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京津琼专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31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讲义.doc
《(鲁京津琼专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31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京津琼专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31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讲义.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31 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标要求 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试判断1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社会活动是不存在的。( )分析:错误。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单个人的活动,并不排斥所有单个人的活动。22认识工具是认识的重要来源,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分析:错误。实践提供的认识工具有利于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亲自参加实践获得直接经验,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3认识的发展推动实践的发展。( )分析:错误。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只有正确的认
2、识才能推动实践的发展。4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因此,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 )分析:错误。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5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分析:错误。真理具有相对性,真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成谬误,但每一真理相对于它存在的条件来讲是确定的、客观的,并不包含谬误的成分。6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所有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就是主观性。( )分析:错误。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7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说明真理以谬误为基础。( )分析:错误。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这说明真理
3、和谬误相伴而行。8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表明真理具有反复性。( )分析:错误。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而不是真理具有反复性。9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分析:错误。认识具有上升性,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10认识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分析:错误。认识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实践与认识的顺序不能调换。核心考点一 实践的概念和特点 1实践的概念含义 理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的本能活动不是实践
4、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3活动:改造实践不是思维活动、认识活动物质活动对象:客观世界实践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之间的活动的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2.实践的特点特点 理解 侧重点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强调实践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能动性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强调实践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社会性,强调实践受横向因素的影响;历史性,强调实践受纵向因素的影响联系三个特点是相互联系
5、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提醒 盲目的实践是错误意识指导下的实践,而不是无目的、无意识的活动。考向 1 实践的概念典例 1 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 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材料说明(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A B C D答案 B解析 “量子通信被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潘建伟团队一直在努力并取得突破”4“为国庆阅兵提供信息安
6、全保障” ,研究这些信息,比对选项,发现题意只与实践活动有关,符合题意;题意没有体现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故排除;真理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形式具有主观性,表述错误;故正确答案为 B。考向 2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典例 2 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重要发展战略提出了新思路、新论断,他还指出,要以“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打赢这场硬仗。之所以要强调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主要是因为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具有( )A客观物质性 B能动性C直接现实性 D社会历史性答案 C解析 强调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是因为只有实干才能最终实现改革发展,这是因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C 符合题意。A、B
7、、D 说法正确但并不构成原因,故排除。区分实践的特点与意识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2)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不能直接改造世界。考向 3 实践具有能动性 典例 3 (2018全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认识论看,提出上述创新性重大论断表明( )对社会主义建
8、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A B C D答案 A解析 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及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转化,说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对: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题干中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创新性论断表明了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错: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受具体条件的限制,因为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错:认识的发展应该是不断用新认识5超越和发展已有认识的过程,而不
9、能表述为“否定、代替” 。考向 4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典例 4 加拿大某公司研发团队历经了 8 年的反复实验,开发出了一种仿生晶体视力修复技术。在仅需 8 分钟的手术过程中,医生只要将晶体植入你的眼中,随即便可恢复正常视力,并且是永久恢复,但是这项技术只适用于 25 岁以上人群。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科学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科技探索往往是一个不断反复、永无止境的过程联系具有普遍性,因此科技工作者可以创造联系人们可以突破规律的制约,发现事物深层次的本质A B C D答案 A解析 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人不能创造联系。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突破规律的制约。1随着量子纠缠比特数目的增加,量
10、子计算的速度能够实现指数级的提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首次成功实现了 18 个量子比特超纠缠态的实验制备和严格验证,使量子计算的速度又向前跨越了一步。这表明(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实践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A B C D答案 D解析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错误。2我国科学家利用小分子核苷酸合成了活体真核染色体,得到了具备完整生命活性的酿酒酵母基因组,首次实现了人工基因组合成序列与设计序列的完全匹配,这标志着人类向“再造生命”又迈进一大步。这主要表明( )A规律具有客观性 B实践具有能动性C意识具有选择性 D实践具有客观性答案
11、 B解析 题意反映了人能发挥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改造世界,体现了实践的能动性,B 正确。题干的主旨没有反映规律的客观性、意识的选择性、实践的客观性,A、C、D 不选。3中国某科研团队经过不断的尝试和摸索,继 2014 年获得世界首张亚分子级分辨的水分子图像后,再次取得突破,首次得到了水合钠离子的原子级分辨图像,并发现了一种水合离子6输运的幻数效应。这说明(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能动性活动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人类可以穷尽对客观世界的认识A B C D答案 B解析 错误,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性活动。错误,客观世界是变化发展的,人类不会穷尽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核心考点二
