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2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2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32及答案与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在无色透明溶液中,下列选项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 2+、k +、CO 32 、Cl (B) K+ 、Na + 、HCO 3 、NO 3(C) OH 、CO 32 、Ca 2+ 、K +(D)Ba 2+ 、 Na+ 、OH 、SO 322 在反应 3NO2+H2O2HNO 3+NO 中,被氧化的 NO2 与未被氧化的 NO2 的质量比为( )。(A)1:2(B) 3:1(C) 1:3(D)2:13 不同的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 )。(A)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金属离子(B)在水溶液中电离生
2、成氢氧根离子(C)能和酸起中和反应(D)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4 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无关的是( )。(A)服用含 Al(OH)3 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B)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用 NaOH 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D)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5 一个完整的实验常涉及实验数据的处理,因此实验数据的记录也是一项基本的技能,以下是某同学记录的一些实验数据,其中正确的是( )。(A)用 10mL 量筒量取 630mL 液体(B)用托盘天平称取 262g 药品(C)用 10mL 滴定管量取 10mLNaOH 溶液(D)用精密 pH 试纸测得
3、某氢氧化钠溶液的 pH 为 806 某有机物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102,含氢的质量分数为 98,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为氧的 5 倍,则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A)C 4H10O2(B) C5H10O2(C) C6H10O2(D)C 5H12O67 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不属于糖类的是( )。(A)棉花(B)木材(C)豆油(D)小麦8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下列关于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海水制纯 NaCl,海水提取溴、碘都涉及化学变化(B)从海水中提取溴可以直接用萃取剂进行萃取,然后分液即得到纯度较高的溴(C)利用石灰、盐酸从海
4、水中得到氯化镁,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可制得金属镁(D)海水淡化的方法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能耗是直接决定其成本高低的关键9 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NH 3、SiH 4、HF 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B) LiOH、NaOH、CsOH 溶液的碱性依次增强(C) O、S 、Na 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而离子半径依次减小(D)HCl、HBr、HI 的还原性依次增强,其水溶液的酸性依次减弱10 N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 N2 和 CO 所含分子数均为 NA(B)标准状况下,224L 戊烷所含分子数为 0 1NA(C) 1mol Na2O2 固体
5、中含离子总数为 4NA(D)17g H 2O2 中含有的电子数为 09N A11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 学习情景素材” 方面新增加了要求学生了解“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富营养化污染与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等内容,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哪项变化?( )(A)与时俱进,重点关注健康、环境等社会热点问题,着力体现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价值(B)坚持能力为重,着重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C)着重突出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D)总体控制内容总量和难度,加强了学科和学段衔接12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
6、11 年版)课程内容一级主题?( )(A)物质的化学变化(B)化学物质的多样性(C)身边的化学物质(D)化学与社会发展13 下列属于“ 知识与技能 ”教学目标的是( )(A)培养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能力(B)养成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C)知道物质燃烧的必要条件(D)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14 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按照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用结构网络的形式表示出概念的意义以及与其他概念之间联系的学习策略是( )。(A)概念形成策略(B)概念同化策略(C)问题解决策略(D)概念图策略15 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做水的加温和降温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三态” 变化,这种教学方法是( )
7、。(A)讲授法(B)发现法(C)演示法(D)谈话法16 学校中教师间的听评课是最常见的教学研讨活动,其目的是( )。(A)促进教帅的专业发展(B)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C)促进教师的教研能力的发展(D)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合作17 课程实施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变化较大的一部分,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 )。(A)教学目标评价(B)教学手段评价(C)教学内容评价(D)学业评价18 新课程改革中,对化学教材中纸笔测验的新变化不包括( )。(A)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B)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C)关心科技发展和科技有关的问题(D)注重学科
8、间的综合和渗透19 以激励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是( )。(A)启发式教学模式(B)问题解决教学模式(C)引导发现教学模式(D)合作学习模式20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下不属于学情分析内容的是( ) 。(A)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B)分析学习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中的未知知识(C)分析学生如何来进行学习(D)分析学生的兴趣及性格二、简答题20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避免污染
9、环境,要求学生遵守化学实验室的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问题:21 什么是化学实验探究教学?22 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2 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学习中需要重点掌握的氧化物之一。以下是某位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做的教学设计: 【学生实验】首先,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一些认识,实验的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记录实验现象。 (1)由学生在大烧杯中放置一个铁皮架,架上固定两支点燃的蜡烛,通过喇叭形纸筒将一瓶二氧化碳向烧杯中倾倒,观察现象并分析。 现象:蜡烛熄灭,且底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2)由学生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 13 体积的
