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08 T 15-2019 猕猴桃农业气象观测规范.pdf
《DB5108 T 15-2019 猕猴桃农业气象观测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108 T 15-2019 猕猴桃农业气象观测规范.pdf(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07.060 B 18 DB5108 四川省(广元市) 地方标准 DB 5108/ T15 2019 猕猴桃农业气象观测 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agro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of Kiwifruit 2019 - 12 - 25 发布 2020 - 01 - 25 实施 广元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108/ T15 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猕猴桃观测的组织 . 1 5 发育期观测 . 3 6 生长状况测定 . 5 7 产量结
2、构分析 . 7 8 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的观测和调查 . 7 9 主要田间工作记载 . 11 10 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鉴定 . 12 11 县(区)单位平均产量 . 12 12 观测记录簿、表的填写 . 12 参考文献 . 13 DB5108/ T15 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元市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苍溪县气象局、广元市气象局、四川苍溪猕猴桃研究所、苍溪县植物保护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勤、赵周、曾娟、邓秋月、谯蓉、杜兵、李璐、蔺睿、何荣志、何仕松、任 小平。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DB5108/ T15 201
3、9 III 引 言 广元市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光、热、水、土资源和地理环境十分利于猕猴桃产业发展。 多年来,为促进猕猴桃产业发展,苍溪 县 农业 农村 局、四川苍溪猕猴桃研究所及苍溪县气象局联合 开展猕猴桃相关产业调查和观测,积累了猕猴桃农业气象观测的技术和方法。 本标准是 猕猴桃农业气象观测的技术规范,为取得具有准确性、代表性、比较性的农业气象观测资 料提供了技术保障。通过猕猴桃生长环境中气象要素和生物要素的观测记载,可鉴定农业气象条件对猕 猴桃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及品质的影响,对科学研究、指导猕猴桃种植布局、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具有 十分重要的作用。 DB5108/ T15 2019 1 猕猴桃
4、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猕猴桃观测的相关术语和定义、观测项目、技术要求、观测方法、观测时间、观测频 次及观测簿的记载。 本标准适用于广元市范围内猕猴桃农业气象观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51/T 281 农业气象术语 DB51/T 282 气候术语 DB51/T 580 天气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3.1 观测地段 observation site 猕猴桃生育状况观测的地块。 3.2 发育期观测 observati
5、on of development stages 根据猕猴桃植株外部形态变化,观测从发芽到果实采摘的各发育期的过程,并记录相应发育期出现 的时间。 3.3 生长状况评定 assessment of growth status 根据猕猴桃枝条长势和影响产量各主要因素,综合目测评定猕猴桃群体生长状况。 3.4 植株密度测定 determination of plant density 对单位面积上猕猴桃植株数量进行测定。 3.5 大田生长状况 situation of crop growth in filed 综合反映县区不同生长水平猕猴桃生长状况。 4 猕猴桃观测的组织 4.1 观测的基本要求
6、DB5108/ T15 2019 2 4.1.1 遵循生育状况与气象要素平行观测的原则。一方面观测猕猴桃生长环境的气象要素,同时观测 猕猴桃的生长进程、生长状况、产量。 4.1.2 采取点面结合的观测方法。既要有相对固定的观测地段进行系统观测,又要在猕猴桃生长的关 键时期和气象灾害、病虫害发生时,进行大范围的农业气象调查,以增强观测的代表性。 4.2 观测地段 4.2.1 观测地段和植株的选择 观测地段应符合以下原则和要求: a) 观测地段必须具有代表性。地段要代表当地一般地形、地势、气候、土壤和产量水平及主要耕 作制度,应保持相对稳定; b) 观测面积一般为 1hm2,不小于 0.2hm2,
