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5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5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5及答案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5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真理的根本属性是_(分数:2.00)A.有用性B.客观性C.相对性D.阶级性2.“知识向客观的、绝对的真理接近的界限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但是这个真理的存在是无条件的,我们向这个真理的接近也是无条件的。”这句话反映出_(分数:2.00)A.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B.认识的反复性和发展性C.真理的无条件性D.真理的无限发展性3.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_(分数:2.00)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D.能
2、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4.恩格斯说:“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对的。”这表明_(分数:2.00)A.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B.任何真理都只是对永恒的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是对相对性的否定和超越C.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有原则的界限D.真理包含绝对性,是不可被超越的5.列宁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这表明_(分数:2.00)A.人只能认识自己周边的具体事物B.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
3、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C.人们无法达到对自然界最终的真理性的认识D.人的认识能力是无法达到对绝对真理的把握6.“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_(分数:2.00)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7.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罗伦兹教授用计算机模拟天气预报实验时,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他使用同台计算机和相同的计算程序,仅仅是第二次输入数据时四舍五入了小数点后的一个小数值,其结果却大相径
4、庭。令罗伦兹教授目瞪口呆:一个是晴空万里,一个是倾盆大雨。这种细微的误差造成巨大差异的结果会反复重演,真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一事实表明_(分数:2.00)A.真理和谬误是截然对立的B.真理和谬误的转化是无条件的C.真理超出自己的适用范围就会转化为谬误D.真理可以转化为谬误,谬误不能转化为真理8.门捷列夫说:“一个人要发现卓有成效的真理,需要千百万个人在失败的探索和悲惨的错误中毁掉自己的生命。”这句话说明了_(分数:2.00)A.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所以真理和谬误相对立B.真理和谬误是相互等同、相互转化的C.在批判谬误中发展真理,是谬误向真理转化的一种形式D.只要在谬误中
5、总结教训,就能达到对真理的认识9.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这段话说明_(分数:2.00)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B.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丰富认识、发展认识C.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D.人类不是为了实践而认识,而是为了认识去实践10.马克思指出:“自由王国只是在必要性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自由和必然的关系是_(分数:2.00)A.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B.自由是主观的,必然是客观的C.自由属于思想
6、认识,必然是客观规律D.必然是对自由的认识和发挥11.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_(分数:2.00)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问题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1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在于_(分数:2.00)A.是否承认人民的思想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B.是否承认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13.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这是_(分数:2.00)A.唯意志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B.人本主义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C
7、.进化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D.唯心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14.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_(分数:2.00)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15.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他那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彼此完全脱离的。这段话表明费尔巴哈的观点_(分数:2.00)A.没有研究历史问题B.属于历史唯心主义C.对历史研究是唯物的D.对所有
8、问题的研究都是唯心的16.“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说明_(分数:2.00)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7.“民生厚(生厚:生活富裕)而德正”“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古人的话揭示了一个道理_(分数:2.00)A.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物质和精神产品的生产B.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必然会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平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社会的生产关系就是社会的道德关系18.近
9、年来,计划生育政策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央和国家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相关部门正在适时调整生育政策。“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以来,2014 年,我国出生人口 1687 万人,比 2013 年多出生 47 万人。2015 年,出生人数会再度大幅度跳跃,一个新的出生小高峰将如期而至。2015 年全年出生人数有可能会逼近、达到甚至超过 1800 万。考虑中国人口的严峻形势,国家正在考虑全面放开二胎。国家之所以关注人口问题,并充分重视人口政策调整,是因为_(分数:2.00)A.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促进或延缓的作用B.人口越少越利于经济发展C.人口增长速度要低于经济发展速度D.人口政策决定社会经济发展速度19.
