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西省玉林市田家炳中学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docx
《2016年广西省玉林市田家炳中学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广西省玉林市田家炳中学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6 年广西省玉林市田家炳中学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 第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人与生物圈计划 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目的是寻求同一个答案。为什么人们在享受自己获得的和创造的财富时,会时时受到大自然的种种惩罚?因为人类在土壤侵蚀、沙漠化、滥伐森林、越来越多的物种灭绝、环境污染等所导致的生态系统退化中,已经意识到能登月球、造核武器的人类,还没有真正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联合国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宗旨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格外受到世
2、界各国的拥护和支持,这项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自 1971 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 100 多个 国家和地区开发了数千个实施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加了有关的培训活动。 作为该计划理事国之一的中国,自 1972 年参加起就抱着极大的热情。国务院于 1978 年正式批准成立了相应的计划组织实施结构 UIY 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迄今为止,全国有 37 个有关项目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 6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批准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人与生物圈计划已经成为跨地域、跨国界联系百余个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纽带,已经是为生物圈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多学科、多领域依据的窗
3、口。 在我国长白山实施的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计划,可以说是这种纽带和窗口的一个缩影。 中国吉林省长白山,有个面积为 20 多公顷的林区,植被没有经受太大的干扰,从山岩裸露、白雪皑皑的山巅,到针阔混交、林木遮天的山岭,十分明显的植被垂直带变化,没有夹杂人为的痕迹,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个完 整的东北亚山地生态系统。这里没有森林病虫害,众多的物种以最佳的形式和谐协调地生存。长白山优化森林结构,正好成为欧洲病态森林的最佳参照模式地。各国专家希望从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典范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得到启示,以查清欧美“森林死亡”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控制 对策,中国专家希望通过研究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产
4、力,揭开大自然更多的秘密,以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林业之路。中外专家的希望,便成为国际间合作和交流的基础。 1.第一段中“秘密”一词具体指的是 ( ) A.指人类为什么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B.指人类获得和创造了财富还会受到惩罚的原因。 C.指人类应怎样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来获得发展。 D.指人类搞经济建设怎样才能和环境相适应。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从文中找到有关“秘密”的内容具体分析, A和 B项都是从人类受惩罚的原因去分析,说法都过于片面 ; D项则偏重谈人类怎么适应环境,不全面。 答案: C 2.文中说到人与生物圈的计划,它的根本目的是 ( ) A.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5、环境。 B.促进生产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C.寻找并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D.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解析: 本题考查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文中 第二段提到人与生物圈计划是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宗旨的。 答案: A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 项是( ) A.人与生物圈计划有益于国际交流,有益于生物圈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B.长白山优化森林结构也许是欧洲病态森林最佳参照模式。 C.人与生物圈计划对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确有重大作用。 D.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在行动。 解析: 本题考查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 B 文中说到“长白
6、山优化森林结构,正好成为欧洲病态森林最佳参照模式地”,可见作者的态度是肯定的,而不是“也许”“有可能”。 答案: B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举茂材,异等,知昆山县。赵元昊且叛,为嫚书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方平请:“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顷,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时天下全盛,皆谓其论出姑息,决计用兵。方平上平戎十策,以为:“入寇巢穴之守必虚,宜卷甲而趋之。”宰相吕夷简善其策而不果行。夏人寇边,四路以禀复失事机,刘平等覆师,主帅皆坐谴。 元昊既臣,而与契丹有隙