7、并且种植在 3 年以上 10 年以下的地块上; c) 观测地段应尽量避免小气候影响,观测地段距林缘、建筑物、道路(公路、铁路)、水塘等应 20m 以上 ,应远离河流、水库等大型水体,尽量减少小气候的影响; d) 猕猴桃大田生育状况调查点,应选择能反映全县(市、区)猕猴桃生长状况和产量水平的不同 类型的地块,并保持相对稳定,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调查应在能反映不同受灾程度的地块 上进行; e) 以县区为单位,以大棚生产为主的(占 80%)猕猴桃产区,观测地段可以选在大棚内。少量大 棚种植的,除观测地段观测外,可根据需要对大棚开展对比观测。大棚生产是指按相关建设规 范搭建的标准猕猴桃大棚,并按生产
8、规程进行规范管理的大棚猕猴桃。 4.2.2 观测地段分区 将观测地段按地块形状分成大致相等的 4个区 ,作为 4个重复,按顺序编号,各项观测在 4个区内进 行,为便于观测工作的进行,要绘制观测地段分区和各类观测点的分布示意图。 4.2.3 观测地段资料 4.2.3.1 观测地段综合平面示意图的内容 示意图应包括以下内容: a) 该站所有猕猴桃观测地段的位置、编号; b) 气象站的位置; c) 气候观测场和观测地段的环境条件,如村庄、树林、果园、山坡、河流、渠道、湖泊、水库及 铁路、公路和田间大道的位置; d) 其它建筑物和障碍物位置。 4.2.3.2 观测地段说明 所选定的观测地段逐一编制地段
9、情况说明,内容包括: a) 地段编号; b) 地段土地使用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 c) 地段所在地的地形(山地 、丘陵、平原、盆地)、地势(坡地的坡向、坡度等)及面积( hm2); d) 地段距气候观测 场 的直线距离、方位和海拔高度差; e) 地段环境条件,与房屋、树林、水体、道路等的方位和距离; f) 地段的种植制度,有无间种、套种等; g) 地段的灌溉条件,包括有无灌溉条件、保证程度及水源和灌溉设施,滴灌、喷灌、人工灌溉等; DB5108/ T15 2019 3 h) 地段地下水位深度,记 2m 或 2m;或者按实际记录,取小数一位; i) 地段土壤状况包括土壤质地(砂土、壤土、粘土等)、
10、土壤酸碱度( PH 值)和肥力(上、中、 下)情况; j) 地段的产量水平,分上、中上、中、中下、下五级记载,约高于 当地近几年平均产量的 20%为 上,高于平均产量 10% 20%为中上,相当于平均产量为中,低于平均产量 10% 20%为中下, 低于平均产量 20%为下。 5 发育期观测 5.1 发育期观测的一般规定 5.1.1 观测品种 由县(区)农业农村局确定当地普遍推广种植的优良猕猴桃品种,应记载猕猴桃的品种和熟性(早 熟、中熟、晚熟)。 5.1.2 观测时间和次数 5.1.2.1 猕猴桃发育期一般两天观测一次,隔日或双日进行,开花期每天观测。 5.1.2.2 规定观测的相邻两个发育期
11、间隔时间较长,在不漏测发育期的前提下,可逢 5 和旬末巡视观 测,临近发育期恢复隔日观测。 5.1.2.3 观测时间一般定为下午,开花 期观测在上午进行。 5.2 观测地点的选定 5.2.1 测点位置 在观测地段 4个小区内,各选有代表性的一个点,作上标记,并按区顺序编号,发育期观测在此进 行。 5.2.2 选定时间 一般在猕猴桃树液开始流动后,下一发育期出现前进行。 5.2.3 观测植株选择 每个测点连续固定 10个枝蔓。条件受限时,也可选连续 5个枝蔓作简易观测。 5.3 发育期的确定 5.3.1 当观测植株上出现某一发育期特征时,即为该个体进入某一发育期。地段猕猴桃群体进入发育 期,是以
12、观测的总株数中进入发育期的株数所占的百分率确定的。进入某一发育期的株数第一次 10% 为发育始期, 50%为发育普遍期, 80%为发育末期。一般发育期观测到 50%为止,开花记录末期, 观测到 80%。 通过公式( 1)计算发育期百分率,记载时 取 整数,小数四舍五入。 %100 BCA ( 1) 式中: A-表示发育期百分率; DB5108/ T15 2019 4 B-表示观测的总株数; C-表示进入发育期的株数。 5.3.2 特殊情况的处理 特殊情况按如下规定处理: a) 因栽培措施等原因,有的发育期未出现或发育期出现异常现象,应予记载; b) 固定观测枝蔓失去代表性,应在观测点内重新固定
13、枝 蔓观测,当测点植株有 3 株或以上失去代 表性时,应另选观测点; c) 在规定观测时间遇到有防碍进行田间观测的天气或灌溉可推迟观测,过后应及时补测,将本次 观测日期相应作为观测始期、普遍期、末期的日期; d) 以上情况出现或处理情况应分别记入备注栏。 5.4 猕猴桃观测的发育期及其标准 5.4.1 伤流期(树液流动) * 在观测植株上剪断一根枝蔓尖端,在 5分钟内有树液渗集在横断面上。若无树液渗出,应用蜡封口, 下次观测可再剪同一树枝。该枝条不选作其它物候期观测。 5.4.2 芽萌动 * 腋芽开始膨大,呈绒球状,腋芽鳞片裂开,从绒球中露出绿色。 5.4.3 展叶期 a) 始期:开 放的芽展
14、开第一叶片; b) 盛期:半数枝蔓的叶片完全展开。 5.4.4 开花期 雄花开放 *:花朵开放露出雄蕊。 雌花开放:花朵开放露出丝状花柱。 分别记载雄、雌花开花始期、盛期、末期。 5.4.5 幼果期 * 谢花后出现如绿豆大小幼果,粒径约 0.3cm 0.5cm。 5.4.6 果实膨大期 * 果粒开始膨大,粒径大于 0.5cm,直至不再增大。 5.4.7 采收期 * 果实出现品种固有的色泽和风味, 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含量达到采收标准(表 1)。 DB5108/ T15 2019 5 表 1 采收期标准 品种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 干物质含量 % 果实发育期 (天) 红阳 7.0 9.0 18.
