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通关攻略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学案.doc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通关攻略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通关攻略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学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考纲原文呈现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国卷近 5 年 3 考)理主干知识1.基本原理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就形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三大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的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会产生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整体性功能,这是单个地理要素所不具有的。(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
2、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2(3)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下面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的例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影响。悟方法技巧典题感悟【典例】 2017天津文综,13(4),6 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上图所示地区生产的矿泉水远近闻名,销量较大。矿泉水生产企业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可能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6 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该区域矿泉水资源过度开发所带来的问题
3、。结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从水资源过度开发对矿泉水资源、地下水、地表径流、湿地、植被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答案 矿泉水资源遭破坏;地下水位降低;地表径流减少;湿地面积减少;植被遭破坏。1.掌握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答题思路3该类型多以自然地理环境中某要素的变化为切入点,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该类型试题答题思路一般为: 确 定 该 自 然 地理 要 素 的 种 类 ,如 地 形 等 分 析 该 要 素 对 其 他要 素 的 影 响 分 析 该 要 素的 形 成 原 因2.掌握地理环境整体性答题模板分析角度 解题方法1.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
4、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即可2.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由于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区域地理现象往往是不同地理要素间的因果联系导致的,其中气候、地貌是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基础因素,分析时应理清要素间的因果联系链,由因到果步步推进,完整呈现因果关系3.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区域其他要素的变化,乃至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4.分析区域间的环境联系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逻辑思路清晰的因果链条,规范学科语言的使用。如青藏高原的隆起,有效阻挡了海洋
5、水汽的进入,使得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加剧练高考重点题组一 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1.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是亚洲内陆某典型植被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与该植被生长地区气候特征最相近的是( )4(2)有关该植被所在地土壤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土层深厚,土壤肥沃B.土质疏松,土壤有机质含量低C.地形因素是该地土壤形成的最活跃因素D.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3)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当地年降水量出现了增多的趋势,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B.地上部分叶片变小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D.地下部分分支减少解析 第(1)题,
6、由图示信息“亚洲内陆”及该植被根系发达、地面植株部分矮小可判断,该类植被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判读选项中的气候统计图可知,A 为热带雨林气候,B 为亚热带季风(或季风性湿润)气候,C 为温带大陆性气候,D 为热带季风气候。第(2)题,据图可知,该植被地上部分退化而根系发达,说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中水分条件缺乏,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形成了荒漠景观,故土质疏松,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第(3)题,当地降水增多时,该类植被获取水分变得相对容易,地下部分根系可能出现退化,分支减少;地上部分因为水分条件的改善,叶片将变大,但因该类植被为灌木,植株不会变高大。答案 (1)C (2)B (3)D题组二 地理
7、环境整体性特征分析2.读图,回答相关问题。5(1)描述图示区域太阳辐射量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2)从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黄土高原兴建水土保持林对黄河三角洲的影响。解析 第(1)题,受夏季风影响,该区域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云量减少,大气透明度增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太阳辐射量逐渐增多。第(2)题,黄土高原兴建水土保持林后,植被保持水土能力增强,黄河含沙量降低,黄河三角洲泥沙堆积作用减弱;加上海洋对沿海侵蚀作用,最终可能使海岸线后退。答案 (1)特点:年太阳总辐射量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增,大部分地区在 35 亿至 60 亿焦耳/平方米年之间。原因:自东南向西北受夏季风影
8、响渐弱,降水渐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逐渐减弱。(2)黄土高原兴建水土保持林,植被覆盖率增加,流水侵蚀作用减弱,黄河含沙量减少;黄河河口流水堆积作用减弱,加之风浪和潮汐侵蚀作用较大,三角洲推进速度减缓,海岸线可能后退。考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全国卷近 5 年 6 考)理主干知识1.地理环境差异性形成与表现6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性)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受水热组合条件影响,自然带呈“水平延伸,垂直更替” ;高山、高原分布明显。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
9、般而言,海拔每升高 1 000 m,气温下降约 6 ,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山地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3)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4)山地中自然带基本沿等高线分布,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5)山体所在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越复杂,海拔越低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越大越复杂
10、,相对高度越小越简单。74.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温度(热量或纬度)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降水因素 降水量与雪线高度呈负相关地貌因素坡度大,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阳坡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线位置偏高,阴坡则相反季节因素一般地,同一山地的积雪下线,夏季高、冬季低,所以,测定雪线在夏季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以及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都会使雪线上升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悟方法技巧典题感悟【典例 1】 (2017课标全国,1、3)下图
1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 2017 年 3 月 25 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2)题。(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常绿灌木是按当地同一标准栽种的绿化树木,而杂树才是当地的自然树种
12、。照片拍摄于 3 月 25 日,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说明正值春季杂8树发芽,因此当地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因此答案选 B。第(2)题,常绿灌木属于热带亚热带树种,对热量条件要求比较高。而我国南北纬度差异大,尤其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是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因此答案选 A。答案 (1)B (2)A【典例 2】 2017北京文综,41(1),10 分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回答下题。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 1 月和 7 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10
13、分)解析 据图可知:该国大部分地区地处 10S15S 之间的区域,结合降水柱状图可以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发育了典型的热带草原景观。每年 1 月份,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南移,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这里,因此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稀树草原呈现一派草木葱绿的景象,斑马、长颈鹿等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这里。7 月,信风带控制这里,受东南信风的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形成干季,到处草木枯黄,呈现一派萧瑟的景象。答案 热带草原带。1 月植物繁茂,为热带草原的湿季。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多。7 月草木枯黄,为热带草原的干季。受信风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
14、水少。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1)从赤道向两极分异规律的判断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9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南北美西海岸南北延伸);看自然带变化: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看主导因素:热量。(2)从沿海向内陆分异规律的判断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看自然带变化:森林草原荒漠;看主导因素:水分。2.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方法(1)判定南北半球: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北半球。如下图中的山地就位于北半球。(2)判定热量带: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山地所处的热量带。如右图中的山地所处的热量带为热带。(3)判读纬度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
15、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如上图中的山地位于低纬度(赤道)地区。(4)判断迎风坡:迎风坡降水丰富,自然带的数量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如上图中南坡为迎风坡。3.非地带性(地方性)的判断思路(1)非地带性的判断判断自然带的分布是地带性还是非地带性,应依据该自然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先按地带性规律判断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2)非地带性成因分析首先,清楚影响自然带形成的因素有海陆分布、地形、洋流、水分等;其次,分析当地的10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最后,分析非地带性自然带的形成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练高考重点题组 苔原带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通用 2018 高考 地理 二轮 复习 第二 部分 专题 通关 攻略 地理环境 整体性 差异性 规律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93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