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评估检测四(含解析).doc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评估检测四(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阶段评估检测四(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阶段评估检测(四)(第七单元)(60分钟 100 分)一、选择题(共 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1.(2018齐齐哈尔模拟)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缺失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B.若某基因缺失了单个碱基对,则该基因编码的肽链长度就会变短C.易位与交叉互换属于不同变异类型,在光学显微镜下都可见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可能使其染色体上出现不曾有过的基因【解析】选 D。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A 错误;某基因缺失了单个碱基对,若发生在非编码序列,则该基因编码的肽链长度不会变短,B 错误;交叉互换在光学显微镜下不
2、可见,C 错误;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属于基因重组,可以使染色体上出现不曾有过的基因,染色体变异中的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间,也可以使染色体上出现不曾有过的基因,D 正确。2.某种动物(2N=6)的基因型为 AaBbRrXTY,其中 A、B 基因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R、r 基因位于另一对常染色体上。该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甲、乙、丙、丁四个精细胞,甲和乙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丙和丁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其中甲的基因型为 AbRXTY,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含 5条染色体B.乙的基因型为 AbRXTYC.丙含 2条常染色体D
3、.丁的基因型不是 aBr就是 ABr【解析】选 C。某种动物(2N=6)的基因型为 AaBbRrXTY,由于 A、B 基因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且甲的基因型为 AbRXTY,则该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若 A与 a发生交叉互换,则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RRXTXTYY、AaBBrr,继续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者产生甲(AbRX TY)和乙(abRX TY),后者产生丙和丁,即 aBr、ABr;若 B与 b发生交叉互换,则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 AABbRRXTXTYY、aaBbrr,继续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者产生甲(AbR
4、X TY)和乙(ABRX TY),后者产生丙和丁,即 aBr、abr。由于 A、B 基因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且甲的基因型为2AbRXTY,则甲的形成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其含 4条染色体,A 错误。乙的基因型为ABRXTY或 abRXTY,B 错误。丙的基因型为 aBr或 ABr或 abr,其含 2条常染色体,C 正确。丁的基因型为 aBr或 ABr或 abr,D 错误。3.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上某一片段颠倒后不会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可能会产生影响B.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都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C.用生长素处理获得的无子番茄与三倍体无
5、子西瓜的过程中都有染色体变异D.诱导多倍体的育种方法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育的障碍,培育出作物新品种【解析】选 C。染色体上某一片段颠倒后不会改变基因数量,但会改变基因的排列顺序,所以对个体性状可能会产生影响,A 项正确;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都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B 项正确;用生长素处理获得无子番茄的变异是利用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原理培育出来的,该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也没有发生染色体变异,而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C 项错误;当植物体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或同源染色体组数是奇数时,杂交不育,可以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培育出作物新类型,D 项正确。4.下列有关
6、遗传变异和繁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境引起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变异,不能传给后代B.21三体综合征可能由于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异常引起C.基因异常可引发遗传病,不带有致病基因的人不患遗传病D.基因型为 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性状分离,该变异属于基因重组【解析】选 B。环境引起的变异,若遗传物质也发生了改变,则属于可遗传变异,A 错误;21三体综合征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 21号染色体,可能是由于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异常引起,B 正确;不带有致病基因的人也可能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 错误;基因型为 AaBB的个体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其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D错误。5.(
7、2019牡丹江模拟)下列关于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二倍体西瓜的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可以得到三倍体植株B.一般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进行杂交C.三倍体西瓜几乎没有种子,但偶尔也会产生3D.每年制种很麻烦,可以利用三倍体植株进行无性繁殖的方式培育【解析】选 A。在二倍体西瓜的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可以得到四倍体植株,A 项错误;培育无子西瓜时,一般用四倍体植株作为母本,二倍体植株作为父本,B 项正确;由于联会紊乱,三倍体西瓜产生种子的概率非常低,C 项正确;用三倍体植株通过组织培养进行繁殖,这样可省去制种麻烦,D 项正确。6.(2018吉林模拟)探究利
