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13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13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13及答案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 13 及答案解析(总分:111.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9,分数:29.00)1.既包含行为规范的认识问题,又包含执行及情感体验问题的学习是( )。(分数:1.00)A.知识的学习B.技能的学习C.行为规范的学习D.态度2.品德形成的过程属于( )。(分数:1.00)A.知识的学习B.技能的学习C.行为规范的学习D.态度的学习3.小学儿童的品德具有( )特点。(分数:1.00)A.自觉性B.一致性C.过渡性D.关键性4.从小学儿童品德的整体发展来看,小学儿童品德发展过程存在的转折期大约在( )。 (分数:1.00)A.三年级上学期前后B
2、.三年级下学期前后C.四年级上学期前后D.四年级下学期前后5.小学儿童的道德知识系统化及相应的行为习惯形成的表现是( )。(分数:1.00)A.自我意识的成熟B.个性的形成C.自觉纪律的形成D.道德评价的出现6.个人按照社会道德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与行为倾向,称之为( )。(分数:1.00)A.道德B.品德C.移情D.良心7.品德是道德性发展到( )的表现。(分数:1.00)A.初级阶段B.中级阶段C.高级阶段D.一定阶段8.关于道德与品德关系的说法,最全面的是( )。(分数:1.00)A.二者相互区别B.二者相互联系C.二者相对独立D.二者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分数:1.00)A.品德是由个人的道德行为来显示的B.儿童初期出现的道德行为是无意的偶然表现C.道德行为是品德的表现D.道德性包括道德行为和品德10.道德性是指( )。 (分数:1.00)A.指由舆论力量与人们“良心”所支持的行为规范及其实行的总和B.指个人按社会道德规范行动时所显示的某些稳定特性或倾向C.是个人道德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表现D.一个人的行为由道德观念支配而仍未形成品德之前的道德表现11.( )是指对于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分数:1.00)A.道德观念B.道德感C.良心D.价值观12.下列不属于品德构成的心理成分的是( )。(分数:1.00)A.道德认识B.道德情境
4、C.道德意志D.道德动机13.当道德观念与道德感成为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它们也就成了( )。(分数:1.00)A.道德行为B.道德意志C.道德动机D.道德信念14.品德中两个主要的构成成分是( )。(分数:1.00)A.道德认识和道德意志B.道德动机和道德信念C.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D.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15.在品德的形成过程中,使道德动机与道德行为得以沟通并实现的是( )。(分数:1.00)A.道德认识B.道德信念C.道德判断D.道德意志16.( )是个体由于过去的经历而对面临的人或事所持的较执著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心倾向或状态。(分数:1.00)A.品德B.态度定势C.移情D.
5、良知17.人对自己行为所进行的反省或情绪上的评价,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表现。这种现象称之为( )。(分数:1.00)A.道德评价B.良心C.移情D.从众18.一位教师在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联系岳飞英勇抗金的故事,并激情满怀地朗诵满江红以感染学生,从品德心理学角度分析,其做法意在培养学生的( )。(分数:1.00)A.自觉性道德情感B.伦理性道德情感C.移情性道德情感D.想象性道德情感19.我国心理学家( )于 1990 年提出了品德形成的三维结构理论模式。(分数:1.00)A.李伯黍B.李辽C.章志光D.肖锋20.下列研究或实验属于横向研究道德性问题的是( )。(分数:1.00)A.皮亚杰的
6、“童道德判断研究“B.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C.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D.李伯黍等的“道德认知发展研究”21.“临床叙述(对偶故事)法”是( )的实验研究中运用的一种方法。(分数:1.00)A.皮亚杰B.科尔伯格C.斯陶布D.班杜拉和麦克唐纳22.科尔伯格的( )对于研究和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有积极促进作用,后来成为研究儿童品德心理研究的经典方法之一。(分数:1.00)A.对偶故事法B.正直测验法C.两难故事法D.价值澄清法23.皮亚杰认为( )。(分数:1.00)A.儿童在判断行为对错时是从客观造成的后果追究行为者的责任的B.儿童的道德性是由他律渐向自律按阶段发展的C.研究道德问题不
7、宜采用直接询问法,而应采用两难故事法D.一般情况下,67 岁儿童处于从权威阶段向自我中心阶段过渡时期24.“互惠道德“一般在( )出现。(分数:1.00)A.67 岁B.10 岁以前C.10 岁以后D.12 岁以后25.他律道德,也可以称为( ),在( )间出现。(分数:1.00)A.互惠道德 67 岁B.互惠道德 1012 岁C.强制道德 67 岁D.强制道德 510 岁26.儿童认为规则不是绝对的,可以怀疑,可以改变,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违反。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其道德判断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分数:1.00)A.前道德阶段B.自律阶段C.他律阶段D.社会契约定向阶27.一般认为,态度与
