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65及答案解析.doc
《【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65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65及答案解析.doc(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65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90.00)1.下列关于各类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_。 A.环境方法标准是制定、执行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主要技术依据之一 B.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手段、措施 C.环境基础标准是为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确定总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D.环境质量标准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唯一依据(分数:3.00)A.B.C.D.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是在了解和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区域_的
2、基础上,分析和列出建设项目的直接和间接行为,以及可能受上述行为影响的环境要素及相关参数。 A.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及环境现状 B.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及环境现状 C.国土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 D.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分数:3.00)A.B.C.D.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根据评价范围_,确定各评价因子所采用的环境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A.各环境要素的历史特点 B.各环境要素的现状特点 C.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区划 D.各环境要素所影响程度(分数:3
3、.00)A.B.C.D.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做好水平衡的原则是根据_。 A.清污分流、一水多用、节约用水 B.集中处理、一水多用 C.早期介入 D.节约用水(分数:3.00)A.B.C.D.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预测和评价的环境因子应包括反映_。 A.评价区一般质量状况的常规因子 B.建设项目特征的特性因子 C.评价区一般质量状况的常规因子和建设项目特征的特性因子 D.评价区质量状况的特性因子和建设项目的常规因子(分数:3.00)A.B.C.D.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原则是_。 A.节能减排 B.满足污染物达标排放 C.满足环境质量要求 D
4、.满足清洁生产(分数:3.00)A.B.C.D.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的条件是_。 A.Pmax10%且 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B.Pmax10%或 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C.Pmax10%或 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D.Pmax10%或 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分数:3.00)A.B.C.D.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某项目大气污染源距离厂界最近距离为 500m,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为 20%,最远影响距离为 800m,该项目大气环境评价应为_。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二级或三级
5、(分数:3.00)A.B.C.D.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项目,评价等级_。 A.可低于一级 B.为三级 C.不低于二级 D.不高于二级(分数:3.00)A.B.C.D.1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其监测制度是_。 A.作 1 期监测 B.可不作监测,必要时可作 1 期监测 C.作 1 期不利季节 D.作 1 期有利季节(分数:3.00)A.B.C.D.1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大气污染源分为_。 A.2 类 B.3 类 C.4 类 D.5 类(分数:3.
6、00)A.B.C.D.1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二级评价项目,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调查要求是: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站,_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A.近 3 年内的至少连续 2 年 B.近 3 年内的至少连续 1 年 C.近 5 年内的至少连续 2 年 D.近 5 年内的至少连续 3 年(分数:3.00)A.B.C.D.1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在分析典型小时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时,应绘制_。 A.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小时平均浓度平均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B.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日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
7、等值线分布图 C.预测范围内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D.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分数:3.00)A.B.C.D.1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基于估算模式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计算污染源强的排放浓度是取_。 A.实际排放浓度 B.场界排放浓度 C.未经处理的排放浓度 D.削减达标后的排放浓度(分数:3.00)A.B.C.D.1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若评价时间不够,河流一级评价至少应调查_。 A.平水期和枯水期 B.丰水期和枯水期 C.丰水期和平水期 D.丰水期(分数:3.00)A.B.C.D.1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
8、环境,一般情况,海湾三级评价应调查评价工作期间的_。 A.大潮期和小潮期 B.小潮期 C.大潮期 D.枯水期(分数:3.00)A.B.C.D.1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某河多年平均流量为 13m3/s,河流断面形状为矩形,河宽 12m,在取样断面上应设_取样垂线。 A.1 条 B.2 条 C.3 条 D.4 条(分数:3.00)A.B.C.D.1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某大型湖泊,平均水深为 15m,则应在水面下 0.5m 及_以下,距底 0.5m 以上处各取 1 个水样。 A.逆温层 B.0等温层 C.斜温层 D.5等温层(分数:3.00)A.B.C.D.19
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某评价河段的断面宽深比为 25,最大弯曲系数 0.8,该河段可简化为_。 A.矩形弯曲河流 B.矩形平直河流 C.非矩形平直河流 D.非矩形弯曲河流(分数:3.00)A.B.C.D.20.某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污水排入附近大河,距排污口下游 4km 有集中饮用水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预测该项目混合过程段的水质最低应选用_模式。 A.零维 B.一维 C.二维 D.三维(分数:3.00)A.B.C.D.2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评价中,排放规律可简化为_排放。 A.连续恒定 B.不连续恒定 C.连续不恒
10、定 D.不连续不恒定(分数:3.00)A.B.C.D.22.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将建设项目分为三类。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某一建设项目属于类建设项目,则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不包括_。 A.该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类型 B.该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的环境特征 C.该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D.该建设项目的规模(分数:3.00)A.B.C.D.2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二级评价项目,需掌握评价区评价期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_的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 A.枯、平水期 B.平、丰水期 C.枯、平、丰水期 D.枯、丰水期
11、(分数:3.00)A.B.C.D.2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因子应根据_选定。 A.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B.拟建项目的污染特征 C.环境功能区 D.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分数:3.00)A.B.C.D.2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类建设项目应重点依据_,评价地下水水位(水头)降低或升高诱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A.地下水水质变化 B.地下水流场变化 C.地下水水量变化 D.地下水水位变化(分数:3.00)A.B.C.D.2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同一敏感点既受到固定声源影响,又受到流动声源影响时,应_。 A.进行固定声源环
12、境影响评价 B.进行流动声源环境影响评价 C.分别进行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D.进行叠加环境影响评价(分数:3.00)A.B.C.D.2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运行期声源为流动声源时,应将_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 A.工程预测的代表性时段 B.工程预测的运行近期时段 C.工程预测的运行中期时段 D.工程预测的运行远期时段(分数:3.00)A.B.C.D.2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对于工业噪声,一般以_为评价量。 A.等效连续 A 声级 B.A 声级 C.声功率级 D.A 计权声功率级(分数:3.00)A.B.C.D.2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某改建的中型建设项目
13、,其所在声环境功能区是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_进行工作。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二级或三级评价(分数:3.00)A.B.C.D.3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评价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现状需要实测,是_评价的基本要求。 A.一级 B.二级 C.一级和二级 D.三级(分数:3.00)A.B.C.D.二、B不定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60.00)31.根据我国环境标准管理的有关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可组织制定_。 A.环境基础标准 B.监测方法标准 C.污染物排放标准 D.环境质量标准(分数:6.00)A.B.C.D.
