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2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2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2及答案解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1,分数:100.00)1.法律运行的主要环节包括A立法 B守法 C执法 D司法(分数:1.00)A.B.C.D.2.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而言,其环节大体包括A法律案的提出 B法律案的审议C法律案的表决 D法律的公布(分数:1.00)A.B.C.D.3.守法意味着一切组织和个人严格依法办事的活动和状态。依法办事的含义是A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 B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C守法只是履行义务 D守法只是行使权利(分数:2.00)A.B.C.D.4.我国的
2、司法机关是指A国家检察院机关 B国家审判机关C海关 D公安机关(分数:2.00)A.B.C.D.5.“法治”与“法制”的内涵有重大的区别,正确表达各自内涵的是A“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B“法制”通常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C“法制”是一种社会意识D“法治”是一种社会制度(分数:2.00)A.B.C.D.6.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A反映和指引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B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C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D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
3、导”(分数:2.00)A.B.C.D.7.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主要内容包括A共同富裕观念 B自由平等观念C公平正义观念 D权利义务观念(分数:2.00)A.B.C.D.8.法律上的自由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A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C行动完全向由的观念 D享有绝对自由的观念(分数:2.00)A.B.C.D.9.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它是指A公民在立法上一律平等 B公民在执法上一律平等C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D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分数:2.00)A.B.C.D.10.2012 年 12 月 4 日,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 30
4、 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法律公平正义观念是指A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 B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C坚持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并重 D坚持民主与法治并重(分数:2.00)A.B.C.D.11.执法公正包括多方面的要求,主要有A坚持合法合理原则 B坚持及时高效的原则C坚持程序公正的原则 D坚持按照民主的程序制定法律(分数:2.00)A.B.C.D.12.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要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自由平等观念
5、、公平正义观念、权利义务观念等基本观念。从法律的历史和实践来看,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复杂关系。一般说来,可以把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概括为A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B总量上的等值关系C范围上的界限关系 D功能上的互补关系(分数:2.00)A.B.C.D.13.以下属于经济安全法律制度的是A反垄断法 B保险法C矿产资源法 D治安管理处罚法(分数:2.00)A.B.C.D.14.我国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主要有A依昭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B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C提供便利条件或其他协助的义务,如实提供证据的义务D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义务,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的义
6、务(分数:2.00)A.B.C.D.15.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能否顺利推进,在一定程度上要看社会主义法律思维能甭深入人心。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是,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A讲法律,即要以法律为准绳 B讲证据,即要以证据为根据C讲程序,即要从法律程序出发 D讲法理,即要运用法律原理和精神(分数:2.00)A.B.C.D.16.以法律思维方式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以证据为根据。法律上的证据不同于一般的事实。证据要具有A合法性 B客观性 C时效性 D关联性(分数:2.00)A.B.C.D.17.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运用法律原理和精神,要讲法理。法律思维对理由的要求的特殊之处在于,理由必须A是秘
7、密的 B是公开的C具有法律上的依据 D具有法律上的说服力(分数:2.00)A.B.C.D.18.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有A学习法律知识 B掌握法律方法C参与法律实践 D努力树立法律信仰(分数:2.00)A.B.C.D.19.对法律权威表述止确的是A法律权威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B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C法律的外在强制力是法律权威的外在条件D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分数:2.00)A.B.C.D.20.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法律内在说服力的来源是A法律本身的内在合理性 B法律实施过程的合理性C法律的外在强制力 D法的不可违抗性(分数:2.00
8、)A.B.C.D.21.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自已鲜明的特征。具体表现在A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B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C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D宪法的修改需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 1/2 以上的多数通过(分数:2.00)A.B.C.D.22.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还有A人民主权原则 B公民权利原则C分权制衡原则 D法治原则(分数:2.00)A.B.C.D.2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优越性表现在A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B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C保证了国家机
9、关协调高效运转D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分数:2.00)A.B.C.D.2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A国家性质 B政权组织形式C国家结构形式 D政治体制(分数:2.00)A.B.C.D.25.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是A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 B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分数:2.00)A.B.C.D.26.属于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政治制度有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特别行政区制度(分数:2.00)A.B.C.D.27.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有A迁徙自由权 B文化教育权C人身自由权 D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分数:
10、2.00)A.B.C.D.28.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政治自由有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自由C游行、示威自由 D宗教信仰自由(分数:2.00)A.B.C.D.29.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是A公民有信教或者不信教的自由B有信仰这种宗教或者那种宗教的自由C有信仰同一宗教中的这个教派或那个教派的自由D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或者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分数:2.00)A.B.C.D.30.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社会经济权主要包括A财产权 B劳动权 C休息权 D物质帮助权(分数:2.00)A.B.C.D.31.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A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B遵守宪法
11、和法律C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D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分数:2.00)A.B.C.D.32.平等原则是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此外,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还有A诚实信用原则 B自愿原则、公平原则C等价交换原则 D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分数:2.00)A.B.C.D.33.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民事行为能力要受到年龄、精神健康状况等的影响,分为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无民事行为能力人C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D监护人(分数:2.00)A.B.C.D.34.法人是指具有民书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民法通则规定法人成立的法律
