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doc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语文 3 月月考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鲁迅曾区分两种读书方法:一种是“看非看不可的书籍” ,那必须 :一种是“消闲的读书随便翻翻” 。前者目的在求知,不免 ;后者意在消遣,自然更可体味到读书的乐趣。至于获益,则实在 。A费尽心机 正襟危坐 难以名状B劳神费力 正襟危坐 难分轩轾C劳神费力 道貌岸然 难以名状D费尽心机 道貌岸然 难分轩轾2. 下列对 联中适合悬 挂在太白祠的一组是(3 分)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到此莫题诗,谁个敢为
2、学士敌;偶然去捉月,我来甘拜酒仙狂。暗水流花径,江邨野堂争入眼;夕阳薰细草,朔云寒菊倍离忧。把酒问青天,放眼已无高力士;登舟望秋月,旷怀犹忆谢将军。A. B. C.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夺:抢夺B. 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详:同 “佯” ,假装C. 欲遂其志之思也 遂:表明,表达D. 夫子盍少贬焉 贬:降低,减少4. 下 列各项中,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有趣的美称,如玉兔、素娥、冰轮、玉蟾、望舒、婵娟等。B. 我国古代文人诗稿成千上万,命名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王右丞集 高常侍集 杜工
3、部集都是采用官爵命名的方式。C.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例如,总角是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女子到了十五岁,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因此十五岁又称为束发。- 2 -D. 古人在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 “家” “舍” 等谦词。 “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 “舍”是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卑幼亲属。二、文言文阅读(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邵山人潜夫传陈维崧山人名潜,字潜夫,扬之通州人也。生即聪敏异常儿,顾授以经生家言,则恚甚,不肯读。或投诗赋古文辞,则大喜,昼夜疾读不辍。间操笔为之,则大工。山人虽名家子孙,然家实贫
4、,性又不善治生产。妇,里中小家子也,庸奴其夫,日求去。妇既去,山人贫益甚,仅仅拾橡剉荐以自给。性卞急,与人语,稍抵牾,辄谩骂。食物多禁忌,间会食,食器中有非山人所素食者,辍叱去,不顾也。里中儿争匿笑之。里儿既多訾謷山人,而山人亦不乐居里中,则跳而客游。居南中,为李本宁先生上客。之梁溪,则邹彦吉先生客之。来吴中,而与王伯谷稚登谈诗一昼夜也。居无何,山人念客游久,郁郁不得志,间一归通州。而属有世变,里门且荡析久,则转徙于皋之委巷中,而是时山人亦已老矣。山人既无妇,老又无子,仅觅一里媪给餔食。室中止庋数十卷书,门无牡,户无扊扅。或瞰之,则绳缚其枢耳。县令常馈以金,一夕为小偷胠箧,去立尽。山人怅且恨,
5、与客语,辄诟骂不绝云。山人于周秦两汉六朝书,无所不习 ,尤善文选 。诗则工五言古诗,精籀篆,善李潮八分书。最攻字学,点画不少舛。著书数十万言,多为人取去,残失过半。已刻者, 州乘资 失俪志 邵山人诗集 ,诗则冒观察为锓之粤中。观察与范玺卿,于山人里中 最相知深也。山人病且死,而给其医药者,观察之子巢民先生。死之日,经纪其后事,则长孺黄先生之力居多。或曰:“山人性卞急,善骂。 ”维崧居东皋七八载,山人每过维崧,辄温语竟日。山人早过,而维崧尚卧未起也,则坐待日暆耳。然则谓山人善骂人,岂信然哉!生见国家太平之盛,以一布衣为诸侯上客者,垂六十年,老而茕独以死,悲夫!(节选自陈 迦陵文集卷五,有删改)