8、用秋水仙素培育四倍体蓝莓的实验中,每个实验组选取 50 株蓝莓幼苗,以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它们的幼芽,得到结果如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原理是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着丝点分裂,诱导形成多倍体B.自变量是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所以各组蓝莓幼苗数量和长势应该相等C.判断是否培育出四倍体蓝莓最可靠的方法是将四倍体果实与二倍体果实进行比较D.由实验结果可知用约 0.1%和 0.05%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蓝莓幼苗效果相同【解析】选 B。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不是抑制着丝点分裂,A 错误。据题图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因变量是多倍体的诱导率,实验过程中各组蓝莓幼苗
9、数量和长势应该相同,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 正确。让四倍体蓝莓结出的果实与二倍体蓝莓结出的果实比较并不能准确判断,因为蓝莓果实的大小受到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鉴定四倍体蓝莓的方法之一是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最佳时期为中期,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晰,C 错误。图中信息可知,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均影响多倍体的诱导率,当用 0.05%和 0.1%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蓝莓幼苗 1天或 2天,诱导率效果相同;但若处理时间为 0.5天,则诱导效果不同,D 错误。7.某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 1/100,在对某家族进行该病排查时获得如下信息:患该病的女性与表现正常的丈夫婚后生育了一个患病
10、儿子和一个正常女儿,该女性的父母均表现正常,且该女性有一个表现正常的弟弟。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该病为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该患病女性的父亲与其丈夫的基因型一定相同C.该患病女性的女儿与一个正常男性婚后所生孩子患病的概率为 9/2004D.该患病女性的弟弟与一个患该病女性婚后所生孩子一定患病【解析】选 B。女性患病,其父母正常,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父正非伴性”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 错误。根据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可知,其丈夫正常,则其丈夫的基因型为 Bb(设控制该病的等位基因为 B、b);其父亲正常,则其父亲的基因型为 Bb,因此二者基因型相同,
11、B 正确。该女性患病,其女儿正常,因此其女儿的基因型为 Bb,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 1/100,可知 b的基因频率为1/10,B 的基因频率为 9/1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 BB=9/109/10=81/100, Bb=21/109/10=18/100,则 Bb基因型个体在正常人群中的概率为18/100(18/100+81/100)=2/11,该患病女性的女儿(Bb)与一个正常男性(基因型为 Bb的概率为 2/11)婚后所生孩子患病的概率 2/111/4=1/22,C 错误。根据所给条件可知该患病女性的弟弟的基因型及概率为 1/3BB、2/3Bb,其与一个患该病(基因型为 bb)女性婚
12、后所生孩子有可能正常,也有可能患病,D 错误。8.如图表示果蝇的一个细胞,其中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要测定果蝇的基因组,应测定 4条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B.如果要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用基因型为 AaBb的雌雄果蝇交配C.只考虑 3、4 与 7、8 两对染色体,该个体能形成比例相等的四种配子D.自然选择通过对基因型的直接作用,使果蝇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解析】选 C。如果要测定果蝇的基因组,应测定 5条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即 3条非同源的常染色体+2 条性染色体,A 错误;如果要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则必须选择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的
13、两对及其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如可用基因型为 AaDd的雌雄果蝇交配,B错误;考虑 3、4 与 7、8 两对染色体时,该个体的基因型为 DdXeY,其减数分裂可以产生DY、dX e、dY、DX e四种配子,且配子数量相等,故 C正确;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种群个体的表现型,使果蝇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 错误。59.(2019遵义模拟)最新研究发现白癜风致病根源与人体血清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或丧失有关。当编码酪氨酸酶的基因中某些碱基改变时,表达产物将变为酶 A,下表显示酶 A与酪氨酸酶相比,可能出现的四种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比较指标 患者白癜风面积 30% 20% 10% 5%酶 A
14、氨基酸数目/酪氨酸酶氨基酸数目1.1 1 1 0.9A.可能导致控制酪氨酸酶合成的 mRNA中的终止密码子位置改变B.中氨基酸数目没有改变,对应的 mRNA中碱基排列顺序也不会改变C.使 tRNA种类增多,使 tRNA数量减少,中 tRNA的数量没有变化D.中碱基的改变导致染色体变异【解析】选 A。由表格信息可知,基因突变导致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改变,因此基因突变可能导致控制酪氨酸酶合成的 mRNA中的终止密码子位置改变,A 正确;中酶 A的氨基酸数目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基因控制合成的酶的种类发生变化,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转录细胞的 mR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B 错误;基因突变改变的是
15、 mRNA上的密码子,不改变 tRNA的种类,C 错误;中碱基的改变可能是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造成的,属于基因突变,D 错误。10.(2019宝鸡模拟)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 1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D.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改变【解析】选 A。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 1,A 正确;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等都会使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 错误;色盲为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只要 X
