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 T 673-2012 《工业类园区循环经济评价导则》.pdf
《DB14 T 673-2012 《工业类园区循环经济评价导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4 T 673-2012 《工业类园区循环经济评价导则》.pdf(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03.080.10 A 20 DB14 山西省 地方标准 DB 14/ T673 2012 工业类园区循环经济评价导则 Guideline for Industrial Park Circular Economy Assessment 2012 - 10 - 08 发布 2012 - 11 - 08 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4/ T673 2012 I 目 次 前言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评价要求 2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循环经济评价方法 7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运行绩效指标计算方法 9 DB14/
2、 T673 2012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质量认证审核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盛佃清 、 陈亮 、 武晋花 、 林翎 、 张永成 、 冀晓东 、 刘玫 、 付允 、 陶其鸿 、 魏善宇 。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DB14/ T673 2012 1 工业类园区循环经济评价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以工业活动为 主的各类园区循环经济评价的方法和要求 。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 以 工业 活动为主的各类 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
3、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580-2004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循环经济 circular economy 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引自中华人民 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3.2 园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assessment indicator system of circular economy 由相互联系、相互独立、相互补充的系列循环经济评价指标所组成的,用于评价循
4、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集合。 3.3 产业共生 industrial symbiosis 是指一种 产业 组织形式,通过不同企业之间相互利用副产品和废物,共同提高企业的生存及获利能力,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3.4 产业链 production chain 园区内不同企业依据 产业 共生原理,以工业 代谢的副产物为纽带形成的“资源 -产品 -再生资源” 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 3.5 标杆 benchmarks DB14/ T673 2012 2 针对相似的活动,其过程和结果代表组织所在行业的内部或外部最佳的运作实践和绩效。 GB/T19580-2004,定义 3.3 4 评价要求 4.1
5、 发展战略 园区应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a) 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原则,并确保减量化优先; b) 充分体现园区内企业的发展循环经济的使命、愿景以及发展方向。 4.2 发展规划 园区应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园区总体发展规划相 适应 。必要时可制定从属于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相关专项规划。 园区应鼓励企业积极制定符合本企业发展情况的企业级别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4.2.1 发展目标 园区应制定与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相一致的发展目标 , 应: a) 依据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参照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和标杆; b) 符合园区规模、区位、产业发展特点和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c) 促进园区资源和能源产
6、出效率的提高; d) 促进园区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提升; e)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可考核、可操作,体现发展规划实施效果。 4.2.2 潜力分析 应依据法律法规、标准、产业政策及其它要求,结合园区发展战略和规划,以及园区内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特点,对园区循环经济发展 潜力或延伸和拓展产业链的机会作出分析,包括但不限于: a) 评估现有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污染物处置等方面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 b) 分析园区内信息资源的需求状况; c) 分析园区管理政策的需求状况; d) 分析园区内企业对公共基础设施资源的需求状况; e) 识别园区生产、产品和服务过程产生的各类影响; f) 调查园区内企业副
7、产品和废物产生和循环利用情况; g) 确定园区内企业急需的、支撑产业链条延伸或改造的循环经济共性技术,并组织研发或引进; h) 识别园区内部能够促进资源、能源合理利用和梯级利用的潜在因素; i) 识别园区外部能够促进资源、能源循环利用和 梯级利用的潜在机会; j) 针对园区重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出园区内产业链补链建议。 4.2.3 重点任务和推进措施 园区应根据潜力分析结果,确定相应的工作重点,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 a) 技术标准的收集以及其他信息资源的获取、整合、分析; b) 园区管理政策的制定; c) 信息平台的构建; d) 确定重点任务,提出可行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技术措施; DB
