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 T 3480-2019 小麦全蚀病的病原检测与病害诊断技术规程.pdf
《DB34 T 3480-2019 小麦全蚀病的病原检测与病害诊断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4 T 3480-2019 小麦全蚀病的病原检测与病害诊断技术规程.pdf(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 B 16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34802019 小麦全蚀病的病原检测与病害诊断 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Gaeumannomyces graminis 文稿版次选择 2019 - 12 - 25 发布 2020 - 01 - 25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 3480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科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
2、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安徽省农科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安徽省霍山县启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宿州市植检植保站、淮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肥西县农业综合 服务中心、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滁州市农业农村技术推广中心、安徽省科技教育中心、安徽省农业 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旌德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颍上县农业技术推广 中心、阜南县植保植检站、宿州市埇桥区植检植保站、宿州市农业科学院、临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临泉县韦寨镇农业综合服务站、阜阳市颍州区种子管理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伟、汪涛、迟元凯、马书芳、朱德慧、王勋、斯黔东、赵友
3、邦、孔令聪 、 戚 仁德、吴岩松、赵其苍、胡冠麟、殷言军、汪继承、查明方、胡凤桂、徐辉、李绍然、马骥、张培培、 陶玲、王月英、赵振邦、周宗玲、张俊勇、刘玉玲、孙文勤、李娟、王道中。 DB34/T 34802019 1 小麦全蚀病的病原检测与病害诊断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全蚀病的检测诊断依据、 病原的分离纯化与子囊壳诱导、 形态学鉴定、 分子检测、 回接试验和检测结果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小麦全蚀病的检测诊断。 2 检测诊断依据 2.1 以小麦全蚀病菌引致病害的症状、病菌形态学特征、PCR 反应结果、柯赫氏法则等为病原检测和 病害诊断依据。 2.2 小麦全蚀病菌的形态学特征及其所引致
4、病害的症状参见附录 A。 3 病原的分离、纯化与子囊壳诱导 3.1 培养材料准备 3.1.1 培养基准备 3.1.1.1 基础培养基 其中: PDA 培养基: 马铃薯 200.0 g,葡萄糖(或蔗糖)20.0 g,琼脂粉 15.0 g20.0 g,蒸馏水 1000 mL,pH 7.0; PD 培养液:马铃薯 200.0 g,葡萄糖(或蔗糖)20.0 g, 蒸馏水 1000 mL,pH 7.0; 1/2 PD 培养液:马铃薯 100.0 g,葡萄糖 10.0 g,酵母浸提膏 2.0 g,蒸馏水 1000 mL,pH 7.0。 3.1.1.2 选择性培养基 将 PDA 培养基冷却至 4555时,向
5、每升培养基加青霉素 50 mg,摇匀后备用。 3.1.2 对照菌株 禾顶囊壳( Gaeumannomyces graminis)标准菌株。 3.2 分离与纯化 选取疑似发病小麦的根部或茎基部,洗净晾干。从病健交界处切 2 mm3 mm 的小段 15 段20 段, 放入 1的 NaClO 溶液中浸泡 30 秒, 然后用无菌水冲洗 3 次, 再至无菌的滤纸上吸干残余水分, 置于选择性培养基上,每皿 3 块5 块,用封口膜将培养皿封好,置于 25恒温培养箱内培养。待菌 丝长出后,从菌落边缘切取菌丝块分别转接到新的基础培养基平板上,备用。 DB34/T 34802019 2 3.3 子囊壳诱导 无菌条
6、件下,在纯培养的菌落边缘用打孔器切取直径为 4 mm 的菌丝块,用挑针将菌丝块移植入装 有 30 mL 1/2 PD 培养液的 100 mL 的三角瓶中,使用封口膜将瓶口封好,置于 25 恒温培养箱内培 养 7 天左右,待菌丝长满培养基表面后,将三角瓶取出,置于室内散射光下进行诱导产壳,定期观察 子囊壳的产生情况。 4 形态学鉴定 观察培养 4 天的菌落形态,并沿菌落边缘挑取 少量菌丝,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子囊壳与子囊 孢子的形态,与对照菌株和附录A 描述的形态进行比对、判断。 5 分子检测 5.1 病原菌基因组的提取 5.1.1 分离培养物 DNA 的提取 将纯培养的分离物在 PD 培养液
7、中培养 7 天,抽滤收获菌丝体,用无菌水冲洗 1 次2 次,并用 无菌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将获得菌丝移于灭菌研钵内,加液氮研磨至粉末状后转移到 1.5 mL 的离心 管中。用基因组 DNA 提取试剂盒或提取试剂按 CTAB 法提取菌丝 DNA,CTAB 法参见附录B。 5.1.2 病样 DNA 的提取 切取约 10 mm 的发病组织,移于灭菌研钵内,加液氮研磨至粉末状后转移到 1.5 mL 的离心管中。 用基因组 DNA 提取试剂盒或提取试剂按 CTAB 法提取菌丝 DNA,CTAB 法参见附录B。 5.2 PCR 检测 以 5 -GTCAACGACAGGACTAACGC -3 和 5 -GA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4 3480-2019 小麦全蚀病的病原检测与病害诊断技术规程 3480 2019 小麦 全蚀病 病原 检测 病害 诊断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