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河北武邑中学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1、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之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A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都维护了地主阶级统治C都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 D都曾顺应了历史潮流 2、因为缺乏必要的交通保障,所以分封制成为西周的可能选择。照此逻辑,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A秦朝修建驰道使郡县制的存续成为可能B隋朝大一统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C唐朝政通人和促成了经济文化的大繁荣D明清专制主义的强化使学术风气很沉闷3、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 、 “五帝”之名而称“皇帝” ,其
2、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地位 D标榜君权神授4、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功伐之患。 ”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A.秦朝统一后实行无为而治政策 B.秦朝最早实施了影响久远的地方行政制度C.司马迁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D.司马迁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5、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朝议裁决 B集权独断C世袭传承 D政务繁忙6、汉代颁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
3、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其根本目的是A壮大皇族力量 B保证列侯利益 C加强中央集权 D笼络王侯人心- 2 -7、 通典职官载:“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司空,与大司马、丞相是为三公,皆宰相也。 ”汉成帝此举意在A提升御史地位 B提高行政效率 C抑制丞相职权 D完善监督体制8、汉昭帝死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昌邑王,另立汉宣帝。有人说:“该请宰相参加” 。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我们只议定请示皇太后就完了。 ”这实质上反映了A.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上 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C.汉代专制皇权的加强 D.皇权受到相权的限制9、 有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
4、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 ”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A公平竞争 B以文治国 C分科考试 D学而优则仕10、某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许多方面“大体接近近代社会价值取向” 。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是A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C科举制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D科举制可提高官员文化水平11、钱穆在评价科举制度时说:“必有大批应举人,远从全国各地,一度集向中央,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之大集合。不仅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
5、,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钱穆意在强调科举制度A促进了文化融合 B维护了社会公平 C有利于专制统治 D加强了民族团结12、魏晋南北朝时期,孝道思想逐步发展超越了忠君的思想,成为士人阶层安身立命的最高追求。这主要是因为A为了维护士族门阀政治合理性的需要 B孝道思想成为唯一主导思想C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D为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需要13、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名号为“参议朝政” 、 “参议得失”等。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 、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同为宰相之列。这样,宰相群体已不限于三省长官。这表明- 3 -A唐朝三省议事已名存实亡
6、 B新设官职逐渐融入三省六部C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 D唐朝时官僚制度还不成熟14、 “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每每令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 ”令研究者“倍感兴趣”的政治制度是A.郡县制 B.刺史制度 C.科举制 D.谏议制度15、西汉初年部分将相及其出身一览表出现这种现象与哪种制度有关A.世卿世禄制 B.军功爵制 C.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16、元朝初年,侍御史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愈烦,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元世祖采纳之,实行的措施是A.设置三省 B.废中书省 C.设中书省 D.设置内阁17、唐朝中期,唐政府都要在每年的
7、春天举行一次恩科(即春季高考)来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18、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 ,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 ”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19、当年明月的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中曾写道:“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
8、”朱元璋毁灭的“那个庞然大物”是为了A废除宰相制度 B建立内阁制度 C打击勋贵集团 D强化君主专制- 4 -20、康熙说:“天下大权当统于一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 ”康熙帝为此设南书房,雍正帝在此基础上正式成立军机处。由此可见,清代军机处的设置是A国家统一的需要 B政令统一的需要C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D权力互相制约的需要21、 “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这表明黄宗羲A.反对实行君主制度 B.指出了废除宰相的弊端 C.认为君主不能世袭 D.强调宰相职
9、位应该世袭22、明太祖废丞相后,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但不久后又制定半印勘合制度:六部所行一切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这样做的目的是 A.牵制日益权重的内阁 B.减轻皇帝的行政负担 C.协调政府各部门关系 D.加强对六部的监察23、 下列关于明朝内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能正式统帅六部百司 B、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辅助机构C、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D、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24、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C. 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武邑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