8、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 )。(分数:1.00)A.行动B.内化C.执行D.泛化28.下列哪个部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分数:1.00)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D.道德意志29.通过对道德两难问题的深入讨论,儿童倾向于拒斥低于自己道德发展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并且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但难以理解和接受高于自己两个或两个以上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这种现象被科尔伯格等人称为( )。(分数:1.00)A.皮格马利翁效应B.俄狄浦斯效应C.布莱特效应D.布朗效应二、填空题(总题数:1,分数:2.00)30.( )社会契约原则是柯尔伯格的( )阶
9、段。(分数:2.00)填空项 1:_三、名词解释(总题数:4,分数:20.00)31.心理健康(分数:5.00)_32.移情(分数:5.00)_33.品德不良(分数:5.00)_34.社会规范学习(分数:5.00)_四、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20.00)35.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阶段理论。(分数:5.00)_36.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分数:5.00)_37.简述青少年心理健康培养的途径。(分数:5.00)_38.简述社会规范学习的心理过程。(分数:5.00)_五、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0)39.论述学生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分数:20.00)_40.论述品德不良纠正和教育的措施
10、。(分数:20.00)_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 13 答案解析(总分:111.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9,分数:29.00)1.既包含行为规范的认识问题,又包含执行及情感体验问题的学习是( )。(分数:1.00)A.知识的学习B.技能的学习C.行为规范的学习 D.态度解析:2.品德形成的过程属于( )。(分数:1.00)A.知识的学习B.技能的学习C.行为规范的学习 D.态度的学习解析:3.小学儿童的品德具有( )特点。(分数:1.00)A.自觉性B.一致性C.过渡性 D.关键性解析:4.从小学儿童品德的整体发展来看,小学儿童品德发展过程存在的转折期大约在(
11、)。 (分数:1.00)A.三年级上学期前后B.三年级下学期前后 C.四年级上学期前后D.四年级下学期前后解析:5.小学儿童的道德知识系统化及相应的行为习惯形成的表现是( )。(分数:1.00)A.自我意识的成熟B.个性的形成C.自觉纪律的形成 D.道德评价的出现解析:6.个人按照社会道德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与行为倾向,称之为( )。(分数:1.00)A.道德B.品德 C.移情D.良心解析:7.品德是道德性发展到( )的表现。(分数:1.00)A.初级阶段B.中级阶段C.高级阶段 D.一定阶段解析:8.关于道德与品德关系的说法,最全面的是( )。(分数:1.00)A.二者相互区别B.
12、二者相互联系C.二者相对独立 D.二者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解析: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1.00)A.品德是由个人的道德行为来显示的 B.儿童初期出现的道德行为是无意的偶然表现C.道德行为是品德的表现D.道德性包括道德行为和品德解析:10.道德性是指( )。 (分数:1.00)A.指由舆论力量与人们“良心”所支持的行为规范及其实行的总和B.指个人按社会道德规范行动时所显示的某些稳定特性或倾向C.是个人道德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表现D.一个人的行为由道德观念支配而仍未形成品德之前的道德表现 解析:11.( )是指对于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分数:1.00)A.道德观念 B.道德感C
13、.良心D.价值观解析:12.下列不属于品德构成的心理成分的是( )。(分数:1.00)A.道德认识B.道德情境 C.道德意志D.道德动机解析:13.当道德观念与道德感成为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它们也就成了( )。(分数:1.00)A.道德行为B.道德意志C.道德动机 D.道德信念解析:14.品德中两个主要的构成成分是( )。(分数:1.00)A.道德认识和道德意志B.道德动机和道德信念C.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解析:15.在品德的形成过程中,使道德动机与道德行为得以沟通并实现的是( )。(分数:1.00)A.道德认识B.道德信念C.道德判断D.道德意志 解析
14、:16.( )是个体由于过去的经历而对面临的人或事所持的较执著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心倾向或状态。(分数:1.00)A.品德B.态度定势 C.移情D.良知解析:17.人对自己行为所进行的反省或情绪上的评价,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表现。这种现象称之为( )。(分数:1.00)A.道德评价B.良心 C.移情D.从众解析:18.一位教师在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联系岳飞英勇抗金的故事,并激情满怀地朗诵满江红以感染学生,从品德心理学角度分析,其做法意在培养学生的( )。(分数:1.00)A.自觉性道德情感B.伦理性道德情感C.移情性道德情感D.想象性道德情感 解析:19.我国心理学家( )于 1990 年提出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当代 教育 心理学 精选 13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