8、14/ T673 2012 3 e) 稳步提升研发经费所占比例,鼓励开展创新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f) 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 g) 必要时,对产业链进行循环化设计; h) 必要时,通过引进新的企业以完善现有的园区产业链结构; i) 明确拟实施的项目和 期限; j) 提出保障措施; k) 实施效果分析。 4.3 机构和职责 园区应在最高管理层指定循环经济管理负责人,并明确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建立循环经济工作管理办法、管理者评价考核办法和部门协调机制,明确园区管理者和企业管理者的职责分工。园区其它相关部门应履行职责,积极配合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完成工作任务,以保证实现园区循环经济的
9、发展目标。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应具有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 组织制定并协调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b) 组织制定循环经济工作管理办法; c) 指导企业建立循环经济管理部门; d) 监 督园区内企业落实循环经济相关政策措施; e) 组织制定激励园区内企业开展循环经济工作的办法和机制; f) 向园区最高管理者报告循环经济发展情况; g) 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示范,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h) 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i) 组织建立园区循环经济信息交流平台; j) 组织循环经济的宣传和培训。 4.4 信息 4.4.1 标准规范 园区应加强园区内企业用能、用水等资源
10、管理, 在 园区内 实施 统一的技术规范,包括但不限于: a) 园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 b) 园区循环经济统计体系; c) 能源消耗实物量的确定方法; d) 企业能源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e) 各种能源折算标准煤的原则和方 法; f) 企业用能分类; g) 企业用水分类; h) 企业用水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i) 废弃产品分类方法; j) 固体废弃物分类方法; k) 其它。 4.4.2 管理政策 4.4.2.1 基本政策 DB14/ T673 2012 4 园区应结合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和目标,同时根据相关国家、行业、地方的产业发展政策、标准 、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等 ,对不限于如下方面做出明确规定
11、: a) 入园企业的准入要求(包括技术、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 b) 入园企业强制性退出的规定(如入园企业达不到园区的某些要求,可强制性的要求企业退出); c) 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政策,优先用于支持园区企业研发和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 放、产业链接等相关技术 。 4.4.2.2 鼓励政策 园区还应制定相应的政策以鼓励园区内的企业开展但不限于如下活动: d)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e)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f)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 g) 清洁生产审核; h) 环境绩效评价; i) 卓越绩效评价; j) 科技创新; k) 企业之间交换利用废物、循环利用废水、梯次利用能量和共享
12、基础设施; l) 开展循环经济企业的评价。 4.4.3 信息平台 园区应建立并保持一个完善的信息平台,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信息平台应包括但不局限于: a) 园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和目标; b) 园区内各企业的生产信息; c) 园区的环境信息; d) 园区的科技管理信息; e) 相关国 家、地方和行业等标准信息; f) 园区的管理政策; g) 园区内主要行业的标杆; h) 园区循环经济管理机构及人员设置; i) 典型产品、废弃物等的供需信息。 4.5 公共基础设施 4.5.1 水处理及循环系统 园区应 积极 开展但不限于以下活动: a) 按照污水再生利用设计规范,建设污水处理厂和中水回用设施;
13、 b) 如可行,鼓励园区和园区外的机构共建、共享、共同维护水处理设施; c) 如可行,按照不同用途的水质要求采取分质供水,工业生产用水与生活用水分供; d) 清洁、绿化等采用中水; e) 主要用水设备应采用节水设备; f) 如可行,合理铺设污水收集管网,实现雨污分流,工业废水和生活污 水的分流,提高处理效率。 4.5.2 能源利用系统 DB14/ T673 2012 5 园区应 积极 开展但不限于以下活动: a) 实现集中供热,积极开展热电联产、余热利用项目; b) 如可行,鼓励园区和园区外的机构共建、共享、共同维护能源供应设施; c) 如可行,构建企业间能量的梯级利用网络,并铺设相应的管网;
14、 d) 主要用能设备应采用节能设备; e) 园区内新建的公共建筑等应按照节能设计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重点建筑要符合建筑节能标准。 4.5.3 废弃物回收处理系统 园区应 积极 开展但不限于以下活动: a) 在园区内建立废弃物回收网络,并对废弃物的堆放、储存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b) 如可行,鼓励园区和园 区外的机构共建、共享、共同维护废弃物回收处理设施; c) 如有危险废弃物,应对其收集和处置做出单独规定和要求。 4.6 实施与运行 为保证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有效实施,园区应开展但不限于如下活动: a) 制定可行的年度实施计划; b) 识别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建立关键绩效测量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4T6732012 工业 类园区 循环 经济评价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