泄漏同轴 电缆开断点的时,需考虑一定的重叠覆盖区,各制式通信系统的重叠覆盖区的设置需结合各自 系统本身的切换时长和列车最大行进速度综合考虑。 6 在长隧道覆盖场景下,若某种制式通信系统的泄漏同轴电缆覆盖距离较短,且重叠覆盖区相对 较长,从
18、而导致开断点数量较多,在这种情况下还可考虑将多台信源设备设置为同小区的模式, 以避免切换,节省重叠覆盖区的设置,从而减少开断点。 6.3 室内分布系统设计 1 室内分布系主要分 为同轴电缆分布方式、光纤分布方式、泄漏同轴电缆分布方式和光电混合分 布等几种方式。地铁覆盖场景主要为站厅、站台及隧道。对于站厅、站台的覆盖,宜采用同轴 电缆分布方式;对于隧道的覆盖,宜采用泄漏同轴电缆分布方式。 2 室内分布系统的常用频率范围: 800MHz 2500MHz,室内分布系统所采用的线缆、器件、天线 等所支持的频段应符合各制式通信系统的要求。 3 对于地铁站厅、站台的覆盖,室内覆盖系统天线的设计应符合多天线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2 1243-2017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公用移动通信网络共建工程设计规范 1243 2017 城市 轨道交通 地下 公用 移动 通信 网络 共建 工程 设计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