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8-2019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12周《鉴赏诗歌形象》教学设计.doc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8-2019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12周《鉴赏诗歌形象》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8-2019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12周《鉴赏诗歌形象》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鉴赏诗歌形象 教案设计教学内容分析“鉴赏诗歌的形象是诗歌部分复习的第一个内容,也是高考题里考得很频繁的一个考点。这一考点之下又包含了意象、意境、情感等内容,其中的术语不少,特别是要熟记意境和人物形象的术语。但这一内容现在是第二轮复习,内容的侧重点就有所不同。主要是补缺补漏。学生情况分析这个内容在上学期已复习过,但从平时的练习和几次月考情况来看,(3)班的答题情况不是很理想,一是不能用总括性的词来概括形象,一是答题不够规范,因此,这次课的的重点应该放在这两个方面。【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形象的含义及分类2、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技巧;3、诗歌形象鉴赏练习【教学重点】1、找出诗词写了什么形象;
2、 2、鉴赏诗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学难点】鉴赏诗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明确诗歌形象的含义和分类古诗词中的形象,就是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人物、事物或画面。形象可以是抒情主体即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也包含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和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等。理解此含义时应注意:准确地把握形象所蕴含的诗人情感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的“孤帆”“远影”中,感悟到作
3、者由渡口相送友人直到“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和留恋。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离愁别绪、伤别情怀等等。二、技巧点拨:(一)景物形象(景物形象包括景象和物象两个方面)1、景 象。诗中的景象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等。“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因此我们可遵循“概括景象(意境)特点、描摹诗歌图景、剖析作者思想”的思路进行分析鉴赏。鉴赏的依据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鉴赏的角度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
4、。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提问方式】:(1)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什么的意境?(2)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分析步骤】:1、找出诗人描写景色的有关诗句,抓住主要景物。2、概括景色营造的氛围。23、结合诗歌意境分析作者情感。【答题步骤】1、描绘诗歌中展示的图景画面。抓住主要的景物,用描写方式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原诗,二要想象合理,三要语言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的词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冷、清新明丽等)概括,准确的体现景色的特点情调。3
5、分析作者借助景色抒发的情感。切忌空洞,要具体。答出“为什么”或“如何表现的”。 例 1: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西 楼 (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马帘子挂起。【分析】作者看到之景有“海浪如云”“急雨欲来”,听到之声有“北风吹起”“雷声隆隆”,描述了一幅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而这一切是诗人在“西楼”“卧”着看到和听到的,由此可见诗人的心胸。【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总说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分析景象)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
6、风满楼”的雄劲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景象的效果或作用) 例 2:读唐诗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绝句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总说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在繁忙的衔泥筑巢,日丽沙暖,远洋在沙洲上静谁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充满生机的春景图。(分析景象)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的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景象的效果或作用)景物形象类的答题步骤总说景象特征分析描绘景象景象的作用或效果2物象。物象,即作者以人格化的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通过这种象征性的形象
7、描写曲折地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品格节操。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基本思路:提炼所描写的物象的特征的词语,凸现其自然属性,理解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例 3: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早 梅 (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分析解答: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总说景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分析景象)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景象的效果或作用) 例 4: 小 松 (唐杜荀鹤)自小刺头
8、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分析】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抒情和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3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解答】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总说景象)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分析景象)联系作者身世,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宜宾市 一中 2018 2019 年高 语文 学期 12 鉴赏 诗歌 形象 教学 设计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