6、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室中止庋数十卷书 庋:放置B则绳缚其枢耳 枢:门轴C点画不少舛 舛:不幸- 3 -D岂信然哉 信:真实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邵潜从小聪敏异常,但不肯读儒家经典,一生没有通过科举出人头地。B邵潜家境贫苦,却有名门子弟的习气,不愿意做农事,以致生计艰难。C邵潜喜欢诗文辞赋,精通文选 ,擅长古诗、书法和字学,著述颇丰。D作者与邵潜有过交往,他认为同乡人关于邵潜喜欢骂人的传言不可信。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妇,里中小家子也,庸奴其夫,日求去。 (3 分)(2)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
7、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李将军列传 ) (4分)(3)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管仲列传 ) (3 分)8请简要概括邵潜的形象特点(4 分)三、古诗词鉴赏(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910 题。秋兴八首 (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注】 秋兴八首组诗:唐代宗大历元年(766)作者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当时尽管安史之乱已经平定,但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9. 从全诗看,首联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5 分)10. 根据中间两
8、联,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 (6 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此亦飞之至也。 (庄子逍遥游 )(2)驾一叶之扁舟, 。 (苏轼赤壁赋 )(3)皇览揆余初度兮, 。 (屈原离骚 )(4)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 4 -(5)细草微风岸, 。 (杜甫旅夜书怀 )(6) ,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 ,长河没晓天。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8)大漠穷秋塞草腓, 。 (高適燕歌行 )五、现代文阅读(一) (15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214 题。皮克休的公事包法都德十月的一个早晨,我正在进早餐,
9、一个人走进了我的家。一身陈旧不堪的衣服,罗圈儿腿,满鞋帮的泥块,佝偻着脊梁,两条长腿强支着身子直哆嗦,活像一只拔了羽毛的鹭鸶。原来是皮克休。是的,那个又凶狠又可爱的皮克休。这位著名的皮克休直走到屋子中间,撞在我的桌上,然后用悲哀的音调说道:“可怜可怜一个穷苦的瞎子吧!”他模仿得那么像,我不禁大笑起来。“你以为我闹着看看我的眼睛吧。 ”他跟着就转过来让我看他两只白的没有光的眼珠。“我瞎了,我的亲爱的,这一辈子都是瞎子了。用硝镪水写字,就得落这个下场。干这个好行当,把我的眼烧坏了;你看,烧穿了底连眼边都烧坏了。 ”一面说一面让我看他那被烧得眼睫毛影子都没有的眼皮。我感动得什么话也想不起来对他说。我
10、的沉默使他不放心了。 “你正在工作?”“不,皮克休,我在用早餐。你也吃点?”他不回答,只是扇动着鼻翅。我抓住他的一只手,让他坐在我的身边。在人们给他端吃的的时候,这个可怜虫不住地嗅桌上的东西,面带微笑地说:“这些都像是好吃的东西。我要好好地饱餐一顿,有好多日子我没坐下来用早餐了!每天早上带着一个铜子儿的面包在各衙门奔走你知道 ,这成了我目前唯一的职业了。我总想弄个公卖烟店在手里有什么办法呢!一家大小都要吃饭。我不能画了,不能写了我的职业原是看了巴黎的种种鬼脸,把这些鬼脸描摹下来;现在是办不到了我因此想到公卖烟草的小店;我只想弄一个外省的小卖烟店,远远的,不管在哪儿,伏日山中的一个偏僻地方也行。
