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24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24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24及答案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 24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教育心理学的初创时期是在( )。(分数:2.00)A.20世纪 20年代以前B.20世纪 30年代以前C.20世纪 40年代以前D.20世纪 50年代以前3.( )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分数:2.00)A.气质B.人格C.性格D.自我调控系统4.( )把人格的发展看为一个渐进的过程,个
2、体在一生中要经历八个固定顺序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发展任务,这些任务是由个体的生物成熟和社会文化要求之间的冲突产生的。(分数:2.00)A.维果茨基B.皮亚杰C.艾里克森D.科尔伯格5.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 )。(分数:2.00)A.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视片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C.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D.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6.在行为塑造方面,斯金纳采用( )的方法,对趋向于所要塑造的反应的方向不断地给予强化,直到引出所需要的新行为。(分数:2.00)A.强
3、化B.连续接近C.间隔强化D.连续强化7.外语单词语音和字形联系的识记最适宜于用早期学习研究中的( )范型来解释。(分数:2.00)A.系列学习B.配对联想学习C.GR学习D.自由回忆学习8.讲授式教学方法的主要优点是( )。(分数:2.00)A.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力B.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心C.经济实用D.有利于培养学生内在动机9.从 60年代以来,罗杰斯把他的理论推广到教育和教学领域,出版了( )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学习和教学观点。(分数:2.00)A.教学过程B.学习的自由C.给教师的心理讲话D.社会学习理论10.最具有动机价值的归因模式是( )。(分数:2.00)A.归因于能力B.归
4、因于努力C.归因于任务性质D.归因于运气11.我们常说:“学生不但要掌握知识,而且要获得技能。”此处的“知识”概念大致相对应于信息加工心理学中的( )。(分数:2.00)A.书本知识B.陈述性知识C.言语知识D.程序性知识12.按照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分数:2.00)A.言语信息B.具体概念C.定义概念D.问题解决13.“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分数:2.00)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14.关于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分数:2.00)
5、A.认知策略比学习策略所包容的范围更广()。B.在认知领域里,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是同一概念C.学习策略的改进是认知策略改进的原因D.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15.( )是以一定的以往经验为基础,采用选择方式探索解决问题,它能帮助问题解决者找到问题解决的捷径,在复杂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常常采用这种策略。(分数:2.00)A.算法B.启发法C.爬山法D.类比思维16.( )是道德动机的具体表现与外部标志,也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分数:2.00)A.道德意念B.道德认知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方式17.道德知识在被理解后还应被接受,成为指导自己分析、判断别人和自己的道德行动的标尺,这就是( )能力的发展。
6、(分数:2.00)A.道德需要B.道德情感C.道德评价D.道德意念二、辨析题(总题数:5,分数:10.00)18.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19.人格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分数:2.00)_20.与他人一起完成的操作技能是开放的技能,个人独立完成的动作技能是封闭的技能。(分数:2.00)_21.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在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分数:2.00)_22.社会规范的认同阶段的个体形成了稳定的道德品质。(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23.简答经典条件作用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不同。(分
7、数:2.00)_24.有意义学习中的同化包括哪三种类型?(分数:2.00)_25.简述认知学徒制。(分数:2.00)_26.附属内驱力具有的条件是什么?(分数:2.00)_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5,分数:10.00)27.必答题(分数:2.00)_28.试述行为矫正技术的基本程序。(分数:2.00)_29.论述罗杰斯的学习观。(分数:2.00)_30.课堂教学应该尽可能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怎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内部动机呢?试述增强学生内部动机的几点建议。(分数:2.00)_31.试述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分数:2.00)_五、多项选择题(总题数:2,分数:4.00)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8、 )。(分数:2.00)A.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仅仅揭示其一般规律B.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不仅要揭示一般规律,同时要研究各种特殊规律C.教育心理学不可能去替代其他教育学科,包办所有教育系统的设计任务D.教育心理学可以去替代其他教育学科,包办所有教育系统的设计任务33.格式塔学习理论的特点是( )。(分数:2.00)A.强调学习者的知觉经验的整体性和知觉经验的组织作用B.关注知觉和认知(解决问题)的过程C.探讨记忆是如何反映知觉组织D.强调整体观,反对联结理论的刺激一反应的联结的思想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 24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
