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最早发现并提纯抗疟新药青蒿素而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已知青蒿素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式为 C15H20O5(B)能与 NaOH 溶液发生反应(C)与 H2O2 含有相似结构,具有杀菌作用(D)可以由青蒿低温萃取而得2 设 N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数目 3NA(B) 14gN2 和 CO 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 NA(C)标准状况下,672LNO 2 与水充分反应转移
2、的电子数目为 01N A(D)1L1mol0L 1 的 NaClO 溶液中含有 CIO 的数目为 NA3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7 的溶液中:Na +、Al 3+、HCO 3 、SO 42(B)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Al 3+、Cu 2+、 NO3 、SO 42(C)由水电离出的 c(H+)=1013 molL 的溶液中:Na +、CO 32 、SO 42 、CI (D)加铝粉后产生大量 H2 的溶液中:Na +、NH 4+、NO 3 、CI 4 中学实验室为完成下列实验通常选择的装置正确的是( )。5 下列晶体模型对应的物质熔化时破坏共价键的是( )
3、。6 在 t时,AgBr 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又知 t时 AgCl 的Ksp=410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 t时, AgBr 的 Ksp 为 4910 13(B)图中 a 点对应的是 AgBr 的不饱和溶液(C) b 点对应的是加入 NaBr 固体后的 AgBr 饱和溶液(D)AgCl 沉淀能较容易转化为 AgBr 沉淀7 下列化合物的沸点最高的是( )。(A)己炔(B)正己烷(C)正己醇(D)1 一氯乙烷8 印染工业常用亚氯酸钠(NaClO 2)漂白织物,亚氯酸钠在溶液中可生成ClO2、 HClO2、ClO 2 ,其中 HClO2 是漂白剂的主要成分, C
4、lO2 是有毒的气体,各组分含量随 pH 变化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使用该漂白剂的最佳 pH 为( )。(A)13(B) 3(C) 4045(D)65709 如图表示反应 M(g)+P(g) nQ(g)的平衡体系中,Q 的物质的量浓度 c(Q)与温度T 的关系(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通过分析题图,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 A 状态与 C 状态的化学反应速率比较为 v(A)v(C)(C)在 T1、D 状态时,v 正 v 逆(D)在 T2、B 状态时,改变体积始终有 v 正 =v 逆 ,则 n=210 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
5、的是( )。(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B)酸式滴定管在盛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C)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D)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11 2011 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新增加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 8 个基础实验,分布在下列哪个主题中( ) 。(A)科学探究(B)身边的化学物质(C)物质构成的奥秘(D)物质的化学变化12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课程性质的修订,突出了化学课程三方面的功能,以下哪项不是课程性质反映的化学课程功能?( )(A)课程的启蒙性和基础性(B)化学实验对学生科
6、学探究能力的影响(C)化学学习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的影响(D)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13 物质构成的奥秘部分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其教学特点包括( )。宏观到微观定性到定量实验到理解(A)(B) (C) (D)14 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适当的概念来学习新概念的学习策略是( )。(A)概念形成策略(B)概念图策略(C)问题解决策略(D)概念同化策略15 教师在描述物质的“ 溶解性 ”和“溶解度”这一内容时,可以根据的思想是 ( )。(A)物质结构决定性质(B)量变与质变的关系(C)一般与特
7、殊的关系(D)定性与定量的关系16 化学概念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概念内容的编写要体现( )的特点。(A)简便易记(B)直观性、关联性、发展性(C)合理性、直观性(D)简洁性、关联性17 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 )。整体设计与要素设计统一;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统一;理性与操作性、可行性统一;规范性与创造性统一;最优化与阶段性统一。(A)(B) (C) (D)18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 ,而是要做到 “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 ) 。(A)传授学生知识(B)发展学生能力(C)培养学生个性(D)养成学生品德19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就“
8、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的评价目标规定“ 在实验探究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其体现的评价目标的确定原则为( )。(A)评价目标必须与“ 课程目标” 和“课程内容”相吻合(B)评价既要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又要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C)评价既要考核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又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D)评价目标要体现层次性与具体性原则20 属于化学教学综合方法的是( )。(A)讲授一听记(B)指导一实习(C)组织一参观(D)实验一讨论二、简答题20 在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比较低,故初中阶段各学科的课程内容大多为概念的理解与学习。一
