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国家公务员(申论)138及答案解析.doc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国家公务员(申论)138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国家公务员(申论)138及答案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国家公务员(申论)138 及答案解析(总分:99.99,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总题数:1,分数:100.00)1山东淄博高新区石桥办事处阎高村的黄猛,5 年来,为了供哥哥读书,小学毕业后就开始捡垃圾。在张店垃圾处理场,黄猛踏遍了垃圾场所有的角落,不管刮风下雨猛子从来没有间断过。夏天,垃圾场里臭气熏天,苍蝇到处乱飞,对于这些猛子早已经适应了。累了就在垃圾场里铺上一块塑料布,躺在地上就睡,饿了就拿出奶奶给做的饭在垃圾场里吃。在他们家的院子里,堆满了啤酒瓶、塑料瓶、鞋底等废品。虽然黄猛文化程度不高,捡垃圾一个月可以赚到大约 500 元。 在今年的高考中
2、,哥哥黄亭以 634 分的高分获得了今年高考淄博市文科第九名、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 父亲早逝,母亲和奶奶没有劳动能力,全家靠村里发放的最低生活保障金艰难度日。记者在这个旧房子里看到,一个土炕和一张大床,在大床旁边摆放了一张旧桌子。家里除了一个小录音机外,再也没有别的电器。据说,垃圾场将要封闭了,到那时弟弟捡垃圾的“工作”也就丢掉了。 2据有关报道,3 年间,刘刚坦荡拾荒,靠“经营”垃圾赚足大学所有的费用;3 年间,他勤勉求学,以自强则刚的人生观改变着周围人的生活态度重庆师范大学学生刘刚从卖废品赚生活费起步,3 年间,在坚持学业的同时建立起废品回收公司;在赚取学费的同时,他正在为更多贫困生提供勤
3、工助学的机会。 “生活不容易,我是靠自己的双手劳动所得,所以不会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刘刚说,平时只要有贫困学生到公司来帮忙,比如打包、装箱什么的,刘刚以每小时 10 元的报酬付给,“我想让所有贫困学生都能靠自己的双手赚钱修完自己的学业!” 3今年已 83 岁的陈天福老人,原是包头铁路医院的医护人员,一生没有婚配也没有子嗣。 1981 从工作岗位退休后,就一直居住在包头市东河区公四街 30 多平方米楼房内。老人一生性情平和,乐善好施,多次捐助过贫困群众。2003 年,老人曾对遗嘱进行公证,希望百年后,捐出眼角膜和大脑用于科学研究。近两年来,老人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大不如前,所以决定对原遗嘱进
4、行补充,想把自己现居住的 37.6 平方米住房卖出,其款项由她亲自送到贫困学生手中。 在得知陈天福老人这一善举后,家住包头市昆区 65 岁的安志君以 32000 元买下了这套房产。 近日,在包头师范学院博学楼内,陈老太太亲手把卖房款中的 2 万元捐助给了 17 名贫困大学生。 4山西省榆社县西马乡新村 43 岁的陈某服毒自杀,原因是他“不堪承受儿子读大学的经济重负”。同样的悲剧再次上演,因为女儿的高考分数达到了二本录取分数线,自己又无力凑够学费,山西省翼城县唐兴镇南官庄村农民李某在家中上吊自尽。 5据调查显示,82.3%的贫困高考生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支出大。其中,平均每年每个贫困高考生家
5、庭的子女教育支出在 6780 元左右,高于平均家庭总收入 4756元,超过 2/3 的家庭人不敷出,有 81.0%的家庭总收入尚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 在调查涉及的地区中,贫困高考生西部的比例明显高于东部。他们当中,品学兼优者占 52.2%。调查发现,12.7%的人因交不起学费可能放弃上大学。 调查中,62.8%的高中教师认为,能否支付大学第一年学费往往决定着贫困生能否圆大学梦。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六成贫困高考生表示自己不能凑齐大学第一年的学费。82.5%的贫困生认为自己能考上二本以上院校,80.3%的贫困生认为上大学可以改变命运。 6由学校提供的助学贷款已经被 33.8%的贫困高考生认为是
6、最有效的资助方式。相比之下,最贫困的那部分人约占 25.5%,他们明显对社会经济资助更为渴望。 虽然近些年来政府相关部门不断提高助学贷款的总量,但却无法满足同样逐年增长的贷款需求。有数据显示,截至 2005 年 8 月,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约 1562 万人,其中贫困大学生 405 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 26%。截至 2005 年 12 月底,在全部大学生中,获得助学贷款者的比例仅占 14.6%这说明,约有 178 万贫困大学生未能取得助学贷款。 7在教育部 2006 年 7 月 26 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崔某介绍,自 1999 年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以来,全
