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及答案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7,分数:74.00)1.被列宁称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_(分数:2.00)A.辩证唯物主义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2.以下属于空想社会主义贡献的是_(分数:2.00)A.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B.揭示了摧毁旧世界的道路C.找到了建没新世界的阶级力量D.描述了未来世界的具体细节和美好前景3.早期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具有自发性,导致这种自发性的根本原因是_(分数:2.00)A.工人捣毁机器,烧毁厂房B.工人要求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待遇C
2、.工人举行罢工,要求缩短工作时间D.缺乏科学理论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4.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这段表述所指明的辩证法的重要观点是_(分数:2.00)A.实践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科学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5.美术学院的老师带着学生们去户外写生。大家在凤凰古城的山坡上,描绘眼前古城山水的美丽风景。学生们给出的画作各不相同。老师点评说,面对同样的景物,我们画出不同的意境,表达不同的感
3、受。这就是艺术的基本原则。“面对同样的景物。可以画出不同的意境,表达不同的感受”,其包含的哲学道理是_(分数:2.00)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D.物质具有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性6.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这位哲学家的这种观点属于_(分数:2.00)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机械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7.汉代大儒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个观点属于_(分数:2.00)A
4、.辩证法B.不可知论C.唯心论D.形而上学8.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_(分数:2.00)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9.我国古代哲学家范缜讨论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关系时,指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这是一种典型的_(分数:2.00)A.有神论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法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10.马克思曾批评费尔巴哈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者”,而主张唯物主义应该成为新的彻底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之所以认为费尔巴哈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者”,是因为费尔巴哈等人的观点是_(分数:2.00)
5、A.历史唯心主义B.不可知论C.客观唯心主义D.相对主义11.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_(分数:2.00)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以科学的实践观来解决哲学基本问题12.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属于意识的是_(分数:2.00)A.心想事成B.投石问路C.杯弓蛇影D.海市蜃楼13.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被人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_(分数:2.00)A.人的观念就是物质B.观念在内容上是客观的C.观念的形式是客观的D.观
6、念只是对物质世界的真实反映14.哲学中的“物质”,是指客观实在。属于物质的是_(分数:2.00)A.真理B.谬误C.价值D.直觉15.中国有句俗话说“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这句话说明_(分数:2.00)A.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能动的B.意识是人随意创造的结果C.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16.毛泽东同志不仅是革命领袖,也是优秀的诗人。他所写的词中有这么一句:“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句词包含的哲理是_(分数:2.00)A.时间的一维性B.空间的广延性C.时空的无限性D.事物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17.毛泽东同志 1958 年写下名篇送瘟神,其中有
7、一名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该诗句包含的哲理是_(分数:2.00)A.时间和空间的辩证统一关系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C.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D.物质和运动的辩证统一关系18.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擂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揭示人的意识具有_(分数:2.00)A.客观性B.选择性C.创造性D.任意性19.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承接该思想,其学生克拉底鲁提出:“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的这一观点属于_(分数:2.00)A.唯物论B.唯心论C.突变论D.形而上学20.孔子说:“逝者如斯夫
8、!”他用这句话来感叹时间的流逝。这句话说的是_(分数:2.00)A.时间的客观性B.时间的绝对性C.时间的一维性D.时间的无限性21.有这样一则故事:“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有千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该故事说明的哲学道理是_(分数:2.00)A.世界是不断变化永恒发展的B.事物的发展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质变的辩证过程D.人们的物质生产生活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生活的过程22.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指出,对待本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包
9、含的哲学道理是_(分数:2.00)A.辩证否定观B.矛盾的普遍性原理C.量变质变原理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23.古英格兰有一首著名的民谣:“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丢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国家。”讲的就是仅仅因为一枚铁钉,最终导致英国查理三世王国最终易主的故事。这个故事包含的哲学道理是_(分数:2.00)A.事物是发展变化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24.中国有一句古话:“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_(分数:2.00)A.时间的绝对性B.时间的相对性C.时间的无限性
10、D.时间有限性25.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里强调的是_(分数:2.00)A.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质变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26.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_(分数:2.00)A.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B.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C.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原理27.在 19 世纪初,火车在发明后的一段时间里受到了人们的质疑。那时候,马车比火车跑得都要快。人们往往讥笑火车的低速度。但是到了 20 世纪之后,火车早已战胜了马车,成为人们最
11、主要的运载工具之一。火车战胜马车的哲学依据是_(分数:2.00)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规律D.内因外因的辩证关系规律28.列宁说:“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该论断所包含的原理是_(分数:2.00)A.物质的统一性原理B.可知论原理C.辩证法原理D.反映论原理29.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该原则的哲学依据是_(分数:2.00)A.矛盾的内因和外因关系原理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30.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2、。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其表达的观点属于_(分数:2.00)A.唯物主义观点B.先验论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辩证法观点31.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至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该论断包含的哲理是_(分数:2.00)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是发展的C.世界是可知的D.改革是必须的32.孙子兵法指出“阴阳相克,奇正相生”,这是一种_(分数:2.00)A.辩证法的观点B.可知论的观点C.唯物主义观点D.宿命论观点33.“君子和而不同。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这一思想体现了唯物辩证法_(分数:2.00)A.