7、,来请绝其使。方平曰:“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非计也。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如此,于西、北为两 得矣。”时韪其谋。 知益州。未至,或扇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日夜不得息,民大惊扰。朝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戍蜀。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方西鄙用兵,两蜀多所调发,方平为奏免横赋四十万。又建言:“国家都陈留,非若雍、洛有山川足恃,特倚重兵以立国耳。兵恃食,食恃漕运,以汴为主,利尽南海。天圣已前,岁调民浚之。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丧
8、丘山也。”乃上十四策,帝称善,悉如其说 行之。 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谍告夏人将压境,方平料简士马,声言出塞。已而寇不至,言者论其轻举,曾公亮曰:“兵不出塞,何名轻举 ? 寇之不得至,有备故也。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一旦削除之其意安在帝采其言。 元佑六年,薨,年八十五。 (选自宋史 张方平传有删节) 4.对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3 分) A.举茂材,异等, 知 昆山县 知:主管 B.夏人 寇 边 寇:侵犯 C.宜赐元吴诏,使之 审 处 审:仔细 D.谍 告夏人将压境 谍:侦察人
9、员 解析: 本题考查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C 项,审:谨慎,小心。 答案: C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 项是( ) ( 3 分) A.王安石弛铜禁 /奸民日销钱为器 /钱日耗 /方平极论其害 /请诘安石 /举累朝之令典 /一旦削除之 /其意安在 / B.王安石弛铜禁奸 /民日销钱为器钱 /日耗方平 /极论其害 /请诘安石举累 /朝之令典一旦 /削除之其 /意安在 C.王安石弛 /铜禁奸日销钱为器 /钱日耗方平 /极论其害请 /诘安石举累朝之 /令典一旦 /削除之其意安在 D.王安石 /弛铜禁 /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 /极论其害请诘 /安石举累朝之 /令典一
10、旦削除之其意安在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首先要把文章通读 一遍 , 以便 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答案: A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3 分) A.元吴打算谋反,为了让朝廷谴责他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属起来反叛,他故意用文辞轻慢的书信给朝廷。张方平识破其阴谋,反对草率用兵,但他的意见没有被 采纳。 B.元昊请求宋朝断绝与契丹往来,张方平认为如果这样做会因小失大,给宋朝外树强敌。只有让西夏与契丹之间明争暗斗,宋朝才能在西、北两面得利。 C
11、.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将要入侵,益州大乱。张方平却不为所惑,他路遇征调前来戍守的军队就让他们回去,并停止其他劳役,适逢上元节日,他又让城门三天不关,最终安定了人心。 D.张方平敏锐地意识到国家在陈留建 都,弊端是没有山川等险要地形可以凭恃,只能靠重兵来立国,而军队依靠粮 食,粮食又主要依靠漕运,所以他要求疏浚日益堵塞的汴河。 解析: 本题考查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B 项, 不是“让西夏与契丹之间明争暗斗”,而是让西夏与契丹消除嫌怨,这样才能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宁。 答案: B 7.把下面的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赵元昊且叛,为嫚书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 5 分) 倘罪之,
12、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5 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 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关键词语要准确翻译,如 第一 句中,关键词“ 嫚 ”译为“轻慢”、 “谴”译为“谴责”、 “绝”译为“断绝”。 第二 句中关键词“罪”译为“治罪” 、“边臣”译为“边境大臣”、“先事之备”译为“事先的准备”。 答案: 赵元昊将要反叛,写来文辞轻慢的书信,意图让朝廷谴责他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属。 如果对他治罪,以后的边境大臣,将不敢做事先的防备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3、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8.王诗中,诗人为什么说“送君不觉有离伤”?请概括写出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 5 分) 解析: 本题考查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王诗的送 别 不觉有离伤 , 使得本诗更多的是乐观,而严诗一别心知两地秋,从秋与寒来看作者内心悲凉。所以 严 诗没有王诗的乐观,而更多的是凄婉 伤感之情 。 答案: “送君不觉有离伤”原因 : 两地流水相通,形同比邻;自己和朋友风雨与共,明月共睹;虽处异地,情感相通。 感情色彩: 王诗豁达乐观,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宽慰之情; 严诗凄凉哀婉,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
14、 9.具体分析每首诗后两句的表现手法。( 6 分) 解析: 本题考查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 王诗的送 别 不觉有离伤 , 使得本诗更多的是乐观,而严诗一别心知两地秋,从秋与寒来看作者内心悲凉。所以 严 诗没有王诗的乐观,而更多的是凄婉。语言表达方面从何曾两字可看出有反问,而严诗则用“寒鸦”“江水”等意象表现感情 , 所以 是 寓情于景。 答案: 王诗后两句是作者借助想象和反问的手法 , 笔法灵巧,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云雨相同,明月共睹,“物因情变”,两地竟成了“一乡”。用丰富的想象,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 严诗后两句诗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