16、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就患色盲,女性只有两条 X染色体上都有色盲基因时才患色盲,因此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但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并不是大于女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C 错误;环境发生变化时,如果影响到某些基因型的适应性,则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就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如果没有影响到种群中各基因型的适6应性,则环境的改变不能起选择作用,种群基因频率不变,可见,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D 错误。 11.十字花科植物可产生芥子油苷及相关代谢产物,对多数昆虫都是有毒的,但却能吸引菜粉蝶前来产卵,其幼虫(菜青虫)也以十字花科植物的茎叶为食。由此无法推断出 ( )A.进化过程中十字
17、花科植物和菜粉蝶均产生了适应性变异B.借助芥子油苷诱杀雌性菜粉蝶,属于生物防治C.菜青虫能抵御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D.芥子油苷可以吸引菜青虫的天敌前来捕食【解析】选 D。十字花科植物和菜粉蝶在生存斗争中发生了共同进化,产生了适应性变异,A正确;利用芥子油苷诱杀雌性菜粉蝶控制菜粉蝶的性别比例,干扰雌雄交配,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B 正确;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能吸引菜粉蝶前来产卵,其幼虫(菜青虫)也以十字花科植物的茎叶为食,说明菜青虫能抵御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C 正确;从题干中不能推断出芥子油苷能吸引菜青虫的天敌前来捕食,D 错误。12.假设某一地区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
18、 a,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频率为 b,抗维生素 D佝偻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 c。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地区正常个体中白化病致病基因携带者所占的比例为 2a/(1+a)B.该地区男性个体中患红绿色盲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b2C.该地区女性个体中不患抗维生素 D佝偻病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c) 2D.该地区女性个体中同时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 D佝偻病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b2(2c-c2)【解析】选 B。已知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频率为 a,则正常基因频率为1-a,因此该地区正常个体中白化病致病基因携带者所占的比例=2(1-a)a2(1-a)a +(1-a)(1-a)=2a/
19、(1+a),A 正确;已知红绿色盲为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频率为 b,则该地区男性个体中患红绿色盲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b,B 错误;已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频率为 c,则正常基因的频率为 1-c,因此该地区女性个体中不患抗维生素 D佝偻病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c) 2,C 正确;该地区女性个体中,患有红绿色盲的概率为 b2,患有抗维生素 D佝偻病的概率为 1-(1-c)2=2c-c2,因此同时患有这两种病的概率为 b2(2c-c2),D 正确。13.下列有关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产生的变异个体都可以作为进化的原材料B.捕
20、食者的存在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但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7C.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基因库的差异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D.共同进化就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解析】选 C。生物产生的可遗传变异能够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 错误;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数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B 错误;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使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差异,当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显著差异时可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可见,种群基因库的差异可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C 正确;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生物之间及生
21、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 错误。14.“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水土”是指生物生活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环境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只能生活在水环境里,离开水环境后会休眠或死亡B.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喙的形状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C.初入青藏高原的人会产生头痛、乏力等症状,是因为低压、低氧导致体内缺氧D.生长在盐碱地的植物,根系能正常吸水的原因是根细胞中细胞液浓度较高【解析】选 B。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可以直接从水中获取所必需的养料和氧,并把废物直接排入水中,这些单细胞生物只能在水环境中生活,如果离开水
22、环境,它们就会休眠或者死亡,A 正确。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 13种地雀有共同的祖先,喙的形状却各不相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群岛中不同的食物选择了不同喙的形状,为自然选择的结果,B 错误。初入青藏高原的人,由于低压、低氧导致体内缺氧,而出现细胞有氧呼吸供氧不足,不能为机体提供足够能量,内环境失去平衡,导致头痛乏力等症状,C 正确。生长在盐碱地的植物,只有根细胞中细胞液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浓度,根系才能正常吸水,D正确。15.果蝇的眼色有红色、朱砂色和白色三种表现型,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E、e 和 B、b)控制,其中 B、b 位于 X染色体上。只要有 B存在时果蝇就表现为红眼,B 和 E都不存在时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年高 生物 一轮 复习 阶段 评估 检测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