14、32.下列有权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机构有_。 A.自治区人民政府 B.自治州人民政府 C.省人民政府 D.直辖市人民政府(分数:6.00)A.B.C.D.3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对于环境质量和区域污染源现状调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 A.污染源调查时注意点源与非点源的分类调查 B.各环境要素的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后要说明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 C.先收集评价范围内各例行监测点、断面或站位的近期环境监测资料或背景值调查资料,后监测 D.根据调查和评价结果,要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分数:6.00)A.B.C.D.3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一般情况,下列_需
15、进行环境影响预测。 A.生产运行阶段正常排放 B.生产运行阶段非正常排放 C.生产运行阶段事故排放 D.服务期满(分数:6.00)A.B.C.D.3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关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与监测的内容,说法正确的有_。 A.对于非正常排放时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问题,应提出预防与应急处理预案 B.对于施工周期长、影响范围广的建设项目应提出施工期环境监理的具体要求 C.应按建设和运营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管理措施和监测计划 D.应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阶段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目标(分数:6.00)A.B.C.D.3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评价应体现完整
16、性原则,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征,对_进行分析、评价,突出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A.工程内容 B.影响时段 C.影响因子 D.作用因子(分数:6.00)A.B.C.D.37.某工程位于农业用水严重缺乏的地区,所在区域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该建设项目进行合理性分析时,应_。 A.分析该项目建设与所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相容性 B.调查该建设项目在所在区域的地位 C.明确该建设项目占用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合理份额 D.分析该建设项目选址是否符合相关规划的环境保护要求(分数:6.00)A.B.C.D.3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关于专项评价工作等级的调整,说法
17、正确的有_。 A.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环境敏感程度、工程污染特征进行适当调整 B.评价工作等级调整的幅度可以超过一级,并应说明调整的具体理由 C.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生态影响特征及其他特殊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D.评价工作等级调整的幅度不超过一级,并应说明调整的具体理由(分数:6.00)A.B.C.D.3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工程分析的内容包括_。 A.污染影响因素分析 B.环境现状调查 C.工程基本数据 D.原辅材料、产品、废物的储运(分数:6.00)A.B.C.D.4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对于异地搬迁建设项目,在工程分析时,需说明_。 A.现有工程的基本情况 B.污
18、染排放及达标情况 C.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及拟采取的整改措施 D.异地搬迁的原因及与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分数:6.00)A.B.C.D.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65 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90.00)1.下列关于各类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_。 A.环境方法标准是制定、执行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主要技术依据之一 B.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手段、措施 C.环境基础标准是为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确定总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D.环境质量标准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是制定污染物排放
19、标准的唯一依据(分数:3.00)A.B.C.D. 解析:解析 D 项错误,环境质量标准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主要依据之一,但并不是唯一依据。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是在了解和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区域_的基础上,分析和列出建设项目的直接和间接行为,以及可能受上述行为影响的环境要素及相关参数。 A.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及环境现状 B.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及环境现状 C.国土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 D.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分数:3.00)
20、A.B. C.D.解析:解析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在了解和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及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和列出建设项目的直接和间接行为,以及可能受上述行为影响的环境要素及相关参数。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根据评价范围_,确定各评价因子所采用的环境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A.各环境要素的历史特点 B.各环境要素的现状特点 C.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区划 D.各环境要素所影响程度(分数:3.00)A.B.C. D.解析:解析 根据评价范围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评价因子所采用的环境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4.根据环境影响
21、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做好水平衡的原则是根据_。 A.清污分流、一水多用、节约用水 B.集中处理、一水多用 C.早期介入 D.节约用水(分数:3.00)A. B.C.D.解析:解析 根据“清污分流、一水多用、节约用水”的原则做好水平衡,给出总用水量、新鲜用水量、废水产生量、循环使用量、处理量、回用量和最终外排量等,明确具体的回用部位。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预测和评价的环境因子应包括反映_。 A.评价区一般质量状况的常规因子 B.建设项目特征的特性因子 C.评价区一般质量状况的常规因子和建设项目特征的特性因子 D.评价区质量状况的特性因子和建设项目的常规因子(分数:3.00)A.B.C.
22、 D.解析:解析 预测和评价的环境因子应包括反映评价区一般质量状况的常规因子和反映建设项目特征的特性因子两类。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原则是_。 A.节能减排 B.满足污染物达标排放 C.满足环境质量要求 D.满足清洁生产(分数:3.00)A. B.C.D.解析:解析 在建设项目正常运行,满足环境质量要求、污染物达标排放及清洁生产的前提下,按照节能减排的原则给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的条件是_。 A.Pmax10%且 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B.Pmax10%或 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C.Pm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职业资格 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 标准 65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