15、);语言精练传神。点点寒鸦飞尽,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景物中寄寓诗人心中的孤寂哀愁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含蓄动人; 一个“尽”字,写出诗人长久独立江边,连点点寒鸦都飞尽了还不忍离去,看出可以对友人情意的深长。“悠悠”,写思念之情像悠悠江水一样绵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 1)送别是古诗常见题材,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 _, _。”写出了中军帐内为武判官设酒宴饯别并奏起了优美乐曲的情景。 ( 2)“ _, _。”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名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 3)曹操在观沧海
16、中以景写志“ _, _。”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和默写。三个小题都是理解性默写。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上下句的顺序不要颠倒。 答案 :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25 分) 宝物 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 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着“王记”的古董行。 你们这里收古董吗?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你有什么
17、古董?王经理问。 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 8 岁那年就知道了。宝物是一个瓷瓶。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 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 瓷瓶现在在哪里?王经理问。 在家里。 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 应该是真品。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 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穿着唐装的 60 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人们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 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 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
18、里?能方便去看看吗?老教授问。 能。他说,不一定卖。 不妨。去观赏观赏。你不卖也不妨。老教授说 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母亲电话再一次打来。他连连说,知道了。 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老教授看到瓷瓶说。 老教授边看边摸。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 太像了,老教授自言自语。你认识顾开庭吗?老教授问。 是家父。他说。 他人呢?老教授问。 他住院了,急需要钱,不是这样我还不卖。您怎么知道家父的名字? 有过一面之缘。你打算卖多少? 3 30 万,他说。 老教授沉思片刻,说,好, 30 万就 30 万。 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经理付 8 万元现金给顾林,还开了一张 22 万元的支票,还
19、亲自给他写了个条子。 你怎么有这么多钱?母亲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 卖了瓷瓶。他如实说。 也罢。你快去交钱,省得再催。重症病房花钱多。你爸还没醒转过来,这次受苦了。母亲说时眼里含着泪。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 应该能。顾林安慰母亲。 两天后,父亲醒了过来。 父亲出院后,问瓷瓶卖了多少钱。顾林说, 30 万元。 父亲说,可以了。 看过瓷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顾林说。 他会认识我?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离这远着呢,而且又这么多年了。父亲说。 年底的一天,顾林接到 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到市黄海咖啡馆见面。 是您?他一见面就认出老教授,陪同他的还有他的儿子王经理。
20、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欢它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我无所谓,看到它亲切啊。老教授说,你知道你家怎么会有这个瓷瓶的? 顾林说,我听母亲说, 25 年前,父亲在江南打工,在一个冬日里,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还救了跳到水里救孩子的父亲。天冷,父亲自己差点送了命,这家是开古董店的,就送了这个瓷瓶,听母亲说父亲当时还不愿意要,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人家开古董店的老板正好到江北有事,父亲带着瓷瓶顺便坐着人家雇的船回了家。 你的 父亲救了我和他啊。老教授指着王经理说。 怎么这么巧?顾林笑着感叹。 其实我那天一看到这个瓷瓶,我就感觉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老教授说,当年我父亲在送瓷瓶之前,找人鉴定过的,说是后人
21、仿造的,知道它并不值钱,可是当时我的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还是把它送给你父亲。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你父亲救了我家两条命,我们却给他一个不值钱的东西。为了这个瓷瓶,我们才在江北开了个分店,就想找到你父亲啊。 原来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钱了!顾林说。 不是钱的事,老教授说。我们现在就去见你的父亲,瓷瓶我们也带来了,送出去的东西我们不敢再要回来。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是清代粉彩瓷真品。 那值多少钱?顾林问。 最少 400 万。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2014 年第 16 期)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 项是( ) ( 5 分) A.顾林两次接到母亲打来的催款电话,这既交代了顾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广西 玉林市 田家 中学 模拟考试 试卷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