11、到那时候,我嘴里叼着瓷的大烟斗,改名换姓叫汉斯,用我的同代人的- 5 -著作一包一包地包烟叶,来安慰不能写作的苦闷。 ”“这便是我的余生要求。所望并不算太奢,是不是不过要想到手却比登天还难按理说人情势力可不应该缺少。当初我是红得发紫的人。经常在元帅、王爷、各部部长家里做座上客。因为我能叫他们开心,或者叫他们害怕。现在谁也不怕我了。哎哟,我这一对眼睛呀!我的可怜的眼睛呀!现在无论在哪儿也没有人请了。饭桌上坐着一个瞎眼人是多么凄惨。请把面包递给啊,这些狗强盗啊!为了这个倒霉的公卖烟店,不知他们要叫我吃多少苦头呢!六个月来,我夹着呈文跑遍了所有的衙门。一清早,他们生炉子的时候,他们在院子沙地上让部长
12、老爷的马遛弯儿的时候,我就到了。走呢,非等到黑夜,人们送来了大的高脚灯,厨房里开始发出香味来,才走”说到这儿,他低下头,鼻尖几乎碰到盘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不再开口。伸手摸酒杯,就找不着面包或叉子,每分钟要来这么一次。这个可怜的人呀!他还没有习惯瞎眼。过了一会,他又开了口:“你知道吗?还有更惨痛的事情呢!那就是再也不能读报纸了。不干我们这行是体会不到这个的。有时候,回家的时候,我买上它一张,不为别的,只为闻闻这种油墨未干的纸香和新鲜新闻的味道可是没有人替我念一念。我的老婆是会念的,但是她不肯我的女儿如果在家,她是会给我读报的,但是自从我眼瞎以后,为了少一个人的吃喝,我便把她送进了美术圣母修道院
13、。 ”“提起她,这又是个叫我伤心的人儿。到世上来还没有九年,所有的病痛她都得过了又愁眉苦脸,又长得奇丑有什么办法呢!我从来就只会创造废物啊,我老给你讲我家庭的琐事。算了,不谈了,你把那烧酒再给我一点。我需要打打气。从这儿出去,我要到教育部去,那里的传达,是不容易叫他们露笑脸的。 ”他向我打听了时间,告辞的话都不说,就匆匆走了在瞎子坐过的椅子旁边留着一个东西。弯腰一看,原来是他的公事包,一个油光光、四角磨坏的大公事包,他从来也不离开这个包,常常笑着称它为他的毒药囊。这只毒药囊,在我们的圈子里很出名。据说这里面有很可怕的东西这只旧公事包装得太满,拎起来的时候裂开了,里边的所有文件都撒在地毯上,我只
14、好一张一张地拾起来。先是一束写在刻花纸上的信,每封信的开始都是“我的亲爱的爸爸” ,末尾具名是“塞丽娜皮克休,寄自马利亚孤儿院” 。还有许多是医小儿病的陈年药方,什么病都有:支气管炎,抽风,猩红热,麻疹最后是一个大的信封,封着口,有两三根黄色打着卷儿的硬头发,跟女孩子软帽下面露- 6 -着几根发似的支出在外面。在信封上有瞎眼人写的字,上面颤颤巍巍地写着:“塞丽娜的头发,剪于五月十三日,进那儿去的那一天。 ”(选自外国短篇小说卷(上) ,有删改)12.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小说开头对皮克休的外貌描写和 “又凶狠又可爱” “著名” 这样的介绍,形成了
15、强烈的反差,给阅读者营造了悬念。B. 小说的主人公皮克休是一位不留情面地揭露批评丑陋现状的漫画家和讽刺作家,曾经让那些达官贵人又开心又害怕。C. 原先元帅、王爷、各部部长家里的座上客,现在为了一张公卖烟草小店的许可证疲于奔命,体现了世态炎凉和官僚的势利嘴脸。D. 皮克休把女儿送进孤儿院,谎称是 “美术圣母” 修道院,还说女儿是他创造的废物,表现了他贫困潦倒后的心灵扭曲。13.结合情节,简要分析皮克休的生活状态。 (6 分)14.一个传说中装着“很可怕的东西”的“毒药囊” ,里面竟然全是关于女儿的东西。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6 分)六、现代文阅读(二) (12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517 题。处处微妙便不微妙朱文雄在艺术欣赏中我们常常可以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作品似乎每一个细节都很微妙,感染力却并不强烈,有的作品似乎某些局部平淡无奇,通篇的效果却相当耐人寻味。可见,创作者在表现手法上的细密是必须恰到好处、适可而止的,否则可能弄巧成拙、事与愿违。清人刘熙载在论及诗歌创作的诀窍时说过:“诗中固须得微妙语,然语语微妙,便不微妙。 ”言简意赅地道出了这一辩证的哲理。明代才子唐伯虎的一段轶趣颇能旁证刘熙载此语的精辟。有一次唐扮作叫花子游虎丘山,巧遇一群商人举行文酒会,便上前要求唱和。商人们有眼不识泰山,竟想戏弄他,就递过纸笔。唐先写了个“一”字,商人摇头。他又写了个“上”字,商人
