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开学阶段性考试(8月)试题(含解析).doc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开学阶段性考试(8月)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开学阶段性考试(8月)试题(含解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 2019 届高三上学期开学阶段性考试(8 月)化学试题1.1.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目前我国流通的硬币是由合金材料制造的B. 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C.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D. 生铁、普通钢和不锈钢中的碳含量依次增加【答案】D【解析】【详解】A.目前我国流通的硬币是由合金材料制成:1 角的为不锈钢,5 角的为钢芯镀铜,1元的为钢芯镀镍,所以 A 选项是正确的;B.制造照明弹就是利用了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所以 B 选项是正确的;C. 铝表面覆盖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对金属起保护作用,
2、所以 C 选项是正确的;D. 生铁含碳量最高,普通钢次之,不锈钢最少,故 D 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 D。2.2.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mol P 4中所含 PP 键数目为 4NAB. 100 mL 1 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 Fe3+的数目为 0.1NAC. 标准状况下,11.2 L 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 4NAD. 0.1mol H2和 0.1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 0.2NA【答案】D【解析】【详解】A 一个 P4分子中含有 6 个 PP 键,故 1mol P4中含 PP 键数目为 6NA,故
3、A 错误;B Fe 3+会水解,故 100 mL 1 molL 1FeCl3 溶液中所含 Fe3+数目小于 0.1NA,故 B 错误;C标准状况下,11.2 L 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0.5mol,0.5mol 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氢原子数目为 2NA,故 C 错误;D. H2和 I2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可能全部生成 HI,但反应前后的分子总数不变,所以分子总数 0.2NA,故 D 正确。 - 2 -综上所述,本题选 D。3.3.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称为 17 世纪中国工艺百科全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凡白土曰垩土,为陶家精美启用中陶是一种传统硅酸盐材料B. 每红铜六斤,入倭铅四斤,先后
4、入罐熔化,冷定取出,即成黄铜中的黄铜是合金C. 烧铁器淬于胆矾水中,即成铜色也,该过程中反应的类型为复分解反应D. 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中硫指的是硫黄.硝指的是硝酸钾【答案】C【解析】【详解】A、陶瓷是传统硅酸盐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 A 正确;B、黄铜是铜锌合金,故 B 正确;C、该过程中反应为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故 C 错误;D、 “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中“硫”指的是硫黄, “硝”指的是硝酸钾,故 D 错误;故选 C。综上所述,本题选 B。4.4.向一定量的 Fe,FeO,Fe2O3,Fe3O4的混合物中,加入 150mL 4mol/L
5、的稀硝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并放出标准状况下 NO 气体 2.24L,往所得溶液中加 KSCN 溶液,无红色出现。若用一定量的氢气在加热条件下还原相同质量的该混合物,所得固体的物质的量可能为( )A. 0.30mol B. 0.28mol C. 0.25mol D. 0.42mol【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已知条件,向所得溶液中加 KSCN 溶液,无红色出现,说明溶液中无 Fe3+,铁全部以 Fe2+存在,溶液的溶质为硝酸亚铁;原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0.6mol,反应后生成的一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 0.1mol,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到硝酸亚铁中的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6mol -0.1m