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 理解 反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将认识的来源等同于获得认识的途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
13、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认识的根本目的是获得真理提醒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无到有”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7动力,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突出认识的终极意义。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 方法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实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
14、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提醒 意识与认识的关系(1)区别: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唯物论的范畴,与物质对应。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既指反映过程,又指反映结果,属于认识论的范畴,与实践对应。(2)联系:它们都来源于实践,内容都是客观的,都对实践产生一定的影响,二者都有正确、错误之分。考向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典例 1 图中漫画拾脚印(作者:刘志永)启示我们( )拾脚印经验是不可靠的,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经验是宝贵的财富,学习他人的经验要坚持具体分析对他人的经验要学会选择,从自身实际出发借鉴利
15、用经验是认识的来源,要善于用经验来指导实践活动A B C D答案 B解析 错误,有的经验是可靠的,并不是都需要亲身实践;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而不是经验是认识的来源。考向 2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8典例 2 (2017全国)2016 年 9 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 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16、A B C D答案 B解析 “广湘 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这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正确;认识主体的实践水平、价值观念等也会对获得真理性认识产生影响,不是没有影响,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也是有价值的,错误;此次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说明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正确。故本题答案应选 B。考向 3 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典例 3 (2017全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因
17、为( )发展理念反映了发展实践的曲折性发展理念正确与否关乎发展实践的成败发展理念往往是发展实践变革的先导发展理念变革意味着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A B C D答案 C解析 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不是因为发展理念反映了发展实践的曲折性,而是因为这些发展理念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不选;发展理念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它是否正确关乎发展实践的成败,所以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正确发展理念,当选;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材料中的五大发展理念是理论上的创新,所以要贯彻,当选;以往的发展理念也有借鉴意义,是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作出的正确选择,故“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说法错
18、误,不选。答案为 C。考向 4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典例 4 (2017全国)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工社区” 。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 “零工社9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 )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A B C D答案 B解析 “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一是得益于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当选
19、;二是得益于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当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不能用直接经验去检验间接经验,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与题意不符。答案为 B。12018 年 7 月 22 日,青岛传来喜讯,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团队试种的包括“海水稻”在内的 80 多个水稻品种分批成熟。经测产,这些品种都超出了全世界水稻 4.539 吨/公顷的平均产量。 “海水稻”试验种植取得的阶段性成功( )表明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佐证了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说明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够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证明了
20、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 B C D答案 B解析 错误,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错误,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2袁隆平院士领军的“海水稻”团队宣布去年的成绩,其中一种水稻材料最高亩产量达到620.95 公斤,超出预期的 300 公斤。但也有专家们认为袁隆平院士领军的“海水稻”团队的研究与“海水”无关,利用“海水”宣传是“浮夸和误导” ,丢了科研工作者应该有的严谨、客观。从双方的观点中我们可以认识到( )认为取名关系到科研的成败,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浮夸会阻碍科研的发展,这是意识反作用的表现争吵不能判断对错,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双方的辩论加强对真理的认识,是认识
21、反复性的表现A B C D10答案 A解析 与材料无关,且是唯心主义观点,不是形而上学观点,排除;认识反复性是指实践和认识的反复,不是认识自身的变化,排除。3哈佛大学某科研团队宣布将利用基因技术复活猛犸象。我国科学家表示,并不反对此类研究,但适者生存是物种进化规律,人类没必要执着于复活灭绝生物,而应将生物技术更多地投入到维护生物多样性、挽救濒危物种方面。我国科学家的观点意在强调( )科学研究只有服务于实践才有实际意义科学研究应以维护生物多样性为标准科学研究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价值追求合乎客观规律的科学研究才能取得成功A B C D答案 A解析 我国科学家的观点意在强调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错误。不符
22、合题意。核心考点三 真理与认识过程 1真理及其特征(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特征特征 理解 要求客观性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客观的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是客观的,要坚持真理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发展真理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要求我们正确对待谬误11提醒 真理的具
23、体性是真理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强调纵向的变化。真理的条件性是相对于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来说的,强调横向的变化。(3)真理与谬误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二者有着严格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与谬误又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提醒 通过“三个统一”深刻把握真理(1)真理是客观性与条件性的统一。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的客观性强调的是在它所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内,它是正确的。(2)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一方面,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从这个意义上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鲁京津琼 专用 2020 高考 政治 一轮 复习 第十二 单元 探索 世界 追求 真理 31 求索 历程 讲义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04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