17、们大笑起来。唐说:“我写诗一定要喝酒,你们能让我喝点儿酒吗?”商人们回答:“你要是真能写诗,就让你喝个够,你要是不会写诗,趁早滚开!”就给他斟上了酒。唐喝了一杯,添了“又一上”三字。- 7 -商人们气坏了,喝斥道:“这叫诗吗?”唐见玩笑开得差不多了,才一口喝干了第三杯酒,一挥而就,写成一首七绝:“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举头红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 ”把商人们惊得目瞪口呆。显而易见,孤立地看,这诗的前两句不仅不妙,而且粗陋之极。只是由于诗的后两句落笔惊人,别有洞天,全诗就出乎意料地微妙了。在这个完美的整体里,那似乎不妙的两句诗,真正巧妙地起到了使全诗“一路坦易中,忽然 触著,乃是令
18、人神远”的作用。作诗不必语语微妙,从事其他形式的艺术创作亦大可不必处处微妙。举凡造诣精深的大师,都深谙此中奥秘。因为艺术创作最忌平均使用笔墨,而不苛求处处微妙,正是克服平均使用笔墨的好法子。南宋的梁楷作画惯用“减笔” 。他的画虽然笔墨精炼到不能再少,但亦该妙则妙,该拙则拙,不讲究笔笔微妙。以其最有代表性的太白行吟图为例,纸上的李白,头部毛发与五官画得较为具体,甚为妙趣;衣服则寥寥几笔,不堪妙言;而脚部却不合比例,似乎谁都能画。然而,静观细嚼一番,李白豪爽洒脱、恣情汪洋的神态却呼之能语,被“梁疯子”淋漓尽致地勾勒出来了。不处处求微妙,却收到了相当奇妙的艺术效果。与此相反,倘若创作者一味企求“处处
19、微妙”的话,作品的整体倒可能“便不微妙”了。道理在于,就艺术创作的要求而言,一件作品的艺术生命只有一个,作品的任何一个局部都必须服从整体的构思,使作品的“华彩乐段”自然突出,主旨凸现,更能展示作者欲强化的境界。假如不顾整体,恋恋于细枝末节的精雕细刻,作品的主题就可能被淹没,被冲淡,整体的效果就会受到损害。这样,尽管作品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无可挑剔的,艺术感染力却相对减弱。从这个角度来看,罗丹毫不痛惜地挥斧砍掉了巴尔扎克雕像的两只手,确是大师高见!这又形象地启迪我们,艺术上的得失是相反相成的,微妙与不微妙是在对立中统一的。能够佯作不妙求得大妙者,是技巧上成熟表达的标志。当然,这不妙处要求创作者对生活
20、有真切的感受,具备娴熟高超的表现技巧,否则,又可能在创作中出现从局部到整体的彻底败北。处处微妙,便不微妙。如十九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画派大师安格尔,在绘画上是精细到连手指上的汗毛也要画出来的,但他也指出,塑造人物不要只抠细部,首先必须注意整体。经验早已证明,忽视处处微妙是手段,力求整体微妙是目的。这里的所谓“不微妙” ,乃是巧中之拙,拙内含巧,是最能体现创作者构思精到的绝妙处。1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造诣精深的大师懂得该妙则妙,该拙则拙,不讲究笔笔微妙,可以收到奇妙的艺术效果。B. 罗丹挥斧启迪我们,一旦从事创作就不可一味企求 “处处微妙” ,须懂得佯作不妙-
21、8 -以求大妙。C. 创作者要明白作品的艺术生命只有一个,作品的每一个局部都必须服从整体的构思。D. 忽视处处微妙是为了追求整体微妙,这里的 “不微妙” 最能体现创作者的绝妙构思。16.下列选项中对第段引用唐伯虎轶事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引用唐伯虎轶事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B. 引用唐伯虎轶事证明只有在诗歌中制造粗陋至极的局部,全诗方显微妙。C. 引用的唐伯虎轶事具有典型性,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D. 引用唐伯虎轶事证明了刘熙载 “诗中固须得微妙语,然语语微妙,便不微妙” 的观点。17.艺术创作中为什么反对“处处微妙”?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6 分)七、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海安 高级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月月 考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