6、ol =0.5mol,硝酸亚铁物质的量为 0.25mol,也就是铁的物质的量为0.25mol,混合物中铁元素物质的量为 0.25mol;如果混合物全部转变为铁单质,生成的铁单质的物质的量为 0.25mol;当氢气的量足时,铁全部还原出来,固体的物质的量等于 0.25 mol,故 D 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 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利用氮元素守恒,结合- 3 -恰好完全反应这一条件判断铁元素的量。往所得溶液中加 KSCN 溶液,无红色出现,说明溶液中无 Fe3+,此时溶液的溶质为硝酸亚铁。用足量的氢气在加热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说明氢气能使铁全部还原出来
7、,从化学反应质量守恒的角度看,硝酸亚铁中的铁的物质的量与用足量的氢气在加热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能得到铁的物质的量相等。5.5.4 时,在 100 mL 水中溶解 22.4 L HCl 气体(标准状况下)形成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0 molL1B. 由于溶液的密度未知,故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无法求得C. 由于溶液的密度未知,故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无法求得D. 所得溶液的体积为 22.5 L【答案】B【解析】【详解】A标准状况下 22.4LHCl 的物质的量为 1mol,溶于水配成 100mL 溶液,溶液的浓度为 10mol/L,溶液体积必须为 100m
8、L,而不是溶剂的体积,因溶液的密度未知,无法计算溶液的体积,无计算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故 A 错误;B因溶液的密度未知,无法计算溶液的体积,则无计算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故 B 正确;C标准状况下 22.4LHCl 的物质的量为 1mol,质量为:36.5g/mol1mol=36.5g,4时100mL 水的质量为 100g,所以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6.5g(100+36.5)g100%=26.74%,故 C 错误;D溶液体积不等于溶剂与溶质的体积之和,因为溶液的密度未知,无法计算溶液的体积,故 D 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 B。6.6.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9、)A. 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Na +、Cl 、CH 3COO、Fe 2+B. 水电离的 OH浓度为 1012mol/L1的溶液中:Mg 2+、NH 4+、AlO 2、SO 32C. 无色溶液中:Al 3+、NO 3、Cl 、SO 42D. c(H2C2O4)=0.5 mol/L 溶液中:Na +、K +、MnO 4、Cl 【答案】C【解析】- 4 -【详解】A、甲基橙变红说明溶液显酸性,CH 3COO 和 H 生成弱电解质 CH3COOH,故 A 错误;B、水电离出 OH 为 1012 小于 107 molL1 ,此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NH4 、Mg 2 不能和 OH 共存,AlO
10、 2 不能和 H 共存,故 B 错误;C、两种离子能够大量共存,故 C 正确;D、MnO 4 具有氧化性,能把 C2O42 氧化成 CO2,不能大量共存,故 D 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 C。【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共存,掌握离子的性质和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离子间不能大量共存的原因有:离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水、沉淀或气体;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间发生双水解反应,如 Al3+与 HCO3-等;离子间发生络合反应,如Fe3+与 SCN-等;注意题中的附加条件。7.7.某无色溶液,由 Na+、Ag +、Ba 2+、Al 3+、AlO 2-、MnO 4-、CO 32-、SO 42-中
11、的若干种组成,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取适量试液,加入过量盐酸,有气体生成,并得到澄清溶液在所得溶液中再加入过量碳酸氢铵溶液,有气体生成;同时析出白色沉淀甲;在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 Ba(OH)2溶液,也有气体生成,并有白色沉淀乙析出。根据对上述实验的分析判断,最后得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A. 不能判断溶液中是否存在 SO42- B. 溶液中一定不存在 CO32-C. 不能判断溶液中是否存在 Ag+ D. 不能判断是否含有 AlO2-离子【答案】A【解析】【详解】溶液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存在 (紫色)。取适量溶液,加入过量盐酸,有气体生成,并得到澄清溶液,说明溶液中存在 ,不存在 Ag+、Ba 2+