10、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_(分数:2.00)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B.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它具有相对独立性D.它具有历史继承性20.1819 世纪的德国,经济上落后、政治上分裂,但却是思想文化大繁荣的时代,产生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继而孕育了马克思主义。这说明_(分数:2.00)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的发展有时并不完全一致21.“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这段话说明社会意识是_(分
11、数:2.00)A.人们思维发展的产物B.人类精神需要的产物C.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D.人们社会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产物22.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_(分数:2.00)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23.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
12、地位的思想文化,本质上是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_(分数:2.00)A.价值观念B.社会政治法律思想C.意识形态D.宗教和哲学24.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是_(分数:2.00)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规范C.文学艺术D.哲学思想25.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只有与劳动者的创造活动结合起来,才能获得自身的生产力意义,才能变为现实的生产力。这说明_(分数:2.00)A.劳动者不能离开劳动资料B.劳动者不能离开劳动工具C.劳动者必须占有生产资料D.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26.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_(分数:2.00)A.产品的分配关系B.产品的交换关系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人们在生产中所处
13、的地位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48.00)27.认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是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重大意义在于_(分数:2.00)A.检验和发展理性认识,发挥理性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B.改变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规律C.变精神力量为物质力量,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D.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推动实践的进一步发展28.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_(分数:2.00)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29.认识运动之所以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
14、复,是因为_(分数:2.00)A.事物矛盾的暴露有个过程B.事物本身的复杂性C.认识本身的复杂性D.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30.转基因食品是指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把动植物的基因加以改变,再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说法,争论的内容重点在转基因食物是否会产生毒素、是否可通过 DNA 蛋白质过敏反应等方面。这类争论在短时间内不易得出结论,转基因食品是否有害还需要进行科学实验。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论反映出_(分数:2.00)A.人们获得正确的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和不完善的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C.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人类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
15、而不断发展31.十万个为什么是少年儿童出版社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编辑出版的一套青少年科普读物。50 年来,先后出版了 6 个版本,累计发行量超过 1 亿册,成为新中国几代中青年科学家的启蒙读物。最新版十万个为什么,突出了开放性、探索性这一亮点,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十万个为什么的改版及最新版的开放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_(分数:2.00)A.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B.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C.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D.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
16、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32.俗话说:“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老渔夫伏在船舱里听水声,可以分辨出水下是何种鱼群;生活在深山林海的老猎人,根据鸟的叫声就可判别出是什么鸟。以上事实说明_(分数:2.00)A.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所以,只要进行实践就能得到真知B.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没有实践也就没有认识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实践不仅改造客观世界,也使得人的知识和能力不断提高33.真理的客观性是指_(分数:2.00)A.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B.真理的内容是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C.真理符合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D.真理具有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公共性的内容34
17、.1700 多年前,汉代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候风地动仪。在通信不发达的古代,地震后,为人们及时知道发生地震和确定地震大体位置有一定的作用。时至今日,科技日新月异,但是“地震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_(分数:2.00)A.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B.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C.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D.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35.列宁说:“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思想可以理解为_(分数:2.00)A.真理的形成不需要抽象概括B.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C.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D.真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
18、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6.“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化”,这说明_(分数:2.00)A.真理就是谬误,谬误就是真理,两者没有绝对的界限B.真理与谬误在同一范围内可以互相转化C.真理超出自己适用的范围会转化为谬误D.谬误回归适合的范围会转化为真理37.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因为实践_(分数:2.00)A.具有直接现实性B.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C.具有普遍性的特点D.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38.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_(分数:2.00)A.有些真理需要通过逻辑证明才能检验B.作为检验真理的实践总要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C.实践本
19、身是不断发展的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39.科学家对 1994 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_(分数:2.00)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B.人类可以预测一切自然现象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40.“在这里千万不要忘记: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让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列宁的这一论述表明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这是因为_(分数:2.00)A.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
20、约,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B.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是一次完成的C.实践不能检验的真理可以由逻辑证明来检验D.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不具有唯一性41.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指_(分数:2.00)A.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B.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是永远不变的C.实践最终一定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D.实践标准不具有相对性42.逻辑证明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_(分数:2.00)A.逻辑证明给实践提供理论指导B.难以直接实践检验的理论要靠逻辑思维证明C.逻辑证明给实践以理论根据D.逻辑证明以实践标准为基础43.下列有关价值特性的表述,正确的是_(分数:2.00)A.价值是主体
21、的需要和利益B.价值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C.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D.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创造性关系44.关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说法,下列论断正确的有_(分数:2.00)A.价值评价中不存在一个完全客观的标准B.价值评价具有主体性特征C.价值评价完全因人而异,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评价,无所谓正确错误之分D.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45.爱因斯坦 1939 年在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后,曾在匈牙利物理学家 L 西拉德推动下,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然而,让爱因斯坦感到愤怒的是,二战结束前夕,美国向日本的广
22、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首次将原子弹用于战争。这对爱因斯坦震动很大,从此开始投身反对核战争的运动。这段材料蕴涵的哲学原理是_(分数:2.00)A.真理和价值总是一致的B.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中,由实践来检验C.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追求的目标D.追求真理也是为了创造价值46.真理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表现为_(分数:2.00)A.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的认识、实践活动的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基本内容B.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条件性、统一性原则,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目的性、多样化原则C.真理与价值相互贯通,既互为前提又互相适用,在发展中二者相互引导,从价值走向真理,从真理走向价值D.实践是
23、真理和价值共同的检验标准47.“你永远不能控制大自然,最好的办法就是去了解大自然如何工作,然后让它为我们所用。”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有_(分数:2.00)A.一切从实际出发B.认识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C.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统一的D.实践主体能够创造物质48.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是因为_(分数:2.00)A.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B.利用规律去改造世界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物质条件的限制C.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D.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消除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49.恩格斯说:“自由不在于幻想中
24、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说明_(分数:2.00)A.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B.自由是摆脱必然的制约C.自由是利用规律对世界的改造D.人的自由是具体的、历史的50.马克思指出:“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挥,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但是,这个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的王国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以下正确反映自由与必然、自由王国与必然王国关系的是_(分数:2.00)A.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B.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C.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D.自由是必然的根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25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