15、0 130 金艳 8.0 10.0 14.0 170 翠香 7.0 9.0 17.0 135 1.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试:采样时间从果实发育期满前 10天开始取样,每隔 5天 1次,选择在晴 天早上 9:00 11:00或下午 3:00 5:00采样。 2. 果实发育期计算方法:从授粉当天开始至采收当天所经历的生长天数,即为果实发育期。每个 产区因花期不同,果实采收期存在一定差异。果实发育期为参考指标。 5.4.8 落叶 *: a) 始期:树上变黄的叶子第一批脱落; b) 末期:叶子几乎完全脱落。 注 1: 有 *的发育期根据需要选择测 定。 6 生长状况测定 6.1 植株密度测定 是指第一
16、次采收期测定单位面积上的总株数,以每平方米株数表示,密度测定运算过程及计算结果 均取二位小数。 6.1.1 密度测定地点 密度测定时在每个发育期测点附近,选有代表性的 1个测点,做上标 记 ,每次密度测定都在此进行。 测点需距园地边缘 2m以上。 6.1.2 密度测定方法 使用如下方法测定密度,运算过程及计算结果均取二位小数: a) 1m 内行数:平作地段每个测点数出 5 个行距( 1 6 行)的宽度,以米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具体要求如下:数出行距数, 4 个测点总行距数除以所量总宽度,即为平均 1m 内行数; b) 1m 内株数 :各测点的株距数之和除以所量总长度,即为平均 1m 内株数;
17、 c) 1m2的株数按照公式( 2)计算 FED ( 2) 式中: D-1m2的株数; E-1m内的行数; F-1m内株数。 6.2 果实生长速率测定 DB5108/ T15 2019 6 每个观测小区选定 1株,每株选定 5个正常果实挂牌做好标记,进行定株定果观测。从幼果出现观测 到果实停止膨大为止。每次用游标卡尺在果穗中部各测量 5个果实纵、横径(果实最大处) ,以毫米 ( mm) 为单位,取一位小数,求其平均。如有脱落,另选大小相近的果粒补充。每隔 20天测量 1次。生长速率 (单 位: mm/天 )计算: 生长速率 =(本次生长量 -上一次生长量 )间隔时间( 3) 6.3 含糖量、可
18、溶固形物、干物质含量测定 6.3.1 采样方法 根据猕猴桃基地的规模、布局、地形、地势合理安排抽样点和取样量,抽样点应不少于 5个,每个 点取果实不少于 4个,一般取样量不少于 20个。称量过程取一位小数,求其平均,保留一位小数。两次 采样中间隔 5天观测一次,直到成熟采摘为止。 可选用五点式、棋盘式或“ Z”字形 式等抽样方法进行多点取样(如图 6-1、 6-2、 6-3、 6-4所示)。 图 6-1单对角线式取样法 图 6-2五点式取样法 图 6-3棋盘式取样法 图 6-4“ Z”字形式取样法 6.3.2 含糖量测定方法 采用单果 测定方法,从每个猕猴桃果实两端切下 1.5cm宽,挤出果实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108 15-2019 猕猴桃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15 2019 猕猴桃 农业 气象 观测 规范