12、、Al 3+,因为它们都会和反应;依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知,一定存在阳离子 Na+;因加入过量盐酸,如果溶液中存在 ,则转变成 Al3+。向所得溶液中再加入过量碳酸氢铵溶液,有气体生成,同时析出白色沉淀甲,中过量盐酸与过量碳酸氢铵反应生成 CO2;白色沉淀只能是 Al3+和碳酸氢铵中的 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生成 Al(OH)3,所以原溶液中一定存在 。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 Ba(OH)2溶液,也有气体生成,并有白色沉淀乙析出,说明中过量的碳酸氢铵与 OH反应生成氨气;但白色沉淀不一定是 BaSO4,因为碳酸氢铵遇碱可生成 ,从- 5 -而得到 BaCO3白色沉淀。综上所述此溶液中一定不存在 A
13、g+、Ba 2+、Al 3+、 ,一定存在Na+、 、 ,不能确定是否存在 ,综上所述,选项 A 正确。【点睛】每一次所加过量试剂都会对后一次实验造成影响,离子共存问题需考虑全面。在碱性溶液中转化为 ,从而对 的检验造成干扰,是本题的易错点。8.8.如果用 0.3mol/L 的亚硫酸钠溶液 16mL,恰好将 3.210 3 mol 的强氧化剂RO(OH) 22+溶液的溶质还原到较低价态。则反应后 R 的最终价态为( )A. 0 B. +1 C. +2 D. +3【答案】D【解析】【详解】n(Na 2SO3)=1.610-2L0.3mol/L=4.810-3mol,被氧化后生成 Na2SO4,R
14、O(OH) 22+离子中 R 的化合价为+6 价,设还原后的化合价为 a,根据电子转移守恒:4.810 -3mol(6-4)=3.210-3mol(6-a),解得 a=+3。综上所述,本题选 D。9.9.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 向 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Ba 2 2OH 2H SO 42 =BaSO42H 2OB. 酸性介质中 KMnO4氧化 H2O2:2MnO 4 5H 2O26H =2Mn2 5O 28H 2OC. 等物质的量的 MgCl2、Ba(OH) 2和 HCl 溶液混合:Mg 2 2OH =Mg(OH)2D. 铅酸蓄电池充电时的正极反应:PbSO 42H 2O2
15、e =PbO24H SO 42【答案】C【解析】【详解】A、Ba(OH) 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Ba 2 2OH 2H SO 42 =BaSO42H 2,故 A 项正确;B、酸性介质中 KMnO4氧化 H2O2:2MnO 4 5H 2O26H =2Mn2 5O 28H 2O,故 B 项正确;C、等物质的量的 MgCl2、Ba(OH) 2和 HCl 溶液混合:Mg 2 2H +4OH =Mg(OH)2+2 H 2O ,故C 错误;D、铅蓄电池充电时的正极反应为:PbSO 42H 2O2e =PbO24H SO 42 ,故 D 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 C。【点睛】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判断离
16、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从反应原理进行判断,如反应是否能发生、反应是否生成所给产物等;从物质存在形态- 6 -进行判断,如拆分是否正确、是否正确表示了难溶物和气体等;从守恒角度进行判断,如原子守恒、电荷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守恒等;从反应的条件进行判断;从反应物的组成以及反应物之间的配比进行判断(题中 C 项) 。10.10.已知 NH4CuSO3与足量的 2 mol/L 硫酸溶液混合微热,产生下列现象:有红色金属生成 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溶液呈现蓝色。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中硫酸做氧化剂B. NH4CuSO3中硫元素被氧化C. 1 mol NH4CuSO3完全
17、反应转移 0.5 mol 电子D.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氨气【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知,发生的反应为 2NH4CuSO32H 2SO4=2(NH4)2SO4CuSO 4Cu2SO 22H 2O.A、硫酸起酸性作用,错误;B、NH 4CuSO3中铜元素发生自身氧化还原,所以铜元素被氧化,错误;C、由反应可知 1mol NH4CuSO3完全反应转移 0.5mol 电子,正确;D、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 SO2,错误。考点:考查化合物的性质等相关知识。11.11.将盐酸溶液逐滴滴入 NaOH、NaAlO 2、Na 2CO3的混合溶液中,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溶液中反应的是( )【答案】C【解析】发生
18、的反应依次为 H OH =H2O;AlO 2-H H 2O=Al(OH)3;CO 32-2H =H2OCO 2;Al(OH) 33H =Al3 3H 2O,C 选项正确。- 7 -12.12.120 mL 含有 0.20 mol 碳酸钠的溶液和 200 mL 盐酸,不管将前者滴加入后者,还是将后者滴加入前者,都有气体产生,但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合理的是( )A. 2.0 molL1 B. 0.24 molL1 C. 1.5 molL1 D. 0.18 molL1【答案】C【解析】【详解】当碳酸钠滴入盐酸中时发生 CO32 +2H+H 2O+CO2, 当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时,反应
