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孟子》两章习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孟子》两章习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孟子》两章习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8.孟子两章,o,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 A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B必先/苦其心志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D,y,qun,yu,s,b,f,B,A,C,7翻译下列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
2、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8.填空。 (1)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_学派最有影响的人物。孟子和_称为“四书”。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是_。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指出民心向背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是:_。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谈“死于安乐”这一内容的句子是:_。,儒家,大学中庸论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0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
3、并不是不深。 (2)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11本文中,孟子认为在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人和 12孟子说服力极强,结合全文分析其语言特色。 示例:运用对比和排比,增强语势,有说服力;整散结合,句式灵活,表达自由奔放,语势更加强烈。,1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这三个句子的修辞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三个句子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 排比。作用:从反面推论,指出“域民”“固国”“威天下”应依靠人和,增强了说服力,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缜密。从“域民”到“固国”再到“威天下”是治国的顺序,必须将
4、前一个阶段的事情做好,才有可能实现后一个目标。 14“道”和“人和”二者间有什么关系? “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而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战才会取得胜利。,D,16翻译下面的句子。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 17文中的下列句子能否删除?请结合上下文说明理由。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不能删除;因为这句话前面的内容都是从造就人才的角度进行论述的,而这句话是从治理国家的角度论述的,这样由个人到国家,能使论述
5、更全面、更严密。这句话前面的内容是正面论证,而这句话是反面论证,如果删去,就不能够全面充分地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二)(2016,绥化)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答题。 1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B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 C必先苦其心志(动词,使受苦) D孙叔敖举于海(由于),D,19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人要有所作为,除了必须在艰苦环境中经受考验外,还必须在精神上、意志上经受磨炼。 B一个国家要免遭灭亡,既要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又要警惕敌国外患。 C本文论证严密,首先从造就人才说起,再论国家存亡之理,最后水到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五 单元 18 孟子 习题 课件 新版 新人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