7、国申请贷款累计总人数 395.2 万人,银行审批人数 240.5 万人;申请贷款累计总金额 305.6 亿元,银行审批金额 201.4 亿元。 8据介绍,目前学生贷款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国家助学贷款、高校利用学校资金对学生办理无息借款、一般性商业助学贷款。助学贷款有了新的变化。 改革财政贴息办法。实行贷款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毕业后全部自付的办法。 延长还贷年限。实行贷款学生毕业后视就业情况,在 1 年2 年后开始还贷,毕业后 6 年内还清的做法。 鼓励毕业生到艰苦地区和艰苦行业工作,研究建立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机制。对到国家需要的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工作,服务期达到一定年限的贷款学生
8、,经批准可以奖学金方式代偿其贷款本息。 改变由国家指定原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经办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实行由政府按隶属关系委托全国和省级学生贷款管理中心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 对普通高校实行贷款总额包干办法。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每年的贷款总额原则上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含高职学生)、研究生以及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总数 20%的比例,每人每年 6000 元的标准计算确定。 由高校和银行共同操作。助学贷款的前期宣传、申请材料的审核等工作主要由学校完成,银行根据学校报送的申请材料,在学校的贷款包干额度内审批贷款。 9针对儿子高考得高分,贫父却因交不起学费绝望自杀一事,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
9、布会上表示,这样的事不应该发生,国家政策可以让以每一个考上公立高校的学生都能够顺利入学。 发言人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关心下,经过财政部等多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中心的包括“奖、减、贷、助、免”等一整套资助困难学生上学的体系。 发言人称:从 2005 年起,国家每年投入 10 亿元,其中 2 亿元用来奖励 5 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同时资助 53 万多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人每月 150元;国家助学贷款去年按新机制运行后,获得贷款的学生人数目前已经达到了 206.8 万人。 发言人表示,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目前最完整、受益人数最多,也是最
10、庞大的体系,是任何其他的资助体系都比不了的。因此,在 2006 年招生录取工作即将开始时,希望媒体大力宣传国家有关资助高校贫困学生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宣传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领导对困难学生的关心,要使社会各方面,特别是考生、家长了解资助困难学生的有关政策、采取的措施以及各方面进展情况,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使悲剧不再发生。 10在 2006 年 7 月 26 日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特别指出,贫困家庭的学生在接到录取通知书以后,如果发愁没有路费,没有经济能力买车票,一定要了解一般性商业贷款,这种贷款在当地的信用社、银行都可以贷到,
11、它能够保证学生有钱买到车票,准备一些基本的行李顺利启程,到学校报到。 11据介绍,一般性商业助学贷款,是指各金融机构以信贷原则为指导,对高校学生、学生家长或其监护人办理的,以支持学生完成学习为目的的一种商业性贷款形式。这种助学贷款近年来也得到快速发展,是对国家资助政策的有益补充。一般性商业助学贷款财政不贴息,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均可开办。 12陕西合阳县 63 岁的党某,通过 16 年的观察和对 110 户农家的走访,写了一份 20 多万字的调查报告,反映农民供养大学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合阳人十分讲究住房,可被誉为“秀才村”的城关镇小郭村,群众房子似乎还在 20 年前。该村原党支
12、部书记范某说,他们村只有 500 多人,但自恢复高考以来,全村出了 100 多名大学生。别的村对考上大学的学生有奖励,他们村出的大学生太多,无法奖励。 防虏寨乡定国村农妇黄某两个儿女都考上大学,最多时欠债 10 万元,现在还有 8 万元债,光一年利息就一两万元。由于精神压力大和劳累,丈夫病倒了,因无钱治疗,在儿子上大学第二年离世。 和家庄镇长洼村 79 岁老人王某说,上世纪 70 年代劳动时,他从拉麦秸的车上摔下来,受了重伤,长期不能生活自理。大儿子智力有障碍,只能由他人带着干点力气活。全家靠老伴支撑。由于几个孩子都在上学,花费大,老伴又要种地、干家务,还要去拉煤挣钱,积劳成疾,又顾不得治疗,
