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15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15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15及答案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 15及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是(分数:2.00)A.学习心理学B.人格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动机心理学3.提出人类具有三种灵魂即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人的灵魂并分别以不同教育方式予以教育培养的思想家是(分数:2.00)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洛克4.儿童建立“客体永久性”的阶段是(分数:2.00)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2、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的阶段是(分数:2.00)A.婴儿阶段B.幼儿阶段C.小学阶段D.青少年阶段6.下列哪一维度不是吉尔福特提出的三维智力结构理论所考虑的维度(分数:2.00)A.操作B.产物C.内容D.因素7.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体系中,涉及对认知过程进行调控的学习类别是(分数:2.00)A.言语信息B.认知策略C.智慧技能D.态度8.能够解释“爱屋及乌”的条件反射的规律是(分数:2.00)A.条件反射的泛化B.条件反射的分化C.高级条件作用D.条件反射的获得9.在连续强化条件下,行为反应的特点是(分数:2.0
3、0)A.建立快,消退也快B.建立快,消退慢C.建立慢,消退快D.建立慢,消退也慢10.海明威曾说,他每完成一部分创作之后,他就奖励自己一杯咖啡,然后继续写作,这在班杜拉看来,属于(分数:2.00)A.外部强化B.间接强化C.替代强化D.自我强化11.奥苏伯尔提出的学习理论是(分数:2.00)A.认知目的说B.认知同化说C.认知发现说D.信息加工说12.可以解释“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象的理论是(分数:2.00)A.认知建构主义B.格式塔学习理论C.社会建构主义D.社会学习理论13.宋钦宗赵恒曾赋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
4、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首诗中没有涉及的学习动机是(分数:2.00)A.内在动机B.远景动机C.外部动机D.成就动机14.提出动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心理学家是(分数:2.00)A.班杜拉B.马斯洛C.斯金纳D.奥苏伯尔15.幼儿在家中和学校里看到了大量的桌子,掌握了“桌子”的概念,幼儿对于“桌子”这个概念学习的方式是(分数:2.00)A.概念转变B.概念形成C.概念同化D.概念整合16.关系转换说强调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是(分数:2.00)A.学习任务之间的共同要素B.认知结构变量的特性C.对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D.不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的
5、原理和概括化的经验17.技能掌握的标志是(分数:2.00)A.可操作性B.合乎法则C.可重复性D.功能性18.某学生画出某门课程的知识结构图帮助自己学习,其所用的学习策略属于(分数:2.00)A.注意策略B.复述策略C.组织策略D.精加工策略19.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者是(分数:2.00)A.斯皮尔曼B.瑟斯顿C.卡特尔D.加德纳20.主体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是(分数:2.00)A.服从B.去个性化C.认同D.从众21.个体看到他人很悲伤时也体验到悲伤情绪,这种心理现象属于(分数:2.00)A.自我中心B.移情(empathy)C.情绪唤醒D.移情(t
6、rnsference)二、辨析题(总题数:5,分数:10.00)22.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23.皮亚杰认为人类的认知发展是由外向内转化的内化过程。(分数:2.00)_24.奥苏伯尔提到的有意义学习和罗杰斯提到的意义学习含义相同。(分数:2.00)_25.学习动机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具有单向性的特点。(分数:2.00)_26.学习策略的实质是陈述性知识。(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1,分数:2.00)27.用经典实验说明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及其教育意义。(分数:2.00)_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28.必答题(分数:2.00)_29.