9、些早期的探究者是根据简单的联想来解释概念学习的,如果学生能够正确地识别出某个概念的一个例子,就给予强化,告诉他是对的;如果学生对刺激识别错了,则告诉他错了。这样通过一系列尝试,正确的反应与适当的刺激就联结起来了,因而,学生的概念也就形成了。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学生是通过提出和检验各种假设来解决种种问题的,包括概念问题。换句话说,学生始终不断地对解决办法提出各种假设,并对之加以检验。这一观点主要基于布鲁纳等人的思维之研究一书。布鲁纳的基本观点是,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学生并不是被动地、消极地等待各种刺激的出现以形成联想而是积极地、主动地追究这一概念,通过一系列的假
10、设检验来发现这一概念。学生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还会采取各种策略,以求加快发现这一概念的过程。问题:21 学生概念形成的过程一般需要经历哪几个阶段?22 化学概念教学一般可用哪些教学策略?22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他把少量的汞放在密闭的容器中连续加热 12 天。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五分之一。他研究了剩余五分之四的气体,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他误认为这些气体全部都是氮气。后来,拉瓦锡又把在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再加强热,得到了汞和氧气,而且氧气的体积恰
11、好等于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体积。他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剩下的五分之四的体积的气体中,结果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问题:23 通过这些实验,拉瓦锡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24 拉瓦锡的实验研究中体现了一条重要的化学定律是什么?25 请分析拉瓦锡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的教育价值。三、诊断题25 某老师在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试题】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2降到 t1,析出甲的质量大 Ct 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Dt 1时
12、,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 100g,其溶质质量一定相等【考试结果】对参加考试的全体考生的答题情况统计如下: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26 本题正确的选项是什么?请分别对各选项进行解析。27 本题不少学生错选 B,试分析学生错选的原因。四、案例分析题27 案例:下面是某位初中化学教师讲授“二氧化碳” 第一课时的教学片段。问题与情景如下图装置,向烧杯中倾倒一瓶气体,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通过实验,你可以得出该气体的哪些性质? 请你猜一猜,该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 并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假设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提出假设: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小组讨论。根据实验目的和所提
13、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组织交流、评价实验方案,选出可行性方案。包括: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 1一个两端(均有纸筒)已平衡的天平,往一端纸筒中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天平的倾斜的方向。 实验 2将水倒入集满二氧化碳的质地较软塑料瓶中,立即旋紧瓶盖,振荡,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汇报实验结果天平向倾倒二氧化碳的一方倾斜;瓶子变瘪。 对结果进行分析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补充实验如下图,用试管取塑料瓶中液体少许,向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呢?请你大胆进行猜想。 猜想: 可能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 可能是水使紫色
14、石蕊变红。 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生成的产物使紫色石蕊变红。 设计实验请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来进行验证。各小组展示实验方案。 实验 3将干燥的石蕊试纸放入干燥的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将石蕊试纸放入盛满水的瓶子里:将湿润的石蕊试纸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 实验 3 的实验现象是_,说明_。29 试评价此教学片段的导入。30 试说明中学实验有哪些功能。五、教学设计题30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部分内容 内容标准: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二氧
15、化碳的主要性质,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初步学习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活动与探究建议: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辩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吗? 氧气会耗尽吗?小组协作设计并完成实验: 人呼出的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差异。 材料二 某版本化学教科书“ 制取氧气 ”所呈现的部分内容 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实验 2-5】把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 (1)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如图 2-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资格 试卷 中学教师 资格考试 初级 化学 学科 知识 教学 能力 模拟 29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