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19及答案解析.doc
《【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19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类职业资格】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19及答案解析.doc(6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19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90,分数:90.00)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第一类污染物六价铬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是( )mg/L。 A1.5 B0.5 C0.05 D0.1(分数:1.00)A.B.C.D.2.满足声环境一级评价的要求,一般以主要航迹离跑道两端各( )、侧向各( )的范围为评价范围。 A28km,12km B612km,24km C28km,24km D612km,12km(分数:1.00)A.B.C.D.3.现有污染源无组织排放二氧化硫的监控点应在无组织排放源上风向设
2、置( ),下风向设置( ),这两点浓度差值的限值是( )mg/m 3。 A监控点,参照点,0.50 B参照点,监控点,0.15 C参照点,监控点,0.50 D监控点,参照点,0.15(分数:1.00)A.B.C.D.4.PM10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的颗粒物。 A100mm B100m C10mm D10m(分数:1.00)A.B.C.D.5.大气环境评价中气象观测资料调查的基本原则要求对于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评价范围( )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 A3 B5 C10 D20(分数:1.00)A.B.C.D.6.地面水环境评价时,如受纳水域的实际功能与该标准的水质分类不
3、一致时,由( )对其水质提出具体要求。 A国家环保部门 B地方环保部门 C地方政府 D国务院(分数:1.00)A.B.C.D.7.某项目属于高耗能行业,有两个污染源,对于其评级等级的判定以下说法肯定错误的是( )。 A一级 B二级 C一级或二级 D三级(分数:1.00)A.B.C.D.8.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一生态影响类规定了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 )的编制要求。 A实施方案和调查报告 B总体要求、实施方案和调查报告 C验收调查运行工况要求、验收调查重点、验收调查标准的确定原则 D验收调查的工作程序、验收调查重点、验收调查时段划分和验收标准确定的原则(分数:1.0
4、0)A.B.C.D.9.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步骤中:确定预测因子、确定预测范围后下一步为( )。 A确定计算点 B确定污染源计算清单 C确定气象条件 D确定地形数据(分数:1.00)A.B.C.D.10.开发区区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可以针对受纳水体的特点,选择( )水质评价模型进行预测分析。 A一维稳态模式 B完全混合模式 C简易(快速) D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分数:1.00)A.B.C.D.11.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的规定,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应( )。 A填写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登记表 B编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报告表 C填写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登记卡 D
5、填写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备案表(分数:1.00)A.B.C.D.12.下列选项中( )的常规污染物日平均浓度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要求每天至少有 18 小时的采样时间。 ANO 2、CO 和 TSP BSO 2、NO 2和 CO CNO 2、CO 和 O3 DSO 2、NO 2和 O3(分数:1.00)A.B.C.D.13.累计百分声级用于评价测量时间段内噪声强度时间统计分布特征的指标,指占测量时间段一定比例的累积时间内 A 声级的最小值,下列选项中相当于噪声的平均本底值的是( )。 AL 10 BL 50 CL 90 DL n(分数:1.00)A.B.C.D.14.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
6、下水环境(HJ6102011),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属于( )建设项目。 A一类或二类 B一类 C三类 D二类(分数:1.00)A.B.C.D.15.开发区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时,根据( ),核查开发区规划内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分析建设活动影响地下水水质的途径,提出限制性(防护)措施。 A水污染防治法 B地下水水源保护条例 C环境保护法 D环境影响评价法(分数:1.00)A.B.C.D.1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氨氮的监测分析方法是( )。 A重铬酸盐法 B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或碘量法 C稀释