9、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教育心理学的初创时期是在( )。(分数:2.00)A.20世纪 20年代以前 B.20世纪 30年代以前C.20世纪 40年代以前D.20世纪 50年代以前解析:3.( )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分数:2.00)A.气质B.人格C.性格 D.自我调控系统解析:4.( )把人格的发展看为一个渐进的过程,个体在一生中要经历八个固定顺序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发展任务,这些任务是由个体的生物成熟和社会
10、文化要求之间的冲突产生的。(分数:2.00)A.维果茨基B.皮亚杰C.艾里克森 D.科尔伯格解析:5.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 )。(分数:2.00)A.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视片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C.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D.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解析:6.在行为塑造方面,斯金纳采用( )的方法,对趋向于所要塑造的反应的方向不断地给予强化,直到引出所需要的新行为。(分数:2.00)A.强化B.连续接近 C.间隔强化D.连续强化解析:7.外语单词语音和字形联系的识记
11、最适宜于用早期学习研究中的( )范型来解释。(分数:2.00)A.系列学习B.配对联想学习 C.GR学习D.自由回忆学习解析:8.讲授式教学方法的主要优点是( )。(分数:2.00)A.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力B.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心C.经济实用 D.有利于培养学生内在动机解析:9.从 60年代以来,罗杰斯把他的理论推广到教育和教学领域,出版了( )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学习和教学观点。(分数:2.00)A.教学过程B.学习的自由 C.给教师的心理讲话D.社会学习理论解析:10.最具有动机价值的归因模式是( )。(分数:2.00)A.归因于能力B.归因于努力 C.归因于任务性质D.归因于运气解析
12、:11.我们常说:“学生不但要掌握知识,而且要获得技能。”此处的“知识”概念大致相对应于信息加工心理学中的( )。(分数:2.00)A.书本知识B.陈述性知识 C.言语知识D.程序性知识解析:12.按照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分数:2.00)A.言语信息 B.具体概念C.定义概念D.问题解决解析:13.“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分数:2.00)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解析:14.关于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分数:2.00)A.认知策略比
13、学习策略所包容的范围更广()。B.在认知领域里,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是同一概念C.学习策略的改进是认知策略改进的原因D.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解析:15.( )是以一定的以往经验为基础,采用选择方式探索解决问题,它能帮助问题解决者找到问题解决的捷径,在复杂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常常采用这种策略。(分数:2.00)A.算法B.启发法 C.爬山法D.类比思维解析:16.( )是道德动机的具体表现与外部标志,也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分数:2.00)A.道德意念B.道德认知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方式 解析:17.道德知识在被理解后还应被接受,成为指导自己分析、判断别人和自己的道德行动的标尺,这就是( )能
14、力的发展。(分数:2.00)A.道德需要B.道德情感C.道德评价 D.道德意念解析:二、辨析题(总题数:5,分数:10.00)18.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解析:19.人格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人格发展理论包括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则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解析:20.与他人一起完成的操作技能是开放的技能,个人独立完成的动作技能是封闭的技能。(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按操
15、作的控制机制不同,操作技能可分为闭合型和开放型操作技能,而不是依据是否与他人一起完成加以区别的。)解析:21.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在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思维的流畅性:是指在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在短时间内产生的观念多,思维流畅性大;反之,思维缺乏流畅性。而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摒弃以往习惯的思维方式,开创不同的思路的能力。富有创造力的人思维比一般人的思维出现的想法散布的方面广,范围大。)解析:22.社会规范的认同阶段的个体形成了稳定的道德品质。(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 (1)社会规范的认同是社会规范学习过程的第二
16、阶段,进入这一阶段,个体从心理上接受了社会规范的约束,认为理应遵循社会规范,即将社会规范转化为对自身的内在要求,并在行为上试图与社会规范保持一致,能够主动和自觉地遵循社会规范,但是对社会规范的认识和学习仍然还有不足之处。 (2)社会规范的内化是社会规范学习的第三个阶段,这一阶段的个体对社会规范能够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对社会规范具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观念,使社会规范成为自己价值观念的一部分,将它与自己的价值观一体化,此时的遵从行为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而是由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驱使的,形成了稳定的道德品质。)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23.简答经典条件作用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不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教育 心理学 24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