13、在二儿子考上大学第二年突然病故。 党某调查的 110 户农村大学生家庭,有11 人因为孩子们的学费而累死、自杀、病逝。供养大学生的家庭,平均每 10 户就有 1 人这样离世。 13上海东华大学的学生手册上标明:“凡贫困生买手机者不能享受国家高额奖学金”,也不能有MP3 和电脑;甘肃联合大学规定,凡欠学费 500 元以上的学生,不得参加期末考试,一些贫困生因此在考试当天被逐出了考场;不仅不能参加考试,而且不能享受贫困补助,成绩再好也得不到奖学金,也不能入党”。 14近日从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了解到,各校近年来结合各自实际,不断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
14、主体,以助学金、临时困难补助、减免学费、勤工助学为辅的助学体系,帮助家庭贫困的学生减轻生活压力,顺利完成学业。 152005 年 8 月 12 日,宁波晚报帮贫困学子圆大学梦特别报道刊出后,宁波市民爱心潮涌。截至 8 月 20 日,已有近 30 位市民致电晚报,想资助这两位贫困生,热心市民承诺资助的现金达 10 多万元,使他们的就学问题得到了解决。 民间救助属于自愿行为,有赖于捐助人的道德责任,容易出现随意性和非连续性的弊端;对于庞大的救助需求,单纯依靠媒体或慈善机构开展局部范围的助学活动,无法真正解决大量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如何逐步实现贫困生资助制度化,建立起完善的贫困生救助体系,让每一名中
15、榜学生都能上大学,应该成为各级政府的关注焦点。 对贫困大学生采用直接资助、财政埋单的办法,发挥政府在救助贫困生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无疑有助于促进救助体系的制度化构建。在这方面,广东省珠海市出台专门规定,采用直接资助、财政埋单的办法,把救助贫困大学生工作制度化的做法值得借鉴。 1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关注贫困生资助伦理问题,探索出一套“隐形补助”的新路子,在给贫困生经济补助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对他们的自尊与隐私的保护。仅去年一年,中国科技大学通过不见面的一对一资助方式,就向 1100 人次学生发放了临时困难补助 66 万元。 中国科技大学这项“隐形补助”政策试行两年来,受到学生、家长和老师多方的好评,
16、因为它体现了对学生人格尊严的尊重。 贫困家庭的孩子心理往往更为敏感和脆弱,他们需要资助,更需要人格平等与人格尊严。如果我们采用的方式有所不妥,会对他们的自尊心造成很大伤害,甚至留下永远抹不掉的心灵阴影。对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小心翼翼地维护他们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说,比物质上的资助更重要。因此,以人性化方式救助贫困生肯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17记者从青海省教育厅学工处获悉,青海省普通高校在校生已经达到了 3 万人,按照青海省高校认定贫困生的有关标准统计,贫困生人数在 1.35 万人左右,约占在校生总数的 45%。为帮助这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青海省初步建立了以“奖、贷、助、补
17、、减”和“绿色通道”为内容的资助体系,并开展了有效的资助工作。 北京市 2004 年有近 7000 名因家庭经济困难交不起学费的新生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福建省、浙江省、甘肃省 2004 年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的高校学生分别为 1.8 万人、12127 人和 1587 人。 18教育部将于 8 月 1 日开通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投诉电话 01066097980。这部电话是教育部为督查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情况,切实保证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入学设定的。8 月 1 日9 月 15 日期间,教育部将 24 小时安排专人值班接听投诉。 据了解,考入各公办普通高校的学生,如果在接到
18、录取通知书时发现学校未同时寄送贫困生资助政策有关材料,特别是没有介绍“绿色通道”政策,或没有寄送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印制的“国家助学贷款指南”;开学报到时,发现学校没有建立“绿色通道”,将贫困家庭学生拒之门外;进入学校后,发现学校没有贯彻落实国家规定的各项资助政策,均可拨打这部电话进行投诉。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 7 月 28 日再次强调,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必须切实执行国家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必须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必须建立“绿色通道”制度,即对被录取入学的贫困家庭学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措施进行资助。 19高校不得按学生的经济状况安排住房,原则上有条