7、与接种法 D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或纳氏试剂比色法(分数:1.00)A.B.C.D.17.大气环境评价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二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季节进行连续观测,观测期限应在( )个月以上。 A3 B6 C2 D1(分数:1.00)A.B.C.D.18.居民、文教区执行城市区域铅垂向 Z 振级昼夜标准值分别是( )。 A70dB,67dB B75dB,65dB C75dB,72dB D80dB,80dB(分数:1.00)A.B.C.D.19.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分析应在( )的基础上进行,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编制阶段完成。 A现状调查 B水源防护区调查 C建设项日初步工程分析
8、D建设项目类别识别(分数:1.00)A.B.C.D.20.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HJ6102011),地下水评价工作可划分为( )。 A准备、现状调查阶段与工程分析、预测评价和报告编写四个阶段 B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三个阶段 C前期准备、现状调查阶段和预测评价三个阶段 D前期准备、调研、工作方案和报告编写四个阶段阶段(分数:1.00)A.B.C.D.21.一般果园地、保护区的茶园的土壤分别属于土壤环境质量的( )。 A类、类 B类、类 C类、类 D类、类(分数:1.00)A.B.C.D.22.核查表法在规划影响识别中的应用是指将可能受规划行为影响的环境因子和可能产生的影响性
9、质列在一个清单中,然后对核查的环境影响给出( )的评价。 A直接 B定性或半定量 C直接或间接 D定量或半定量(分数:1.00)A.B.C.D.23.对于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应考虑交通线源对道路两侧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应不低于(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根据污染源的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占标率确定(分数:1.00)A.B.C.D.24.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规定,二级公路两侧区域属于( )声环境功能区。 A4 类 B1 类 C4a 类 D4b 类(分数:1.00)A.B.C.D.25.规划环评中规划的合理性分析,包括
10、社会、经济、环境变化趋势与( )的相容性分析。 A环境容量 B生态承载力 C环境适宜度 D生态适宜度(分数:1.00)A.B.C.D.26.对于公路、铁路、轨道交通等线性工程以及港口项目,验收调查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近期预测生产能力(或交通量)( )的情况下进行。 A75% B75%以下 C75%以上 D100%(分数:1.00)A.B.C.D.2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于 1995 年首次发布,HJ2.42009 为第( )修订。 A二次 B三级 C一次 D四次(分数:1.00)A.B.C.D.28.对于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点不应少于( )个。 A8 B6 C10 D
11、4(分数:1.00)A.B.C.D.29.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HJ2.12011),提出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属于哪个工作阶段( )。 A第二阶段 B第三阶段 C第四阶段 D第一阶段(分数:1.00)A.B.C.D.30.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出的距离是以( )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并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控制距离范围,超出厂界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 A生产车间边界 B生产车间中心点 C污染源中心点 D污染源排放边界(分数:1.00)A.B.C.D.31.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必须保证污染源的排放符合( ),同时最
12、终环境影响也应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A排放总量控制的有关规定 B经济技术可行性 C排放标准的有关规定 D环境质量标准的有关规定(分数:1.00)A.B.C.D.32.当声波波长比声源尺寸( )或是预测点离开声源的距离比声源本身尺寸( )时,声源可当做点声源处理。 A大得多小得多 B大得多大得多 C小得多 小得多 D小得多 大得多(分数:1.00)A.B.C.D.3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规定位于乡村区域的集镇执行( )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A0 类 B1 类 C2 类 D3 类(分数:1.00)A.B.C.D.34.某类污水污染物类型为 1,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为 6,这
13、类污水水质程度属于( )。 A复杂 B中等 C简单 D一般(分数:1.00)A.B.C.D.35.一般情况,水域布设取样断面在拟建排污口上游 500m 处应设置一个( )。 A控制断面 B削减断面 C参考断面 D混合断面(分数:1.00)A.B.C.D.36.声环境二级评价工作要求,针对建设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给出防治措施的( )。 A最终降噪效果 B达标分析 C最终降噪效果或达标分析 D最终降噪效果和达标分析(分数:1.00)A.B.C.D.37.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分析要求对于随着生产运行时间推移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有可能加剧的建设项目,还应按( )分