10、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3)由学生继续将上述实验后瓶内液体倒出数毫升至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振荡。观察有什么现象? 再将上述试管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 (4)由学生取一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通过较长玻璃管,往石灰水里吹一会儿气,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讨论刚才的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1)结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2)结论: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实验(3)结论:二氧化碳跟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受热容易发生分解。 实验(4)结论:二氧化碳能跟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讨论】归纳总结
11、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用途及检验方法。问题:23 请你分析本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何种教学理念,优点是什么?24 该种教学理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三、诊断题24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测验中设计了下列测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试题】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相同质量的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多 B在一定温度下,M 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C某一时刻,某盛放 NaCl 溶液的烧杯中有部分 NaCl晶体,则此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 NaCl 的饱和溶液 D有时某一物质的溶液是稀溶液,同时也可能是饱和溶液【考试结果】统计学生答案如下:根据上述
12、信息,回答下列问题:25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26 请写出本题正确的解题思路。27 试对学生答题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四、案例分析题27 案例:下面是某位初中化学教师讲授“空气” 的教学实录。谜语引入 猜谜语:“ 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你的身边常围绕” 。该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展示一只空烧杯 )烧杯中有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空气。提问 对空气知道多少 ?请同学们尽可能多地提出有关空气的问题。学生提问 怎么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空气由什么物质组成? 空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如果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那么这些物质是什么? 又分别占多少 ?探究实验 1
13、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设计方案:提供学生水槽(装有大半槽水)、小烧杯、一杯饮料(配吸管)及其他仪器若干,引导学生设计方案,并进行交流,比较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再确定比较好的方案进行实验。实验验证: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得出结论 空气是客观存在的。提问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空气,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如果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则空气中含有哪些物质?学生假设 根据生活经验提出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假设。得到结论 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其他杂质(如尘埃)等多种物质。提问 空气中
14、还有其他成分吗?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研究过程、稀有气体的发现史。得出结论 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成分。探究实验 2大家对空气的认识主要来自生活常识,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又分别是多少呢?能否测定出广口瓶中氧气的体积?指导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实验,观察现象并思考:进入广口瓶中的水的体积相当于原广口瓶内空气中哪种气体的体积?探究实验 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提出假设:药品可以用其他物质(如木炭、硫等)代替。实验探究: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甲组选用红磷、乙组选用木炭进行实验,并做好数据处理。现象与解释:针对甲组实验基本成功,而乙组实验完全失败(烧杯
15、中的水基本上没有进入广口瓶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乙组实验失败的原因。结论与反思:上述实验中,广口瓶中的固体应选择什么样的可燃物?总结与交流:装置气密性要良好; 实验应选用反应后不生成气体的物质 (如红磷); 红磷要稍过量,以耗尽广口瓶中的氧气; 应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小结 空气不是单一成分的物质;空气中有 20体积的氧气,剩余气体不支持燃烧;空气的组成 (强调体积分数 )。请结合该老师的教学实录,回答下列问题:28 试说明这位老师如何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9 在教学过程中,该老师是否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并加强了实验教学?30 请判断这位老师是否完成了该部分内容的课程标
16、准要求。五、教学设计题30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课程标准: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材料二 某版本化学教科书知识结构体系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 1 爱护水资源 课题 2 水的净化 课题 3 水的组成 课题 4 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材料三 某版本化学教科书“水的净化 ”所呈现的内容 课题 2 水的净化 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液体
17、。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里含有许多杂质,不溶性杂质使其呈浑浊(如图 4 一 13),可溶性杂质则可能使其有气味或颜色。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有时可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讨论 在如图 4-14 所示的净水过程中,主要经过哪些步骤除去水中杂质,将浑水变清水? 吸附、沉淀和过滤是工业中常用的方法,也是在化学实验中分离混合物的常用方法。实验 4-1 取 2 个烧杯,各盛大半烧杯浑浊的天然水(湖水、河水或井水等),向其中 1 个烧杯中加入 3药匙明矾粉末,搅拌溶解后,分置于 2 个烧杯中,静置,观察现象。实验 4-2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教师 资格考试 初级 化学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3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