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强化练18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强化练18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强化练18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考点强化练 18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1.(20164 浙江选考,10)从甲图到乙图的历史变迁,反映了 ( )A.男女日常服饰的逐渐变化B.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C.近代婚姻礼俗的删繁就简D.婚姻自主观念的普遍流行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依据图片可看出甲图是婚嫁的一个仪式,从几台大轿的繁琐到乙图简单的婚照,体现了近代婚姻礼俗的删繁就简,故 C 项正确;从图片中无法看到服饰的情况,故 A 项错误;两张图片不能说明中国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婚姻自主观念的普遍流行,故 B、D 两项错误。2.(201610 浙江选考,11)20 世纪初叶,中国丛报一
2、篇文章写道,在中国“最时尚的区域里,大部分的妇女都缠足”。促使缠足陋习开始改变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C.新中国成立 D.改革开放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结合所学,促使缠足陋习开始改变的是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移风易俗的法令,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错误。3.光绪年间的嘉善志风俗类记载:“乾嘉时风尚淳朴,咸同而后染苏沪风气,城镇尤甚,男女服饰厌旧喜新。”这反映出当地 ( )A.思想观念完全西化B.服饰等级之别消失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D.传统习俗受到冲击答案: D解析: “乾嘉”指乾隆嘉庆时期,“咸同”指咸丰同治年间,材料反
3、映了前后两个时期城镇风气转变较大。A 项说法过于绝对;B 项说法不符合封建社会实情,C 项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始于鸦片战争后(道光年间),并且材料不涉及自然经济的问题,故排除 A、B、C 三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外国时尚服饰对当时中国影响较大,旧习俗受到冲击。4.1902 年,清廷颁布劝诫缠足的上谕。不久,“各省之称新学中人者,又到处劝设不缠足会,或撰成歌词,或编成俚语,闻风兴起,年盛一年”。这说明( )A.官民携手推进移风易俗B.废止缠足被各阶层接受C.缠足与政治态度紧密联系D.社会习俗变迁步履维艰答案: A解析: 从“清廷颁布劝诫缠足的上谕”可知这体现了官方的引导,“各省之称新学中人者”体现了民
4、间的行动,故选 A 项。材料只是说成为风潮,并未说明被各阶层接受,故排除 B 项。由材料不能得出缠足与政治态度紧密联系,故排除 C 项。根据“闻风兴起,年盛一年”,可排除 D 项。5.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时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这一社会景象说明( )2A.自由恋爱结婚之风盛行B.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C.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除D.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答案: D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故 A 项错误;题干只提及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不能推
5、断出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故 B 项错误;材料谈及的只是中国一些城市开始实行新式婚礼,但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传统婚俗依然存在,故 C 项错误;辛亥革命后,一批受过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婚姻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故D 项正确。6.近代以来,中国在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交通工具、邮电通信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第一条电报线在台湾架设 第一条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建成合身适体的旗袍开始出现 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开始实施A. B.C. D.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在 1877 年;出现在 1
6、906 年;出现在 20 世纪 20 年代之后;出现在中华民国成立后,即 1912 年之后,故 C 项正确。7.从晚清顽固派官僚认为火车的轰鸣与震动会“损害地脉”到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亲自担任全国铁路督办的历史变迁反映了( )A.封建迷信是当时阻碍社会进步的主要原因B.官员的喜好对各行业的发展有决定性影响C.中国交通近代化的趋势是向机械动力演进D.近代交通的进步逐渐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封建迷信是社会进步的阻碍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 A 项错误;官员的喜好对行业发展起到促进或延缓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故 B 项错误;交通近代化本来就是向机械动力方
7、向演进,但材料仅涉及人们对铁路的态度转变,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顽固派官僚认为火车的轰鸣与震动会损害地脉到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亲自担任全国铁路督办”,说明随着时代的变迁,交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变化,故 D 项正确。8.(201810 浙江十校联盟高三适应性考试)1875 年,工科给事中陈彝在一道奏折中认定,“电线之设,深入地底,横冲直贯,四通八达,地脉既绝,风侵水灌,势所必至,为子孙者心何以安?传曰: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藉使中国之民肯不顾祖宗丘墓,听其设立铜线,尚安望尊君亲上乎?”奏折内容未反映的是( )A.电话建设遭强烈抵制B.儒家思想的巨大影响C.宗法理念的根深蒂固D.封建官员的守旧
8、迷信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以来通信工具的发展。该奏折只是工科给事中陈彝对“电线之设”的忧虑,奏折内容未反映电话建设遭强烈抵制,故 A 项错误,符合题意;据材料“电线之设,深入地底,横冲直贯,四通八达,地脉既绝,风侵水灌,势所必至,为子孙者心何以安?传曰: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藉使中国之民肯不顾祖宗丘墓,听其设立铜线,尚安望尊君亲上乎?”可以得出奏折内容受儒家思想的巨大影响,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电线之设,深入地底,横冲直贯,四通八达,地脉既绝,风侵水灌,势所必至,为子孙者心何以安?”可以得出宗法理念的根深蒂固,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电线之设,深入地底,横冲直贯,
9、四通八达,地脉既绝,风侵水灌,势所必至”可以得出封建官员的守旧迷信,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9.1885 年 6 月 16 日杭州一菜场失火,上海的申报当天就接到关于此事的电讯稿,第二天就登在报纸上了。申报的新闻搜集如此快捷主要得益于( )3A.铁路运输的发展 B.轮船航运的发展C.电报等通信发展 D.报纸等传媒发展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中“电讯稿”,可知新闻搜集如此快捷主要得益于通信技术的发展,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10.(2018浙江金华十校高三上期末)1897 年申报载:“梨园竞尚时调,闺阁均效时装,甚至握管文人亦各改头易有客籍之人谓沪上求时新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2019 高考 历史 复习 考点 强化 18 中国 现代 社会生活 变迁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