14、别进行环境影响识别。 A生产运行初期和中期 B生产运行中期和后期 C生产运行初期和后期 D生产运行初期、中期和后期(分数:1.00)A.B.C.D.38.某改扩建的中型建设项目,位于乡村的康复疗养区,在其拟建地周围 50m 内有一居住村庄,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 )进行工作。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 一级或二级评价 D三级评价(分数:1.00)A.B.C.D.39.某建设项目处于声环境功能区 1 类地区,项目建设后评价范围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 4dB(A),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为(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无法判定(分数:1.00)A.B.C.D.40.大气环境影响
15、预测计算点分为三类:环境空气敏感区、预测范围内的网络点以及区域( )。 A最大小时浓度 B年平均浓度 C典型日平均浓度 D最大地面浓度点(分数:1.00)A.B.C.D.41.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规定独立于村庄、集镇之外的工业、仓储集中区执行( )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A0 类 B1 类 C2 类 D3 类(分数:1.00)A.B.C.D.42.建设项目概况应包含的内容有( )。 A产品方案 B物料平衡 C水用量及平衡 D工艺流程(分数:1.00)A.B.C.D.43.某地铁地上线路,评价范围内含适用于 0 类标准的地区,其运营前后噪声级变化量为 24dB(A),该项目声环境
16、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按( )评价开展。 A二级 B三级 C一级 D四级(分数:1.00)A.B.C.D.44.下列污染源中不属于面源的是( )。 A工艺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 B屋顶天窗 C储存堆 D渣场(分数:1.00)A.B.C.D.45.大气评价等级的确定是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 13 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Pi及第 i 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 )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 )。 A50%,D 50% B50%,D 10% C10%,D 10% D10%,D 50%(分数:1.00)A.B.C.D.4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氧化氮的年、日均的三级浓
17、度限值分别为( )mg/m 3和( )mg/m 3。 A0.05,0.10 B0.10,0.15 C0.04,0.08 D0.08,0.12(分数:1.00)A.B.C.D.47.某水库平均水深 8m,水域面积为 30km2,其水域规模为( )。 A大水库 B中型水库 C小型水库 D一般水库(分数:1.00)A.B.C.D.48.预测范围内的河段可以分为( )。 A排污口上游段、混合过程段和充分混合段 B完全充分混合段、部分充分混合段和混合初始段 C完全混合过程段、混合过程段和混合下游河段 D排污口上游段、充分混合段和下游河段(分数:1.00)A.B.C.D.49.大气环境评价确定评价工作等级
18、的同时应说明( )。 A主要污染物 B估算模式计算参数和选项 C项目所在地大气环境质量 D受大气污染影响人口情况(分数:1.00)A.B.C.D.50.利用污水灌溉、污水排放、有害废弃物(城市垃圾、工业废渣、核废料等)的堆放和地下处置,必须经过( ),征得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后方能施行。 A环境地质处置和环境地质可行性论证 B设置防渗层和环境影响评价 C环境地质可行性论证及环境影响评价 D设置防渗层和污水回收处理(分数:1.00)A.B.C.D.51.在制订风险防范措施时,厂址及周围居民区、环境保护目标设置( ),厂区周围工矿企业、车站、码头、交通干道等应设置( )。 A绿化隔离带安全防护距离和防
19、火间距 B卫生防护距离 安全防护距离和防火间距 C绿化隔离带卫生防护距离和安全防护距离 D安全防护距离卫生防护距离和防火间距(分数:1.00)A.B.C.D.52.环境噪声监测要求根据监测对象和目的,可选择三种测点条件进行环境噪声的测量。对于测点选于一般户外的要求距离任何反射物(地面除外)至少( )m 外测量,距地面高度( )m 以上。 A10,1.5 B3.5,1.2 C10,1.2 D3.5,1.5(分数:1.00)A.B.C.D.53.环境影响评价选取非导则推荐的评价或预测分析方法的,应根据建设项目特征、评价范围、( )等分析其适用性。 A影响方式 B影响性质 C影响强度 D影响范围(分
20、数:1.00)A.B.C.D.54.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步骤分为( )步。 A六 B八 C十 D七(分数:1.00)A.B.C.D.55.某项目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为 20%,最远影响距离为 5km,该项目大气环境评价应为(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二级或三级(分数:1.00)A.B.C.D.56.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和鱼虾类产卵场分别属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的( )。 A类和类 B类和类 C类和类 D和类(分数:1.00)A.B.C.D.57.对于开发区规划布局可能影响区域噪声功能达标的,应考虑调整( )、设置噪声隔离带等措施。 A生产方式 B生产规模 C规划布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职业资格 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 标准 19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