7、材料:孙老师是一位从教八年的小学教师,前六年她都是教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的数学,最近两年她教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数学。在最近两年的教学中,她觉得教学不像前几年那样得心应手了,学生总是无法理解她讲授的内容,她感到非常困惑。 试根据有关教育心理学理论解释孙老师遇到的困惑,并帮助她找到相应的教学策略以解决这一困惑。(分数:2.00)_30.试述加涅关于学习分类的观点。(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试卷 15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8、:2.00)_解析:2.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是(分数:2.00)A.学习心理学B.人格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 D.动机心理学解析:解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心理学规律的科学。因此,答案为 C。3.提出人类具有三种灵魂即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人的灵魂并分别以不同教育方式予以教育培养的思想家是(分数:2.00)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 D.洛克解析:解析:亚里多德在对人类心理现象进行思考时最先提出了灵魂的概念,心理学即研究灵魂的学问。他提出了三种灵魂,分别通过教育予以塑造。这可以算是人类对学习类别的早期研究。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4.儿童建立“
9、客体永久性”的阶段是(分数:2.00)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解析:解析: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末期认知发展的一大成就是主体与客体的分化,表现为儿童能够将眼前消失的物体仍然视为存在,即儿童已建立了“客体永久性”,已能将自己看成是无数客体中的一个。皮亚杰认为这对婴儿的认知发展来说意义重大,称之为儿童完成了“哥白尼式的革命”。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的阶段是(分数:2.00)A.婴儿阶段B.幼儿阶段C.小学阶段 D.青少年阶段解析:解析: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划分为 8个阶段,18 岁前有 5个阶段
10、:第一个阶段(01 岁)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的阶段,体验希望的实现。第二个阶段(13 岁)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的阶段,体验意志的实现。第三个阶段(36 岁,即幼儿园阶段)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的阶段,体现目的的实现。第四个阶段(612 岁,即小学阶段)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的阶段,体验能力的实现。第五个阶段(1218 岁,即中学阶段)是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的阶段,体验忠诚的实现。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6.下列哪一维度不是吉尔福特提出的三维智力结构理论所考虑的维度(分数:2.00)A.操作B.产物C.内容D.因素 解析:解析:吉尔福特提出的三维智力结构理论从操作、产物和内容三个维
11、度划分出 150多种独特的智力因素。操作是指心理活动或过程,内容是指心理加工的信息材料,产物是指心理加工的结果。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7.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体系中,涉及对认知过程进行调控的学习类别是(分数:2.00)A.言语信息B.认知策略 C.智慧技能D.态度解析:解析:言语信息指以言语陈述的形式存储于学习者记忆中的有关事物和组织化了的知识,这种学习结果是学习者能够再现以往贮存的信息。智力技能是指学习者使用符号(字母、数字、词语、图片等)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认知策略指学习者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与思维等内部过程的机能。态度是情感的或情绪的反应,形成学习者的态度指使学习者形成影响行为选择的
12、内部状态或倾向。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8.能够解释“爱屋及乌”的条件反射的规律是(分数:2.00)A.条件反射的泛化B.条件反射的分化C.高级条件作用 D.条件反射的获得解析:解析:“屋”作为中性刺激起到无条件刺激的作用,与“乌”这种中性刺激伴随出现,产生了新的条件反射,这是高级条件作用。9.在连续强化条件下,行为反应的特点是(分数:2.00)A.建立快,消退也快 B.建立快,消退慢C.建立慢,消退快D.建立慢,消退也慢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斯金纳关于强化程式的研究。连续强化条件下,行为建立快,消退也快。间歇强化条件下,行为建立慢,消退也慢。10.海明威曾说,他每完成一部分创作之后,他就奖励
13、自己一杯咖啡,然后继续写作,这在班杜拉看来,属于(分数:2.00)A.外部强化B.间接强化C.替代强化D.自我强化 解析:解析:班杜拉将强化分为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他人对自己行为的强化属于外部强化,也叫直接强化。观察到榜样行为的后果,同样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属于替代强化。人们对达到自己预期标准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以激励自己,这是自我强化。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11.奥苏伯尔提出的学习理论是(分数:2.00)A.认知目的说B.认知同化说 C.认知发现说D.信息加工说解析:解析:奥苏伯尔的理论可以称之为认知同化说或认知接受说。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布鲁纳提出的理论,称之为认知发现说。12.
14、可以解释“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象的理论是(分数:2.00)A.认知建构主义 B.格式塔学习理论C.社会建构主义D.社会学习理论解析:解析:认知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意义建构的过程。社会建构主义强调人与人的互动在意义获得中的作用。13.宋钦宗赵恒曾赋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首诗中没有涉及的学习动机是(分数:2.00)A.内在动机 B.远景动机C.外部动机D.成就动机解析:解析:宋钦宗以此诗激励天下读书人刻苦读书、博取功名。读书之目的不是当下的快乐
15、,而是未来的生活富足、社会地位,因此,涉及远景动机、外部动机和成就动机。14.提出动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心理学家是(分数:2.00)A.班杜拉 B.马斯洛C.斯金纳D.奥苏伯尔解析:解析:班杜拉在 1977年最初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强调个人心理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15.幼儿在家中和学校里看到了大量的桌子,掌握了“桌子”的概念,幼儿对于“桌子”这个概念学习的方式是(分数:2.00)A.概念转变B.概念形成 C.概念同化D.概念整合解析:解析:概念学习的方式主要有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概念形成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逐渐积累经验,从而获得概念的过程。概念的同化指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以定义的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教育 心理学 15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