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选修3_5.docx
《版选修3_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选修3_5.docx(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1、2 电子的发现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基础巩固1.(多选)关于阴极射线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阴极射线带负电B.阴极射线带正电C.阴极射线的比荷比氢原子比荷大D.阴极射线的比荷比氢原子比荷小解析 通过让阴极射线在电场、磁场中的偏转的研究发现阴极射线带负电,其比荷比氢原子的比荷大得多,故 A、C 正确。答案 AC2.下列关于阴极射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的质子流B.阴极射线是可用人眼直接观察的C.阴极射线是电磁波D.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解析 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A、C 错误,D 正确;阴极射线无法用人眼直接观察,B 错误。答案 D3.阴极射线管中的高电压
2、的作用( )A.使管内气体电离B.使管内产生阴极射线C.使管内障碍物的电势升高D.使电子加速答案 D4.在 粒子散射实验中,关于选用金箔的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可以做成很薄的箔B.金核不带电C.金原子核质量大,被 粒子轰击后不易移动D.金核半径大,易形成大角度散射答案 B5.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依据是用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中发现 粒子( )A.全部穿过或发生很小偏转B.绝大多数穿过,只有少数发生较大偏转,有的甚至被弹回C.绝大多数发生很大偏转,甚至被弹回,只有少数穿过D.全部发生很大偏转解析 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是绝大多数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
3、方向前进,故选项 A错误。 粒子被散射时只有少数发生了较大角度偏转,并且有极少数 粒子偏转角超过了 90,有的甚至被弹回,故选项 B 正确,C、D 错误。2答案 B6.(多选)在 粒子散射实验中,某个 粒子跟金箔中的电子相撞,则( )A. 粒子的动能几乎没有损失B. 粒子将损失大部分动能C. 粒子不会发生显著的偏转D. 粒子将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解析 由于电子的质量只有 粒子质量的 , 粒子与电子碰撞就像一颗子弹与一粒灰尘碰撞一17 300样,动能几乎没有损失,A 正确,B 错误。 粒子不会发生显著的偏转,C 正确,D 错误。答案 AC7.汤姆孙 1897 年用阴极射线管测量了电子的比荷(电子电
4、荷量与质量之比),其实验原理如图所示。电子流平行于极板射入,当极板 P、 P间同时存在匀强电场 E 和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 B 时,电子流不发生偏转;当极板间只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 B 时,电子流穿出平行板电容器时的偏转角 = rad。已知极板长 L=3.010-2 m,电场强度大小为 E=1.5104 V/m,磁感应强度大小为115B=5.010-4 T,求电子的比荷。解析 无偏转时,有 eE=evB只存在磁场时,有 evB=m (或 r= ),由几何关系得偏转角很小时, rv2r mveB Lsin L联立并代入数据得 1 .331011 C/kg。em=EB2L答案 1.3310
5、11 C/kg能力提升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B.电子电荷的精确测定最早是由汤姆孙通过著名的“油滴实验”实现的C.电子电荷量的数值约为 1.6010-19 C D.电子质量与电荷量的比值称为电子的比荷解析 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A 正确;电子电荷的精确测定最早是由密立根通过著名的“油滴实验”实现的,B 错误;电子电荷量的数值约为 1.6010-19 C,C 正确;电子的电荷量与质量的比值称为电子的比荷,D 错误。3答案 AC2.(多选)下列关于电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现电子是从研究阴极射线开始的B.发现物质中发出的电子比荷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选修 _5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