12、要件有A依法成立 B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C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D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分数:2.00)A.B.C.D.35.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条件有A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B意思表示真实C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D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分数:2.00)A.B.C.D.36.以下对民事权利表述正确的是A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具体权益B民事权利所包含的权益,可以分为财产权益和非财产权益C我国民法所规定的民事权利主要有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人身权D民事权利可以分为财产权和非财产权(分数:2.00)A.B.C.D.37.甲与乙在日常生活中有矛盾,为
13、了泄私愤,甲造谣说乙生活作风有问题,致使乙的生活和工作受到很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乙可以要求甲承担的民事责任有A停止侵害、消除影响 B返还财产C赔礼道歉 D恢复名誉(分数:2.00)A.B.C.D.38.知识产权是指创造性智力成果的完成人或工商业标志的所有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的总称。它主要包括A著作权 B专利权C商标权 D商业秘密权(分数:2.00)A.B.C.D.39.我国的商法是民商法律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A公司法律制度 B证券法律制度C票据法律制度 D保险法律制度(分数:2.00)A.B.C.D.40.以下对行政行为表述正确的是A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权力针对行政相对人作出的、能
14、够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B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C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行政相对人,制定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及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D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具体事项或特定个人,具体适用行政法律规范作出处理决定的行为(分数:2.00)A.B.C.D.41.下列关于行政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B行政法的作用之一是对国家行政权力的保障C行政法中规定了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的规范做法D行政法是规定国家权力的,没有涉及普通百姓的内容(分数:2.00)A.B.C.D.42.我国经济法原则主要有A国家适度干预原则 B共同富裕原则C效
15、率公平原则 D可持续发展原则(分数:2.00)A.B.C.D.43.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是A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相当原则C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D类推原则(分数:2.00)A.B.C.D.44.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有A犯罪主体、犯罪客体 B犯罪意图C犯罪客观方面 D犯罪主观方面(分数:2.00)A.B.C.D.45.我国刑法规定的主要刑罚方法有A罚款 B拘留 C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D死刑(分数:2.00)A.B.C.D.46.民事诉讼当事人是指因民事权利义务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要求人民法院作出民事裁判的人。狭义上的当事人包括A原告 B被告 C共同诉讼人 D第三人(分数:2.00
16、)A.B.C.D.47.刑事诉讼的当事人有A律师 B证人 C被告人 D被害人(分数:2.00)A.B.C.D.48.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强制措施包括A拘传 B取保候审 C监视居住 D拘役(分数:2.00)A.B.C.D.49.仲裁法是调整在仲裁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仲裁法的基本原则有A自愿原则B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原则C独立仲裁原则D公开进行原则(分数:2.00)A.B.C.D.50.我国的调解制度包括A人民调解 B行政调解 C司法调解 D仲裁审理(分数:2.00)A.B.C.D.51.行政调解主要包括A对民事纠纷和轻微刑事案件进行的调解B对合同纠纷
17、进行的调解C对部分治安和交通事故案件进行的调解D对婚姻双方当事人进行的调解(分数:2.00)A.B.C.D.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2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1,分数:100.00)1.法律运行的主要环节包括A立法 B守法 C执法 D司法(分数:1.00)A. B. C. D. 解析:解析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A、B、C、D 全正确。2.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而言,其环节大体包括
18、A法律案的提出 B法律案的审议C法律案的表决 D法律的公布(分数:1.00)A. B. C. D. 解析:解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大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A、B、C、D 全正确。3.守法意味着一切组织和个人严格依法办事的活动和状态。依法办事的含义是A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 B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C守法只是履行义务 D守法只是行使权利(分数:2.00)A. B. C.D.解析:解析 A、B 正确,C、D 错误。依法办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二是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因此,不能将守法仅仅理解为只是履行义务或只是行使权利。4.我国的
19、司法机关是指A国家检察院机关 B国家审判机关C海关 D公安机关(分数:2.00)A. B. C.D.解析:解析 A、B 正确。国家检察院机关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其他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不得行使国家司法权。5.“法治”与“法制”的内涵有重大的区别,正确表达各自内涵的是A“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B“法制”通常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C“法制”是一种社会意识D“法治”是一种社会制度(分数:2.00)A. B. C.D.解析:解析 “法治”与“法制”仅一字之差,但内涵却有重大区别。“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
20、会意识;而“法制”通常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A、B 正确,C、D 错误。6.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A反映和指引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B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C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D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分数:2.00)A. B. C. D. 解析:解析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它反映和指引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也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
21、监督的指导思想,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7.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主要内容包括A共同富裕观念 B自由平等观念C公平正义观念 D权利义务观念(分数:2.00)A.B. C. D. 解析:解析 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主要内容包括民主法治观念、自由平等观念、公平正义观念、权利义务观念,B、C、D 正确。A 不符合题意。8.法律上的自由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A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C行动完全向由的观念 D享有绝对自由的观念(分数:2.00)A. B. C.D.解析:解析 法律上的自由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
22、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A、B 正确。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权利的观念,一方面,善于行使和运用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自由权,充分表达和实现个人的意愿和追求;另一方面,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各种制度和程序行使自由权,不得超越法定的范围和界限。C、D 错误。9.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它是指A公民在立法上一律平等 B公民在执法上一律平等C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D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分数:2.00)A.B.C. D. 解析:解析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是指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社会主义国家,不承认有任何享受特权的公民,也不承认有任何免除法律义务的公民
23、;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平等地受到法律追究和制裁。C、D 正确。立法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广义的执法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A、B 不符合题意,是错误选项。10.2012 年 12 月 4 日,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 30 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法律公平正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思想道德修养 法律 基础 3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