19、件的高校要实现学生按班级住。 2005 年 7 月 19日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教育部表示,各高校要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杜绝按学生经济状况安排住房的现象。 在 2006 年 7 月 26 日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财务司有关负责人指出,当前在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策宣传还不够,没有得到全面落实。 这位负责人表示,一些政策和措施还没能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还有少数家住偏远地区的、新被高校录取的大学生及其家长,没有全面了解国家政策,不知道如何解决上大学所面临的经济方面的困难。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少数地方和高校的主要领导对这项工作重视不
20、够,有些政策还没有得到全面落实。 该负责人在谈到如何解决资助贫困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时说,今后一个时期,一方面希望新闻界继续加大对资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工作的关注和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认真、全面、广泛地宣传好国家政策,解除广大人民群众、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各地区、各部门、各高等学校要把保证新录取的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入学,保证在校学习的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作为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进一步采取措施,狠抓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做好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新机制的推进工作。 20很多高校没搞清楚贫困生的
21、身份,导致一些扶助贫困的资源落在了非贫困生头上。笔者就曾经亲眼目睹了惊人的一幕:在排队领取贫困生补助的长长队伍中,80%的“贫困生”因排队无聊而拿出手机打电话、发短信解闷国家的资助体系如此被“执行”,岂不成了骗人的工具。 高校开学后,个别“假贫困生”也忙开了,他们和其他贫困生一样在紧张地整理材料,准备享受学校对贫困生的优惠政策。冒牌“贫困生”虽属个别现象,但却扰乱了高校正常的救助秩序,应当引起重视。 某高校的一位辅导员无奈地告诉记者,“假贫困生”冒领各种助学款的现象确实存在。学校很难从学生表象来判断他是不是贫困生,主要依据当地出具的学生家庭情况证明。因此,“假证明”就无法杜绝。另一方面,个别大
22、学生的诚信意识淡薄,认为学校的贫困救助款不领白不领,冒领现象时有发生。 有位高校教师认为,国家救助贫困生的款项非常珍贵,助学金、补助金虽然微薄,但对一个贫困生来说,可以帮助他完成大学学业。冒牌“贫困生”现象很难界定为“本质”问题,但也反映出某些大学生的道德问题。 据了解,目前“假贫困生”现象已经引起了众多高校的重视,部分学校正在积极研究对策,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防止“假贫困生”现象继续蔓延。 21“本学期的贫困生申请和认定工作已经结束,但我们至今没收到任何投诉电话和信件。”昨天,绍兴文理学院学工部部长胡某开心地说,“公示制度有效杜绝了假贫困生。”但公示制度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议,争议
23、的聚焦点在于是否涉及个人隐私。 浙江大学某学院学生李冲(化名)着装华丽,却在学校申报经济困难生时提供了家庭困难证明,因此顺利申请到了一学年的贫困生补助 2000 元。“家里穷,还穿这么好。”同学们议论纷纷。怀疑在不久后成了现实,“他的父亲开着宝马车来学校看他。” 申请人是否贫困,同学最清楚了。胡某说,他们每天生活在一起,应该发动他们进行互相监督。困难生公示制度因此应运而生在学生申请贫困生后,他们会将其名单贴于各院系公示窗及校园互联网上。效果非常好。胡某说,至今未收到任何投诉。 虽然公示制度效果明显,但也引起了新的问题和争议。该校人文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表示:其实按道理我也能申请到贫困生资
24、格,但要公示我的名字我却很难接受,所以我选择了放弃。 对此,胡某表示:“公示利大于弊。”他们认为这是个民主程序,是为实现贫困补助款发放的公平、公正,相信绝大多数学生能理解。 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钱律师支持了胡某的说法,“隐私是相对而言的,申请贫困生本身是个公开、透明的行为”。不过,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杨某建议,为避免贫困生自尊心受打击,可以建立学生诚信档案,以此拒绝“假贫困生”出现。 (分数:99.99)(1).请你用不超过 300 字的篇幅概括给定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概括文字要精练,具体准确,语言流畅。(分数:33.33)_(2).针对资料反映的问题,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要求:有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务员 职业资格 国家公务员 申论 138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