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382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382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382及答案解析.doc(2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38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50,分数:100.00)1.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 A.马克思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分数:2.00)A.B.C.D.2.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明确了这一问题是制定路线、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的会议是 A.1982 年党的十二大报告 B.1987 年党的十三大报告 C.1992 年党的十四大报告 D.1997 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分数:2.00)A.B.C.D.3.目前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A.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
2、义初级阶段 B.人口多、底子薄 C.工业化处于中期阶段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分数:2.00)A.B.C.D.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C.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分数:2.00)A.B.C.D.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分数:2.00)A.B.C.D.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因为都存在多种经济成分而有某些相似之处
3、,但却在社会性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从经济基础方面看,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是否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 B.非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 C.国有经济是否起主导作用 D.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分数:2.00)A.B.C.D.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促进效率提高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D.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分数:2.00)A.B.C.D.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贯穿于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
4、活的各个方面。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将长期是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B.生产力落后 C.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 D.社会需要的动态性和全面性(分数:2.00)A.B.C.D.9.党的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 A.基本途径 B.奋斗目标 C.依靠力量 D.基本方针(分数:2.00)A.B.C.D.10.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就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D.坚持党的基本纲领不动摇(分数:2.0
5、0)A.B.C.D.11.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的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是 A.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国防 B.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国防 C.现代经济、现代政治、现代文化和现代国防 D.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政治和现代国防(分数:2.00)A.B.C.D.1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目标 B.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 C.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D.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分数:2.00)A.B.C.D.13.党的十七大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内容,这是指十七大提出了 A.建设中国
6、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分数:2.00)A.B.C.D.14.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 2020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其中在经济方面提出的一项新要求是 2020 年实现 A.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 B.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 C.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 D.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分数:2.00)A.
7、B.C.D.15.毛泽东认为,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是 A.国家的统一 B.人民的团结 C.道义上的一致 D.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分数:2.00)A.B.C.D.16.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是 A.相适应 B.相矛盾 C.相一致 D.又相适应又相矛盾(分数:2.00)A.B.C.D.17.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B.开展思想政治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C.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分数:2.00)A.B.C.D.18.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阶级斗争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改革 D.解放生产力
8、、发展生产力(分数:2.00)A.B.C.D.19.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应该是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改革 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 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分数:2.00)A.B.C.D.20.我国的改革是全面改革。这是由改革的 A.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决定的 B.复杂性决定的 C.长期性决定的 D.任务决定的(分数:2.00)A.B.C.D.21.我国的改革是全面改革。在全面改革中,重点是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文化体制改革 D.分配体制改革(分数:2.00)A.B.C.D.2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9、表现为 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 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分数:2.00)A.B.C.D.2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A.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程度的统一 B.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C.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 D.靠深化改革和继续发展解决改革和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与新矛盾(分数:2.00)A.B.C.D.24.1980 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邓小平正式使用了“对外开放”的表述。后来,党的中央全会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这次中央全会是 A.1981 年 6 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10、B.1984 年 10 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C.1986 年 9 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 D.1993 年 11 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分数:2.00)A.B.C.D.25.经过 30 年的对外开放,我国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所谓全方位就是指 A.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 B.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的对外开放 C.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
11、、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业等产业领域 D.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分数:2.00)A.B.C.D.26.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认识到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是由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分数:2.00)A.B.C.D.2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 A.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C.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 D.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分数:2.00)A.B.C.D.28.首次提出“在公有
12、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会议是 A.1984 年 10 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B.1987 年党的十三大 C.1992 年党的十四大 D.1993 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分数:2.00)A.B.C.D.29.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会议是 A.1984 年 10 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B.1987 年党的十三大 C.1992 年党的十四大 D.1993 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分数:2.00)A.B.C.D.3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这一结合既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义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市场经
13、济一般特征的主要表现是 A.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D.在资源配置上,以市场为手段,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分数:2.00)A.B.C.D.31.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A.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B.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C.更加尊重市场规律 D.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分数:2.00)A.B.C.D.32.我们党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确立什么样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
14、的过程。这里的根本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 A.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B.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C.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D.混合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数:2.00)A.B.C.D.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 A.兼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 B.兼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C.兼有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 D.兼有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双重使命(分数:2.00)A.B.C.D.3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决定于 A.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 B.所有制结构 C.分配制度 D.社会主义
15、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分数:2.00)A.B.C.D.35.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由 A.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的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决定的(分数:2.00)A.B.C.D.36.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以下对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只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B.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C.公有制经济的性质
16、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 D.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分数:2.00)A.B.C.D.37.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量的优势 B.国有经济能控制垄断性行业 C.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分数:2.00)A.B.C.D.38.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应当是 A.股份制 B.股份合作制 C.租赁、承包制 D.国家独资经济(分数:2.00)A.B.C.D.39.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经济
17、的性质体现在 A.组织形式上 B.所有权的归属上 C.经营方式上 D.分配方式上(分数:2.00)A.B.C.D.40.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它不等于公有制,也不等于私有制,关键看 A.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B.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 C.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 D.分配权掌握在谁手里(分数:2.00)A.B.C.D.4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 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分数:2.00)A.B.C.D.42.个体经济在性质上不同于私营经济,是因为 A.投资规模较小 B.经营方式单一 C.
18、主要依靠自己劳动和经营 D.不是法人企业(分数:2.00)A.B.C.D.43.资产属于私人所有和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所有制经济形式是 A.个体经济 B.合资经济 C.私营经济 D.集体经济(分数:2.00)A.B.C.D.44.现阶段,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属于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营经济(分数:2.00)A.B.C.D.45.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 A.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B.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C.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分数:2.00)A.B.C.D.46.我
19、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却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 A.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B.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C.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分数:2.00)A.B.C.D.47.我国存在着按劳动力价值进行分配的方式,是因为我国目前存在着 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股份合作制经济 D.公有制经济(分数:2.00)A.B.C.D.48.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 5 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 2 万元;从金融机构取得利息 2 万元;出租住房收入 2 万元;转让一项
20、技术收入 1 万元,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 A.12 万元 B.9 万元 C.8 万元 D.7 万元(分数:2.00)A.B.C.D.49.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 A.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B.按对资本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C.按对劳动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D.按对知识和知识产权类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分数:2.00)A.B.C.D.50.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 A.人才 B.教育 C.科技 D.资金(分数:2.00)A.B.C.D.考研政治-382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
21、选择题/B(总题数:50,分数:100.00)1.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 A.马克思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马克思、恩格斯所生活的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还不是直接的实践问题,他们在科学分析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提出过一些原则性的设想,认为未来社会大体要经历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但对后来列宁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将会经历哪些发展阶段,马克思、恩格斯没有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在社会主义思想
22、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列宁。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本身的发展阶段问题成为现实的实践问题。列宁认为,在经济落后的俄国,只能建成“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而不能立即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这里包含着社会主义社会也要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备到比较完备的发展过程的思想。但是,列宁、与时主要回答了俄国怎样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具体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发展阶段问题,因而对这一思想未能作出进一步的阐发。2.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明确了这一问题是制定路线、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的会议是 A.1982 年党的十二大报告 B.1987 年党的
23、十三大报告 C.1992 年党的十四大报告 D.1997 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分数:2.00)A.B. C.D.解析:3.目前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A.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人口多、底子薄 C.工业化处于中期阶段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分数:2.00)A. B.C.D.解析: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C.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分数:2.00)A.B.C. D.解析: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38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