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晨背板块一专题纵向串珠成链学案(含解析)人民版.doc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晨背板块一专题纵向串珠成链学案(含解析)人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晨背板块一专题纵向串珠成链学案(含解析)人民版.doc(3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晨背板块一 专题纵向串珠成链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必背术语 系统归纳(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2)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3)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4)分封制和宗法制都规定了西周的贵族等级制度,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分封制重在规定权力的“分配” ;宗法制重在规定权力的“继承” 。(5)分封制和宗法制适应了西周时期的统治,维护了西周政治的稳定,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1.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2.特点:周王
2、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3.关系: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用于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必背术语 系统归纳(1)秦始皇首创了皇帝制度,其特点是皇位世袭、皇权至上和皇帝独尊。(2)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3)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体现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成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4)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进行有效控制。(5)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
3、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1.内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2.特点: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既配合又牵制;形成了一整套地方官僚体系。3.作用:成为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必背术语 系统归纳2(1)三省六部制中,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2)从汉到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直至宋元发展,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的趋势。(3)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
4、化素质。(4)从汉代察举制到魏晋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科举制,中国选官制度日趋完善,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原则。(5)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是围绕皇权强化、中央集权加强的目的而变化的,是巩固统治,强化专制统治的一种手段。(6)历代封建中央中枢机构的变化,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体现了中国封建统治根深蒂固的“家天下”思想。(7)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制度、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及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表现。1.中央制度:汉代中外朝;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代“二府三司” 。2.地方制度:汉初郡国并行制、刺史制度;唐代节度使;宋代文臣做地方官;元朝行省制。
5、3.两个趋向:皇权不断加强,相权逐步衰弱;地方势力被削弱,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必背术语 系统归纳(1)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为皇帝提供咨询服务的内侍机构即内阁,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2)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3)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新变化,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的趋势;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则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1.举措:明朝废除丞相,设置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2.结果: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 必背术语 系统归纳31.雅典民主政治(1)古希
6、腊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的城邦是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2)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 ,各邦独立自主。其实质是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和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3)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是雅典民主政体特征的充分体现,创造了辉煌的希腊文明。(4)雅典民主是一种原始的“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范围狭小,只适用成年男性公民。(5)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人民主权即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轮番而治就是“轮流统治与被统治” 。1.形成和发展:梭伦改革引上民主的轨道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民主制度伯利克里时期
7、发展到顶峰。2.基本特点:人民主权和轮流执政。人民主权指主权属于人民,主要表现为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民众法庭)等机构。“轮流执政”指管理形式,主要表现为选举制、任期制等民主运作方式。3.实质: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治。2.罗马法(1)十二铜表法的制定,使审判、量刑有法可依,这是共和国内部平民与贵族斗争胜利的成果,平民的利益得到了保护。(2)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维护了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3)罗马法的制定主要是体现帝国统治者的利益,对于被统治者来说,只能承担义务,受到不公正的处罚。1.核心内容:维护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2.两个标志:十二铜表法标志
8、着罗马成文法诞生;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体系最终完成。3.三个阶段: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从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必背术语 系统归纳41.英国君主立宪制(1)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具有宪法的性质。(2)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在“光荣革命”后建立起来的国家体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制政体类型。英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3)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1.确立标志:1689 年权利法案颁布。2.含义:君主权力受到宪法的制约,议会掌
9、握国家实权。3.发展:内阁制度形成、两党制出现、1832年议会改革。2.美国总统共和制(1)美国 1787 年宪法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美国联邦制确立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权力结构。(2)美国 1787 年宪法主要确立了两大制度,即联邦制度和共和体制,是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前者主要涉及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问题,而后者则以三权分立为指导思想,划分各权力主体的职权及相互制约关系。1.确立标志:1787 年宪法。2.理论依据:启蒙思想。3.三大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4.三大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5.意义:在一个大国创立了共和制度,对世界产生了
10、重大影响。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必背术语 系统归纳(1)德意志军国主义、专制主义思想意识浓厚,最终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是一种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2)英、美、法、德代议制政体的确立,都受到了欧洲人文主义精神及启蒙思想家思想的影响。其历程充满了长期性、曲折性,但是以法治取代人治,以民主取代专制是近代社会的必然选择。1.确立标志: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2.内容:宪法确定帝国为联邦制国家,确定了君主立宪政体。3.权力中心:皇帝和宰相。4.特点: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是一种不彻底的和不完善的代议制。518401900 年间的列强侵略必背术语 系统归纳(1)鸦片战争是英国拓展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
11、原料的必然结果,根本目的在于打开中国大门,变中国为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区域从沿海深入到内地,列强攫取了中国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2)甲午战争的失败使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3)近代列强历次侵华是由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决定的,两次鸦片战争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甲午中日战争是为了寻找资本投资场所。(4)八国联军发动侵华的根本原因不是义和团运动高涨,而是西方列强企图瓜分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镇压义和团运动只是发动战争的一个借口