19、顺序为 CO32 +H+HCO 3 、HCO 3 +H+H 2O+CO2,则 HCl 的物质的量应大于 Na2CO3的物质量,又因为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则 HCO3 +H+=H2O+CO2不能全部完成,即 HCl 的物质的量比 Na2CO3的物质的量的二倍少,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 0.2mol,则 HCl 的物质的量应介于0.2mol0.4mol 之间,盐酸溶液的体积为 200mL=0.2L, 即盐酸的浓度应该是大于 1mol/L,小于 2mol/L。故 C 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 C。【点睛】本题找 Na2CO3与盐酸反应恰好 NaHCO3的点和 Na2CO3与盐酸反应恰好生成 CO2的点
20、,两个数据,然后与选项中数据作比较,得出正确答案。13.13.以下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LiNaKRbCs B. 同一种碱金属元素的离子半径比原子半径小C. 碱金属单质的密度比较为 LiKNaRb D. 碱金属离子的氧化性比较为Li Na K Rb【答案】D【解析】【详解】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LiNaKRbCs,故 A 正确;B、碱金属原子失去最外力电子形成离子,同一种碱属元素的离子半径比原子半径小,故 B正确;C、碱金属单质的密度比较,密度有反常的变化(Na 与 K 的位置颠倒) ,所以碱
21、金属单质的密度比较为 LiKNaRb,故 C 正确;D、碱金属单质还原性从上到下失电子能力减弱,还原性增强,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故 D 错误。- 8 -综上所述,本题选 D。14.14.用含少量镁粉的铝粉制取纯净的氢氧化铝,下述操作步骤中最恰当的组合是( )加盐酸溶解 加足量烧碱溶液溶解 过滤 通入过量 CO2生成 Al(OH) 3沉淀 加入盐酸生成 Al(OH) 3沉淀 加入过量烧碱溶液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镁、铝都能与盐酸反应,但铝可溶于强碱,所以可加入烧碱溶液溶解,过滤后可到 NaAlO2溶液,过滤,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弱酸,例如可通入过量 CO2,
22、生成 Al(OH) 3沉淀,经过滤、洗涤可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铝,故正确顺序为。故选 B。考点:关于用铝制氢氧化铝沉淀的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铝的性质,结合“铝三角”的各化学反应分析15.15.足量下列物质与相同质量的铝反应,放出氢气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 B. 稀硫酸 C. 盐酸 D. 稀硝酸【答案】C【解析】【详解】硝酸与金属铝反应不生成氢气,排除 D 项;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盐酸分别与金属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硫酸铝、氯化铝,通过物料守恒可直接判断出等量的铝消耗氢氧化钠物质的量为 1mol,消耗稀硫酸物质的量为 1.5mol,消耗盐酸物质的量为 3mol,通过
23、比较等量的铝消耗盐酸物质的量最多,故 C 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 C。16.16.如图是三种稀酸对 FeCr 合金随 Cr 含量变化的腐蚀性实验结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稀硝酸对 FeCr 合金的腐蚀性比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弱- 9 -B. 稀硝酸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6HNO 3(稀)=Fe(NO 3)33NO 23H 2OC. Cr 含量大于 13%时,因为三种酸中硫酸的氢离子浓度最大,所以对 FeCr 合金的腐蚀性最强D. 随着 Cr 含量增加,稀硝酸对 FeCr 合金的腐蚀性减弱【答案】D【解析】:A 选项应该说铬的含量大于 13%,稀硝酸对合金的腐蚀速率比盐酸硫酸弱。B 应生
24、成 NO;C不能解释盐酸硝酸氢离子浓度相等,但硝酸腐蚀速度慢。视频17.17.某同学设计下列方案对 A 盐的水解液进行鉴定: 由此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D 溶液中存在 Fe(SCN)3 B. A 一定为无氧酸盐 FeBr2C. B 为 AgBr D. 滤液中有 Fe3【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中转化可以知道,B 为 A 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的浅黄色沉淀,根据元素守恒知则 B 为AgBr,所以 A 中含有 Br-,C 中加 KSCN 溶液变为血红色溶液,所以 D 为 Fe(SCN)3溶液,则 C中含有 Fe3 ,A 中含有铁元素,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所以 A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第六 中学 2019 届高三 化学 学期 开学 阶段性 考试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