13、否定之否定原理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及其关系原理C.量变质变原理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关系原理34.苏轼说:“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与该论断意思相同的论断是_(分数:2.00)A.“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B.“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C.“欲速则不达”D.“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35.恰当地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命题是_(分数:2.00)A.“情人眼里出西施”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C.“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D.“实践出真知”36.“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包含的哲理是_(分数:2.00)
14、A.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B.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C.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客观条件的制约D.人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37.黑格尔指出世界是“绝对精神”的派生物;朱熹主张“理在事先”;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_(分数:2.00)A.都属于机械唯物主义B.都属于相对主义C.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D.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7,分数:26.00)38.费尔巴哈在哲学上的积极贡献有_(分数:3.00)A.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出发点B.认为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是联系发展的C.指出上帝无非是人的本质的虚幻的反映D.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
15、史39.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局限性表现在_(分数:3.00)A.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探讨B.提出了劳动价值论C.把资本看做永恒的自然关系D.否认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40.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其内容包括_(分数:4.00)A.马克思所创立的理论B.恩格斯所提出的观点C.列宁主义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4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众多因素推动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有_(分数:4.00)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C.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D.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42.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的论断有_
16、(分数:4.00)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B.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科学D.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4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有_(分数:4.00)A.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B.无产阶级夺取政权C.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D.十月革命44.以下论断,正确的有_(分数:4.00)A.马克思主义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B.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C.科学性、实践性、革命性、阶级性、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D.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7、概论-16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7,分数:74.00)1.被列宁称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_(分数:2.00)A.辩证唯物主义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解析:解析 马克思主义是系统和完整的知识体系,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而且各组成部分之间具有紧密的逻辑联系。在马克思主义恢弘的理论大厦中,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居于基础地位。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所以列宁将其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A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分,欠完
18、整,马克思主义哲学除了辩证唯物主义之外,还包括历史唯物主义。2.以下属于空想社会主义贡献的是_(分数:2.00)A.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B.揭示了摧毁旧世界的道路C.找到了建没新世界的阶级力量D.描述了未来世界的具体细节和美好前景 解析:解析 中外历史上出现过很多致力于救世济民的思想家不论是中国持“大同”说的思想家,还是西方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及各种各样人道主义学派,他们对美好的社会理想做出过种种设计和构想,但他们都没有找到解放人类的切实途径。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衰落的历史趋势,不仅得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为更加美好的社会所代
19、替的论断,而且指明了共产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主体力量和发展道路,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ABC 是马克思的贡献,而 D 是空想社会主义所做的贡献。3.早期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具有自发性,导致这种自发性的根本原因是_(分数:2.00)A.工人捣毁机器,烧毁厂房B.工人要求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待遇C.工人举行罢工,要求缩短工作时间D.缺乏科学理论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解析:解析 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引发了雇佣工人越来越激烈的反抗。在早期,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具有自发性和零散性。主要的形式有捣毁机器、烧毁工厂以及为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工资、缩短劳动时间等经济目的而
20、举行的罢工。这些斗争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工人的悲惨处境。所以,ABC 是早期无产阶级斗争自发性的表现形式,D 才是根本原因。4.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这段表述所指明的辩证法的重要观点是_(分数:2.00)A.实践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 C.科学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及其相关的理解运用。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
21、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题干所引材料中的“否定”、“灭亡”等词,都是“变化”、“发展”之意。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经典著作设计出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选择题乃至分析题常用的出题形式,所以,考生应加以重视。尽可能地在复习中掌握一些经典表述。即使对该表述不熟悉,只要认真加以分析,也不难找出正确答案。ACD 本身都是正确的说法,但与题干设问无关。5.美术学院的老师带着学生们去户外写生。大家在凤凰古城的山坡上,描绘眼前古城山水的美丽风景。学生们给出的画作各不相同。老师点评说,面对同样的景物,我们画出不同的意境,表达不同的感受。这就是艺术的基本原则。“面对同样的景物。可以画出不同的意境,表达不同
22、的感受”,其包含的哲学道理是_(分数:2.00)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D.物质具有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性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景物”是物质,“意境”和“感受”是意识。所以“面对同样的景物,可以画出不同的意境,表达不同的感受”的意思,就是面对相同的物质,可以产生不同的意识。换言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是能动的,而非直观的、机械的。所谓“能动性”是指意识的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和创造性,即意识会和物质不一样,具有相对独立性。所谓“直观性、机械性”是指意识与物质完全一致。四个选项的表述本身都是正确的,关键是要
23、找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内容。A 是意识的起源,B 是意识的物质基础,D 是物质的特性,只有 C 说到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性,故它是正确选项。6.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这位哲学家的这种观点属于_(分数:2.00)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机械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解析:解析 唯物主义有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三者的共性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而非精神。三者的区别之一,是对“物质”的具体理解不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依据对
24、自然现象的笼统直观认识,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物。比如水、火、土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将物质界定为物质的构成单位如“原子”。辩证唯物主义将“物质”定义为“客观”。提示一句,所谓“活火”,还包含了辩证法的思想。“活”即运动、变化的意思。7.汉代大儒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个观点属于_(分数:2.00)A.辩证法B.不可知论C.唯心论D.形而上学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形而上学的特点。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方法论。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静止的、孤立的。题干所引用的言论,意思就是从古代和今天,世界没有发生变化。可见合乎题意的选项只有 D。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16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