12、。1.四次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五大条约: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3.两个阶段:商品输出阶段、资本输出阶段(以 1895 年马关条约为界)。4.结果: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影响: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造成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促使中国由农耕文明时代向工业文明时代过渡。太平天国运动 必背术语 系统归纳(1)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我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2)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但不是太平天国革命战
13、争实践的产物。它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且在战争环境下,它也没能实行。(3)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主要是指它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1.背景: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自然灾害严重。2.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战略失误,偏师北伐是其失败的又一主观因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是其失败的重要客观原因。3.作用: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6辛亥革命必背术语 系统归纳(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利于从法律上限制即将成为中华民国
14、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的权力,以维护民主共和制度。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2)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产物。因而辛亥革命是一次更具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1.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指导思想:三民主义。3.五个第一: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
15、共和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辛亥革命完成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次巨变。共产党宣言 必背术语 系统归纳(1)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2)巴黎公社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革命,但在客观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而且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1.标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2.内容: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3.意义:无产阶级进行斗争
16、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发展起来。俄国十月革命 必背术语 系统归纳7(1)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俄国革命经历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也经历了从和平夺权设想到暴力夺权实践的转变。(3)十月革命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突破了无产阶级革命只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成功的理论。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1.一个人物:列宁。2.两次革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17、3.三大文件:四月提纲和平法令 土地法令 。4.四个事件:二月革命、 “七月事件”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年)必背术语 系统归纳1.五四运动(1)五四运动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在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2)五四运动促使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1.性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2.特点:彻底性和广泛的群众性。3.五四精神:爱国
18、主义、民主和科学、思想解放。4.意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中国共产党诞生与国民革命(1)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使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2)国共合作促成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北伐战争的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及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导致国民革命失败。1.时间:19241927 年。2.性质:在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联合、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3.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4.事件:国共合作、北伐战争。5.结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奠定了革命发展的基础。
19、8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中国共产党吸取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2)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国工农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长征胜利,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1.时间:19271937 年。2.事件:“工农武装割据” ;红军长征;遵义会议。3.结果:中国共产党开辟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正确领导集体;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4.国共关系与解放战争(1)抗日战
20、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不顾人民的和平要求,发动了反人民的内战。(2)人民解放军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基本解放了全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时间:19451949 年。2.两种命运:和平与内战、民主与独裁。3.两个回合:重庆谈判、政协会议,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4.主要战役: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5.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七届二中全会)。抗日战争 必背术语 系统归纳(1)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
21、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危机严重。日本侵华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2)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军民共同抗战,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国共两党分别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抗击日军,领导中国军民经历了战略防1.时间:19311945 年。2.两个战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3.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4.四个特点:以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9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中国
22、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3)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族解放战争;两个战场并存;中共在后期起中流砥柱作用。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必背术语 系统归纳(1)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成为新中国的临时宪法和建国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动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
23、、 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3)“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了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使我国的民主与法制遭到空前践踏。(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民主法制建设进入新时期,逐步制度化、法律化。 “依法治国”成为新时期的治国方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基本形成。1.两种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2.两个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两部宪法:共同纲领和1954 年宪法。4.三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的外交 必背术语 系统归纳10(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走向世界舞台,
24、取得一些重要成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2)20 世纪 70 年代是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的时期,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外交从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有了重大突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国际上掀起了广泛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3)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形势的特点和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做出重大调整,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外交成就,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共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独特的建设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专版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板块 专题 纵向 串珠 成链学案 解析 人民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